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及策略3篇

时间:2022-04-05 03:16:10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及策略3篇

第一篇

摘要:企业在科技不断创新、资本不断积累、市场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内部风险的控制也越来越重要。如何评价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如何保证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核算信息公正、客观、透明的呈现给企业的所有者和投资人,需要第三方评定机构进行认定。我国在汲取了国外优秀方法之后,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同时进行,以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对企业的发展愈发显得重要。为了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保证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内控体系。而如何评价这个体系是否拥有较高的水平,是否能保证经过内控管理之后披露出的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核算信息公正、客观、透明呢?就现在而言,内控审计是一项被大众认可的具有良好效果的方式。企业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是并行的审计方式,财务报表审计更注重“结果”的审计,而内控审计更注重“过程”的审计,因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意义。

1相关概念

1.1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指的是由企业所有成员设计并监督实行的,为提升财务报表信息的客观透明度,扩大企业经营成果,规范企业行为的过程。在我国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企业风险的控制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地运行,在根源上减少差错和舞弊行为的作用也是被广泛认可的。虽然对内部控制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定义,但基本上与国际上的定义相符。

1.2内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行为的再控制,是监督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企业完善自身内控体系,维持企业内部的稳定,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内部控制审计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如受托责任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受托责任理论源自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将企业委托给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因两者追求的利益不同,所有者追求的是资产的保值增值,而管理者则追求的是在自己的经营周期内,尽可能的实现绩效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这样的不同导致了矛盾的产生。虽然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会通过合同、法律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因为法律的滞后性,往往只能等到后果产生之后才能起到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内控审计对实施内部控制的管理者的内部控制结果进行评估。信息不对称理论指的是市场各方掌握的信息量不同,掌握信息量多的一方在市场中有着绝对的优势,必然导致优势方以损害劣势方权益的方式来获得利益。企业中管理者作为制定企业管理规则的人,对企业内部信息的掌握有着绝对优势,而所有者只能通过管理者提供的内控报告等,获得间接信息,使存在着舞弊的可能。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要保证企业的内控体系是有效的,必须对内控进行审计。对我国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三个面进行理解:第一,这种审计的模式是从财务报表日得出的结论,而不是审计整个会计年度。第二,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内容。除此,注册会计师有提醒企业内控缺陷的业务,并要求企业披露其重大风险。第三,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主要是评价内控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1.3企业财务报表

企业财务报表是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向债权人、投资人、所有者、政府及有关各方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现况的报表。财务报表一般是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和附注组成的,是对企业一段时期内财务状况和经营现状的反馈,可作为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时的重要参考。

1.4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企业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提供审计意见的行为。审计人员通过判断财务报表中的企业重大风险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会计准则,来提高报表的准确性和客观度。随着市场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由原来的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扩展到企业股东、监管单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财务报表的公正、透明、客观更加重要,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性也随之提高。

2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相关性

2.1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联系2.1.1目的一致虽然内部控制审计侧重于审计的“过程”,财务报表审计侧重于审计的“结果”,但两者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真实地披露企业财务信息,提高财务报表可信度,为使用者提供一份更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2.1.2模式及方法相同均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法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程序,对重大风险评估后,提出相应对策。用的都是观察、询问、检查等方法进行测试。2.1.3重点领域相同都是对企业重大账户以及关联方交易进行的鉴别,财务报表审计可能会进行控制测试,而内部控制审计也会进行控制测试。2.2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2.2.1内控测试目的差异财务报表审计的内控测试,是评估该内控体系是否可靠,从而判断审计工作的强度是否调整;而内部控制审计的内控测试直接对内控出具体意见。2.2.2内控测试的范围差异财务报表审计的内控测试对不同业务领域可采取差别化策略,部分领域考虑到成本可以不采取内控测试的方法;而内部控制审计的内控测试必须对各业务领域均采取内控测试的方式。2.2.3内控测试结果的可靠度差异相比较于财务报表审计的内控测试,内部控制审计的内控测试更加全面,样本量也相对较高,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可靠度。

