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承的景观设计探讨

时间:2022-06-30 10:02:08

基于文化传承的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文章结合昌都昌庆街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园林景观设计实例,阐述基于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两者的融合以及彼此的促进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传承;人性关怀;景观设计

1基于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1遵从自然

景观是一个生态系统。大地自身就是一个生命圈:地表、空气、海洋和地下水等利用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对一个地球生命进行维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景观格局,进一步产生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设计与自然原则相符,则最大程度表现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原则。当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发生关系时,其势必会被加上人类活动的标签,作为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不应把人类和自然分裂,而是将二者有效融合进一步进行观察与判断。

1.2尊重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或地区长期积淀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性因素的综合,是文化积淀的焦点,是当地历史的载体。特别是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地方,如自治区、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悠久的古村落等。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提取本土文化元素,由于文化元素是文化体系中代表本文化特点产品及精神的总称,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从而可以强调景观形式和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倡文化传承以及人文关怀,形成新的文化观念,以适应当地景观的整体风格。景观设计时,可对风土民情、传统民俗、当地艺术等进行提取并进行人性化设计。

1.2.1风土民情类景观设计

地方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名胜、主要建筑、田园、工厂等,可以客观地体现出本地人文环境。设计过程中采取象征性的设计方法,在某一场地中浓缩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和景观元素。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设计手法,是这一类设计的最好例证。

1.2.2传统民俗类

传统民俗具体包括民居、寺庙、旧建筑、装饰、生产用具、宗教和节庆活动等,对百姓生活情境进行直接体现。将传统的民俗风情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使园林成为外界了解当地的窗口。例如,北京四合院因很受游客欢迎而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究其原因是四合院体现出北京浓厚的文化气息,是很重要的文化传承枢纽,可以说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门内正中间照壁上的“平安”二字,体现出北京民众对平安健康生活的向往。目前国内随处可见的民俗风情园则很好地利用这一点,使多元化的文化特点得以表现。

1.2.3当地艺术

作为生活调节剂的艺术,主要形式有雕塑、壁画、绘画、手工艺品和牌楼等,点缀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民间艺术往往是本民族特色的象征,将其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提升园林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丰富程度,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也得到民间艺术博物馆的最大保护。

1.3保护文化生存土壤

景观设计过程中,要保护文化生存的土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的生活方式都会影响文化的生存状况,因此保障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对文化传承的保护。保护过程中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和当地人的生活质量有机结合。总之,要在基于文化传承及人性关怀的景观设计原则上实施保护。

1.4遵循人性关怀

景观设计过程中,还应体现当下社会对于环境所表现出的人性化关怀,具体体现在设计的产品要具有人性化标签,符合大众对景观园林的审美与消费习惯,充分满足大众的内心需求。因此,景观设计时不能简单地套用前人的模式,应对目标使用人群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喜好和对景观的接受能力,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尽量做到减少或避免无效景观的产生。一般人性关怀的体现方式主要有:创造亲人的入口、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设计中适当融入水景、创造宜人的微气候、尽量满足使用人群的多层次需求等。

2本土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将本土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1.1禁止照搬当地景观元素

当地景观元素提取的主要目的是对当地文化存在的土壤进行积极保护,以及对原场地历史文化进行很好的延续,应禁止简单叠加景观元素,形成不伦不类的景观作品;最好是对实施艺术进行再加工,在原有基础上赋予新的功能,从而使景观充满生命力。

2.1.2充分利用场地原地形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些景观设计手法,比如对景和借景、添景和障景、引导和示意、渗透和延伸、节奏和韵律,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通过充分把握原场地地形特点、气候、植被、水文条件等情况,对原场地的认识和设计思路进行有效拓宽,强化艺术效果,极大地丰富景观的层次感,也尽量避免破坏地形特点与生态环境。

2.2园林景观文化传承方法

园林景观元素包括自然与人文2个方面。自然元素有:山峰、溪流、峡谷、地质景观、瀑布、泉水、岛屿、晚霞、日落等;人文景观则包括古建筑、历史遗迹、壁画、雕塑等。文化传承就是把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元素有效地融入到景观设计中。

