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论文10篇

时间:2022-10-17 03:19:09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论文10篇

第一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全球范围内的艺术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改革。面对越来越高的人才需求,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给予了艺术院校很多优惠政策,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促使艺术设计教学向着更加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

一、艺术设计学科教学问题分析

当前艺术设计教学虽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设计不够科学。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对于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必要基础。但如今,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学科设置方面,存在专业公共课与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课设计安排不合理的现象。特别是艺术专业课的设置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文化课程。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相关文化知识的掌握,造成知识结构的不平衡,还会影响到自身知识、技能以及创新思维的拓展能力,容易形成固定、僵化的学习模式。第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过分重视,缺乏对学生的知识理论和手绘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是如果艺术类学生在进行设计时,过多使用绘图软件,并大量使用已有素材展开设计,则不利于自身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思维模式的发散和创新,学生也很难感受到亲自动手绘制设计图中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过于依赖电子设备进行的设计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品整体设计效果,普遍存在作品僵硬、单调、枯燥、肤浅等缺点。除此之外,由于电子设备可以帮助设计专业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绘制工作,但同时也会造成学生不去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挖掘,从而导致设计的作品缺乏情感和内涵。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更加重视实践研究,忽视对设计理论的深度思考,导致教学学术氛围不够浓厚。部分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行为时,仅仅是要求学生根据传统的教学素材开展设计,没有注意到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进而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难以发挥在校所学的技能。

二、设计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整体思路

在艺术类专业院校中,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措施,对于高校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创新是一切发展不竭的源泉,特别是艺术类专业院校,更需要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满足社会和时展的需求。艺术设计具有自身的教学规律,在规范制度的同时,还要给予教师和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具体思路如下:首先,以学校的制度性约束作为达成目标的手段,对艺术设计课程体系进行设计科学规划。在制度规范阶段,必须保证制度具有可实施性,管理者需要具有战略眼光,从宏观上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规划。艺术院校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者,需要充分体现出全局观,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重点突出学科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课程的整体规划需科学有效。制定教学计划时,还要注意到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交叉性。针对不同环节的教学活动,比如说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以及实践教学,还需要管理者进行妥善安排,层层递进。其次,以教师的自主性设计为教学主导,将理论知识、手绘训练与电子设备辅助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何种讲解方式、课程怎么设置、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都是教师的职责,艺术设计院校需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和空间去开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安排,在充分完成理论部分教学内容与基础手绘训练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不同的学生对艺术有着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对教学方式做到充足把握,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自主性,所有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学校制定制度只是起到约束性和服务性的作用。教学活动是否成功,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如果最终达到了制定的教学目标,那么说明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是可行的,具有实用价值;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需要对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查找,并提出解决办法。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从教师层面入手,推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时代的不断发展变革对现代设计艺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院校只有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技术能力、科学精神以及艺术创造力的高素质学生,才能满足社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不仅是设计艺术实践所需,也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必要手段。教育体系只有不断进行反思和完善,才能促使设计艺术教学更加科学完善。对于设计艺术专业教师来讲,如何保证设计人才和设计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设计教学思路上的变革。在改革阶段,教师有必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充分结合以往设计专业教学经验,从而找寻出更加利于提升设计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加强基本功,还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调整授课方式方法,以求与学生达到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和谐师生关系。其次,从观念到行为上的转型。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设计艺术教师必须尽快完成转型工作,由传统的单一式、传教式教学方式,逐渐向引导、监督和协调的方式上转变。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需要对出现的问题提高重视程度,并及时进行解决。例如,是力求创新还是沿用传统,是西为中用还是立足本土,是强化商业性还是推崇艺术性等问题。由于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现阶段很多设计人员比较熟悉的传统设计技巧正在被科学技术所取代。因此在当下的艺术设计教学中,还需要科学选择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艺术专业教育的方向正在发生变化,由以往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逐渐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倾斜,更加重视和挖掘人的感知性、情感性以及体验性。在传统的设计艺术教学中,长时间备受关注的以手绘为主的技术训练方式,正在被放置于一个更加合适的位置。在转型阶段,需要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全面的调整。理念的转变没有硬性的标准,而是需要教师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自主创新,从而保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取得良好效果。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裁判者,而逐渐向教学引导者转变;也不再是教学旁观者,而逐渐成为教学参与者,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情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学改革提供的是一个入口,并非答案。改革更加强调个体的学习体验,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思路是否明确清晰,是教学改革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需要承认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局限性,有所长有所短。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利用教师自身的长处辅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尽量避免因教师个人的局限而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出现。

(二)构建“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院校需要与具有实力的广告公司或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战略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习基地。在解决艺术设计学生实习问题的同时,又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可以与优秀的广告公司进行接触,了解市场动态情况,这有利于在毕业之后迅速融入社会中,缩短适应时间。此外,艺术设计院校也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设计师到学校进行授课,主要是考虑到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院校中能力出众的教师,也可以开设设计工作室,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实践活动,同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构建实践教学与竞赛项目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首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市场竞赛项目。院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广告或者创意大赛,通过参与竞赛活动,市场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直接和评判,直观反映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而奖励制度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作热情。其次,可以在教师主导下构建完整的、仿真的项目结构。通过构建真实的项目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充分结合竞赛项目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对传统的设计教育模式进行延伸和拓展,充分展示了现代教育开放性和实用性原则。

四、结语

随着国家对艺术设计专业逐渐提升重视程度,市场对设计人才需求的持续加大,艺术院校必须对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加以重视,并采取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同时还需要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落实相关改革措施,保证艺术设计教育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最终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能够推动我国艺术设计水平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作者:陶涛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宇,代红阳.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4(12).

[2]陆亚男,魏越.关于设计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8).

[3]袁禹慧.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舞台,2013(1).