3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如果两者整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内部管理的控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首先,两者整合在一起,能有效地降低内部的风险,企业的内部控制过程包含了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和一定的审批流程,这些流程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可以更清楚地将企业的发展情况呈现给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所有者,这就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防止企业内部舞弊情况的发生。其次,在整合之后,对审计本身来讲,效率有很大的提升。两种审计方式都有一定的联系和相同点,很多基础数据是相同的,很多审计环节也是相似的。整合之后,基础数据就可以共享,审计环节也可以简化。最后,两者整合能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财务报表审计对企业内外部环境有一个评估,相对于内控审计,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分析评价的准确性不如内控审计高。两者整合,可以相互弥补,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

4结论及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不管是内控审计还是财务报表审计,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为需求者和使用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因此,实际操作中,往往可以两者并行,这样有很多优点:第一,可以避免重复取证。如果聘用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对两项审计业务同时进行时,可以安排相关人员对资料取证时只进行一次,避免审计准备工作和审计单位的审计配合重复低效。第二,降低审计成本。现阶段我国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强制进行两项审计,这种状况下,公司自然希望降低审计的成本。如果两项审计工作分别有两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那么极可能导致工作不协调,报告出具时间不相同。从审计时间和审计协调性考虑,整合审计可行性较高。第三,互补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可以结合报表审计把财务错报和内控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在报表审计中发现问题有助于提供内控审计的思路;同时结合内控审计发现的问题,也有助于发现报表是否有错报的情况。这种整合审计,顺应了审计事业的发展需求。

作者:于诗雨 耿慧敏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吴寿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王子腾.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第二篇

[摘要]5M1E分析法是产品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本文从影响产品质量的人(Man/Manpower)、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测(Measurement)、环(Environment)5M1E六要素入手,阐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引入5M1E分析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为例,审视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的缺陷,找寻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5M1E六要素,并借助“鱼刺图”工具,厘清与六要素相关的主要因素,最终形成基于5M1E分析法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鱼刺图”,进而构建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关键词]5M1E;分析法;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决定内部审计的公信力及其职能作用的发挥。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和国外先进内部审计实务,都十分注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估和改进工作,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4年1月1日施行的《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并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程序和方法的规范。5M1E分析法是产品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被众多产品生产企业所认可,将内部审计视为一种“产品”,则5M1E分析法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5M1E分析法的介绍

(一)5M1E分析法的定义5M1E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和控制产品制造生产过程中造成质量波动的人员(Man/Manpower)、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ment)及环境(Environment)六个因素,从而更好地对产品质量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由于这六个因素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通常简称为5M1E分析法。(二)5M1E分析法的内容人员(Man/Manpower):包括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技能、身体状况、性格特点等,人在产品质量控制中起主导作用。机器(Machine):包含所使用的设备工具及其精确程度、对设备工具的保修和保养等,机器能否正常运作以及工具的好坏都影响着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材料(Material):包含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基础要素。方法(Method):包括工装选择、加工工艺、操作的规章程序等,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测量(Measurement):包含测量的设备、标准、技术、方法等,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决定产品质量水平。环境(Environment):包含环境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为持久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以上人、机、料、法、测、环(5M1E)既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六个主要因素,也是分析和控制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方向。借助“鱼刺图”工具,通过系统地识别影响产品质量的“根本原因”,形成产品质量控制5M1E分析法鱼刺图(见图1)。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引入5M1E分析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引入5M1E分析法的必要性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质量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优劣的标准,决定着内部审计的公信力和职能作用的发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明确内部审计的履职目标是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效率,这充分说明内部审计已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只有强化质量管理和控制,才能提高组织各层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度,才能增强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认可度和权威性,才能有效发挥在“完善治理、提升价值”方面的作用。(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引入5M1E分析法的可行性1.成熟案例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引入5M1E分析法提供现实参考。5M1E分析法已在产品制造工序质量管理、导弹测试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有比较成熟的案例,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引入5M1E分析法提供了参考。通过人、机、料、法、测、环产品质量六要素,借助“鱼刺图”工具,系统分析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围绕影响因素逐一制定具体控制措施,尽而达到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目标。2.5M1E分析法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5M1E分析法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TQC)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品质量管理者从影响产品质量5M1E六要素入手,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而实现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内部审计可以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生产加工流程,审计资料、审计证据等是内部审计的“原材料”,工作底稿、事实确认是内部审计的“在产品”,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的最终产品,即“产成品”。由于内部审计具有“产品”的特性,说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5M1E分析法在追求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3.5M1E分析法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素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把5M1E分析法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人、机、料、法、测、环六要素一一对应到内部审计中,依次为“人—审计人员”“机—审计标准”“料—审计证据”“法—审计方法”“测—审计结论”“环—审计环境”,5M1E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素相互兼容,说明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引入5M1E分析法具有实际可行性。

