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3篇

时间:2022-03-25 02:28:55

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3篇

第一篇

一、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项目来源基本上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模拟项目,即由教师模拟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结合课程所学专业知识设计项目选题。二是企业真实项目,又可分为两种形式: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企业实际项目,目前很多高校都是通过“工作室制”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项目教学;企业通过媒介平台的企业征集项目。三是设计竞赛项目。竞赛项目具有“真题真做”的实践性、学科前沿的创新性、有偿奖励制等特征,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体上看,国内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项目设计形式大于内容

在针对实施项目化教学重要条件的调研中,学生们将项目设计排在首位,说明项目设计水平是项目化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真实项目是由教师和企业共同研制与开发的,项目设计贴近生产与生活实际,往往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但目前国内企业参与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并不充分,使得模拟项目在众多高校的项目化教学中占有极大比重。对于模拟项目而言,教师成为项目设计的主体,很多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不足使得项目设计形式大于内容,缺乏典型性、真实性、完整性,使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中面临困境和质疑。

2.项目化教学重授之以渔,轻授之以鱼

项目化教学在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确实及时、有效,但是需要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项目化教学法是否具有普适性,并不是全部课程都适应于项目化教学模式。二是项目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问题。现在有的教师形成了一种误区,认为项目化教学旨在提高学生技能,对传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或者“由于开发技术的不完善,任务系列化、项目系列化问题没解决好,导致项目中知识的消失”。[2]理论虽源于实践,但理论也指导实践,理论知识的欠缺势必会造成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

3.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形成

如何建立科学的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过程评价+效果评价”是目前项目化教学考核的普遍方法,但仍存在种种问题。如:有的教师将考核细则设计的过于琐碎,考核过程复杂;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复杂性和项目类型的差异性,使得单一化的项目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难以满足要求。

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创新

1.根据课程性质合理选择项目类型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其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大模块构成。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解决的是设计学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因此并不适合采用具有实际工作性质的项目化教学。面向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其学习是循序渐进式的,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也有技能的进阶训练,而企业实际项目往往是要求较高的生产性综合项目,很难在课程一开始就导入。此外,大多院校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很难满足企业实际项目的需求,仅以专业课程的排课来看,时间安排往往不能按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加上教学资源不平衡,很多地方院校很难引入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合适的企业实际项目。因此,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应当以系列化的模拟项目为主,辅以竞赛项目和企业征集项目,以保证理论课时的讲授和技能的全面训练,打好坚实基础。进入大三下学年和大四学年,随着课程设计和快题训练之类的实践课程增多,课时安排自由度较大,可以依托工作室或校企合作基地将企业实际项目纳入教学,并以竞赛项目和企业征集项目加以辅助,提高实战经验。

2.专业课程项目设计应体现出进阶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典型性

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分析是顺利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基础,可以保证项目开发的系统性、目的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对于专业课程的模拟项目,项目设计显得尤为重要。(1)进阶性。打好基础,循序渐进。项目设计初始难度不宜太大,以免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应根据课程知识体系以及学生的认知和技能水平做到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进阶。以笔者所讲授的“包装设计”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上看,在72学时内需要讲授包装设计的历史以及基本概念、包装的创意及设计、纸盒结构设计、容器造型设计、品牌商品系列化包装设计、包装材料以及印刷工艺等诸多知识点;从商品分类上看,包括了日用品类、食品类、化妆品类、医药类、五金家电类、儿童玩具类等;从包装材料上看,包括了纸、塑料、金属、玻璃、木、陶瓷等。应该说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相当繁杂,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考虑前后递进关系,笔者设计了三个难度相对较低的单一性项目和一个难度较高的综合性项目,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讲授完包装设计的历史以及基本概念、包装的创意及视觉设计、纸盒结构设计的知识点后导入第一个和第二个单一性项目:基于纸张材质的××商品的包装设计(两个项目要求商品类别不同);讲授完容器造型设计的理论之后,导入第三个单一性项目:基于非纸张材质的××商品的包装设计;讲授完系列化包装、包装材料以及印刷工艺后,导入第四个综合性项目——完成××品牌商品的系列化包装设计。(2)真实性。很多教师进行模拟项目设计时倾向于自由命题,学生自行选择具体选题。事实是,学生不是客户,对市场需求缺乏了解,很难达到项目真实性要求。也有教师重创新,轻微创新,动不动就要求“学院派”的大创意设计,忽视商业设计的实际需求,似乎让学生完成项目的难度越大,项目化教学就越成功,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实际工作往往无所适从。项目化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务实的,在真实的平台上提供学生创意想象的空间。项目设计的真实性应通过项目内容、项目要求、项目目标三个方面来实现(见表1)。笔者在“包装设计”课程的前两个单一性项目设计中采用了既定命题,即教师就是客户,要向学生介绍该商品,并提供给学生真实可信的商品图文信息。在后两个项目设计中则采用自由命题,让学生自行选择探索内容,只提出项目要求和项目目标作为引导,凸显学生“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有合适的企业征集项目和竞赛项目,就将其纳入项目选题。例如笔者在“项目一”中曾设置过“北欧欧慕多士炉包装设计”这一选题,向学生介绍了商品的基本情况并提供该商品的基本图文信息(包括产品尺寸规格、品牌标志、产品文字信息、产品摄影图片等),要求学生设计出至少三种风格完全不同的包装方案。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创意,从纸盒结构到文字、图形、色彩搭配以及纸张材质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探索,最终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包装作品。(3)典型性和完整性。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是指项目要具有普适性。完整性既指每一个项目的完整性(真实再现实际工作流程),又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完整体现。在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被设计渗透,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日益丰富繁杂。以包装设计为例,商品种类繁多,食品包装和医药品包装无论是在创意构思、视觉元素表现还是在包装材质上的要求都截然不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商品包装提出了人性化包装设计、绿色包装设计、民族化包装设计等新观念、新要求,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项目设计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笔者会在前两个单一性项目设计中有意识地选择两种不同的商品类型,如食品、日化品、五金家电等较为大众化的商品。而在后两个项目设计中则要求小组选题时在商品类型和包装材质上要有区别,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小组间的不同项目相互学习,引发思考,尽可能达到教学的完整性。此外,在最后一个综合性项目设计中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生从项目选题到完成的设计作品能够体现人性化包装、绿色包装、民族化包装等设计理念,鼓励设计创新(见表1)。