第二篇:高职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探讨

1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立足西北地区,面向室内设计行业,以实践性教学为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带领学生到项目现场观摩,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观看与实际动手操作,掌握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善于思考和总结的能力,实现企业与学校的零间距接触。

2项目化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施

2.1设计教学环节

充分的准备和明确的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充分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明确的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去完成任务目标,为了目标的完成,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授课学时为6课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现场学生具体模拟、操作以及教师的讲解,理论应用于实践,做到从“做中学,学中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通过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实施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好了之后,就是教学过程的实施,其在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直接体现了教学过程实施的效果,下面以具体的实例进行阐述。

2.2.1明确教学任务,设置情景教学

情景设置。全班同学以学号为顺序分为四组,每组5位成员,分别是:一名项目经理,一名设计人员;两名设计助理,一名工长组成一个设计团队。其中,教师作为甲方(客户)配合学生进行现场模拟。现项目经理接到一份室内设计的订单,内容是:有一对中年夫妇,在西安市某区、某路段买了一套单元房(第二套),面积为130㎡,家庭成员为:夫妇双方,一名1.5岁幼儿,两位老人。夫妇为工薪阶层,两位老人退休在家看孩子。设计要求。能够充分表达客户的意图,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充分体现室内设计的风格(结构处理、造型特征、色彩的搭配、材质的选择等);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体现出设计创新,表达个性特征。

2.2.2图片、视频观摩

教师通过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在这个环节中,穿插引入其中的重点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教师做详细的讲解。在此,学生可以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流程,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开阔了视野。

2.2.3方案设计

根据情景设置中的任务要求,每个小组(设计团队)来完成室内设计方案。每个团队的项目经理召开小组会议,向小组成员讲述项目任务和客户的要求,然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主要就风格形式、造型元素、背景墙的设计、照明设置、结构处理以及序列、人流动线等问题进行讨论,形成一致看法,由设计人员完成设计。最后,由项目经理审核,并将初步的设计方案交给客户(教师),由客户提出修改意见,各小组设计人员再进行修改,最终形成设计方案图后进行刻盘保存,交客户(教师)进行竞标评选。竞标选中的设计图由设计人员负责向工长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以地面、墙面及顶面施工图纸),主要是照明的位置、结构尺寸、造型要素、结构衔接和细部详图等内容,设计人员还要到施工场地进行指导,向施工技术人员解释图纸中的相关问题,并根据工程进展状况进行现场指导与配合,及时解决施工人员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设计调整和修改,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多次与客户进行沟通,并且教师这个环节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场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适当进行引导。

2.2.4设计方案评价

接下来是到竞选评比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每组的设计人员协助项目经理对本公司的设计方案进行阐述,主要是设计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等,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设计人员就具体的设计细节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做详细回答。最后,每组相互评价,各组对设计方案做进一步的修改,产生最优的设计方案。教师在各组阐述和互评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各组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讲解,这样,学生更容易明白各自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应该怎样进行解决。学生通过互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每个项目的完成而得到不断的提高。

2.3课堂效果展示

自从课堂上引入项目化的教学方式,与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实践论证理论,让学生自己参与,自己动手,通过项目的完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理解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道理,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能够使得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的很大的提高。另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很多学生能积极参与学院或高校组织的相关竞赛,并且利用业余时间或假期到企业或设计公司兼职,参与了很多项目方案设计,与此同时,我们专业毕业的学生到公司能很快适应了岗位工作,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升。总之,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作者:孙万香 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正永.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J].大众科技,2009(03):152.

[2]朱红雨.高职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1(11):29-30.

[3]金彦平.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的教与学[J].考试周刊,2012(07),179

[4]宋丽.对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研究与探讨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3(24):163.

第三篇: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超过以往任何时期。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虽然连年扩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暴露了诸多的问题,本文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目前的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着工作室教学模式对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近些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加大了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但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一)办学条件不够完善。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连年增加,但许多院校在扩招后软硬件建设并没有跟上,特别是在一些民办学校,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

(二)缺少优秀的教师资源。专业的发展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虽然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一些校内教师担任的教学任务过多,对课程的理解比较肤浅、实践能力有限,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课程体系缺少创新。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更符合社会审美的需要。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也要在这种革新中不断发展,才能够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1]目前高校课程体系还是沿袭原有的课程体系,很难跟得上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步伐。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意义

“工作室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院的每一门课程都需要一名技术教师和一名艺术教师共同执教,使学生能够在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得到双重的影响。[2]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对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深受各国推崇。

(一)促进了校企的合作。工作室教学模式下,高校与企业可以相互交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企业可以派高级技术人才进入高校,承担学生的技术培养工作,并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

(二)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工作室模式下,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搞好学科建设。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高校教师也可以进入企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促进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首先,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高校能够建立起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加,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学生可以直接面向市场,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学习,变被动为主动。[3]其次,在工作室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也有很大的改变,教科书、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只作为一种参考,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更为灵活,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未来岗位的要求更为了解,实现了知识的全方位拓展。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一般情况下,学校提供教学场所和设备,企业则提供实习基地和行业技术指导,二者有明确的分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企业要与学校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资源,让学生能够较早地接触一线设备和行业资源,扩大学生的实践平台。

(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课程内容要跟随行业需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其次,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开放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工作室的运作管理。高校需要选择专业的人员来负责工作室管理,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计划中也需要体现工作室的特点,把理论知识与真实的案例结合起来。工作室管理者、教师、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对工作室的工作进行考核,了解工作室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四)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工作室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工作室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是否符合学生未来发展需求”为中心,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与社会实践接轨。总之,工作室教学模式把学校与企业、社会联系到一起,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对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使其更加完善,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作者:周师羽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静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大舞台,2015(11).

[2]张鹏.关于高校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思考[J].大舞台,2013(05).

[3]孙丽.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2).

