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研究3篇

时间:2022-06-21 11:30:16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研究3篇

第一篇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法茶文化的逻辑渊源

即便是在西方艺术史上,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被人饱受诟病,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它过于注重设计的实用功能而忽视了审美特性、现代性设计的趋同化趋势等。因此,综合从我国国内外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总结与反思来看,积极地从茶文化资源中寻找灵感启示具有重要的逻辑渊源:1.1现代性环境艺术设计呈现出一定的“人文焦虑”。产生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环境艺术设计思潮尽管是从“文艺复兴”这样的人文主义思潮中勃发出来的,但是,随着进入工业革命,对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而言大规模的机械化复制成为可能,西方的现代性环境艺术设计在物欲化、极端主体性、工具理性膨胀等要素的作用下,出现了“唯物质主义”的不良艺术倾向;而从全球范围内来看,随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逐步与市场经济结合,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纷纷出现了“模仿与抄袭”、“复制与粘贴”的设计病,不同的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同的作品与作品之间互相雷同、互相抄袭的现象称为通病,而那些个性化、人文化的内涵却基本上没有从自身文化传统中挖掘出来,从而导致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焦虑”。1.2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消费”取向越来越明显。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认识大体上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其一是物质器物存在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表现为相关的材料、素材、实景配置等;其二是关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行为、交际、信息层面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指的是环境艺术本身给主体带来的主观感受等;其三是深层次的关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信仰、价值观念等,审美倾向、设计理念、文化风格等均属此列。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主流市场群体对于作品的“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明显,一个明显的表征就是人们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的审美和把握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要及时地从本民族文化传统当中嵌入相关内涵,茶文化正是不二之选择。1.3文化自信战略下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注入茶文化内涵。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茶文化”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浓缩,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和风格、内涵。有学者将我国茶文化的内涵总结为“养生”、“修性”、“怡情”、“尊礼”四个维度,是一个从物质追求到精神伦理追求、从个人到社会等成体系化的文化,在这一点上与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关怀是高度一致的。当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文化自信”比任何时代都显得急迫,它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客观上它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文化管理、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观上。茶文化对于当前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自信”便具有这种借鉴价值。

2我国茶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耦合之处

我国茶文化及其各种表现形式属于“国粹”范畴,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最能代表我国文化魅力的交际名片之一。从精神文化内涵角度看,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尚中贵和”的交际理念、“厚生爱民”的家国情怀等。同时,茶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设计元素等都具有开放性、多样化的特点,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着多样的耦合:2.1审美观念上的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观念追求“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如企业园林、工业园区环境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生活小区环境设计等)追求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原则、人性化与可持续化发展相统一的原则等设计理念,在审美观念上相对传统的环境设计思路更多地具有工具理性特点。而我国茶文化的核心审美观念是“清茶远韵”,始终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置于核心位置,因此,在审美观念上两者存在明显的耦合与互补。2.2设计元素上的耦合。如果从“设计元素”角度区分传统环境设计艺术和现代环境设计艺术,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前者更多地采用传统文化、自然风光或生活化的元素,而后者则更多地采用抽象的符号元素(圆、方、三角、点、线、面等)、工业化符号元素(如各类厂房、建筑、设备、机械、运输工具、交通工具等)等,后者主要是迎合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实用化的设计功能和相对简约化的审美需求等。但是随着现代人审美疲劳和人文焦虑的深入蔓延,从茶文化中汲取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元素以补充、弥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内涵缺陷,便成为重要的创新方向。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茶文化的嵌入策略例举

3.1茶文化物质器物符号的布局策略。我国茶文化在显性的物质器物层面上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同时这些物质器物又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闲情逸致”特征,象征着一定的茶文化内涵和国民性格、价值观等。以茶文化中的“吉祥图案”这种符号为例,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将茶文化中的“梅兰竹菊”图案、八仙图、飞天图、四喜娃娃图等嵌入到环境当中,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审美意境,借此帮助现代人在人文焦虑中寻找到一些审美想象力。3.2茶文化生态功能区块的嵌入策略在我国茶文化看来,茶、人、自然、社会之间是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而不是封闭、冲突、对立的互动关系。从当前我国茶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来看,积极推动茶文化通过生态化布局、生态化设计提升茶叶产品、茶文化服务(如茶文化生态旅游)的价值内涵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茶文化生态功能区块的核心概念就是提倡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诸个区划作为一个整体性、生态性的系统看待,使之可以实现良性互动。以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景观设计为例,景观设计应当避免走向“生搬硬套”、“盆景搭配”的道路,而是应当将企业景观与企业的现代办公环境功能进行统筹,使景观设计成为企业实用化功能的一部分,并且又能给员工带来美的享受。3.3茶文化审美情趣的嵌入策略。在我国茶文化中向来存在着“禅茶一味”这样的审美情趣,即在精神境界的审美中提升人们对于茶文化的精神感官。事实上,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与茶文化的深度耦合最重要的方面即在于这种审美情趣的嵌入。例如,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进行把握时,对于外在的景观设计可以借助于禅文化的“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牧童黄牛”等意境设计,给受众带来一种优雅、宁静、淡泊的精神愉悦感。在景观设计的底色塑造上也可以借鉴茶文化的淡雅底色(如素绿色)进行修饰,避免出现色彩的过于火热。

参考文献

[1]张羽薇.浅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140-140.

