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内部审计思考

时间:2022-03-16 08:52:27

物流企业内部审计思考

一、“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方向

(一)由传统服务模式转向现代服务模式。传统模式下,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设计的,审计服务较单一,并不侧重对企业的经营贡献,通常只包含基建审计、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在现代服务模式下,应注重提供个性化的审计服务,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与各个部门的互融互通,从审计角度为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更好的发挥咨询、评价以及辅助管理的功能。在互联智能时代,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商业模式以及客户关系等无不发生变革,这就需要将企业的内部审计与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风险管理部门紧密联合起来,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多个维度的审视,以进行更好地公司治理与资源配置,为企业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二)由抽样审计转向全面审计。在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下,传统的内部审计大多选择抽样审计模式。而在样本选择以及结果评价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比如过多的依赖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使审计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建设使内部审计不在拘泥于成本效率优先的考虑,审计程序趋于自动化、智能化,审计范围可以实现覆盖海量数据。随着物流企业业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对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控,对其文件传输、邮件收发以及网络支付等也要纳入审计范围,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营运中存在的风险,提高审计精确性。(三)由企业内部审计转向内外结合的风险导向审计。传统的审计大多采用现场审计,进行实地查看及审核有关资料,是一种事后审计行为,仅起到检查作用,不能有效地预防风险。“互联网+”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内审人员不应只拘泥于企业内部数据,更应结合竞争对手数据、行业数据以及市场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及有效对比,以风险为导向,从内外数据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预见潜在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不管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审计服务水平,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二、物流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规范性。相较于国外,我国互联网时代下的内部审计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规范准则尚未形成体系,实务操作也未形成规模。同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以及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审计模式的优化发展。此外,目前我国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企业是否应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因而许多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但也隶属于其他管理部门,并没有真正发挥其职能。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因缺乏规范的准则秩序而工作混乱,机构和人员没有合理配置,大大降低了审计效率,无法有效地报告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二)“互联网+”环境下内部审计线索取证难度加大。“互联网+”背景下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互联网与传统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这就增加了企业可获取的数据的广度和深度,相应地会增加信息风险。ERP系统的应用以及财务软件的推广,使企业实现业务资料的电子化以及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和程序化,这就需要原始的纸质单据等资料转化为电脑能够识别的数字编码,同时对信息的安全性和加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传统审计线索被中断的可能性。此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运行环境尚具有不确定性,大数据的产生、传输及应用尚不完善,使企业内可能存在“信息孤岛”。同时,网络信息化下的经营环境日渐复杂,使物流企业的诸多业务环节呈现出不同的业务风格,加大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取证难度。(三)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较差。在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常常隶属于其他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较低,缺乏决策管理者的重视。还有一些物流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临时设置,并无实质性职权。此外,物流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内外环境,各方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利益冲突,这样一来,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都受到严重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精简机构,将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会计人员承担着内部审计工作,使其很难客观公正地执行任务,制约了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强制性要求,管理层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使企业内其他部门不愿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四)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程度较低。随着新的网络环境与计算机操作平台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对操作系统的软件及硬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处理尚处于低层次阶段,审计平台的信息化水平尚未完全普及。此外,内部审计应用软件的开发未得到重视,缺乏后期的更新、优化,技术也不够成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效提高。(五)专业审计人员配备不齐。随着“互联网+”背景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财务、审计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统计、数学以及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本领,他们能够对海量数据和复杂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并能应对操作系统硬件、软件的突发故障,高质量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然而,多数物流企业尚缺乏此类复合型高素质人员,管理层也忽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投入与培养,使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新挑战。

三、“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内部审计优化建议

(一)转变思想意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发展的积极作用,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合理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鼓励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此外,物流企业应注重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重新定位,其存在并不只是纠察舞弊行为,还要起到评价企业经营状况,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的作用。另外,企业还应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赋予内部审计人员充分的实权,使其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至于受到其他部门的阻碍,让其在履行职责时有章可循,能够积极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二)完善机构设置,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维护审计的独立性,物流企业应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合格的工作人员,确保审计工作的切实开展。同时,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好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此外,内部审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力争准确及时地揭示问题、客观评价、提出建议以及敦促整改,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三)动态调整内部审计规划。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物流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经济业务的类型和表现形式也不断多元化,行业竞争也不断加剧,企业暴露在更多的经营风险中。基于此,物流企业应审时度势,及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审计规划,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指引下确立合理的审计目标,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和建议。此外,物流企业还要积极寻找行业标杆,学习优秀企业的内部审计经验,改善自身的不足,动态调整工作规划。(四)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第19条指出,“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物流企业应积极探索在审计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实现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此外,伴随着企业财务数据共享性的不断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应创新审计手段,积极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在线审计、远程审计,节约内部审计时间和成本。同时,物流企业还应加强对部门数据库、信息操作系统的更新于维护,确保能及时发现问题,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推动内部审计质量的升级。(五)加强内部审计队伍人才建设。“互联网+”背景下,内部审计人员应与时俱进,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物流企业应积极吸纳高素质专业人才到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建立专业胜任能力极强的工作团队。同时,企业还要建立完备的培训与业绩考核机制,促使内部审计人员积极主动参与技能培训,掌握计算机、统计、财务等多元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此外,内审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互联网思维,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不断推进内部审计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玉甫,刘梅玲.“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运用与会计转型升级[J].会计研究,2017(2):90-92.

[2]王兵,刘力云,鲍国明.内部审计未来展望[J].审计研究,2013(9):107-113.

[3]胡靖.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6(3):19-21.

[4]粱斌.云审计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变革与思考[J].商业会计,2016(23):38-40.

[5]张复生,田艳媛.对企业“互联网+”背景下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的探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1):44-46.

作者:刘为岩 吴涛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