第四篇:地方性院校艺术设计创新教学思维探讨

摘要:文章中对我国部分地方性院校教育体制改革以来,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考试以及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作了的一定的分析与阐述,重点论述了针对问题与不良现象,利用创新思维改革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艺术设计;问题;创新思维;教学

一、部分地方性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招考中出现的问题

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但部分地方性院校受快速发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短期行为,影响了专业的招考方式与模式。如部分地方高校设置考试题目时多年一成不变,题目类型偏窄,诸如静物默写、人物头像默写或石膏写生等,致使出题方式明显模式化,这必然造成指导学生培训时的针对性,而忽视艺术训练的本质规律。加之应试的时限性,很多学生集中于个别城市所办学习班的集中训练。由于短期内需完成培训任务,使教师寻找捷径应付考试,学生长期接受集训式快餐训练,造成学生对物象的理解表象化、概念化,模式化。教师对造型训练进行提炼和概念化处理,使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受到了不良影。学生在其训练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特有的角度去理解绘画艺术,机械的完成着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另外,也有部分地方院校过于追求办学规模,对艺术生招生无底线降低录取分,使很多原本缺乏艺术兴趣的考生进入艺术专业学习,导致整体生源艺术素质和艺术禀赋偏低,学生学习专业过程中缺少热情和兴趣,学习的盲从性与依赖性增加,缺乏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部分地方性院校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1.模仿式现象教学风格相互模仿,教学方法趋于雷同,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没有传统艺术教育精粹的个体与个体间的讨论与互动,完全理论性的阐述与讲授。由于教师自身修养的局限性,对深层次理论缺乏实践体验,所以表述过程单调乏味,趋于程式化的语言,无法使学生对艺术的真谛有切身的理解和感悟。

2.教科书依赖现象教师年轻化,缺乏实践经验,不敢逾越教科书大致范围,语言缺乏生动性,内容干巴,过分条理化,没有深刻性,更没有感染力,致使课堂氛围刻板,学生感觉疲乏。由于部分教材未及时更新新的知识内容,教师又没有直接的社会实践与体验,造成所授知识的成旧和过时,不能跟进时代的步伐。

3.课件复读现象教师在课堂中仅利用出版社发行或网上的课件进行教学,这类教学课件虽具有普遍性,但缺乏针对性,学生通过这种课堂学习只能认识一般的普遍性问题,对实际的设计,尤其是区域性特点较强的案例找不到解决方法和指导依据。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依赖性,甚至有些教师在放课件过程中只关注课件的播放,而不注意学生的理解进度和消化程度,造成了知识累积的消化不良,忽视了课堂的节奏把握和重点的分析与讨论。

4.模式化实训现象教师利用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指导教学,形成了一整套模式化的实训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缺乏具体的个性化引导,只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训练,在示范过程中利用模式化、概念化、步骤化的训练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个人的风格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艺术品味以及艺术风格的形成。

三、正视问题,改良现象,创造性、灵活性地进行艺术设计教学

针对目前部分地方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应考的问题,应采取双向的制度与培训方式的改革。一是招生考试制度对艺术设计考生的考察范围适度放宽,在侧重考量学生的艺术基础知识与基本功外,增加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促使各类学校、培训机构教师在培养学生基本功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另外,部分地方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在其现有的办学条件基础上,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利用创造性思维的方式进行教学。

1.营造教学的自由环境,充分释放学生各自的个性潜能。摒弃过份的理论讲述、原则性的讨论、模式化的确立,多作理论的比较、多元化的观点分析、艺术作品风格的讨论,形成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的课堂教学形式。在过分指导、束缚、控制的环境中,思维难以摆脱禁锢下的僵化,奇迹难以发生。人的潜能,惟有在身心无比和谐、自由、愉悦的状态下,才能发挥至最佳水平。法国钟表制作大师布克即为很好的例证。当年布克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而锒铛入狱,在失去自由的囚禁期间,无论如何都制作不出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之前在自家作坊时,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都能轻松造出。直至越狱逃跑后,过上虽环境依旧艰苦但自由的生活时,布克制造钟表的卓越水准,又奇迹般地恢复了。真正影响钟表精确度的不是环境的艰苦,而是自由环境下身心的轻松自由度。

2.课堂中不增加学生学习压力,不强加式的进行审美倾向的灌输,使学生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进行作业的练习与作品的设计,充分展示学生各自的认识角度与表现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元素与联想形式去完成设计作品。过度压力使人产生过分紧张,而教育,在过分紧张中难以达到预见成效。学生在紧张之下会失去安定感,在这种心理失衡的状态下,学生的心灵与思维无形之中会形成自我束缚与收缩,从而没有了主动发展。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学生的心不被压力、紧张、固有观念所牵系,不被目的、概念、规则所裹挟。当轻松敞开心灵直接接触事物时,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才能感悟到真实、永恒、不受限制的东西。

3.充分主张学生在了解每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前提下,进行边缘学科以及各种不同艺术样式表样形式的探索与关联性研究,不规范作业批改的所谓原则性标准,而是根据不同的艺术样式,针对性的进行评价与分析,鼓励学生作创造性的设计方案训练。规避学生因造型能力不足所造成的问题,另辟蹊径,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元素利用的灵活思维方法。

4.进行不同学科的、不同规律的、各个时期的各种教学方式的归纳与总结,对不同的科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的方式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检验,其优点和长处值得我们很好的探讨与研究。如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循序渐进等。人具有不同的天资与性格差异,应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教育不同的学生。成才不能拔苗助长,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孔子还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学”和“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些传统、经典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与借鉴。

