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设计生态化研究

时间:2022-01-13 03:44:26

居住区景观设计生态化研究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在感受高物质的生活水平的同时,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开始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整体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房地产市场建设越加完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提出了较多的概念,但是由于不同因素的限制,所以生态化并没有归纳到居住区景观设计概念之中。居住区景观设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将活动设施及人文景观作为设计重点,环境内的生态性及自然化一直没有进行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设计;生态

1前言

人们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居住区景观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也开始提高了对于居住环境的设计工作,在这种背景之下,生态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主要就是通过可再生能源落实,彰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降低居住区环境施工建设中对于自然景观的影响,保证居住区能够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不仅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居住区的生命力,让居住区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

社会快速发展建设,人们也开始逐渐回归自然,这也是世界各国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战略布局。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对于居住区所具有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居住区自然环境所具有的特征,对于居住区周围所具有的植物及河流等等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其次就是对居住区自然资源重新创造,也就是在尊重自然环境的条件之下,充分发挥出景观设计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居住区景观进行合理设计及规划,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3居住区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居住区景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对于居住区景观原先所具有的价值较为忽视,例如水资源、地形地貌等等,同时对于居住区原有自然环境的利用程度较低,这样居住区景观设计实际上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违背。

3.1自然环境资源忽视

目前居住区自然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于居住区内所具有的自然资源较为忽视,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更加人工性景观,对于自然环境重视程度角度。

3.2设计形式化

现阶段大部分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上面,基本上都是采用先将基地铲平,然后在创建人工景观的形式,整体居住区内所具有的自然景观几乎没有,整个居住区景观都是由人工景观所形成。例如居住区景观在绿化设计过程中,仅仅关注绿化所具有的观赏性能,对于植物环境对于居住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作用并不关注,居住区内绿化品种十分简单,虽然是居住区景观,但是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4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

4.1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生态化的理解

想要保证居住区景观设计质量,首先就应该对于景观生态化所具有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了解。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所具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环境主体的参与和影响、居住区环境系统具有不稳定性与居住区环境系统循环的不完整性。其中环境主体的参与和影响主要表示居住区所具有的要素,属于一个复合系统;居住区环境系统所具有的不稳定性是与自然系统相比较所形成的,也就是居住区内的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物种相对单一,因此稳定性也就较低,居住区环境内所具有的养料及水分并不是居住区内部所产生的;居住区环境系统循环不完整性主要表示的是居住区与外界之间所进行的能量传输。

4.2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生态化落实措施

4.2.1正确选择环境及环境功能

居住区景观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最大程度降低对于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保证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同时也通过人为性措施,对于自然环境所造成损坏的地方进行重建。

4.2.2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守的一个原则就是将居住区内所具有的生态因素尽最大可能性进行保留,充分尊重居住区内所具有的生态因素,保证居住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完整性,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居住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处。

4.2.3提高居住区景观生态稳定性

虽然居住区景观所具有生态稳定性较低,在流动过程中需要借助外部环境的能源,但是居住区景观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最大程度提高居住区景观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也就是让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系统向吻合。

5结论

简而言之,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应该成为居住区景观设计人员的设计核心,同时开放商也应该提高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生态化的关注程度。对于现阶段居住区景观设计整体情况分析研究之后发现,景观生态化设计所具有的作用越加突出,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通过科学的设计技巧,为人们设计出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让居住区成为良好的生态系统。

作者:叶麟 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2]顾朝林,甄峰,张京祥.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问结构新论[J].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3.

[3]郭鸿感,江燮琦,陆军.城市空间经济学[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23~24.

[4]柴彦威.城市空间[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3~14.

[5]方维慰.信息技术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J].城市规划设计,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