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2-05-13 08:53:24

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摘要:风险导向在行政单位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研究其应用现状,对于进一步发挥其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制度基础内部审计差异、我国目前内部审计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开展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出了具体策略。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为该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逐渐开始被重视,并且有了长足的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继承中发展,这是和行政单位的目标、战略密切相关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够为行政单位增加价值,对于行政单位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述

在内部审计中应用风险导向作为内部审计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特点是强调风险控制。传统意义上来说,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管理控制机制。在风险导向阶段,受托责任关系和管理控制的一些变化,通过和风险的结合,使得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现其管理控制机制。审计风险指的是外部独立审计人员作出错误结论的风险,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和审计风险是有区别的,它不是审计风险。以风险导向为主体的内部审计即现代内部审计,其重点关注的问题为风险,是关注的使得单位内部可能会发生的不能够完成公司目标的风险,也就是单位风险。在进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时候,要从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对于单位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进而改善原有的不足,实现一种新的目标。

二、风险导向与制度基础内部审计的差异

风险导向与制度基础内部审计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主要存在的区别是面对的方向不同、审计的重点不同、审计程序不同。具体制度基础内部审计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比情况如下:在审计内容侧重点方面,制度基础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活动更加关注,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关注的审计重点是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综合水平;在测试重点方面,制度基础内部审计主要针对控制活动,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着重于降低风险。总体来看,二者的报告重点与审计结果分别侧重于内部控制和降低风险至安全范围。

三、我国目前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内部审计方面的职业规范体系框架已经逐步构建成型,基本形成了其独立的体系。在行政单位方面,通过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也对自身在内部审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完善。然而,我国多数行政单位在内部审计方面仍有较大欠缺。

(一)内部审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不高

由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综合性较强,顺利实施后能够实现对查错防弊、兴利以及提升行政单位价值等目标,体现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先进性和高水平性。因此,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实现风险的识别,通过对风险的分析,实现风险导向[3-4]。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的要求,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精通审计、财务知识,还要求审计人员熟悉行政单位主要业务、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及计算机审计、掌握与审计相关的管理、金融、工程、信息以及法律法规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需要将其定位于综合性强、知识全能的高素质人才。从目前国内行政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配置情况来看还远远达不到上述要求,主要体现在审计职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内部审计机构中专业构成单一、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师缺乏、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等。

(二)内部审计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我国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面,有国家的参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科学。虽然相关文件在一些方面进行了规定,明确要求在行政单位内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尚需要解决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足、内部审计人员缺少完整的独立性等问题。

(三)内部审计有局限性

西方国家在内部审计方面,发展较快,审计类型丰富其已步入风险导向阶段。我国行政单位内部审计则发展较慢,在内容、方法和形式等方面与和发达国家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审计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盲目性,依然停留在账项制度基础导向阶段,较少涉及内控审计、绩效审计;审计技术和方式比较落后;防控风险能力差;为行政单位增加价值功能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更加科学、规范、有序的发展,也不能充分展现内部审计的价值。

四、开展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策略

(一)构建新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一般来说,风险导向主要针对在内部审计中如何有效控制风险、控制风险的措施是否有效、能够控制多大的风险以及是否会对日常管理产生影响等。尤其是在新审计环境下,更加要求审计人员要采用新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与行政单位管理层进行有效的交流,为行政单位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二)明确内部审计目标,拓展业务范围

在目前行政单位制度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大背景下,内部审计的目标已经逐渐由狭隘的财务统计转向单位治理结构层次。在现代内部审计过程中,明确实际而又符合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目标是十分有必要的。从目前,国内内部审计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确立“增加行政单位价值”这一目标是大势所趋。分析其原因主要为:该目标与企业的治理目标一致,符合行政单位的长远利益,能够在为行政单位提供高水平审计服务的同时促进行政单位各项业务有序高效开展;同时,该目标也符合内部审计职能在行政单位中的定位,符合其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的重心已经逐渐由价值链的中段向前后两段进行移动,逐步实现通过内部审计促使行政单位价值不断增长的目的。

(三)提高业务素质

在现代内部审计的新环境下,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已经逐渐跟不上内部审计发展的步伐。因此,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新的审计环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行政单位中的价值。从国内内部审计改革的经验来看,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需要由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构建信息平台。信息时代依托网络优化审计流程,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审计风险;二是引入先进审计手段。充分利用风险评估和内控测试等国内较为先进的内部审计手段,逐步替代传统的查账法。三是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改善行政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构成,要为内部审计配备既精通财务和审计知识又熟悉行政单位各项相关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逐步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四是定期考核。定期考核是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必要手段,从侧面也能促使其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更新审计知识,不断掌握新技术和职业技能。

五、结束语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行政单位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措施进行完善,缓步实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代替传统的审计方式,谨慎探索和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和程序,鼓励行政单位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实施。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实施,相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行政单位的应用将会更加完善。

作者:张浩 单位:连云港市公安局审计处

参考文献:

[1]马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N].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

[2]李晓春,高维红,李艳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

[3]秦毅.试论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审计研究,2011;11

[4]程永泉,冯义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及其在企业构建风险管理框架中的应用[N].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