5.借鉴创新思维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

(1)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由一元基点为基础,通过横向联想、纵向联想把相关事物与概念串成一个有效整体的思维模式。例如,西瓜这一形象可以联想到蓝球,把它分成两半进行镂空又可联想到瓷碗,由西瓜皮上的纹理可以联想到斑马,也可以从西瓜的纹理联想到海带,又可以由海带联想到海洋,这便是发散性思维的基本方式。运用到教学中,便可以把很多难以解释的概念式理论,用发散性的方式,从事物的各个层面寻找到既生动而又便于理解的诠释方法。如谈构图问题,我们可以用中国围棋的布局来进行讨论,可以用线与面的分割来加以分析,可以用中国汉字的结构来加深理解,可以用语言的轻重缓急阐述构图的节奏性以及轻重的层次性。再如,讨论色彩的色调问题,可以用舞台灯光的不同明暗效果以及不同的光照度来解释,也可以用音乐感进行切入。高明度调的运用可以是西方歌剧中的咏叹调,明度高,对比大;也可以是中国京剧中高吭的京韵曲调,强烈的音符,造成强烈的对比。而低明度调,可以运用低沉的中提琴音响加以解释,沉闷、忧郁;也可以运用中国器乐中的打击乐,浑重的鼓点声予以比较。

(2)收敛性思维

收敛性思维是通过发散性思维的广泛联想之后,对所产生的大量信息,进行紧扣主题的连线穿引后归结回原点,寻找解决问题最合理方法的思维方式。这一方式运用到教学上便是:教师在进行大量的旁征博引,大量的案例分析以及大量的相关信息比较之后,用最可取、恰当、明确的元素来诠释和解决问题。如大自然的重复结构有无数种,树叶、鱼鳞、蜂巣、人体细胞等,都属于平面构成中的重复形态,但归根结底,它是骨骼结构的相似存在排列形式而已。那么,艺术设计中的诸如排版问题、标志设计的组合问题、摄影寻找生动素材处理构图问题等,都离不开构成中的骨骼形态。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充分把握和充分理解各种不同构成概念的基础上,展开充分联想,寻找相关联的元素,最终把相关构成方式提炼出最本质的语言与形式,回归到原点,使学生理解的概念充满了内涵和厚实感。

(3)组合性思维

组合型思维的方式是把两三个以上的事物结构打碎,然后将其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的事物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用这种重组法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训练。如图形创意中,图形元素与符号、数字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元素图案,又如包豪斯时期设计的甲壳虫车,便是利用这一思维的典型作品。设计者把甲壳虫的形态元素运用于大部分车身,形成了新奇的设计外形,深受人们的喜爱。再如毕加索首次利用自行车的龙头和座位,诞生了第一个象征牛头的装置艺术作品,建立了新的审美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拘一格,充分发掘学生的能动性,切实利用周边的事物和材质以及所学的各关联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后,尽可能寻找各科不同知识、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材质、不同事物之间的连接点,组合成新的设计形态和设计作品。

(4)逆向性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便是利用事物的正面推导出该事物的反面或侧面,利用不同的侧面与反面折引出事物的不同层次,立体的反映事物的矛盾状态,从而更好的揭示其本质,以便抓住主要矛盾。从哲学视角出发,只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其它次要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事物的矛盾性,让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学会分析主要矛盾所在,在逆向思维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例如,平面设计作品中,福田繁雄便是利用矛盾空间法设计出很多优秀作品,最著名的war(战争)便是反向思维应运的典型作品,作品中浅黄色的背景,黑色的炮管,射出一枚反向弹头,来说明一极其深刻的道理,即制造战争者必被战争所毁。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充分利用事物的矛盾和概念的矛盾来完成设计理论的阐述,引导学生在事物的正反面以及事物的不同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元素和方法。

四、结语

总之,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应依据各自院校师资力量的不同,因时因地制定出各自具有特色的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强求统一的评介体系,但强求设计作品最终艺术风格以及设计的实用性和感染力。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使用不同的定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潜能,使学生在没有任何枷锁与压力的环境中,释放创造力。教育,必须脱离固有模式的桎酷与束缚,在自由中产生。惟有自由状态下的人,才有用生命去感悟的闲暇,感受创造的快乐,感动于创造的成果,领悟自以为有价值的生命质感。惟有此时,灵感在跳跃,思维在飞扬,创造潜能在潜滋暗长。

作者:谢玲玲 单位:宜春学院

参与文献: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第六篇: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改革

1了解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

艺术基础课程是培养全能型设计人才的前期教育,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是设计人员通往成功之路的垫脚石,更是形成基本素质、培养艺术修养的关键。它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素描写实、色彩调配、创新思维、形态写生、点线面的基本运用等等。设置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目标有三大步:第一,掌握基本理论。通过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加深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造型语言能力和创意能力等。第二,训练基本素质。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基本素质,也就是艺术修养。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着创作水平的高低,因此基本素质的训练与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敏锐的感受能力、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充沛的情感表达力都是在这个基础阶段培养出来的。第三,培养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技能不同于技巧,技巧是技能的升华,是基本技能运用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只有熟练掌握基本技能,设计人员才能运用不同的技巧进行艺术创造。

2掌握目前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时代。科技、知识发展迅速,企业合作与发展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各个行业的竞争也愈发地激烈了。在全新的时代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当前的教育模式出现了与时代不相符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盲目加课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各大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打造出“金牌”专业,“野心”也变得越来越大,引入了许多新的课程,意在增大学生的知识层面。殊不知,这样盲目加课的做法,不仅导致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还给学生增大了压力,产生混乱感。第二,部分教师专业水平差,学生难以掌握知识。艺术设计基础与语文数学的基础知识不同的是,艺术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目,它的很多理论都晦涩难懂,并且不符合逻辑,常用情绪化的方式表述概念,按照常人的思维很难理解透彻,例如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梵高的绘图理论等,本身这些内容学起来就比较困难了,但是由于老师的专业水平不高,理解层面不深,无法帮助学生们从多方面理解和运用这些内容,学生的知识体系模糊不完整,整体的学习水平也不高。

