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02-27 03:43:04

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有必要加强对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设计;教学模式

在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并结合人才培养需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积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创造条件。因此,高职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应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拓展人才培养思路,全面分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而逐步解决问题,切实提升人才培养工作质量,逐步将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满足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需求。

一、环境设计专业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建筑行业在新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促使建筑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环境设计专业与建筑行业联系紧密,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建筑行业的影响,这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可以独立完成环境设计工作。因此,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该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培养方向调整等促使课程设置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保证所培养的环境设计人才能够真正为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促使我国环境设计行业和建筑行业在新时期取得更为优异的发展成果。

二、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发展过程中对教学模式进行了适当的优化调整,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强化不足,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导致高职院校所培养的环境设计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对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索更为科学、更为专业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改善当前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现状,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1.教学课时不足高职教育学制一般为三年,并且基础课程和实习课程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教师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内容,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师资力量短缺在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不少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到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往往缺乏环境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也无法结合社会需求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引导,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差。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始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但是双师型教师的引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职院校长期的不懈努力。所以,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设计教学还存在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3.教学方式相对单一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式单一、僵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创新意识也无法得到相应的培养,实践学习热情不足,限制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实效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基于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真正构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促使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兴盛创造条件。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基于环境设计行业发展需求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了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就应该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优化调整,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将课堂教学、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带动专业教学的发展,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只有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真正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工学结合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才能够切实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为培养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明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属性,其主要是通过承接各种项目开展各项工作,因此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与行业发展的适应性。基于此,为了保障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两个方面的原则:“刚性标准,柔性管理”和“两个弹性”。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为自身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

2.积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参照地方环境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来推进,所以具体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如,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学生应该获得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按照不同的岗位、课程教学层次以及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需求确立课程教学模块,并将环境设计岗位能力需求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目标,切实借助单项和多项、专项项目训练对学生实施专业化指导,促使学生的景观规划设计能力、设计效果表现能力等都能够得到强化,切实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体系,规范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这样,学生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体系下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知识应用能力得到良好培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将岗位工作作为核心设计相关课程环境设计教学一般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并将相关教学项目作为载体,因此课程教学往往能够表现出明显的项目教学特色。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结合相关项目情况,在企业和教师的联合指导下组建学习团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培养。新时期,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将课程教学与学生未来的社会工作相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提升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在具体操作方面,高职院校要想切实以岗位工作为核心设置课程,保证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还应该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灵活设置相关教学方法。灵活设置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可以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新时期,高职院校要想显著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就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在科学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灵活教学方法的辅助下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其二,重点关注课程评价改革工作。在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中,课程评价改革也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在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也应该加强对此问题的重视,借助科学的教学评价改革逐步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4.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内容,只有保证师资队伍质量,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对学生实施专业化的教育和引导。因此,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将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还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并注意对教师实施阶段性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师资队伍质量,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应该注意加强校企联合,将企业成功人士引入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训,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四、结语

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受到先进教学理念的影响已经开始出现一定的变化,因此,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要想保证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能够满足环境设计行业的人才需求,就应该探索相应的教学措施,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改进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赵飞 单位:武昌首义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宗元,王兆健,桑小昆,等.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速读(下旬),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