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框景手法在空间设计的作用

时间:2022-06-21 10:33:00

园林框景手法在空间设计的作用

摘要:框景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造景手法,运用到当代展示空间设计中,不仅是对我国优秀传统园林造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丰富了展示设计的形式,增加了展示空间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对传统框景手法的分析,结合苏州博物馆新馆中框景手法的运用,探索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在当代展示空间设计中新的表现形式,让传统框景手法在当代得以更好地延续与发展。

关键词:框景;展示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文化传承与发展

今天,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也开始走向多元化。面对当代展示空间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中国的展示设计要想在世界展示设计领域展露头角,就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发掘自身的文化特色,营造出中国味更浓厚的展示空间氛围。纵观我国几千年的设计文化,传统园林造景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在古典园林设计中,通过借景、框景、对景、漏景、障景等不同造景手法之间的巧妙结合,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空间氛围,空间回环相通,道路曲折变幻,达到了“步移景异”、“别有洞天”的效果,使人仿佛置身于自然真实的山光水色中,体验“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美妙艺境。在传统园林众多造景手法中,运用“框景”手法展现空间的层次性和丰富性相对简洁,也最出效果[1]。因此,如果能够将这种手法运用到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挖掘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优质元素,还有利于传统设计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园林框景手法

框景是中国传统园林营造常用的一种造景手法,利用园林建筑中的门洞、窗洞、廊下、柱间,或景观中的树枝、山石等形成框架,结合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原理,运用“佳则收之,俗则屏之”的手法,有意识地撷取园林中优美的山水景观、植物景观或人文景观,收入“框”中,形成灵动的画面,如同装裱过的山水画卷,吸引游人驻足,增加了园林的观赏游赏价值与文化品味。同时,通过框景将园林景观与园林建筑完美结合,与建筑实墙形成对比,时而开敞明亮,时而密闭幽深,营造出含蓄淡雅的江南园林韵味,达到人、自然、建筑三者的和谐统一。

二、框景手法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一)空间的限定与引导。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建筑实体起到阻隔视线的作用,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人们在观赏中,总会有意识地寻找空间变化之处,以满足游赏的好奇心。框景手法利用有限的透框,对另一空间中的景象进行限定和截取,隐蔽平淡无奇的部分,展现空间的靓丽景致,使无限的美景如画一般展现出来,吸引参观者上前观赏,既丰富了展示空间的内容,又增加了人与景之间的互动,起到情景交融的效果。随着参观者的移动,建筑实墙与景框不断的交替,能窥探到外界环境的景框对人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眼前的景物时而被建筑遮挡,时而又映入眼帘,不断变化的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不同的空间中,即可以引导人们不断前进[2],又起到步移景异、别有洞天的效果。(二)空间的渗透与延伸。传统园林营造中,建筑实体与景框相互交替,由墙所围合的建筑实体形成了“实”空间,由景框所包含的景物形成了“虚”空间。景“框”既是内外空间的分界线,也是联通内外空间的媒介。由于框外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固定封闭的实体空间意象,而框内另一个空间所显现景物的差异感和距离感形成的虚象,使得空间产生丰富的变化,框内外空间相互交融,形成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的层层渗透空间[3],让景色即使隔着几个空间也可以进行观赏,从而使得空间变得不那么单调乏味,给参观者带来无限的遐想。(三)丰富空间的层次。不同的空间分割与联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空间层次。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利用框景手法,透过门、窗、洞等景框,看到部分被阻挡的另外一个空间的景色,会产生与直接观景不同的新奇效果。相邻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在无形中扩大了空间感受,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4]。框景手法的运用使得空间层次更加丰富,空间与空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让人在有限的空间,可以体验到无限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景色,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使得有限的空间变得韵味无穷。因此,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运用框景手法,透过渗透可以极大地延伸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性。(四)增加空间的趣味。在展示空间中,利用框景手法将原本由墙体分隔的两个空间相互联通,让另一个空间中的景色通过“框”无阻隔地进入参观者的视线,两个空间的通透叠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由于景框的限定使人只能窥探到透景的局部,产生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极大激发了参观者的好奇心,不同形状、不同材质、不同样式的“框”交错排列,时而封闭,时而开敞,极大地调动了参观者游览的积极性,使得有限的空间更加灵动,富有趣味。

三、框景手法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的应用

(一)新馆中框景形式的选择。贝聿铭十分喜爱几何图形的运用,整个新馆的建筑群就是采用极具现代化的几何形坡顶,新馆中的框景也大多是几何形式。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框景主要由门、窗以及建筑屋顶等几种表现形式构成,从造型上来看,大多是方形、三角形、六边形等简洁的几何形态,以及富含古典韵味的海棠和月洞门形态。这些框景的设计并没有照抄古典园林框景的设计,贝聿铭渴望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与形式来表现中国韵味的博物馆。因此,新馆中很多框景的设计都突出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贝聿铭对传统框景文化精神的现代性表达,给予传统框景文化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使其更符合当代的审美与价值,从而在当代得以更好地传承[5]。(二)新馆中框景手法的运用。苏州博物馆新馆由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他曾经说过,“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画框,那里总有风景[6]”。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入口处长方形的自动门,对称式的构图给人一种稳重感,方形大门的中间是圆形的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大厅内部的景象,在视觉上给人强大的冲击力,让人联想到传统园林中的月洞门造型,这种将月洞门形式与方形的组合是前所未有的,再加上玻璃新材质的使用,古典又不失新意,引导参观的路线。步入大厅,面对我们的是大面积明亮开敞的玻璃幕墙,将庭院中更多的美景收入厅内,让人眼前一亮,墙与玻璃幕墙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使人仿佛置身于庭院中。随着参观者视线的位移,眼前的景色不断发生变化,使行走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增加了空间的趣味。(三)框景手法对传统园林意境的营造。苏州博物馆新馆中随处可见的框景手法为整个博物馆营造出传统江南园林般惬意雅致的氛围。在走廊转角的休息处,是大片的玻璃幕墙,光线十足,与走廊的多边形小窗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通透感,窗外是整齐排列的毛竹,在粉墙的映衬下,透着江南雨后的清新,将参观者的疲惫感一扫而光。走廊上方的屋顶是现代化的钢架结构,结合大面积的玻璃材质,玻璃顶棚上是带有几何图案的天窗,阳光透过屋顶的遮光条,透过天窗洒入室内,形成类似于树影的斑驳效果,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中。为了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展厅的内部多为人工照明为主的封闭空间,展厅内采用了特制的纱窗,透过纱窗可以隐约看到远处庭院内的景色,营造出一种缥缈的意境,朦胧模糊的画面给人奇特的视觉感受,使人仿佛在欣赏古色古香的江南风景画卷一般,突出了景框的存在感,使空间层次各加丰富、变化无穷。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更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对当代我国展示空间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运用传统园林造景中框景手法,制造出精巧多样的空间布局,以及灵活丰富的界面处理,既完善了空间形态塑造,将展示空间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融合,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空间意境,给参观者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使参观的过程充满更多的乐趣,也赋予展示空间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耿刘同.中国古代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张婕琼.苏州古典园林营建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14(01):175-176.

[3]谭凡,王春申,史钟颖.传统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在展示空间中的运用[J].设计,2017(06):108-109.

[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程萌.论苏州古典园林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型应用[J].设计,2017(23):计,2017(23):20-21.

[6](美)贝聿铭传.坎内尔.倪卫红译.[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

作者:杨洁 潘俊峰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