三、通过5M1E分析法审视内部

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缺陷为了能更加直观地通过5M1E分析法审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缺陷,以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为例,通过5M1E六要素来分析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一)“人”——人民银行基层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普遍不高,成为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社会公众对人民银行依法履职的要求不断提高,外部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人民银行履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形势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学识、业务经验、分析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人民银行基层行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内部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与履职能力及管理层多样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在意识层面上,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不足,动脑筋、想点子、找对策的主动性不强;在知识层面上,对人民银行新业务、新系统、新职能的发展知识储备不足,信息获取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不牢;在技能层面上,风险评估、绩效评价、信息技术辅助审计工具的运用能力还难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二)“机”——审计标准缺乏系统性,正确理解和运用难度较大人民银行在探索风险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审计标准一直是困扰内部审计人员的难题。从实践看,审计标准可以分为规章制度、市场标准、案例标准、职业判断四个大类。审计标准是内部审计人员做出审计判断的依据,只有审计标准可靠、客观、公允,才能被审计对象接受,由于其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审计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运用四大类审计标准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很大的挑战。(三)“料”——审计证据证明力不足,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不突出审计证据是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是形成正确审计结论、提出恰当审计意见、做出合理处理处罚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受惯性思维影响,较多地关注书面证据,忽略口头证据、环境证据等;较多地关注内部证据,忽略外部证据,导致审计证据证明力不足。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往往重视对问题类的取证,忽视对基本情况和审计评价意见等重大事项的取证,造成审计证据资料不充分。另外,审计证据与审计具体目标及审计事项缺乏联系,与最终形成的审计意见之间缺少内在的逻辑关系。(四)“法”——传统审计方法仍是主流,难以适应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需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既是顺应人民银行业务信息化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人民银行不断推动内部审计深化发展,在改进审计方法手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现实情况看,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仍习惯于事后的、现场的、手工式的传统审计方法,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内部审计人员相对较少,与人民银行各项业务信息化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对“大数据”审计方法的探索研究还远远不足。(五)“测”——审计评价流于形式,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评价水平的高低,既关系到内部审计的形象和权威,又关系到被审计对象的“脸面”,是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但在具体的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审计评价单一笼统、主观片面、自相矛盾、用词不当等较为普遍,没有遵循“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原则。具体表现是不管什么项目,其审计评价都是一个样,凭主观推断给出评价意见,审计评价与做出的审计决定自相矛盾,语言表达不严谨、不客观等,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六)“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尚未有效落实,良好的审计氛围尚未形成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时,应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操作,不受可能影响审计公允性的因素干扰。但内部审计独立性并不意味着孤立的工作,而是需要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协力共为,共同营造“重视内部审计、支持内部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就目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来看,人民银行基层行内部审计部门实行行长负责制,内部审计部门是在行长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既是同级各部门的监督主体,又是本单位领导者领导的客体,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相对的,难以处于超脱地位。

