内部审计风险管控研究

时间:2022-06-08 03:50:48

内部审计风险管控研究

摘要:事业单位的审计由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组成,前者包括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覆盖范围比较广,而后者的针对性较强,针对组织内部。内部审计通过财务人员的建议、监督、分析等方法和措施对事业单位的运营活动进行内部控制、风险管控,从而确保各项运营活动的开展。事业单位如何从内部审计出发,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在单位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是当下事业单位风控的一大热点和难点。

关键词:内部审计;事业单位;风险控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能力是国家一直以来密切关注的工作。而内部审计因其能够使事业单位从自身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了解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情况,提高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由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组织,因此。其运营活动主要指向社会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和公共产品,风控的重点是确保财务资源的安全性以及运营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风险管控中存在着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职业素质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不易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方法较为落后等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确保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安全性,提升经费使用的效率,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二、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人员的职业素质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审计制度建设和理论体系落后,内部审计缺乏专业、专门的审计人员,即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岗位大多是由单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而因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审计工作的难度明显增大,致使会计人员难以胜任内部审计,从而难以保障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质量,而事业单位经营风险则会显著增加。同时,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缺乏独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往往是由财务人员担任内部审计工作。这不但大大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也不利于单位的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是由会计人员转岗而来,在审计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技巧方面不尽人意。有一些审计人员还停留在普通的计算层面,缺乏现代财务软件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经验,综合素质较差,导致进行内部审计时的效率低下,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对财务管理、审计的需求。(二)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不易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审计人员收集到的审计证据不充分,或者因为部分审计数据不可信、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导致审计分析得到的结论并不真实有力,从而致使审计的质量较低。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通常有以下两点漏洞:第一点,审计人员由于未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重点进行及时、有效的归集及总结,导致原本的审计价值不经意间流失;第二点,审计人员未对审计方法和审计经验进行适时的总结及提炼,导致有价值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经验没有得到推广及应用,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不易发挥应有的作用。(三)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方法较为落后。有些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审查、计算器审查层面。对于内部审计中的审阅、核实、分析、比较等工作,如果单单经过人脑的加工,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效率会较低。并且,由于大量的审计工作,会导致出错率增加。可见,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三、提高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风控中的作用

(一)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组建一支专业的内部审计团队。内部审计是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控的有力方法。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配备相关专业的财务人员,完善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内部审计机构建成、形成科学的内部审计体系之后,审计人员才会有标准可依,不会“无从入手”、“无所适从”。另外,从事财务工作的人都知道,不管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一项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审计、财务管理、会计和法律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在实践中能够体现其专业能力。审计部门应有一支专业的审计团队,要求其为审计学专业出身,对审计人员有明确的职能分工,落实责任制,相应的审计工作要进行绩效考核。事业单位要有意识地培养审计储备人员,提高其业务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管理知识、审计知识、科技知识、金融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等,丰富其知识结构,使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能够解决新形势和复杂的内部审计工作任务,参与单位的各项风险管控状况。(二)重视成果转化利用,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成效发挥相应的作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提高审计人员的成果转化利用意识,力保减少或者完全消除审计人员人为的误差,降低或者避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风险。比如,事业单位可将审计工作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中,发挥责任审计制、审计整改问责制对审计人员的监督制约作用,督促审计人员提高风险评估的意识,尽早发现问题所在,能够对其进行具体、有针对性的防控,增加内部审计成果价值。事业单位审计部门一定要加大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力度,不打“折扣”,不搞“形式审计”,使内部审计报告更贴合实际需要,支撑审计结论。此外,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要强化审计的分析研究。比如,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常规性、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审计小组可进行讨论,提出宝贵的内部审计意见,及时改正,有建设性的意见可分享到公司群,公司进行通报表扬,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在审计过程中抓好审计问题,持续跟踪检查相关的审计情况,定时组织“审计问题回头看”,使有价值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经验得到有力的推广及应用,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水平。(三)探索更新内部审计方法,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效率。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事业单位要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融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单位的风险。大数据技术可让内部审计的存放和分类更加井井有序,尤其是对于一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财务数据来说,整理更加方便、有效。事业单位的审计具有特殊性,有着独特、重要的职责,相对企业的内部审计来说,要求更加严苛。因此,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在掌握了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情况下,可采用专业的财务软件帮助审计。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又可以掌握一门技能,积累相关的审计经验,规范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可按照实际审计数据处理的要求,建立相关的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有相应的登录和使用权限,如此一来,可方便审计人员的工作。在使用了财务软件之后,审计人员在录入数据后,都会有相应的记录记载,保留和提供相关的审计线索。比如,在删除、改动时显示了改动的时间、人员,使得每一笔处理都有痕迹,审计工作“有据可依”。此外,通过现代科技技术,实现了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可及时发现、应对问题,加强单位其他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比如有些审计软件具有分析性复核和审计预警的功能,可以对单位每个月财务报表的变化进行分析,可对比每个月、每年的变动趋势,各个部门可对异常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异常变动的原因,从而查找到审计线索。

四、结语

目前,我国行政体制处于不断改革发展的阶段,内部审计对事业单位的风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方面仍存在不少的漏洞,但只要持续提高内部审计意识,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探索先进的内审方法,就能真正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确保财务资源的安全性以及运营过程中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娟.初探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

[2]李文君.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经济管理,2016(01).

[3]赵莉.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内控系统中的作用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5).

作者:杨红艳 单位:德州市宁津县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