3探究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目前,许多学校打着“教育改革”的旗号,最终取得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因为他们忽视了基础课程的改革,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对培养优秀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于基础课程的改革,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第一,提高对于基础课程的重视度,培养学生勤奋的学习态度。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艺术设计也是一样,它是一项技艺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基本功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力度,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不能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失责。同时,要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目前的学生大部分为90后,他们物质条件优越,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从而也滋生了他们懒惰、虚荣的心理,教师们要告诉学生,要想让自己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就必须摆脱浮躁虚荣的心态,抛去繁荣世界的诱惑,勤加练习才可以。第二,规划课程遵守设置原则,形成开放式教育系统。我们要本着“适应、实用、结构、综合、发展”的原则进行基础课程的设置,我们既要保证所涉及知识层面的广泛度,又要注重基本知识的全面掌握,所以我们要调整课程节奏,把握课堂时间,做到收放自如,同时要掌握好不同课程间的衔接性,把所有的知识串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开放、灵活的教育模式,这样学生们就会产生一种连贯性,也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三,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们不能再采取之前传统单一的灌输模式,而是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鼓励每一位学生的想法,采用多媒体、趣味游戏、小型辩论会等方式加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刺激学生的热情和创意。基础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从而正确地、全面地理解艺术的本源和价值。在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要加大基础内容的学习力度,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从基础学习阶段开始逐步培养一个优秀设计人员该有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切不可盲目追求课堂新意而扭曲了课堂的本质,使课堂教育失去了意义。

作者:刘烨 单位: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07.

[2]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

[3]吴寒.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工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

[4]夏艳萍.甘肃省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

第七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主题在项目设计中的重要性

通过调研大型装饰企业,参考其设计方案和设计流程,笔者发现,项目投标策划书在项目投标中举足轻重。一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并不是单纯地以设计图纸效果为主,更多的是对项目的整体策划。在投标过程中,各家投标企业都会尽可能地拿出最优秀的项目设计策划书。以酒店设计为例,项目设计策划书包括考察项目的建筑及周边环境、酒店管理品牌、提出设计主题,确定设计风格和推演设计元素、造型、色彩,最后才提出设计方案。在竞标方案的讲述过程中,也不是直接讲述方案的设计图纸,而是将方案设计冠以明确的主题,从主题延伸出设计的风格、元素、色彩,讲述这些风格、元素、色彩如何运用在方案设计中,最后引出完整的设计方案。方案汇报更多时候就像一场小型的演讲,配以优美的图片和多媒体展示手法,如同讲述一段故事,将项目设计娓娓道来。相比以往“看图说话”的竞标方式,这样的方案讲述更能抓住投资方的心。这就要求设计团队在项目设计中不能只盯着设计图,更应着眼于项目整体策划。多数企业较为看重毕业生的绘图能力,毕业生若想有更好的发展,对项目整体把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在“看图说话”的阶段。毕业设计作为检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实践课程,应该与实践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接轨,学习企业的设计经验、工作流程。高校只有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每年都有针对毕业设计的竞赛。不仅有很多高水平的论文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少高校进行了实践方面的探索。专业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也经常探讨如何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更像专业课程的重复,最后加以总结。这种毕业设计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学生拿到项目建筑蓝图就开始规划平立面,缺乏对方案设计的整体把握能力,最后呈现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面对设计任务无从下手、设计的目标不强、主题不明确、设计形式单一、缺乏创意,这些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面对毕业设计时经常出现的问题,这影响了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毕业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最后一门综合实践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整体的方案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最后的方案的设计效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学到了什么,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多少基础。如果只延续原来的专业课学习方法,那么毕业设计就变成了专业课程的重复,无法体现培养学生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要求。

三、基于主题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我们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将主题引入毕业设计。这里所说的“主题”是指一种设计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设计项目进行大量的前期资料的收集,对建筑本体及其地理位置作详尽的考察,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主题,从所提出的设计主题推演出可以运用在项目设计中的风格、元素、色彩等,最后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将这些元素、色彩合理运用的过程。在这里,主题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设计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前期资料收集,方案概念的提出,主题归纳,设计元素、色彩、造型的提取和运用,最终产生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的过程。一些设计作品每个空间看起来都不同,没有延续性,这就是没有在设计中运用主题造成的。如果将设计主题延伸到每个空间的设计中,最终形成的方案就会是完整的、具有延续性的方案。

1.教学改革思路

本次教学改革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将主题引入毕业设计,让学生掌握“项目调研—资料收集—项目分析—提出主题—归纳元素、造型、色彩—方案设计—方案修改—最终方案定稿与展示”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主题应由学生提出,而不是教师拟定。主题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积累、整合知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毕业设计中运用主题的初衷是向企业取经,将企业做项目设计的经验引入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让学生学习企业在项目设计中的做法和流程,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就业。

2.教学改革关键

本次教学改革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1)主题的提出主题的提出是关键之一,是在对前期调研资料的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主题、归纳元素和色彩的过程,是设计中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激发设计灵感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营造探寻设计灵感的气氛,针对每名学生的想法提出参考意见。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和集体交流进行设计主题的探索。(2)主题的表现如何将提取出的元素、色彩运用在设计中,体现设计主题,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这一过程是将所提取的设计元素从空间、造型、色彩、照明、材质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研究的过程。可以采用师生互动交流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活跃设计气氛,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的、有创意的、可行的设计方案。

