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时间:2022-11-24 10:41:17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摘要: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开拓他们的创业能力,要从内外合力来提高学生的自我培养意识、就业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创业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创业能力

一新常态下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基本分析

近几年来,国内很多高职校都陆续开设艺术类专业,如: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环艺设计等专业,这些专业招生情况良好,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但这类学生就业情况往往不理想,其中选择创业人数更少。目前面临较大问题是就业面窄,部分专业供过于求,学生就业竞争力差,创业能力、条件缺乏,导致学生就业情况不甚理想,这与职业院校的面向市场、立足就业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相悖。这些都成为当下的新常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创业贵在创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业,高校则必须加强创新教育。艺术设计类学生是典型的创意、创新型人才,非常适合走自我创业的道路,所以对这类专业学生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其创业能力,进行学校层面的创业扶持是非常重要的,从微观层面来讲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拓宽其就业道路,实现其个人或团队走出一条“创新—创意—创业”的道路,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从中观层面来看,可以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体现高职校“以人才培养助力,以科技创新助推,以社会服务助势”的办学宗旨,实现“强校梦”;从宏观层面看,可以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促进毕业生就业,实现“江苏创造”、“中国创造”的“强国梦”。高职院校办学宗旨是“就业导向”、“市场导向”,普遍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在专科毕业之前就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学会做现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有升学意愿的继续深造,无升学意愿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要积极为其创业创造条件,做好铺垫。

二新常态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

高职艺术类学生自身特点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就业现象又是如何呢?我们把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特点概括为下列方面:

1.学生的性格大都感性多于理性,主要表现为组织纪律性差,集体意识不强,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个性十足,从日常打扮就可以看出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是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通病。

2.就业观念落后。大多数学生就业还是表现就是工作要去大城市、大公司、经济发达的地区;要么就等待学校介绍工作、让父母安排工作;这就造成多个学生竞争一个岗位和多个岗位招聘不到一个学生的现象。这也是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3.大部分学生有偏科现象,对某些课程不重视不喜欢甚至放弃.最终结果是不利于全面素质的提高,一专多能的人才较少。

4.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由于专业设置不科学、课程安排相对不合理及课程考核方式的陈旧等原因,加上实践操作课程的“名存实亡”,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操作力不足.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弱、找工作时不自信、工作上手慢的现象。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学生创业流于口号和形式,真正从校内外创业政策中受益、成功的学生或团队少之又少。在创业教育方面,不少高职校是“雷声大、雨点小”,经常强调创业的重要性,但没有实际行动加以贯彻实行,更缺乏扶持政策,如:创业师资力量薄弱、创业课程设置不够、创业实训条件不足、创业活动开展较少,创业经费不到位等等,为此我们要加强创业方面的能力和教育。那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业能力呢?

三整合资源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内外合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

首先要转变艺术设计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重新定位自己的就业观念,从企业需要出发集合自身特点扎实学习时间技能,为自己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其次,鼓励和引导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其次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相比大学教育而言,高职教育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重视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改变以‘学科、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因此,我们也应当树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为实习和工作做好准备。早期德国提出的“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至今影响着当代设计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学生的时间能力培养以理论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对于制作工艺、材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在学生设计创意上有所突破。如艺术设计专业中学生在加工苏扇的激光雕刻机器上又加工了竹盒标志,做了些茶叶包装,所以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够加深对设计作品的理解,从而促进设计创意的萌生。

(二)因材施教: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改革教学模式

用人单位是人才的最终用户,如果高职院校能根据市场的要求不断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就可以缩短毕业生进入社会的磨合期。现代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应遵循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相结合的教育,增强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学生美术专业基础的薄弱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展的较大困难。如果都是一把尺子来教学生,一种考核标准来衡量学生,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显得更为重要。对专业基础功底很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在美术基础上多下功夫,如今社会上各种美术专业培训班很多,不管是少儿还是高考培训都呈蒸蒸日上的趋势,可以鼓励他们为培训班的创业做好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结合学生兴趣的特长训练,加强设计课程或者其他特色学科训练。培养一专多能的艺术设计类学生。要求达到普遍环节都清楚、某一工作环节很精通的境界,正如俗话说的“一招鲜,吃天下”。如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些学生擅长手绘,就加强手绘效果图训练,有些学生擅长电脑,就让一部分学生,做各种效果图.有的学生对方案设计感兴趣,可以大力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有的同学沟通能力强,可以鼓励他们做市场营销,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就加强手工制作能力。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专门训练,形成各自的特长。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课外辅导、公选课、技能培训、讲座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交叉学科、专业,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三)因地制宜:创建特色学科

