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双主式”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02-27 09:46:49

艺术设计“双主式”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很难培养出较高专业素养的人才,为此在文中提出了一种“双主式”教学模式,并着重探讨了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在文中通过对现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分析,结合当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探讨了“双主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关键词:“双主式”教学模式;艺术设计;主导;主体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老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授式,教学大多是少、慢、差、废,效果低效甚而无效。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授中,单纯利用传统的板书、教案、教材、口传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极差,艺术设计类的课程是集视觉、引导、开发、审美、演示、及时、创新、更新、资源、开放于一体的课程性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形象思维、创意思维、发散思维的形成。

(二)学生创作作品质量差,水平低

艺术设计专业课的许多课程上课方式与其他专业上课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大多数环艺专业课程属于实践性课程,理论讲授课时少,大部分课时是学生自己搞创作,这就出现了许多教师理论课满堂灌,之后剩下学时便全交给学生自己,撒手不管,这样学生完成的创作基本还停留在初级水平,很难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

(三)学生学习主动性低,创作欲望不高

由于教师授课模式的老旧,导致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创作的欲望极低,被动地“牵着鼻子走”,以完成作业、及格、不挂科作为最低标准要求自己的创作作品水平,许多学生跨进大学校门和毕业离开大学校门时的专业水平几乎一样,没有任何提高,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没能带动学生进行创作的积极性,缺少互动,欠缺激发和引导,长时间消极怠工,导致创作欲望越来越淡。

(四)发散式创意思维禁锢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创意思维的重要因素,长期的无启发、无方法、无引导、无激励便会导致思维的长期禁锢,最终便是无优秀的极具创意性艺术性作品的出现。

(五)就业率低,工作能力差

据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这一严峻形势将呈持续态势。就业压力大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问题,艺术设计专业也是如此,究其原因,与学生专业素养低,能力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二、“双主式”教学模式

(一)“双主式”教学模式释义

“双主模式”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怎样使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中带动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内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西方国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双主模式”正是弥补了以上两种方式的不足,吸取了两种方式的长处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双主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双主式”教学模式中角色的转变首先,在双主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但要继续当好课堂上的传授型的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导师。要懂得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与探索;懂得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成为“双主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应针对不同课程,不同授课对象,不同课业任务,设计不同的“双主模式”,具体到每节课,每个任务,每个人,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开发十分重要。

2.教学手段的变换,把握尺度的变化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活动主要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知识信息的重新组合,对教学动态信息的调控,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处理;学生的活动主要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信息的摄取、贮存和创造性加工。

三、“双主式”教育模式构建方法

下面介绍三种适合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模式一:设定目标课题—教师提示研究角度—自主研究—归纳总结—形成初级多个方案—教师参与引导—反复修改深入完善—展示成果。此种模式适合短小课题任务,如进行某品牌的LOGO设计,要求可以当堂结束,独自一人完成。

1.设定目标课题

教师需要选取设定难度相对较低的课题内容,预计在当堂课即可完成的任务,切记,不能高深,否则容易降低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2.教师提示研究角度

在学生进行创作前,教师参与指导,提示学生进行研究思考的角度,引导学生创意思维,激发其思考问题的热情,同时也会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形成正确的进行创意的思考方式。

3.自主研究

学生根据课题内容,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查阅资料讯息,分解课题,按照教师提示的思考角度扩展思路,激发灵感。

4.归纳总结

总结前面做的研究,有条理,有思路地进行归纳总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采用的形式可以自由些,可以是文字的,图表的,图片说明的,手绘的,电脑绘制的均可,便于从不同角度说明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种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技法。

5.形成初级方案

由前面的总结,最终推演出有主题,有思想,有内容的设计方案,通常学生会出多套方案,此时基本成果已经形成。

6.教师参与引导

教师参与一道学生的方法(包括思路、途径、措施与旧知识的关联、模拟示范等)是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指导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表现。此时教师继续参与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方案修订,从不同角度给出建议,进一步刺激学生开放思维,尝试不同创作手段。

7.反复修改深入完善

通过教师给出意见,继续修改原有方案,深入细节,完善主题形式,反复推敲。

8.展示成果

此种模式不需要非常完整的形式展示,不拘泥于哪种固定形式,较随意,多数以手绘图搭配必要的文字说明即可。

(二)模式二:课前设定任务目标—自主调研——展示—教师纠错补充—集体分享交流。此种模式,适合调研类或分析类报告的课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如进行中式风格设计元素的研究。

1.课前设定任务目标

教师每人分给不同的课题内容,此种较大的课题需要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了解任务书要求,并指导学生如何即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手段、渠道等方面给予帮助。

2.自主调研

调研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完成,而且有可能需要异地、校外、图书馆、现场等形式进行调研,因此,时间要给与充分考虑。

3.展示

将研究成果以PPT等形式做成电子文件,要求研究人员在课上展示并讲解主要研究成果,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全班同学提供共同学习知识的机会,因为每人的课题不同,因此即使没有研究过,通过其他人的讲解,也相当于学习了一遍。另一方面,每人获得了上台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还会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4.教师纠错补充

对于已做好的报告类课题,学生在展示及讲解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有错误、漏洞等不足之处,此时便需要教师把关,对存在问题及时给出解决方案,查漏补缺。

5.集体分享交流

将每人做好的课题文本汇聚存档,分享在固定平台上,那么每人就是几十份不同内容的课题研究成果,可以自行研读或日后使用。这一环节很重要,很多教师之完成了前面几个步骤,却缺少了最后这一步,从长远角度看,其成果会大打折扣。

(三)模式三:分组-设定多个主题—自行选择课题-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小组展示答辩。该模式适合较大型的设计课题或者制作任务,耗时耗力,因此需要以小组的形式来共同实现。

1.分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叉开分组,合理组织团队,优秀学生和稍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带动稍差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常这种组合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所有工作均由优秀学生完成,稍差学生滥竽充数,坐享别人成果变成自己成绩。另一种是稍差学生受到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氛围的带动,也能表现出超常的能力,找到自己擅长的位置做力所能及之事。

2.设定主题

设定主题,可以结合设计大赛的主题或者教师教科研课题内容设定创作主题,使学生有动力、有目的、有实际地进行不同课题的练习和实战。使课题更具实际意义。

3.自行选择课题

也可多设定不同的设计主题,进行自由选择,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也可增加点趣味性采用抽签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方式多种多样,但需要教师自行多思考、设计。

4.小组合作探究

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要解决教师提出的课题内容,还要解决自己在看书查资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因此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学群体学习研究的整体效应。

5.教师指导

此阶段与低四阶段基本是交织在一起同时进行的,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集体指导”针对不同的学情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启发。

6.小组展示答辩

此展示不同于前面两种展示形式,此种展示要全面、完整、多角度、多形式,因此要求较高,可以采用图纸、PPT、文本、样本、动态、现场演示等形式展示,并且要加入答辩环节,不只教师提出问题,全班学生均可根据设计课题进行提问,或给出意见,从不同人的不同思维角度考虑问题,会使整个创作更完美,更经得起推敲,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分享,拓宽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创作效果会立竿见影。

作者:李丽丽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参考文献:

[1]米永龙.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2]张倩.山东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图案教学的继承与创新[D].广西师范大学,2013.

[3]李鸿明,亓晓丽,汤天然,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索——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设计,2012,(1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