[2]朱伟珏,姚瑶.阶级、阶层与文化消费———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4):52-57.

[3]云杉.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J].理论学习,2010(10):4-7.

[4]柯慧俐.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看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文化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1(8):212-212.

[5]张建超.传统汉字造型手法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5(1):91-92.

作者:王炳富 单位:三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二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与此同时,也开始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品质,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艺术,自然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运用

1.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创造一个既满足使用要求,又符合审美需求的生活空间。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一般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种形态,既追求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又受到外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者们要时刻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尊重自然规律,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元素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并将其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为人们创造出功能齐全、安全舒适、充满创意和艺术美感的居住环境。就目前而言,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其中就包括设计理念单一而重复,缺乏创新精神。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单一枯燥,某种程度上说明设计师们可使用的题材范围有限,创作素材匮乏,从而导致整体的设计风格趋于一致,缺乏每座城市本身所独有的特色,无法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者在进行创作时没有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忽略了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价值,没有将其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不仅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光大,也不利于推动现代艺术的可持续创新发展。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

2.1巧妙融合传统元素和现代文化。环境艺术设计者要想在作品创作中灵活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以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创造出既符合人们审美需求又具有一定文化特色的作品,有必要先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学会从中挖掘富有深意且别具一格的文化元素,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对其进行适当的提炼和转化,将其作为作品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同时,设计者还应利用现代的思維方式和艺术语言来重新解读传统文化元素中所包含的思想精髓,将这些原始的元素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进而创作出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2.2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创新是人类文明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动力,艺术发展也不例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们在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时,除了要保留其中的思想精髓,还应结合现代文化理念对其进行创新,积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呈现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魅力,这不仅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推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例如,美国芝加哥著名设计师安德里安•史密斯和江欢成设计的上海著名地标景点金茂大厦,便充分借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塔型”结构元素,整栋建筑风格严谨、宏伟壮观,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年还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慕名而来。金茂大厦的设计体现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与突破,设计师在保留塔型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力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精心设计,既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实用价值。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3.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方法。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环境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就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掌握,注重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协调。通过和现在审美相结合,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继承其中的优良部分,并能和新的审美观念相结合,这样就能给人全新的设计体验。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将复制以及变异之间的关系能够妥善处理,传统文化元素是符号化以及意象化的,要将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能够彰显出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气息,不能只是简单的复制,要和美学以及力学进行结合,注重重构形象表达方式的应用等。3.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具体应用。环境物件的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就比较重要,要把传统文化作为环境设计重要载体,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创造适当环境形式,从而就能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觉体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对于物件的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就能体现出古典的风范,能通过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带动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共鸣,如室内的木质装饰的设计过程中,就可通过雕花的方式加以呈现。雕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雕花的形式比较多样,能够雕刻人物以及花鸟等,这些都能传达出古典文化的信息,使得室内的木质装饰古色古香,在设计风格上也能别具一格,增加了设计的文化内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将色彩以及书法得以合理应用,就能呈现出不一样的设计风格。传统的色彩有着丰富的内涵,不同的色彩所代表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其中的红色就是典型的中国色彩,始终受到人们的尊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通过将红色加以科学应用,就能展现出庄严的设计风格。而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深度的文化内容,书法的抽象美的运用比较常见,能够将书法的内涵和结构进行结合创新,灵活的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就能呈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17):70-71.

作者:高冰 单位:绥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三篇

摘要:通过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探讨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为社会输送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做好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城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空间设计人才,其设计领域覆盖着我国城市到农村的每一个区域,塑造着城市形象,美化着人们的生活空间,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环境空间设计在整个城市大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目前高校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大多安于现状,学生的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不强。因此,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型、创业型的专业人才[1],这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的需要。

1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衡量环境艺术专业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指学生在创作环境艺术作品时的一种求新意识,是学生接到老师下达任务后就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作品的动机和意愿。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快速提高,学生接受的信息途径多种多样,学习的资源也就越来越多。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是通过效果图来展示室内外空间的艺术效果,建筑装饰施工图为施工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和施工工艺,这些图纸现在不仅仅依靠手工绘制来完成,全国各大设计公司大部分借助各种电脑绘图软件来完成图纸绘制,计算机绘图软件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绘制图纸的效率和质量。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有弊,学生们在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图纸时,受市场上各种软件模块的束缚,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建模型。因为学生们自己具有创意的想法需要通过图纸表现出来时,模型库里面不会出现这些还在同学们脑海中的模型,这就需要学生们通过绘图软件一笔一划地搭建起来,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学生们为了方便、快速完成老师的任务,就随意抛弃了自己的创作意识,有些学生甚至到了没有模块不会设计的地步。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设计师不是绘图员,所以创新意识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意识是引起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条件,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要突破习惯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从进入大学学习开始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造人才所必需具备的。这也是教育部门要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才有希望成为未来社会公认的设计大师。因此在大一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引导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欣赏分析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了解其创新点在哪里,树立创新意识。

