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03 04:05:4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情况呈现整体内控意识不强、监督机制弱化、内部控制失效的状况。有的事业单位根本不重视内部控制,对相关制度、准则、要求也只是束之高阁、不闻不问,认为财政的钱如何花是财务的事,与内部控制无关;有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全面,有一些单项的内控制度,简单地将财政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没有施行全面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各种内控缺失的情况也随之出现,如固定资产管理混乱、预算执行随意、收支业务审核不严、合同条款粗放等,加大了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甚至出现了违法违规现象。

(二)预算粗放、缺少约束力

事业单位随着财政制度的改革,预算管理作为财政管理的一个方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算管理作为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旨在完善预算管理,实现有效监督,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但在实际管理当中预算管理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协调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同时也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矛盾有以下几点:

1.预算编制教条化,编制依据主要是单位类别、人员数量、以前年度同类型预算,与预算单位实际情况相差较远。

2.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预算调整人为因素较重,调整随意性较大。

3.预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时间较晚,造成年终花钱和挂账较多。

4.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未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待加强

在财务管理、会计基础工作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基础工作中收集到的信息是会计核算的最基础资料,因此,会计基础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高低,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会计基础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各类审计提出问题较多的一个部分,提出的主要问题有原始凭证不合规、支出报销审批手续不全、大额现金支付等。

2.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是将收集到的会计基础信息转化为会计语言,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关键环节,会计核算不规范,将会使得事业单位财务信息与实际财务状况出现偏颇,无法为单位经济业务的开展及决策提供会计保障,不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出现,更有一些事业单位为了躲避财政预算管理,将部分收支在往来款中列支,有意造成会计核算不规范。

3.资产管理流于形式。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观念落后、部门间工作协调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事业单位资产增加减少程序不合规、手续不齐全,账实不相符等情况实有发生,无法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情况,也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4.债权债务长期挂账。由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债权债务的工作不够重视,加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要求按期计提坏账准备等原因,造成事业单位债权债务长期挂账情况较为突出,形成了事业单位的损失,严重的甚至挤占单位正常财政资金。

5.合同条款拟定粗放,执行过程较为随意。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主要集中在经营收支这一块上,由于经营收支不是事业单位的主业,从思想源头上对经营合同不够重视,合同签订前的分析准备工作不够全面,合同条款拟定较为粗放,在后期的合同执行过程中容易给对方空子可钻,形成对方违约成本较低的情况。同时,事业单位合同执行相关人员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随意性也较大,认为只要不影响大的方面就行,不需要严格按合同来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合同经营收益。

二、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一)健全内部控制风险管控机制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要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单位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

1.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事业单位成立由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的风险评估小组,将单位内部全部经济活动纳入评估范围,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进行风险评估。单位层面重点关注是否确立内控职能部门;是否建立单位内部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是否有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是否有效;是否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业务层面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是否严格管理、程序合规、控制有效。

2.严格风险控制。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实行归口管理,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和流程控制,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规范,进行日常管理和定期清查机制,密切关注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变化情况,及时按程序进行调整,降低单位财务风险。

3.做好风险监督与评价。组织专门的人员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针对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独立的内部控制监督与自我评价,提出监督与评价意见,供单位决策层参考使用,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是事业单位一年收支的计划,具有全局性观念,要管好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业务就要将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纳入预算管理。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周期主要有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评价和决算三个阶段,为了能够强化预算分配与调控,规范预算收支活动,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事业单位资金有效安全运行,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应当以全面预算、统筹安排、控制为主、绩效考评、优化配置、确保重点为原则,从预算编制环节、预算执行环节、预算评价环节进行全面管理。

1.预算编制。现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按照全面性原则包含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非税收入三个部分,采用“二上二下”的形式进行编制批复。编制工作中应按动态管理的要求,及时更新事业单位在财政库中的基础信息,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依据基础信息精细编制,使基本支出预算与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相符合,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中,事业单位根据其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财政部门预算安排和资金来源情况,分析事业单位可用财政资源,严格筛选论证项目,向财政提出哪些项目应当终止、哪些项目应当缩减、哪些项目应当保持、哪些项目应当增长的意见,确保项目预算资金用在刀刃上。非税收入是事业单位除财政资金之外的其他收入,为保证预算管理的全面性,非税收入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应根据可预见的经济性、政策性、管理性等因素,对本单位非税收入情况进行初步判断,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积极稳妥的编制非税收入预算。

2.预算执行。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事业单位应本着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好各类资金,确保全年发展计划的实施,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金额、用途执行,严禁将预算资金挪做他用。如确实需要调整原支出结构的,应按规定程序办理预算变更手续,杜绝人为随意调整预算情况的出现。同时,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财政及相关部门应根据事业单位的预算时间、项目进度及时拨付预算资金,事业单位也应对相关支出及时进行支付,避免由于拨款和支付不及时造成的年终花钱和挂账较多等情况的出现。

3.预算评价。事业单位在预算年度结束后进行年度预算的执行审核和决算工作,按规定上报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同时接受本单位绩效评价机构和财政的绩效评价,预算执行及绩效评价情况将作为一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加强决算分析和绩效评价工作,强化决算分析和绩效考评结果运用,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提高。

(三)规范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针对存在问题和审计规范要求提出以下措施。

1.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本着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的原则,严格审核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相关发票、单据、批准文件、经济合同等原始凭证。严格支出报销程序,确实发挥各岗位审核监督职能,杜绝违规支付,支付报销手续不全等情况的出现。严格现金管理相关规定,避免不合规大额现金支付情况的出现,定时进行现金盘点,保证现金安全。严格遵守银行账户管理相关规定,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相关要求为指导,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基础信息真实准确。

2.规范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应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依据,准确应用会计科目,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对应预算批复资金来源,按照制度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确认核算。避免会计核算不规范造成信息失真,人为调整使用会计核算单位科目,躲避预算管理的情况出现,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可靠、内容完整。采用财政部门统一会计报表格式要求进行决算报表报送,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3.严格资产管理。将事业单位全部资产纳入资产管理,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账务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严格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从资产审批、购置、使用、处置四个方面做好资产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由于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中的四方面需要遵循财政相关程序,实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三个层次的管理。审批、处置根据资产金额大小的不同,由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执行;购置根据资产类型进行政府采购,避免资产增加减少程序不合规、手续不齐全等情况的出现。在资产使用中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资产对账、清查、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4.定期进行债权债务的清理。事业单位的债权债务也是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定期进行债权债务的清理,最大程度的避免财务风险。首先,对债权债务定期进行询证对账。其次,对债权债务进行分类处理,个人借支的各类备用金以一定的时间为期限,按时催收或以报销交易所冲销借支款项,避免长期占用单位资金;单位间的债权债务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催收、支付,避免长期挂账,增加财务风险。最后,梳理债权债务的挂账时间,做好债权债务的备查登记,对挂账时间较长,多次催收、支付无果,希望不大的债权债务按程序进行核销。

5.加强合同管理。事业单位在合同订立前应根据合同订立目标,充分考虑分析现有因素,可能出现的情况,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合同谈判,明确合同标的、合同履行方式、双方责任义务、纠纷解决方式等。合同执行过程中,严格按合同条款履行,同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发现可能因履行合同出现的风险,要及时与对方进行协商,对原合同进行补充、变更或解除,降低单位风险。

作者:段钦单位:昆明公路管理总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