3.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我们采用的案例是本次教学改革中的优秀学生案例。学生将主题贯穿设计的整个过程,通过对主题的深度把握和创造性运用,设计出一系列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设计作品。(1)项目前期调研本次毕业设计给出的项目设计建筑为真实案例,是苏州市某科技园一层楼面。学生以真实的建筑为毕业设计的建筑载体,对项目所在地作实地考察和调研。考察内容包括:建筑选址及周边环境,建筑朝向、楼层及建筑本体,内部空间结构,等等。要求学生列出相关数据,进行建筑分析,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作SketchUp模型,分析建筑内部结构和建筑的优缺点。本次毕业设计要求做办公空间设计,学生围绕办公空间展开了相关资料的收集。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确定所设计的办公空间类型,并且为办公空间命名,即所设计的公司的名称(可以是虚构的公司,也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公司)。针对确定的公司进行深入的调研:了解公司的产品、特色、部门结构、运营模式等,收集相关资料为后期的设计作准备。前期资料的收集是设计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后期项目设计都建立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实际项目设计中,前期策划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只为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规划合理而舒适的空间。以办公空间为例,优秀的设计不仅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公司的运营能力。设计师要想客户所想,客户没想到的也要替客户想到,这才是优秀的设计师。(2)主题的提出主题的提出是设计的重点,也是贯穿设计始终的灵魂。在本次毕业设计中,学生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头脑风暴,针对每名学生想实施的办公空间设计进行发散性思维讨论。如,某学生的办公空间名为“ODC创意广告工作室”,学生针对这个公司的运营性质、产品特色、品牌LOGO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和联想。学生联想到跳跃的色彩、origin、装饰主义、风格派等,最后确定主题为“印象•蒙德里安”,从蒙德里安的一系列绘画出发,将其色彩与结构运用在后期设计中。本次教学改革针对设计课题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集体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设计主题。(3)元素、色彩、材质的归纳与选择提出主题后要将主题落实,即运用在设计中。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针对各自的设计主题再次进行资料收集和发散性思维讨论,归纳出可以运用在设计中的设计元素、色彩和材质。如,某学生确立设计主题为“印象•蒙德里安”后,查阅了大量蒙德里安的相关资料,包括蒙德里安的生平介绍、绘画风格、代表作品等。如,从《红、黄、蓝的构成》寻找设计灵感,在设计中可以运用大面积的白色穿插红色、黄色、蓝色以丰富空间色彩,设计元素以几何图案为主,材质可以选择彩色玻璃、烤漆等。在这一过程中,对主题的再分析、再讨论是非常关键的,如何从选定的主题中推演出可以在设计中运用的元素、色彩、材质是设计主题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4)方案设计与最终展示经过前期的资料收集、方案策划、主题提出、元素色彩材质的归纳,才可以真正进入方案设计阶段。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方案设计就变得简单而顺理成章。在整体布局和每个空间的设计中运用前期归纳出的元素、色彩、材质,就可以形成完整的、有延续性的设计方案。如,某学生在方案设计中将蒙德里安的几何构成图案运用在平面布局、地面材质拼花、隔断装饰、玻璃隔墙等处,将红、黄、蓝色彩穿插于立面装饰中,通过虚与实的材质对比营造空间环境,很好地体现了自己的设计主题。

4.问题与解决方法

本次教学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师生精诚合作,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本次教学改革得以成功。(1)主题的选取在主题提出环节,学生兴致很高,讨论非常热烈,针对每个主题提出了很多想法,最终使用哪个主题需要设计者本人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从旁引导,避免学生因选择难以转化为实际的主题而导致后期设计无法深入。(2)主题的转化如何将主题转化为实际的设计元素、色彩、材质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一些学生选定主题后发现很难将主题转化为实际的元素、色彩、材质。这有主题选择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设计能力不足的原因。这一阶段需要指导教师耐心辅导,帮助学生找到主题转化的方法。

四、结语

本次教学改革实践得到了相关专业教师的大力支持。通过本次课题设计,学生深入了解项目设计的流程,学会了前期策划的方法和将主题贯穿设计的始终,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设计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进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芳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女仙,陈薇薇.主题教学法在展示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家具与室内设计,2011(6).

[2]梁跃芝,李赐生.基于专题设计的主题设计教学法研究.家具与室内设计,2012(11).

[3]梅文兵,李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11(11).

第八篇: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永州地域文化简述

笔者所在的湖南科技学院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永州又名零陵,《史记?五帝本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由于地处湘江和潇水汇流之处,所以自古又称“潇湘”,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及两千多年的建制历史,是一个历史遗存非常丰富的地区。永州境内有“永州八景”、柳子庙、宁远九嶷山-舜帝陵、祁阳浯溪碑林、双牌阳明山、东安舜皇山等著名景点,是黄盖、怀素、周敦颐、何绍基、李达等历史名人的故乡,也是柳宗元、欧阳修、陆游、徐霞客笔下描绘的神奇地方。永州文化底蕴深厚,比较有特点和知名度的虞舜文化、柳宗元文化、理学文化、女书文化、瑶文化、潇湘(零陵)文化,这些文化共同构建了永州灿烂的地域文化宝库。得益于永州厚重的人文历史资源,学校对永州地域文化的发掘研究倾注了大量精力,先后建立了柳宗元研究所、舜文化研究所、濂溪研究所、女书暨瑶文化研究所、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等研究机构,大力推进地方文化发掘和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2永州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相结合

我们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及其依附载体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设计思想和意味,正如人类发明了各种工具和器物一样,这就构成了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共同基础。永州地域文化是这一地区自然与人文风貌的文化现象,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本土特征,如果将其与艺术设计教育相结合,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内容的结合。正如前文所述,永州地域文化是在历朝历代千百年的变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这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有其鲜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在与艺术设计及其教育相结合的时候必须进行文化内容的归纳和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二是形式的结合。永州地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会依附于这样或那样的载体进行体现和传承,这些载体也都有其时代性。在与艺术设计及其教育相结合的时候需要用一些新的形式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符合时代的特征和当前大众的审美需求。

3基于永州地域文化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近些年来,学校不仅在永州地域文化的发掘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学科的作用,积极推动艺术设计及其教育与永州地域文化的结合,使其服务于地方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

