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文化内涵在艺术设计的运用

时间:2022-11-17 11:04:49

道文化内涵在艺术设计的运用

摘要:道即自然规律,道文化内涵即真、善、美。真是本质,善是功能,美是外观。本文首先探讨了道文化与艺术设计的关系,阐述生态设计、简约设计和无意识设计理念,均与道文化内涵不谋而合,无印良品更是对道文化做了很好的印证与实践。道文化内涵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重在设计的思想与态度,而非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道文化;设计;无印良品

《道德经》开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一语并非是说道玄奥而不可言说,而是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语言的局限性,二是指道的恒变性。这与佛家的观点不谋而合,《五灯会元》札记之三十三曰:“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佛家之无常,即“非常道”。虽然如此,道终究还是可以说的,不然不会有《道德经》六千言,佛法也是可以说的,不然不会有六百部《大般若经》。

1道文化与艺术设计

那么,到底何为道?《道德经》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一句言明了道之本质:道即自然规律。第八章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就讲到道的作用与意义,即“利万物”。五十一章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虽“恍兮惚兮”,但仍有其形其势,即外观也。由此可见,道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真、善、美。真之所言者,本质也;善之所言者,功能也;美之所言者,外观也。在艺术设计中,功能美是指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设计,满足人本质的需求,体现了人的本质、利益和需要,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外观美,是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如色彩、形状、线条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完美的艺术设计应该是在遵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达到功能美与外观美的和谐统一。但现今的艺术设计常常以外观美来博取受众的注意,脱离了道,脱离了本质,违背自然,这种设计也终将流于媚俗与肤浅,过度包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道文化内涵的设计体现

与过度包装相对应的,出现了“生态设计”“简约设计”和“无意识设计”。生态设计,也称“绿色设计”,是一种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的设计,要求在产品设计开发的所有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并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应该说,生态设计的概念已经涉及道文化的“真”的内涵。简约设计,又称“极简主义设计”,追求功能实用,外观简约整洁,摒弃不必要的装饰。简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道文化的内涵。《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完全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剃除一切不必要的修饰,返璞归真,只为突显功能。无意识设计又称“直觉设计”,是深泽直人首次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即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用深泽直人自己的话说是:“设计并不是我所创造的,它原本就在那里,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将它呈现出来。”无意识设计注重观察人的生活细节,注重人文关怀,追求自性显明。这里的自性,既指人,也指物。指人,即人们内心深处本质的需求。指物,即物体本有的特性。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讲,“直心是道场”。自性显明就是直心。正如深泽直人所说的“无意识设计”,就是循着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将被设计的对象的特质最直接、最简单地呈现出来。直心是道场,这里的直心就是不假遮掩,该怎样就怎样,原原本本,自自然然。

3道文化应用思考

道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日本的“无印良品”无疑做了很好的探索与实践。无印良品设计的产品有三个特征:材料上使用天然材料,工序上严格把关,设计上减到最简。设计中所出现的每一个元素,如图形、色彩、文字,都是为了传达主题而设计,都带着明确的目的性,都应该有它的理论依据与存在意义,材料及制作的工艺同样是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对道文化内涵的体现上,主要表现为朴实与自然。无印良品整体的设计并不只是一种外观的处理,而更着意于传达一种精神与文化。这种精神与文化就是回归自然,回归本体,回归质朴,而这正是道的文化内涵。道文化的内涵是真、善、美。真是本质,善是功能,美是外观。因真而生善,因善而生美,美是真与善的外显,真与善是美的内在。脱离了真与善的美,就不是真的美了。为设计而设计,就不是真的设计了,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一种生活需求,并非改变,设计是方便人的生活方式,并非复杂。老子的主要思想就是无为,无为即与道相合,与道合即按规律办事,按规律办事即自然,即质朴。现在之所以出现过度设计,是因为利益驱使,使得设计脱离了其本身的目的。应该对设计进行反思,使设计回到基本点。设计的基本点,一方面是功能,要便于人的使用,另一方面是自然,要符合社会准则与自然规律。好的设计,一定是关乎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而非技术与方法。

4结语

道文化内涵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根本上是设计师的内在涵养、生活态度及社会视角的问题。因为任何好作品都不是完全依靠技术技巧产生的,而一定是从思想上产生的。否则,充其量叫作不错的作品,而绝不是经典的作品。设计师,因这一“师”字,必然带着一种责任与使命,不然充其量只能叫“设计者”而已。有一句话叫作“设计是为他人作嫁衣”,这句话带着一种无奈的妥协,这只能是设计者的工作,而不是设计师的工作。对于设计师而言,是要打造一个温柔、娴熟且美丽的新娘,而不只是做一件嫁衣。

作者:陈红梅 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蜀璇.论商品的过度包装[J].改革与开放,2010:54.

[2]田中一光(日),视觉的觉醒[M].朱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

[3]老子.道德经全集[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