四、基于5M1E分析法的内部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从内部审计人员、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方法、审计环境和审计结论六要素入手,把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最终形成基于5M1E分析法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鱼刺图”(见图2)。(一)内部审计人员方面主要包含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责任制、内部审计人员人际关系等。具体控制措施:1.加大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和锻炼。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良的团队意识以及把握审计风险的能力等,以利于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人员选用及对内部审计人员后续业务培训等方面。2.明确内部审计责任制。建立审计组成员职责规范,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执行内部审计准则和操作规程,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3.处理内部审计人员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难免会形成各种人际关系。为保证审计事项充分公允揭示,在部门内部实行岗位轮换制,以避免舞弊风险,保证审计质量。(二)审计标准方面主要包括审计适用的规章制度、市场标准、案例标准、职业判断等。具体控制措施:1.学习掌握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合规性审计标准,也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性标准,是每一个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是解决好“对与不对”问题的关键。2.合理运用市场标准。市场标准是审计标准的重要形式,利用公认的市场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是有说服力的审计评价方法,审计过程中要学会加以运用。3.掌握案例标准和行业惯例。在审计中面对争议和问题时,应先依法依规,若没有相应的法规规章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运用过往的案例或者行业惯例的能力。4.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应在熟悉规章制度、市场标准、行业惯例的基础上,依据充分的审计证据做出客观判断,以展现内部审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三)审计证据方面主要包含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等。具体控制措施:1.审计证据要与审计事项相关。要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的审计证据。2.审计证据要真实可靠。审计取证应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确保审计证据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3.审计证据要能支持审计结论。审计证据在数量和质量上要足以支持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建议。(四)审计方法方面主要包括传统审计方法、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具体控制措施:1.对传统审计方法要熟知。传统审计方法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内部审计人员要能熟练运用传统审计方法,并使用得当。2.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要掌握。内部审计人员要能够利用辅助审计工具开展审计,降低审计抽样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五)审计环境方面主要包括管理层、被审计对象和内部审计机构自身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等。具体控制措施:1.赢得管理层的重视。对管理层,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局限于被动服务、被动参谋,而要主动传导理念、营造氛围,寻求管理层的支持、理解和帮助,以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能。2.得到被审计对象的理解。对被审计对象,内部审计要加大交流和磋商力度,与被审计对象就风险分析、问题整改和业务改进意见达成共识,这也是促进问题有效整改的必要前提。3.内部审计工作要做到换位思考。内部审计人员要多从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促使审计思路和工作成果更加贴合业务管理需要。(六)审计结论方面主要涵盖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审计发现的准确性、审计意见的恰当性、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等。具体控制措施:1.审计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应遵循“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原则。2.审计发现要真实准确。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提出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做没有依据或依据不足的判断。3.审计意见及处理决定要恰当。审计意见应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和重要性,处理决定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力求恰当、具体、明确。4.审计建议要切实可行。应当依据审计情况,对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业务活动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王孝玲 葛瞳 李江红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第三篇

摘要:化工企业生产与资源或能源的生产紧密结合,为提升企业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当中的能耗、提高企业生产与发展的竞争力,必须重视和有效采用相应的计量技术,加强生产的计量管理。当前我国各化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计量技术的应用及计量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更加完善和优化。本文主要结合化工企业中的计量技术、计量管理,分析二者在企业生产当中的应用及加强措施。

关键词:化工企业;计量技术;计量管理

在各行业中都涉及到计量方面的工作,计量相关工作对各行业产生的影响都比较大。在化工企业生产发展中,计量工作更是关系到企业能源生产或产品生产的质量,并且对化工企业的节能减耗方面也有极大的意义[1]。本文主要对化工企业中的计量技术、计量管理两方面的应用及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并就化工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提出几点看法。

1化工企业的计量技术及应用

化工行业主要从事关于石油、化学肥料、化学药品等各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对相关产品的生产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或计量,从而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或行业生产标准。化工企业的计量技术与专业或专门的计量仪器紧密相连。计量技术在化工方面的应用是极为普遍且广泛的,以下是具体的分析:1.1化工生产中能源、物料计量技术及应用化工能源、物料的计量需要使用相关的计量工具或设备如超声波流量计、孔板/差压变送器等,这些计量设备或仪器可以反映出化工产品相应的参数如能源的消耗量、生产量等[2]。以石油化工生产为例,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计量仪器或设备,可以及时获知石油的存储量等情况,进而采取措施实施油品的升降等工作,从而使得石油化工生产及运行可以稳定、安全进行,并且也能对成品油的能源消耗计量做好铺垫,最终利于化工企业进行审计或财务方面的计算。1.2计量在化工生产化验分析中的应用化工生产包括许多环节,其中或多或少都需要对产品的分量、数据等进行计量。其中化工行业对某些产品进行化验需要用到相关的计量技术,计量人员通过计量仪器、工具如天平、色谱仪等对产品中所含有的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进而根据化工产品的生产标准调整、控制产品中不同的化学剂量[3]。由此可见,化工生产化验分析中需要相关的计量人员及计量技术为其生产提供高准确度的数据等。1.3化工产品生产中的计量技术及应用化工生产对产品的数据精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化工产品在制备过程中必须要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压力、压强等进行计量。在进行计量时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系统、设备等对化工生产环节各项事宜进行检测。例如,使用浮筒液位计计量化工产品生产中的液位,使用双金属温度计或热电阻温度计等测量生产中的温度。总而言之,化工企业中有关计量技术都需要对生产、产品制备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计量员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计量、调整,最终完善、达到化工生产的标准和规格。