3.1构建教学改革平台,打造地域文化的艺术设计创新基地

永州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及其教育相结合的理念要落到实处,最好的方法就是构建一个基于地域文化的艺术设计创新基地。这一基地正是依托学校已有的省级“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而建立。该训练中心是湖南省教育厅设立的“2012年省级实践教学建设项目”,是在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原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及艺术教学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而来。为了构建和突出永州地域文化的特点,我们新建了永州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实验室、名作陈列与临摹实验室、大学生科研项目创新实验室、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创新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和学生创新训练场所。在课程设置和内容设置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永州地域文化方面的绘画创作和专题设计,例如在美术学专业中开展“永州印象”主题的绘画创作,通过国画、油画、水彩和版画的形式描绘永州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在产品设计专业中开展永州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项目,通过设计和开发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来推动永州地域文化的传播。

3.2加强产学有机结合,构建服务地方社会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加强产学的有机结合,积极构建服务地方社会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的突出特点就是将永州地域文化纳入到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中来。我们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在永州本地进行实践的机会,使其提升专业技术应用技能的同时,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发掘他们潜在艺术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我们提出了“艺术服务地方”和“设计服务地方”的口号,充分发挥学校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探索服务地方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借助永州市建设“零陵古城”的发展契机,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师纷纷参与到与地域文化相关的设计实践工作中来。其中表现突出的是环境设计系的姚辉老师,多年来,他一直痴迷于如何利用富于永州地域文化的环境设计来实现古城新貌。地方政府提出建设“零陵古城”的发展目标之后,以朱洪军、曹先兵、老铁(原名邓善华)为代表的当地艺术家纷纷涌向柳子古街创建自己的私人艺术工作室,而擅长“三旧改造”的姚辉,则应艺术家们的邀约,成了担纲打造古街艺术家工作室的第一人,并最终凭借“拙堂”和“烟波草堂”的改造实践,用艺术家的眼光和手法,赋予了柳子古街别样的风致和情怀。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利用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平台例如省级和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等进行,大部分项目都注重突出永州地域文化特色,服务永州地方经济,例如多年来我们一直指导学生利用永州的竹资源和竹文化进行创新设计和研究;同时也包括利用国内外各大赛事进行设计创新和实践;此外,通过学生自主创业服务永州地方经济,例如由我院学生创办的设计工作室每年都承接大量本地的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的设计业务。

3.3推动地域文化研究,树立独具特色的艺术设计研究品牌

近年来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创新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突出地方特色”来进行,通过推动永州地域文化的艺术视角研究,树立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设计研究品牌。女书文化是永州地域文化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利用女书文化进行艺术创新设计和研究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学院以“江永女书”这一永州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立项了2项教育部和4项省级科研课题,其他的多项省级科研课题也以永州的其他地域文化为研究内容,形成了我校独有的“女书艺术研究和设计”品牌。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陈彦卿副教授,她主持的《女书的艺术传承与设计应用研究》获得了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她设计的《女书•印象》成功入选全国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大展,是永州市迄今为止获得该项大展入选的首件艺术设计作品,此外,她还积极进行女书首饰的设计研究,多项设计作品发表于《包装工程》等核心期刊。此外,为了配合永州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和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政策,从专业特色出发新建了“永州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实验室”,着手设计和开发具有永州历史人文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并推广。

4结语

综上所述,湖南科技学院一直坚持艺术设计服务于地方发展的原则,将永州地域文化资源与艺术设计及其教育紧密联系,通过多种形式直接服务于永州社会发展,使“永州地域文化设计”成果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在创造文化价值、产品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设计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作者:柏小剑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段红波.地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4).

[2]廖霞.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学探究—以河南地域文化为例[J].艺术教育研究,2012(15).

[3]于福燕.地域文化资源影响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再探讨[J].艺术教育,2015(5).

第九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现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而形成的综合学科。它以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旨在创造生态循环的人类理想环境,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装饰装修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门对人类生存环境整体性设计的学科。

一、学科概述

北京地区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包括艺术类院校、综合型院校、行业型院校等,其中以艺术类院校居多。笔者通过对北京地区院校的设计专业调研得知,我国院校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历史并不长。在现今社会发展条件下,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有了更高的需求,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变大。到目前为止,北京地区的100多所院校中,有近30所院校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中包括本科院校近20所,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近10所。由此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热门专业。近年来,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与日剧增,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量也逐年上升。各院校需要顺应时展,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由此可见,各院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如何建立合理而又具有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并探索出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教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考验。从上述问题出发,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为例,对其学科的培养特色进行探讨,以期使读者深入思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未来发展。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于1999年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立,最早名为家具与室内设计专业。在2000年前后,更名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北京林业大学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对于北京市多数院校而言,设立时间是较早的。2012年,北京林业大学成立艺术设计学院,将校内艺术门类的相关专业和学科进行优化整合,由原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艺术设计系、工学院的工业设计系和信息学院的动画系合并而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新的学院中成为重要的设计专业之一,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高度理论水平、综合实践技能和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本着开放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与办学特色,设定了合理而又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该学科的教师队伍精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他们思维活跃,创新求知,具有丰富的教学经历,拥有突出的研究成果,为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2012年以来,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每年招生人数稳定在60人左右,每年在校生数量约达240人。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展示设计、装饰陈设设计、家具设计等领域的市场开发、方案规划、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设计施工组织与监理、工艺研发、艺术装饰、艺术品创作等工作,同时也可在设计管理或教学科研等工作单位就业。

二、学科特色

通过对北京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调研得知,该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景观公司、地产公司、室内装饰装修公司、国家事业单位工作。并且,该学科的毕业就业率较高。但是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依然存在学生在毕业初期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毕业后所选择的就业方向较为集中,导致就业单位的需求比较饱和。二是就业单位更倾向于选择特色化的人才。现阶段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课程体系的设置较为雷同,因此学生具有的专业与实践能力较为相似。这促使教育者必须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思考。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秉承培养特色人才的目标,充分发挥行业性大学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相关学科交叉互相渗透,对学生综合性与创新性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重视与家具设计学科的联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家具史、家具制图、家具造型设计、家具制造工艺等与家具专业相关的课程。北京林业大学的家具专业具有行业优势,家具专业与环境设计中的室内设计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家具造型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与家具设计和制造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在将其与室内设计相结合时,能够更好地了解家具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室内设计的理解。同时,学生能够对自身专业获得新的认识,并在日后的课程学习中加以整合运用,形成新的设计思维。在家具制造工艺课程的实践环节中,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去家具制造厂、木材制造厂等地进行参观与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家具制作材料有初步的认识。北京林业大学的林木资源丰富,木材的知识体系较为完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木材厂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各类木材的习性与使用获得一定了解,这有助于他们在专业设计时对木材进行合理运用,并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行创新设计。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家具专业的学科交叉,能够突破单一学科自身的局限性,为专业的深入性学习创造纵向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二)重视与园林类学科的联系