我们知道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当代设计大师靳埭强很多获奖作品就是喜欢用中国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作品。地域本土文化对于艺术设计作品而言旺旺会收获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元素,寻找与实际设计创意的结合点,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法,将本土文化元素巧妙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如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艺术设计课程的开展,就将苏州特色的苏扇、核雕等制作工艺和文化融入其中,无论是单纯的工艺品设计还是包装、书籍装帧、菜单等多种设计作品应运而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毕业设计是学生将在校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吸收利用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要严格把关,并邀请业内专家前来点评指导,这对学生来讲无疑是设计能力的重要锻炼,同时也是对学校品牌和招生的一次重要的宣传。另外出色的毕业设计作品和展示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次自我的完美推销,特别是与学校招聘和双选会相结合,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依托工作室:将创业实践参透于专业教学中,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中提高创业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从表面上看蓬勃发展,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考入高校进行深造,但毕业后确是另一番景象。每年的就业情况都会出现企业需求人才匮乏,而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愈演愈烈,充分说明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和差距。在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要立足于市场,着眼与就业,让学校教育紧密集合企业需求和行业要求。以创业代替就业,不仅可以减轻就业压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业、创新精神的开拓和实现。在国外设计教育领域,德国的包豪斯就是一种注重技能培养的先驱模式,以基础美术为基础和根基,强调和宣扬技艺传授,这也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精髓。如包豪斯对于现代设计的教育就是通过设立各种工厂,将实习工厂和工作室模式,将时间生产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承接企业实际项目,通过老师的指导,师生合作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企业实际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它不是模拟演练,而是“真刀实枪”的实战。这种能力的训练能把你加速对具体工作的理解力。我们用人单位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新人并不缺乏从事本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但具体遇到工作任务时,却不知道如何入手。比如,建筑设计行业为了提高速度,键盘和界面的操作都要重新设置。从这个小细节上可以看出学校的局限性。因此,结合实际的工作环境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目前最为可行并使之有效的方法。那么是“实战项目”从哪里来呢?主要途径有二:一是校企合作,通过合作的方式给学校专业教学提供实战的平台。二是自办工作室。本人所供职的高职学校,根据自己的地域特色,建立了非物质遗产苏扇工作室、核雕工作室、著名的独立设计师梅园饰品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婚庆创意园等专业工作室,以企业工作项目为平台,让学生分组学习和研究,把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艺术类专业学生专业成绩的主要因素。在这种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模式下,让学生熟悉职场环境,熟悉企业项目的操作流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与专业有关的实体运作知识。这是一种三赢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对于企业来说节约了产品成本,对教师来说丰富了教学素材。

(五)开设创业营销课程: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创业营销课程的培训要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课有效融合一起,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学生通过创业知识和营销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认知,更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创业的艰辛。尤其是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创业营销课程之后,对于创业的方式、方法、产品推广、产品定位、资本运营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大大提高了创业成功的几率,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六)师资队伍和配套制度:是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前提条件

对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仅仅有课程开发和实践平台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效的保障制度和师资配套建设。如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对于艺术系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作为指导方针,出台了“职业辅导师制度”,从制度、经费、项目、考核等四个方面为创业型专业师资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该制度规定“职业辅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承担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理念的专业课程改革和开发,学生的课内外专业和创业辅导等任务,职责是增强学生专业能力,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创业观,指导就业和创业实践,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与所辅导的学生共同申报和实施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同时该制度还鼓励每位辅导教师可聘请两位校外兼职指导师共同完成辅导工作,校外辅导师纳入分院兼职教师队伍,并视工作情况给予报酬。

(七)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或者创业集市平台进行低成本的创业

社会实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其社会适应性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应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如青年志愿者、顶岗实习,假期打工、网络促销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仅能够深化其对本专业知识或跨行专业的认识,而且能够加强其自身性格的培养。一方面学校或校企合作组织艺术设计类创意、创业大赛,定期开设创意市集,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走出去,多参加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博览会,如今年第四届中国苏州文化创博会,作为国内重要的创意设计界专业博览会,始终坚持“专业提升、产业互联、融合发展”的办展目标,以“创业、创新、创优”为主题,大力促进创意设计与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的跨界对接,努力实现从创意资源向经营资产的快速转化以及创意作品向制造产品、贸易产品的转变。在这届创博会上除了企业机构以工作室、手工坊等个人名义参加的创客就有六百人不到,营造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要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并且对于相应的创业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深入的研究和长期的实践。另外学校要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的几率,为解决学生就业而贡献力量。

作者:林雅尔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颖.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课程的创新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3,01:130-132.

[2]王丽媛.论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3(13)82-84.

[3]刘俊娟.“内外合力”提高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能力.河南教育(高校版)[J].2013,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