3昌都昌庆街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园林景观设计

3.1昌都市与昌庆街概况

昌都市位于西藏东部的横断山脉,拥有多样化的气候,西北部、北部气候干燥寒冷,东南部湿润温和。昌都地区山高谷深,地形十分复杂,气候特点为立体性,不仅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也独居魅力,充满神秘色彩,而锅庄、弦子、羌姆是藏族康巴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昌庆街位于昌都旧城区中心,改造前人口十分稠密,基本都是低矮的危房。居民与商业建筑以及街道几乎没有,排水设施简陋,垃圾污水遍地,火险危机四伏,环境极其恶劣。改造后,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商业和城市景观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本土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3.2昌庆街景观设计理念

昌庆街景观设计把天地、人、神和谐作为基本理念。天地、人、神和谐的实质是对生态环境、使用者以及地方文化之间统一发展的高度强调,利用一系列的曼陀罗串联整条街道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3.3昌庆街景观设计依据

(1)设计遵守自然规律;(2)设计充分尊重人;(3)设计重视保护本土化;(4)保护原场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由于需要最大程度地保护昌庆街原生态文化,在设计中有效融入昌庆街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帮助迁回的居民保持改造前的生活方式。

3.4昌庆街景观设计影响因素

(1)浓郁的宗教色彩。我国藏传佛教分布范围广泛,内部宗教派众多,形成大量的僧尼信徒,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极大地影响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附近民族地区。昌庆街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反映当地百姓的生活情景。(2)极富特色的地方景观风格。北高南低,山峰林立,地形十分复杂,2条大河扎曲、昂曲分别流经昌都镇向澜沧江汇合。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虔诚的宗教文化、淳朴的民族风情、远近闻名的昌都寺和大小十几座寺庙,形成独居特点的人文景观。因此,在昌庆街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提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景观元素,如澜沧江、昌庆街的高原、雪山及大地等自然景观和寺庙、佛塔、古民居玛尼堆、经幡、壁画、青稞等自然景观。(3)外来文化入侵。由于地理条件比较特殊,昌都地区是历史重镇,紧密联系藏、青、川、滇。在这里各民族文化发生了交叉碰撞,沉积形成昌都独特的地方文化,在昌都逐步开放的今天,出现大量的外来干扰因素,对地方文化的保持与传承都是巨大的挑战。在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排除外来文化的影响,将本土文化中最具特点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昌庆街景观设计中。(4)原场地保留不够。要尽可能地对本地景观特点进行保留,但在设计初期已经拆除了原场地的所有建筑。因此,景观设计思路可以把景观构成元素进行分解,通过对昌庆街附近区域进行取样来还原昌庆街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体验。如将昌庆街的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种植文化和颜色文化等景观进行组合,然后通过艺术手法进行体现,产生全新的景观体验。

3.5昌庆街景观设计手法

在昌庆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将高原、雪山、澜沧江、大地等自然景观和寺庙、佛塔、古民居、平项房、干式民居、玛尼堆、经幡、壁画、青稞等人文景观进行艺术化地融合,很好地传承了昌庆街的本土文化。同时,将昌庆街特有的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种植文化和颜色文化,如白色(云彩、白塔、玛尼堆、石头、外墙)、绿色(生命的颜色)、青色(江水)、蓝色(天空)、金黄色(金顶、法轮)、棕黄色(僧帽)、棕色(枯草)、土黄色(土壤、民居外墙)、红色(寺院装饰)、黄色(成熟的青稞、经幡)、藏红色(民居外墙、僧袍)、五彩(经幡、壁画)等融入到经济、宗教、文化、社会建设中,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总之,昌庆街景观设计主要采用直接利用景观元素、不改变风格和创新形式的景观设计手法进行设计。如入口牌楼以及一些相应等级建筑形式,则采用直接利用景观元素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而藏东居民天井、三合园、屋顶晒台等建筑形式,则采用不改变风格和创新形式的景观设计手法。在景观设计上力争实现创新,提炼与简化一些窗、柱头等细节部位。

4结语

城市文化的发展推动景观设计的发展。目前,各地已在建设城市的基础上强化美观的力度和决心,进一步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景观设计,为城市形象增添光彩。不断强化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文化传承及人性关怀,可对我国传统设计风格进行有效巩固,使其得到更好的保存传承。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紧密结合文化的社会活动,而当前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是缺失文化传承和人性关怀。通过本文研究可知,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很好地融合,且可以促进彼此发展。

作者:董娟 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冬.我国城市景观文化传承的困惑[J].艺术教育,2006,(9):113.

[2]张群.从景观符号看传统景观文化的传承[J].华中建筑,2006,24(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