2遵循人文精神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建筑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等学科,涵盖面非常广。而一个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除了灵活熟练掌握绘图技能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不要盲目追崇西方文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积累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们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而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2]。从大学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在应试教育和互联网信息便捷的背景下,有些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辨别能力,自律性不强,导致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非常不利。端正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之一,一个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很好地体现设计师的综合文化知识。而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味崇拜西方设计,一位对自己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全然不知的大学生,不可能培养成环境艺术设计大师,也不可能创造设计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核心问题同样是文化的创新。

3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3.1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中创新意识树立的方法。环境艺术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首先要对学科基础平台课程进行改革,这个平台的课程有素描、色彩、构成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传统性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公共课程中的素描、色彩课程,不能进行单一的技能训练,所有专业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是行不通的,公共课程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是油画专业的艺术生、也不是版画专业的艺术生,其课程目的性质不同。公共课程中的三大构成,其主要目的不是训练学生画好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动手做好立体构成,而是突破参考案例的创意。这就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在基础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应该考虑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后期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如点、线、面的概念在室内空间的顶面、墙立面、地面的造型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其次,色彩构成中的色彩的寓意、以及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等理论知识在具体室内外空间设计中运用,从而反映出不同的使用功能空间对色彩的认可,以及意境的体现与色彩的关系[3]。另外关于立体构成中的体块关系也是通过案例分析使同学们认识到体块不光运用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上,室内空间也是可以灵活运用的。这样更具有说服力,更形象化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对后期的专业课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3.2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对于设计方法和技法的传授过于重视,导致学生习惯性思维方式已经占据主体,所以创新意识具备了,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充分强调“创造性”的特点[4]。这不是一门课程能够决定的,需要从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开始树立创新意识,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到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时候是重点培养创新能力。这也不是依靠某一位教师能做到的,这需要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训练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意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因材施教和拓宽知识面。(1)因材施教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情况了解清楚,才能有目的地结合每一位同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师生的关系也就融洽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其次在此基础上捕捉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高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再次锻炼学生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比较单一,是本能的一种观察方式,不会多角度的观察,而对于观察后问题的提出就更加困难,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就更加薄弱[5]。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它们都是激发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其重点在于因材施教。比如《工程制图与试图》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一年级的一门基础课,课程改革后,课程练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临摹的方式初步解决制图的规范和绘制要求,第二部分是对一个竣工的小型项目完成施工图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步要解决的是临摹与自己动手测量绘制的联系,其次就是锻炼对空间的观察能力,从表面上讲这种观察是针对这门课程的,其实是养成习惯观察能力的开端,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在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和思维空间,突破习惯性思维方式,如对于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同学们只是把现有的材料用处在心中已经固定,不会去思考该材料能否换个位置或换个形式来表现。这些都需要老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安排学习进度。(2)知识面的拓宽拓宽知识面是解决学生环境艺术作品设计主题不明,设计内涵缺乏的手段之一。环境艺术设计牵涉到的学科非常多,但很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习惯只看本专业的相关书籍,特别是软件教程,其他学科的书籍基本不看,或者没有兴趣看,通过刻苦学习,到大学三、四年级各项专业技能都非常不错,就是创作的艺术作品没有创意和内涵[6]。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中,要求同学们写设计理念、设计主题、灵感来源是什么时,大家很茫然,这个时候大家觉得知识储备太少,知识面太窄,想不出,也写不出,这个问题在毕业设计中也有出现。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于主题的确定、创新点的突破非常迷茫,其原因就是知识面太窄,可供自己发掘的知识太少,导致使其作品深度不够,没有文化内涵,空有一身技法,但价值得不到体现,这是非常可惜的。比如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题材且内容丰富的诗词,比如表现大自然的壮丽、秀美、险峻景色的,表达人生价值观的,等等。这些都可以经过提炼运用到设计作品中,或作为设计的主题。比如有位学生在经过训练后在课程设计题为《京剧博物馆建筑外观创意设计》中,学生深挖京剧艺术文化,发现其源头与蝴蝶有关系,在结合地域文化,将徽派建筑的精髓与蝴蝶结合,建筑外观从屋顶到各个墙立面都能看到设计元素的贯穿,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发现文化内涵。当然作品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已经得到很好的改观。

4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本科教育培养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目标,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将创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之中[7]。打破我国城市具有影响力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被国外设计师垄断的现象,让中国环境设计师设计的作品走出国门,让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周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广场,2010(10):191-192.

[2]林锦蛟,葛艳明.论高等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09(23):124.

[3]刘逸,陈思思,等.基于构成原理的创新教学促进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包装,2018,33(1):109-111.

[4]周祖银.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构建学生的创意思维[J].西江月,2014:121-121.

[5]嵇立琴.浅析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创意思维训练的构建[J].电影评介,2007:109.

[6]代顺丽.语文阅读教学变革的PISA路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57-60.

[7]于贵军.高校历史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6(15):162.

作者:嵇立琴 单位: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