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

时间:2022-09-02 09:08:21

行政机关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法规的要求,从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的判断、提出的工作要求出发,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不断深化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聚焦中心任务,履行监督职能,开展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使用进行了规范制约,促进了依法行政的良好态势,对干部队伍建设和预防职务腐败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机关;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

一、概念和内涵

所谓的经济责任,就是国家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履职期间,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对职务所辖范围的财政、财务的收支情况及其相关经济活动行为应负的责任,对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就是各级审计机关对党政部门、国企的主要领导的经济责任实行监督,进行评价和鉴证,工作中坚持任职期间和离任审计相结合,要害部门、特殊岗位的领导履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任职期间至少一次。根据监督工作的需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无论领导在职还是离任,都可以进行。其工作对象就是各地区党委、政府、法院、检察院以及中直机关下派地方的工作机构。主要是正职领导和一年以上主持工作经历的副职领导干部。主要审计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务收支的规范、真实、效益情况。二是对本部门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的监督管理。三是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

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建设廉洁高效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非常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加大对主要领导用权的制约和监督。也对强化制约和配置权力方面,做了重要指示,要求权力结构科学,运行机制高效。着力实施对一把手的用权情况的监督。从制度层面来看,经济责任审计逐渐成为一项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安排。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做出了一系列相关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审计内容和期限以及相关的工作部署,都进行了与时俱进规定,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建设。实践表明,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尤其是财务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共机构的高效运行和干部队伍的形象,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各式各样的诱惑与利益驱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主要领导的头脑中膨胀,职业道德和权力底线失衡,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如不加以遏制,任其发展,必然损害改革稳定的大局。由此可见,及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是打造一个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加固工程,是加强各级政权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是规范干部行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按照财经法规法纪履职,依法审批收支,有效预防决策失误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

2.规范领导行为,健全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中离任审计的出发点是监督收支规范性,目的是监督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落实情况,对揭露腐败、堵塞漏洞、健全机制等方面都发挥积极的作用。

3.有效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

4.有利于工作的连续开展。尤其是主要干部的离任审计,审计报告对其履职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目前的实际,进行了全面的“技术交底”,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了客观的鉴定。有利于下任领导迅速开展工作。

三、实际工作存在的风险与不足

从近几年的实际工作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存在三类风险:

1.工作时效风险。按要求,离任审计只对后三年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对任职三年以上的履职的经济责任就失去监督,形成监管风险。

2.整改落实难到位。尤其是离任审计,对审计出的问题,后来领导不积极整改,推诿扯皮,存在追责风险;

3、审计结果运用滞后。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主要是用于干部考核任用的参考,而审计工作都是在组织人事决定之后进行,存在有效管控风险。

主要工作不足包括:

1.内部控制制度不全,执行不严。从审计的大部分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财务的管控制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制度完善的部分执行不严,财务收支管理不民主现象普遍存在。

2.预算随意调整和经费管理不规范。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单位在执行预算时,随意性很大,不是调整,就是追加;“三公”经费手续不全,超标现象严重;会议费不按要求使用。3.政府采购执行不力。由于缺乏严格的具体追责机制,大部分政府采购形同虚设,千方百计的想方设法变相操作。

4.资产闲置,投资不规范。有历史原因,也有制度的原因,造成的资产闲置现象非常严重。对外投资的随意性很大,管理很不规范。现有的实际资产与帐面显示的数据非常悬殊,资金往来混乱,收支不清,来去不明,缺少具体详实的证明资料。

5.财务收支手续不全。大部分单位的收支手续不全主要是支出的明细缺失,没有管理台账,对购买、存放、使用的各个环节没有记录和具体的情况说明。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鉴于这种情况审计工作不是面难而退,要知难而进,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履行监督责任。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一是深入开展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认识当前复杂严峻的反腐败形势,进一步明确党政机关和相关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职能定位,通过组织培训,建立机制,切实解决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认识的方向路径和思想困惑问题,做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明确方向。二是严格审计整改,强化结果运用。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整改方面,加强监督,严格各项措施要求落实到位,探索新常态下审计结果运用的新机制,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形成合力,以案说法,抓典型,促整改,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1.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站在政治的高度,落实审计整改项目,对财务收支的决策、执行实施规范化管理控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建设,是合法监督突出实效。

2.不断强化预算控制。严格按照“八项规定”和对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意见,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注重科学性;在执行预算时,完善相关的要求和审批手续,切实做到阳光工程,公开透明。

3.严格政府采购程序。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招投标操作,把政府采购置于阳光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从决策、执行到结果三个环节,做到按时公示。

4.不断加强资产管理。对于历史债权债务分期清理;强化出资人职责,保障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做实资产平台,确保账实相符。

5.搞好财务收支审核。在公开办事程序的同时,优化审批手续,对支出凭据,认真审核。

五、结语

正确看待、冷静面对、合理疏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各种负向情绪,不仅是每个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职责所在、更是审计部门的责任所系。作为主要领导个人,要用原则的眼光看这个问题,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新形势下,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是规范用权,健全监督机制的需要,是量化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作为组织部门,要把审计结果的运用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对干部调整必须用的公,按照责任标准,公道地对待干部,公平地评价干部、公正地使用干部,使干部干净、干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得其所。经济责任审计也是严肃的政治工作,不能忽略程序、规避程序,这就要求审计部门的干部尽快转变观念,加快形成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情、作风正、工作实。

作者:卢笛 单位:辽宁省审计厅

参考文献:

[1]黄宏.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分析[J].中国市场,2015,52:63+67.

[2]吕化鸾.浅析行政机关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5,24:138-139.

[3]宋瑞红.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与防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114-120.

[4]陈喜辉.简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36-40.

[5]李强.高职院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1:140-143.

[6]陶颖.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新经济,2015,3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