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导向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6-29 03:51:33

结果导向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1研究背景

目前,学生出勤率不高,上课玩儿手机与睡觉,成为许多高校课堂的普遍现象。一项针对某师范大学292名学生在公共课堂学习情况的调查表明,14.18%的学生逃课,14.51%的学生上课睡觉,而48.06%的学生上课玩手机或说话。以上现状使本科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有效教学活动以科学的教学设计为基础。因此,如何在现有状况下,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活化教学,使得本科课堂教学变得有效果、有效率与有效益,成为研究的驱动力与目标。

2有效教学设计理论研究

有效的教学设计应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2.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常以教师为中心,其典型的特点是,认为没有教就不会有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是教学的焦点。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生了极大变化,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提出了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认为没学会等于没有教,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表现才是教学的焦点。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中,教师被固化为专家的角色,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为讲授,因此,与之对应的教学设计更多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与之相反,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中,教师被赋予的角色只是一个辅助与引导者,教学聚焦的是如何设计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及时给出反馈。基于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学习之后在认知、技能与态度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以此为导向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以达到学习目标。并且,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考量标准不再是教师是否是这一领域的专家,而是教师是否是一名合格的学习设计者,是否能够了解并引导学生需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最终实现学生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获得新态度的教学目标。2.2学习保留率理论学习方法种类繁多,不同学习方式所对应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也不同,美国国家训练室将此项研究结果称为“学习保留率”理论。该理论将学习方式大致分为7类: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讨论、实践及教授他人,前4种为被动学习,后3种为主动学习。研究表明,被动学习的学习效果普遍比主动学习差,其中,听讲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仅为5%,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仅能记住了所学内容中极少一部分。而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传授他人,通过教别人这种方式学习,学生可以记住所学内容的90%。学习保留率理论也可以形象地概括为3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我会记住;但是,如果让我参与,我则能领会。深刻理解并合理运用该理论,有助于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知识。2.3教学效果理论在一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都在不断变化,研究表明,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一堂课中学生学习效率变化为凹曲线,上课初始,学生注意力常较为集中,但随着课堂进展其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并在课堂中间时段跌至最低,随后由于课堂即将结束的兴奋,注意力又慢慢回升,达到一个新的波峰。与之相反,教师注意力的变化则为凸曲线,教师的注意力在一堂课开始时通常较低,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渐入佳境,在整课堂中间注意力达到顶峰,随后由于疲劳及受学生注意力涣散等因素的影响慢慢回落。分析表明,教师和学生注意力变化的步调并不一致。而在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注意力的变化,并以此为主导,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课堂初始,应该有效利用学生注意力的第一个高峰,设计导言之类的教学内容,以进一步聚焦学生兴趣,同时明确告诉学生课程教学目标,以激发其学生动力。并且,鉴于此时学生学习注意力较为集中,学习效果较好,可采用以讲授、视听、演示等被动学习方式为主,提问及小测试等主动学习方式为辅的教学模式。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回落,学习兴趣也变得较为萎靡。因此,教师应在这一环节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更多采用如讨论、实践等主动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课堂快结束时,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注意力的第二个高峰,对教学内容进行汇总,并进行适当的教学评价,检测教学目标的实施力度,以便对教学设计和方法做出合理的调整。2.4结果导向教学设计模式在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中,一切教学活动均应以学生学习之后核心能力的提升为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该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了解学生目前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其次,通过起点行为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以结果为导向,回推得到学生核心能力的不足,并由此确定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并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来填平这种差距;第三,通过教学评价来评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以此修正和改善教学活动。因此,结果导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生核心能力提高为教学目标,由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活动,由教学活动引导学习活动,用教学评价来检测与修正教学目标,既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又将整个教学历程设计为一个良性循环的环路,兼顾到教学实践各个环节。

3有效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3.1有效教学活动设计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将教学活动设计为6个环节,分别是前言、教学目标、学前测试、参与式学习、学后测试与总结。前言、教学目标与学前测试3个环节均位于整个课堂的开始时段。其中,前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连接,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了达到该目的,在前言部分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叙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切入引人入胜的案例,朗诵一首与主题有关的诗词等。教学目标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本次学习任务的目的及要求,从而增加其学习驱动力和聚焦力。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不仅应保证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明确并可衡量的,而且还必须涵盖到学生认知、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核心能力。学前测试环节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与技能状态,从而因材施教,并灵活调整后续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较常采用的方法有开放式问题、小测试等。参与式学习又称为互动式学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这一环节一般位于整个课堂的中间时段,而由教学效果理论可知,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开始涣散,而教师的状态却到达顶峰。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宜采用学习保留率理论中参与式主动学习的方式来设计教学,例如讨论、操作、实践等,促进学生学习不仅口到、手到,而且心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一环节较常采用课堂练习、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辩论、案例分析、合作学习等方法,其中以课堂讨论及提问最为常用。学后测试与总结属于教学活动的最后两个环节,由教学效果理论可知,此时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期,所以教师应有效利用这一时段,实现本次教学活动的收尾工作。其中,学后测试的作用是了解本次教学是否实现了当初设定的教学目标,并将此作为教学评量的一种方式,调整与完善整个教学设计。因为教学目标有不同的层次,该环节所采用测试方式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有选择题和简答题,分析、解决类型的作业题,以及各种表格与展示等。总结部分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本次学习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思考,为下次教学做好铺垫。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通过讲授的方式对学习内容复习,分发纸片让学生自我总结并提出建议,还可以通过表扬学生的努力程度与学习成果对其学习态度进行总结。3.2课堂实践以《数据结构》“栈及其应用”为例,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基本概念部分,第二个层次为基本操作部分,第三个层次为基本技能部分。总授课时间为两节课90分钟,有效教学设计单如图1所示。

4结语

针对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课堂出勤率不高,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对有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遵循学习金字塔理论与教学效果规律,提出结果导向式教学设计模式,将教学活动分为前言、教学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6个环节。同时,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活动中开展了有效教学设计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91-91.

2韩玮,程琦.“学习金字塔理论”在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7):110-111.

3王要沛,邱雅,肖新科.利用学生注意力曲线设置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7,33(2):180-180.

4张建勋,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1):25-28.

5罗宇,付绍静,李暾.从BOPPPS教学模型看课堂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5,234(6):16-18.

作者:何湘竹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