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机械外观设计比较研究

时间:2022-11-08 04:20:35

服装设计与机械外观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机械外观设计,都要在遵从视知觉与思维方法的基本设计原理的前提下,去不断丰富其设计内涵。外观造型之于机械就如同服装之于人,做机械外观设计,就像是为机械着衣,因此,机械设计可以参考服装设计,服装设计反过来也可以学习机械外观设计。服装设计和机械外观设计虽然在方法和思路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但这些不同恰恰是值得思量并借鉴的地方。当下,设计师们应通过理论的探究,相互学习借鉴彼此的优势,拓展一些新的设计方法,改变原有的思路并将之转化为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产品。

关键词:服装设计;机械外观设计;视知觉;工业设计;思维意象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思维需要意象,意象中又包含着思维。因此,包含意象的视觉艺术乃是视觉思维的故土”[1]。所谓“美”,就是指一种无形的、抽象的意识抑或是一种知觉,而想要表达、创造这种意识或知觉,就需要捕捉并把握其本质特征,并将这种被捕捉到的特征赋予实在的形态。但是这种意象的赋予并非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是要遵循视觉审美规律来操作。服装设计和机械外观设计都是实用性学科,只有在满足视觉美感的基础上,才能展示其独有的功能性。事实上,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机械外观设计,都包含了大量的视觉艺术成分。对设计学科而言,在处理视知觉与思维关系方面要遵循三个基本设计原则:其一,设计应让人认识到设计的意识核心,能不加赘述地直指重点;其二,设计是被设计者赋予其想法的视觉意象载体,传达了设计者的初创思维;其三,当设计的形态与特定的抽象意象相似或同构时会带有该抽象意象所带有的情感,即所谓个性与一般性的融合。通过视知觉与思维的三个设计原则来对比研究服装设计和机械外观设计,以企使两者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一、服装设计与机械外观设计基本设计原则的比较

(一)服装设计与机械外观设计之设计意识核心的对比

所谓设计意识核心,就是设计师遵从视觉艺术的审美要求,把现实复杂的视觉现象及其关系简化为简洁的形状、线条的关系。我们眼中的世界是缤纷多彩、充满变化的,但是在这些复杂的意象背后,有着简明的审美要素和功能要素,这些要素就是设计师所关注的核心内容,即其设计的意识核心。比如设计师观看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会专注于人与车的互动关系,其核心意识便是人与物由“骑”这个动作相关联的一个动态功能关系及其审美意味。服装设计大师乔治•阿玛尼,向我们诠释了简单中见丰富、纯粹中见典雅的极简主义风格。与强调装饰性的设计师相反,极简主义设计更加注重服装的功能性,只保留极少的精华部分,以最精炼的设计语言传达设计理念。以这种风格见长的还有CalvinKlein、JILSANDER等。完美的裁剪与别致典雅的配色,都向我们传达了极简的美。而在小型机械外观设计中,素有“白雪公主之棺”美誉的留声机SK-4,没有华丽的外观和复杂的造型,简洁中渗透着优雅;细节处理十分严谨,一丝一毫都经过反复推敲。从其外观设计可以看出,设计者对传统留声机的现实意象进行了现代极简化处理,去除了雍余设计,只保留了设计的核心意识,成就了其优雅的品质。可见,一个好的设计应有其特有的设计核心,不管是服装设计还是机械外观设计,把握住设计核心,对核心意识进行表达才能抓住其设计本质。

(二)服装设计与机械外观设计之初创思维传达的对比

服装设计和机械外观设计包含诸多视觉元素,除了为功能和体验服务的部分,其余的都在不遗余力地表现着设计者的审美思想。设计视觉艺术的产生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现实意象的基础上,这种意象会给予设计师一个观看后的思维反馈,这种反馈就是设计师所寻找的,赋予设计作品以审美品质。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可口可乐公司的玻璃瓶设计。1898年玻璃工亚历山大•山姆在与女友约会时看到女友身着一套连衣裙,臀部突出,腰腿纤细,于是他突发灵感,便根据女友这套穿着设计出一个玻璃瓶。而后被可口可乐公司以600万美元的高价购得,从而造就了可口可乐历史上最成功的瓶身包装。这款玻璃瓶设计堪称经典,宛若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瓶身整体中部圆满,下部纤细,底部又回到一个宽节奏,嫣然妙龄女郎款款而立,瓶身中下部的扭纹,就像少女优美的条纹长裙。该款玻璃瓶的设计反映了设计者的思考,他以敏锐的职业审美眼光将美的灵感注入了设计,再通过审美思维进一步强化了其设计元素,将设计意识核心与创造思维通过玻璃瓶传达给了欣赏者。而在服装设计中,每个服装设计师都在不遗余力地表达自己的初创思维。无论是谁,都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对理想的憧憬,统统表现在了自己所设计的服装里。闻名遐迩的香奈儿(CHANEL)表达了自己对女性独立的理想和女性永远高雅的情感;法国时装设计师克丽斯汀•迪奥(DIOR)用一种新条线带给女性以全新的面貌并重建了二战后的服饰美感。当下,也有如黎巴嫩服装设计师艾莉•萨博(ELIESAAB),其诸多设计作品则很好地表达了独特、精致和不可复制性。他们都是传递自己初创思维的大师。而机械外观设计的思维传达虽然没有服装这么具有代表性,但还是具有一定情感表达的。例如德国制造的机械外观设计,从整体上给人一种稳重感,其工艺的严谨、技术的精巧、颜色搭配的和谐,无一不在向世界传达着德国制造的优秀,可见,国外也有不少品牌已经在外观设计上有其独有的辨识度。而国内因机械外观设计起步晚,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尚且欠缺,正因如此,才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跟上世界的步伐。