北京林业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完整体系的学校,并且在环境、资源和生态等基础专业的研究领域中都是国内较为领先的。北京林业大学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园林类专业关系密切,如风景园林、园林植物、生态学与观赏园艺等学科。环境艺术专业在景观设计方面依托学校丰富的园林学科知识,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本专业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又有相当多的机会涉及到植物、环境、园艺等领域,这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有利于其未来进行创新设计。例如,园林学院设立的“园林讲堂”活动,该活动邀请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旅游管理等学科的优秀学者来校做讲座,并向各专业学生开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此方面受益匪浅。

(三)重视特色课程的发展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另外,对于特色化人才的培养同样重要。对此,重视对特色课程的发展是培养特色化人才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教学体系中特色课程的开发较为重视,例如开设了微景观设计课程。微景观设计是采用小尺度的作品,呈现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知识的运用,将前期想法表现在实物作品中。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在校时期的课程作业多数都停留在方案层面,对作品实物的呈现较少。然而,当代设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设计方案能够转变为可见的实物。微景观制作采用较为便捷的方式,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是集理性与感性并重的设计方式。同时微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并对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呈现效果。该课程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创意,挖掘学生个性。对于该课程的设置,环境艺术设计系给予了大力支持,比如增加课程的课时量、对课程展览进行补贴等。

(四)重视实验教学环节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此,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专业对学生开设了专业画室、综合材料实验室等。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依托实验中心,对实验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加设多种注重实践的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设计方案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艺术设计学院的实验中心不仅能够保障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以及研究需求,还面向周边学校、社会企业开放。除课程系统设置外,环境艺术设计系开展各种讲座与论坛活动,目的是多层次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与空间,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将总体教学体系与学校特色相结合,致力于成为专业性强、特色鲜明、富有创新性的学科教学体系。该学科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旨在培养具有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的复合应用型设计人才。结语时代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站在行业前端,与时俱进。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北京各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应在学科建设中不断尝试新的方式,充分考虑院校自身的办学理念与专业定位,建立具有自身特色与时代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同时,应探索出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教学规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永葆生机。

作者:宋爽 刘冠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丁密金,程亚鹏.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例[J].艺术设计,2015.

[2]赵卫东.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霍珺,韩荣.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分析[J].山西建筑,2009.

[4]郭剑琴,张彬.探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新思路[J].艺术科技,2012(2).

[5]杨韶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创新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2(7).

[6]邱裕.谈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趋势[J].美术大观,2011(6).

第十篇:艺术设计专业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分析

一、新时期,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由于课堂知识和企业所需要的内容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一些机器、参数的了解,仅仅靠假想来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经费,购进一些设备,也难以应对时刻变化着的市场需求。学生毕业需要与岗位对接,企业同时又需要可以直接“上岗”的“熟手”,那么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就应运而生了,学生在校企可以直接学习到企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在德国,以教学工厂的模式培训人才,从简单的模拟到自己设计创造,以及企业的工作环境,完全在设计实训室展现,并将两者紧密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一个企业真实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确保课程和企业紧密结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工作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指导,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孤立存在,与公司企业脱轨的教学是不能达到真正的能力训练目的的。但是,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以“育人”为前提,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中心,培养德、学、能兼具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堂形态的转变。现在高校不仅有企业课堂、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还有以完全实践为主的课堂。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根据行业需求,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本着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合理确定基础课教学的比例,完善基础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建设,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规范融入课程体系。

二、建设满足校内生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需要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立,使艺术设计人才与企业对接更紧密。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学习主体也转为学生,即自己亲身实践,动手去做,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建立相应的实训工作室。

(一)大型绘图实训室:学生在自由的操作空间内完成自己的项目设计。专业绘图工作室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开拓了更为宽广的设计思维,学生将公司企业的设计课题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设计。

(二)模型制作实训室:软件课程开设对于开拓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诱发设计灵感构思都是相当必要的。该实训室备有工作台,多种工具,材质样板,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校企互动发展,协同发展

“学校把企业引进来,课堂学习任务应用到企业”。校企联姻,学校通过开门办学把公司、企业的精华引进,同时又把课堂内容延伸到公司、企业,公司、企业成为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有效参与者,教师的教学空间得到拓展,同时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又直接与学校对接。同时,高标准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和企业设计工作室基地,将帮助学生开展“实战”强化训练。校企共同商讨合作模式,以学生就业和企业发展共赢为理念凝聚合作共识。第一,组建订单班。公司企业选拔一些优秀设计人才组建冠名班,为公司企业定向培养和输出设计人才。第二,短期实训课程。将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实训课程与企业需求的人员相结合,使学生在每年顶岗实习期间工学交替,实境实做第三,人力资源共享。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设计公司、企业选派中坚力量参与教学,互惠互利。除以上方式外,双方还会根据发展需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员工培训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要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基于“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学生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协同的发展途径。协同专业教学改革,以企业实战项目为载体,构筑课堂整合的通道,衍生了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在协同创新实践中,从创新能力、团队协同能力、自主研发能力、设计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构建合理的校企互动模式,在当下是十分重要也是相当必要的。

作者:刘丽丹 崔景朋 单位:四平职业大学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