3.项目化教学应“渔”、“鱼”兼顾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应该是反思性的,鼓励回顾和批评以前的学习以及新近构建的观点。因此,项目化教学应当遵循设计教育“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基本认知规律,既要授之以渔,也要授之以鱼,只是授之以鱼中“授”的方式必须改革:一是由“主导式”转向“引导式”。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初始理论教学仍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导入设计项目后则转向引导式,实践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则以引导式为主,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二是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互动化”。教师不再完全以自己的意愿进行授课,而是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传授知识与观念,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文献阅读,既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在项目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设计提案,并以提交总结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口述表达能力、逻辑思考与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实现高素质、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目标。

4.考核评价体系应为多元化和多维度、多层次的体系

不同的项目类型应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是模拟项目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以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二是企业真实项目采用教师评价、企业方评价(设计师或项目经理等),以企业的要求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认清自己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三是企业征集项目和竞赛项目除了教师评价、企业方评价外,还应将评选结果加入到考核之中。项目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需要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考核内容一方面包括对项目完成进度、项目完成质量(表现多样性、设计原创性、设计制作与实施效果等)、项目设计提案、项目总结报告或小论文等整个过程的考核,另一方面也要考核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自我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情况(具体比例分配情况见表2)。

本文作者:明兰廖建军工作单位: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第二篇

一、创新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教学模式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人才是行业发展中最为活跃和宝贵的资本,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模式对于某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艺术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新”,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综合艺术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正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艺术设计院校、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培养出了大量的从业人员,但从用人单位和市场的反馈情况来看,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仍十分匮乏,我国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亟待改革。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艺术设计所采取的普遍模式有两种:一种属于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设计学理论知识为内容,通过讲授方式来实现的教学模式;另一种属于半实践化教学,主要是提供教学材料,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借助教师所提供的素材信息,并参考相应的范例完成艺术构思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却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力求突出艺术设计的实践性特征却缺乏实效性,自然也无法满足当前我国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创新的几个方向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因素,是推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性力量。在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主动性,学生处于次一级的从属地位,二者之间的交流也多为单向性的“师”对“生”,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十分明显。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学生更多地是从教师那里获取艺术设计相关理论知识以及间接的艺术设计实践经验,即亦步亦趋地沿着前人的脚印去走,自然难以产生主动探索知识学习、参与艺术创造活动的动力。因此,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成为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2.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模式中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整个教学过程的支撑性力量。现代信息技术是这一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成就,涵盖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科技。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现代信息技术仅作为师生进行教学示范、完成设计命题任务、进行艺术设计作品展示的工具而存在,并未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推进和完成产生什么决定性作用。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只是浅层次的,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艺术设计教学所用,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点。

3.强化与市场的对接

与市场实现良好对接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向性力量。艺术设计教育直接生产的产品是“人”,间接生产的则是由这些艺术设计从业人员所创造的“艺术产品”。前者是后者的创造者,后者则是前者设计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检验者。在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下,学校与市场被隔离开来,教学就是教学,市场就是市场,二者似乎毫无关联,而这对于作为生产者的学校来说,就很有可能造成产品的“滞销”以及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失利。因此,加强与“市场”的对接,成为艺术设计教育所要突破的又一难点。

三、几种典型的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模式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主要集中在上述几个方向,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富于创新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如“对话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远程教学模式以及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等等,下面将就其中比较典型的三种教学模式进行简要介绍:

1.对话式教学模式

对话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双方以平等、独立、开放的状态进行交流、互动,并由此改变其情感态度、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教学模式。在对话式教学模式中,师生双方是作为对话交流的两极存在于艺术设计教学课堂之中的,学生能够轻松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更加主动地进行艺术设计研究和探索,也更乐于向教师展示其或许不够成熟艺术设计作品,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

2.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促使学生与专业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触的教学模式。具体是由学校和教师出面,组织学生成立“工作室”,面向企业和市场开展“业务”。这一教学模式下,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教学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技能强化的过程,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专业实践的场所,重视对艺术设计市场的把握,对于强化学生协作意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设计经验十分有益。

3.远程教学模式

现代远程教学是指借助音频、视频和计算机技术等实现打破时空界限授课的教学模式。在终身学习型社会中作为一种能够实现随时、随地、随机学习的教学模式,构建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远程教学是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现代远程教学模式下,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能够更为主动、更具探索性、更加随心地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消化学习的知识,对于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和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在商品化的今天,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更为激烈的竞争挑战。为了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要对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针对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确定创新教学模式的几个重要方向,初步确立若干典型教学模式,并在艺术设计教学发展进程中进行探索、研究和反思,是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所应密切关注和积极实践的。

本文作者:梁烨工作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第三篇

一、整合资源、创造环境

传统教学设施的落后直接导致与信息时代脱节。学生人数较多,设备少且落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点。其次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因此与广告公司的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增加社会活动能力的长期有效的途径。

二、理论整合,指导实践

广告摄影理论是基础,有了理论作指导,实践才不会走弯路。虽然现在信息社会下摄影教材琳琅满目,但总体延续以前的模式,从相机、胶卷、曝光、用光等讲起,教材与广告摄影实践严重脱节。广告摄影教材大而全,没有突出重心。因此有必要把现在的广告摄影教材进行整合,删减教学内容中不适合现实广告摄影环境中实际操作的内容,增加信息社会背景下广告摄影多样性的特征,注重艺术表现的潮流性与生动性。在此需要教师不断的在广告摄影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加大改革力度。因此需在教学环节实施能激发学生兴趣点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校本教材,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和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三、实践创新,突出能力

实践课程采用了经典广告摄影重现与真实广告摄影实践两种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广告摄影敏感性,提高拍摄广告摄影照片的能力。经典广告摄影重现主要是根据以往的广告摄影题材进行广告创意、广告镜头的使用、广告场景的建立及光线等基础参数设置的再重现。作为学生对整个摄影环节有个初步的印象。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以合理的再创作。即可以发现拍摄环节中的应用的不足,也可以对经典广告进行重新的诠释,让学生可以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尽情表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真实广告摄影可以更好的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结合初期以教师帮带为主,学生观摩学习为辅。在教学上更加灵活多变,尽早的让学生增加社会活动能力与摄影技术理解能力。从传统的课堂学习彻底解脱出来,更好的适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摄影行业的发展。以此锻炼学生的广告摄影敏感性和对摄影更深入的理解。在经典广告摄影项目实践过程中,整个拍摄项目全班同学分成三至四个拍摄小组。专业老师担任评委,对各个小组交上来的广告摄影图片的技术参数和再创作空间进行客观评价。分阶段总结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消化知识。在校企合作的真实广告摄影拍摄环境中。老师在广告摄影现场指导广告摄影实践,对学生拍摄的广告摄影图片及时进行点评并加以改正。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熟悉各种广告摄影题材,掌握拍摄技巧。逐步让学生走出校园,独立创作和思维。积极参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广告摄影中去,同时邀请优秀的广告摄影人为学生讲解自己的广告摄影实践经历和人生感悟,让学生在榜样的鼓舞和影响下坚定拍摄广告摄影图片的信念。

四、拓展思路,了解前沿

目前学生接触的都是老师和校企合作广告公司的摄影师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毕竟有限,难免会造成学生广告摄影视野狭窄、艺术表现和再创作的能力不足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可通过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学生广告摄影的思路,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广告摄影理论和实践。多看优秀的广告摄影图片和登录广告摄影图片网站。优秀的广告摄影图片包括报纸、杂志、广告摄影展览和国内外获奖的广告摄影图片。各大媒体和广告摄影协会举办的广告摄影展览也是欣赏和学习的好地方。国内外每年举行的摄影比赛的获奖图片更是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前沿最直接的范例。有影响力的广告摄影比赛主要有中国广告精英业余摄影大赛、美广告摄影师协会(APA)。比赛囊括了所有的广告摄影题材,学生可以很仔细地分析每种题材的获奖图片,了解每种广告摄影题材的拍摄精髓和最前沿的表现手法,从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现实的广告摄影实践提供参考。

总之,艺术设计类广告摄影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技能强化与创意培养有机统一。通过结合项目、研发校本教材,激发学生自主的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主观表达能力和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思维与表现能力。加强对广告摄影基本技能与广告摄影艺术表现手法的把握。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广告摄影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

本文作者:陈家翌工作单位:江西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