(三)服装设计与机械外观设计之意象与情感融合的对比

在设计艺术漫长的发展长河中,无数的意象被赋予无数的意义,久而久之,一些意象因被设计师反复使用而有了固定的意义,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视觉语义,随着设计艺术的发展,形成了特定语义意象的抽象符号,凡是与这抽象符号相似的视觉元素,也就同样带有了该符号意象所指代的意义和情感。一对鲜明的例子就是甲壳虫与兰博基尼。二战后,德国经济慢慢复苏,在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开始设计并投产了被称为“欢乐带来力量”的甲壳虫汽车。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它采用圆润的外观设计,看上去就像一只可爱的甲壳虫,给人们一种活泼、可爱、欢乐的感觉。甲壳虫汽车的视觉元素给人这样的情感反馈与它采用的圆弧型设计密不可分。圆型、椭圆形、蛋型这类圆润的抽象意象本身就蕴含着可爱、欢快等情感,因此采用这类形状符号的甲壳虫汽车自然也就传递了同样的情感。而兰博基尼跑车是诸多汽车收藏家所心仪的藏品。该品牌整体设计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冷峻感,这种压迫至地面的感觉来自于它冷酷的扁平造型元素、硬朗的外表以及棱角分明的视觉符号,这种棱角分明的视觉元素造型,使得其视觉反馈充满了强势的现代感与科技感。这种情感的固有抽象符号在设计乃至艺术中可以看作是一种一般性的视觉思维结果,而与其类似的意象就有着同样的情感传递功能,使得无论设计者要表达的个性多么强烈、多么晦涩难懂,都能在观者的反馈中,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这些意象所带来的情感表达,这也就是在视觉思维中人的视知觉与抽象的情感概念相结合的产物。优秀的服装设计也总是能呈现给穿着者或是观看者一种情感,或许沉静,或许欢快,或许忧郁,或许喜悦,这些传达出来的情感都是意象与情感的巧妙融合。而传达的手段通常有颜色搭配、裁剪比例、廓形外观等。而机械外观设计则不那么倾向于传递喜悦这种情感,更多地是传达安全、稳定、坚固等情感。各类机床、纺织机械,各种叉车、挖掘机等,甚至是汽车、家用电器,无一不在表达安全与性能的特点,更多地向受众强调其性能。而一些小型家用设备,则在颜色上富有变化,给人以轻松活泼、适宜家用的情感。但它们都是优秀的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二、结语

综上所述,所谓视觉思维中的设计意识核心,首先是围绕设计意图所产生的视觉审美成型现象,因此其方法论的总结可以用“归纳”和“构成”概括。“归纳”即有分门别类、概括整理以达简化的目的;而“构成”则是一个有机的组构过程,在分类概括简化后与功能和审美进行有机组构,抛开无用的,保留有用的,最后留下的,就是设计师的设计意识核心。其次,意象反映了作者的初创思维,重点是“反映”二字。在设计的视觉思维中,设计意识核心对于作者思维的反映是有主动与被动之分的,分为有计划的反映和潜移默化的反映两种。有计划的主动反映往往传达了作者的初创思维,希望按最初的设计思想去实现;而被动反映则是在创作过程中,设计方案受到设计师自己潜意识的影响,并传达给了受众,而这可能是属于受众预期之外的,它表达出了设计者在创作时潜意识里的一些习惯思维,因而需要与受众沟通(即调研),而不受控的思想在设计创作中应尽量规避。最后,抽象意象与设计情感的融合。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饱含感情的设计,而这种感情如果不能被受众所理解或发现,那么这可能是一个失败的设计。而人们对于感情的理解是多样的,也是极富个性的。而能够代表特定情绪的抽象设计语言,运用于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视觉思维中的抽象意象与设计情感的重点并不在于抽象意象或是设计情感,而是“结合”二字。如果生搬硬套地结合,则会使设计没有灵魂;如果二者结合过于晦涩,则又会使受众难以理解接受。只有既包含共性又富含设计者的个性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机械外观设计,都要在遵从视知觉与思维方法的基本设计原理的前提下,去不断丰富其设计内涵。外观造型之于机械就如同服装之于人,做机械外观设计,就像是为机械着衣,因此,机械设计可以参考服装设计,服装设计反过来也可以学习机械外观设计。服装设计和机械外观设计虽然在方法和思路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但这些不同恰恰是值得思量并借鉴的地方。当下,设计师们应通过理论的探究,相互学习借鉴彼此的优势,拓展一些新的设计方法,改变原有的思路并将之转化为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产品。

作者:刘畅 胡昌格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学院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