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设计浅析

时间:2022-01-29 10:41:15

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设计浅析

【内容摘要】文章旨在通过作者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进行设计,从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的选用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阐释,并选用《拉德茨基进行曲》《蓝色多瑙河》《蝙蝠序曲》三首曲子为例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以期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设计;《拉德茨基进行曲》;《蓝色多瑙河》;《蝙蝠序曲》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不仅仅取决于教师讲课是否具有系统性、流畅性,或者是否拥有优美得体的肢体语言,而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选用、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因素,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位置看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直观的教学目标、多样紧凑的教学安排、有趣的课堂导入等环节都会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基于此,下面笔者进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的选用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文选用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拉德茨基进行曲》、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蓝色多瑙河》和《蝙蝠序曲》的赏析为教学内容。另外,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具备看谱唱歌的能力,赏析音乐作品前应加入少量乐理知识的学习,同时根据以上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可划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是技能目标的基础,技能目标是知识目标基础上的能力拓展。

(一)知识目标

1.乐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五线谱的音符和节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演唱,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学习音乐理论知识。2.欧洲古典音乐赏析。让学生熟悉曲目背景以及风格特征,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与体验,积累文化内涵。

(二)技能目标

1.乐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动脑学知识、动手打拍子、动口唱旋律,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识谱唱歌技能。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了解,让学生更加自信。在集体的“学”“做”“唱”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共同学习音乐、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快乐。2.欧洲古典音乐的欣赏。课堂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习惯于“辐射式”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对同时代的中外音乐进行对比欣赏,让他们了解在同一时代下,不同国家不同的音乐风格以及人文风情,培养学生辩证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课程设计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十分必要。教师要提前预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出解决办法,这样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将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客观地教授给学生,对作品进行形式与内容的分析。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简单的音乐创作形式对情绪的影响,并给学生讲授音乐作品内容对情感的影响。其次是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乐理知识的学习方面。音高、节奏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较难掌握,如果仅仅是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很难记牢。因此,应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广为传唱的歌谱相结合,进行歌谱分析,并试着打节拍演唱歌谱。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乐理知识。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对本节课欣赏内容的巩固,让他们熟悉欣赏曲目的旋律,并能够哼唱出所欣赏乐曲的主旋律。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大胆、自信地参与到音乐歌唱和打节拍的表演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还能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过程中掌握本领。

三、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音乐的体验和欣赏能力的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识积累得越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大。每位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教师所授课程有吸引力,他们便会积极学习,接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不仅仅局限于音乐理论知识,还应扩大欣赏范围,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其次,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发现事物间的联系,以形成习惯性的发散思维。再次,增加课堂律动环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让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加深对音乐欣赏与音乐表演的体验,使学生从欣赏的、看似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视听觉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此外,多媒体教室还可加入电子琴键盘,必要时,教师可以弹奏主旋律,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达到学习目标。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

许多经典的音乐都来源于生活环境中所播放的音乐。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吸引其注意力,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例如可以把一些电视、电影或广告中出现的经典音乐,以及学生所熟知的旋律曲调作为内容引入课堂,以加深学生对经典音乐的了解与记忆。如课程中安排欣赏德国音乐家约翰•巴哈贝尔的《D大调卡农》时,可先播放学生喜爱的韩剧中《卡农》的旋律及视频片段,让学生与优美的旋律和熟悉的内容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对此曲的创作背景产生兴趣,再介绍曲子的原作者以及相关内容。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美国的中小学音乐课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产生表达自身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音乐课堂是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内心想法的一种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适应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另外,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状况以及学习动向。笔者认为,教无定法,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有时也并非一成不变,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基点,及时调整甚至转变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乐理知识的学习

课件展示关于五线谱中的四分音符知识,教师教会学生四分音符的识谱后,要给出一首简单的四分音符组成的谱例,并带领学生一起打拍子演唱谱例。在学生学会之后,可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四分音符谱例的写作(能力的拓展)。本部分教学过程约10-15分钟。

(二)欧洲音乐欣赏

曲目一:《拉德茨基进行曲》

1.悬念导入。教师要针对曲目进行提问,以设置悬念,例如“是否听说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学生回答之后,便可切入主题。2.乐曲背景。教师要告诉学生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即词曲为作曲家写给一位将军的,当他发现将军是一个残酷的军阀后,便不愿意再演这首曲目。但这首曲目仍以鲜明的曲风、优美激昂的旋律吸引了听众,一直流传至今。3.思考题。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思考题目,以便让学生对曲目加深印象。如“请大家在欣赏过程中注意交响乐队中都有哪些西洋乐器?”。4.课件演示和音乐欣赏。教师要带领学生参与乐曲中的击掌打拍段落,通过音乐表演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乐趣。在欣赏环节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说出对乐曲的理解与感受,然后予以评价。随后再对乐曲进行巩固欣赏。欣赏过后,可尝试让学生小声哼唱出主旋律。

曲目二:《蓝色多瑙河》

1.课堂导入。教师要介绍小约翰与老约翰的父子关系,并让学生了解华尔兹舞曲本是民间流传盛行的舞蹈形式,是知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把华尔兹提升成了宫廷中的一种高尚的舞曲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蓝色多瑙河》。2.乐曲背景。学生要明确,小约翰于1866年创作了这首乐曲,作品旋律优美、气息宽广,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这首曲子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音乐会上都会被演奏。3.课件演示和音乐欣赏。教学中选择“2010年维也纳新春音乐会演奏现场”进行课件演示。随后让学生对比欣赏该音乐会往年的演出风格。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三拍子节奏的概念,并让其了解课件中哪里采用了三拍子节奏。然后教会学生如何用手势打三拍子节奏以及如何简单地指挥三拍子乐曲。曲目三:《蝙蝠序曲》1.情景导入。欣赏过前面两首乐曲后,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疲劳感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美国卡通片《猫和老鼠》中猫指挥交响乐队演奏的《蝙蝠序曲》,以幽默诙谐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欣赏音乐。2.简要介绍曲目。欣赏了动画片之后,教师要简要介绍本首曲目,即《蝙蝠序曲》是小约翰选取他的经典歌剧《蝙蝠》中的部分旋律创编而成。3.课件演示和音乐欣赏。在学生欣赏过这首乐曲之后,教师应鼓励其大胆说出对于此乐曲的感受,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最后,引导学生结合乐曲背景及结构,再欣赏一首由日本知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指挥的《蝙蝠序曲》,以加深对乐曲的体验与感受。

六、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注意必须明确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并简洁、明了地展示给学生。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对象,教师要提前进行分析与研究,以确保音乐欣赏课程的顺利进行。而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有助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中,之所以安排了乐理知识与欣赏内容相互交替的环节,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在课堂中感觉疲惫,注意力不够集中,那么可以在课堂导入部分采用卡通动画中的音乐,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这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

作者:刘晓亮 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