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促进中学生理解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2-02 08:51:57

浅议促进中学生理解的教学设计

摘要: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思维和教育制度主要以教师和课本作为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通过演讲、讨论和阅读等方式来传播知识。本研究针对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促进中学生理解的教学设计展开研究,对现有的理解性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与整合,通过实地调查、问卷、收集文献资料等方法将当前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准确的总结出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理解。本文首先从中学教学现状开始分析,内容包括教师、学生现状以及当前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其次,研究中学理解性教学设计;最后,就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促进中学生的理解展开深入讨论。

关键词:中学生;理解;教学设计

一、中学教育现状分析

中学教育是我国初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也是学生自我发展重要的阶段之一,但是当前教育教学呈现了四大突出问题:“意义不足”、“营养不良”、“过程丧失”、“价值残缺”。面对这样一种教学现状,理解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学设计长期控制着教学模式,让思维呈现了一定的定势。另外,教师对课本上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念,照本宣科的传授给学生,无法将书本知识转化成学生易理解的课堂知识,学生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知识本质。当然,在教学中,除了教师以外,学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现状主要是以下几方面:1)学生学习的知识整体性较弱,往往只停留在记忆层面,只是牢牢的记住了课本上的原理和方法,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2)学生常常不能充分使用书面语言概括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3)学生不能灵活的将书本上的知识变化运用,理论与实践相背离,对于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4)学生对知识的串联能力和整体把握力上存在不足,缺乏归纳和总结的习惯。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本文以中学教学现状为线索,主要针对当前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调理解性教学的重要性,就如何促进中学生理解的教学设计为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包括:当前中学教学现状、关于理解的理解(理解的理论)、促进中学生理解的教学设计这三部分。本研究从如何促进中学生理解的教学设计为研究骨干,多角度的分析当前中学教学现状,探讨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为我国中学阶段的课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三、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进行研究。1)问卷调查法:通过在网络上发放网络问卷,设计相应的题目,了解当前中学生教学现状,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2)文献研究法:通过互联网、学术期刊、专业书籍等渠道查阅文献,了解理解方面的相关资料,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研究理解性相关教案、教学经验,了解理解性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成效。3)访谈法:为了能得到更加准确的信息,通过访谈中学的老师、学生,详细了解老师和学生对于中学教学现状的看法,尤其对中学生理解力的提升与教师教学方法关系的观察和记录,搜集客观的事实资料。

四、理解性教学设计

什么是理解性教学?理解性教学不仅要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更加强调学生是如何理解知识的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停留在某个知识点的层面,要求学生通过理解性教学,促进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学习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理解性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教材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挑选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解教材”。

五、如何促进中学生的理解性

教学设计促进中学生的理解,尤其是促进学生本质的理解,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理解的前提。威金斯和麦克泰著《理解力培养培养与课程设计》一书中,第一章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设计方式—逆向设计,即理解性教学设计,书中强调逆向设计程序有三个步骤:(1)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2)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理解;(3)安排各种教学活动,指导学习活动,实际上,理解性教学设计的这三个步骤简单的说分为:理解性目标、确定理解的标准与评价、组织理解性活动,下面我就这三方面,详细说明如何促进中学生理解性教学设计。什么是理解性目标?理解性目标就是这堂课你希望学生能理解到什么,更直接地说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在一堂课中,我们常说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次要内容,实际上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分为了几个理解层次;其次,教师要确定哪部分内容学生需要达到哪种理解程度;最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把先前学习内容与新学内容联系到一起,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解的标准是理解评价的依据,理解标准就是证明学生是否学到东西。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制定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在《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书中,理解的六个维度就能证明学生是否实现了理解,理解的六个维度分别是:解释、释译、运用、洞察、移情、自我认识,在这六个维度的依据下,准确实施理解评价。理解性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传统的教学中,评价一般就是通过期末考试和平时考勤作为评价方式,理解性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主体评价方式,比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体评价、家长评价,全方面、多角度的考察学生是否实现了“真正的理解。”确定了理解性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做的就是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内容及具体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在安排教学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科本质:学科的关键知识,确定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2)促及学生心灵深处:在课堂中要准确的找到学生兴趣、情感、思维的出发点,详细分析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制定符合学生特性的教学设计。3)促及课堂学习的本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断促进学生自己发现与真正理解。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著,么加利译.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琳达•达林—哈蒙德等著,冯锐等译.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美]史密斯著,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熊川武,江玲.理解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骆双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