2化工企业计量管理分析

2.1化工企业计量管理内容化工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化工企业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其目的不仅在于满足社会市场中的需求,同时还在于保证产品生产中的安全、节能等要求[4]。就化工企业的计量管理,国家以及该行业都有相关的规定,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计量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好计量记录以及档案管理,如对化工生产的计量标准、检定等相关文件进行保管;(2)做好计量人员的管理,如要求计量人员具备一定的计量基础,熟练如何进行计量且把握计量工作的准确度,此外计量人员还需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3)做好计量器具的管理,如针对不同的计量器具按要求进行管理、分类、验收等。综上,化工企业在计量管理方面要包括计量标准、计量人员、计量器具等方面的管理,从而构成比较完善的计量管理,在完善的计量管理体系之下,化工企业也会逐步实现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生产。2.2化工企业计量管理中的不足计量管理可以使得化工企业产品生产质量极大提高,而在计量管理方面,目前化工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点比较突出的不足和问题:(1)计量工作人员进行计量工作时,对生产中的能源、资源涉及到的数据如能源的使用量、消耗量等的检测计量没有进行综合性的统计和分析;(2)计量管理中对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还存在欠缺,如未对计量器具进行合理的分类、维修保养等;(3)计量人员对化工生产中的温度、湿度、压强、化学成分剂量等的计量不能突出体现或及时体现生产中的问题。除以上三点计量管理中的不足之外,化工企业计量管理还存在其他的不足,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3化工企业计量技术与计量管理优化建议

实际上,计量技术以及计量管理对化工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此应当予以更多的重视。而化工企业在计量技术以及计量管理方面要不断优化和升级,才能在这方面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5]。因此就化工企业的计量技术及管理的优化,有以下几点建议:3.1重视计量人员对化工生产中的计量数据采集及分析当前我国推行经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化工生产企业需要进一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损耗,为此在计量工作上需要进一步提高计量的精度、准确度。在许多化工企业生产中,能源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为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提升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必须重视计量工作。首先,化工企业计量人员需要对化工生产产品的成分、生产环境等进行精密的计量,从而节约更多的能源。此外,计量人员还应当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降耗的有效途径、对计量管理、工艺中的漏洞进行改进,最终实现生产节能。3.2规范计量器具的管理化工生产的工序一般来说会比较复杂,计量工作在很多情况下也会相对复杂,即使是通过智能化或自动化的系统进行生产,也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管理。生产中计量工作针对相关的设备、仪器等有一定的要求,为此在管理工作中应当规范计量仪器的管理。在计量器具的管理方面,化工企业首先要配备好器具,其次重视对计量器具的保管、保养等,定期给计量器具做校准、检定工作,从而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度。3.3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工作内容化工生产环节非常多,因此在计量管理方面也应当有与之相配的管理内容或流程。从生产开始一直到生产结束,都应当做好相应的计量工作或计量准备,由此确保整个化工生产的整个流程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在计量管理工作当中,从计量设备、计量人员等方面,可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逐步完善其中的计量内容。尤其是针对计量人员工作职责的明确、计量人员激励机制的确立等,都需要进行完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工企业中的计量技术以及计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化工生产的安全性、产品的质量等都有极大的作用。此外,它也关系到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重视计量管理,重视计量技术的应用。

作者:童运帏 单位:岳阳市计量测试检定所

参考文献:

[1]刘家有.化工企业如何做好能源计量管理工作[J].中国计量,2012,06:39-41.

[2]张长山.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在化工企业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2:175.

[3]年悦,张丽文.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在化工企业的综合利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4:178.

[4]潘丽.计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上海计量测试,2013,04:73~74.

[5]杨富军.新型煤化工企业计量管理工作实践与探讨[J].中国计量,2015,0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