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化运作城市设计论文

时间:2022-11-18 03:03:26

集群化运作城市设计论文

一、当代城市设计运作面临的挑战

1.面向精细化管理——如何协调复杂的局面?在当今新型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建设过去重效率而轻品质、重“增量”而轻“存量”的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精明利用“增量”空间,有效盘活“存量”空间,改变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局面,营造可持续、高品质城市空间,是当前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改善局面需要精细化的管理:从城市的物质环境来看,城市设计面对的是公共空间、建筑组群、绿化景观、公共设施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城市环境,需要对各要素的关系进行协调;从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城市空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理想的城市空间,既要有清晰易辨的城市空间结构、便捷的交通系统、完整而高效率的公共服务设施,也要有反映经济价值的城市活力、蕴涵地方历史的文化意义和体现公共利益的社会意识。而中国当前规划设计的运作模式由旧的计划体制发展而来,一方面,制作编制规划的设计团队专业背景相对单一;另一方面,各相关专业的管理职能部门均为纵向的行政体系,分庭而治。这就导致在面对城市复杂局面时,规划设计难以适应对城市建设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需求,这是当今城市设计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2.涉及多参与主体——如何平衡多元的利益?由于思想与制度上的“惯性”,中国当前的规划设计运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将规划设计的过程视为一个技术性的过程,导致了规划设计过程表现出“封闭性”的特征。这种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某种程度上虽然适应了城市快速发展的对“效率”的需要,却往往只考虑了政府的发展意愿,无法及时获取开发机构的开发意愿,更难以反映公众的真实需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规划设计由原来仅仅对政府负责变为要对政府、开发机构和公众负责。这就意味着当前的规划设计运作过程需要由“封闭”走向“开放”,各相关利益群体均需要了解设计过程中的有效信息,从自身需求出发对设计的决策提出要求,参与到规划设计的决策过程中来。如何使城市设计的运作过程透明化、公开化,使相关决策能够获得更广泛的支持,是当今城市设计面临的第二个挑战。3.应对动态的过程——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投资只占城市开发的一小部分,多数投资来自于市场,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集体、个体、外资和合资等多渠道资金投入的状况,同时,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城市建设的环境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城市设计的运作过程中,面对政府、开发商、公众等多元的参与主体与不确定的投资环境及项目完成期限,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在政治和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城市建设机制表现为一种供给导向型的模式不同,仅仅依靠美好的蓝图已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如何有效贯彻、落实目标,保证城市设计实施的合理性与灵活性是城市设计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在“不确定”的建设环境下,城市设计需要利用灵活的作用手段,制定弹性的城市设计实施框架,才能有效发挥作用。然而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仍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过程之中,计划经济的思想与做法仍存在并影响着城市建设,城市设计在中国虽然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获得发展,却同样不能独善其身,体现在规划管理部门在推进城市设计实施的过程中,未能及时反映市场与社会的需求,缺乏主动有效的运作手段。这是当今城市设计面临的又一挑战。

二、城市设计运作的“集群化”倾向

在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城市发展的各种要素流动与组合机制的改变,营造了激烈竞争与充满不确定的环境,单一作战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集群化”的协作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当代城市设计根植于市场经济的特性使其先天具备了“集群化”的倾向,并具体体现在“倡导多学科协作”“兼顾多主体利益”和“注重全过程协调”三个方面。1.倡导多学科协作城市设计师面对的是城市物质空间环境这个极为复杂的研究对象,这也就意味着城市设计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应对问题和挑战。首先,与城市空间设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城市设计师的专业基础和看家本领;其次,良好城市空间的形成仅仅依靠设计本身显然不够,城市设计师还需要了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交通规划、市政规划等相关知识并与城市设计建立起联系;第三,城市设计的实施要求城市设计师必须了解城市的政策背景和管理机制,善于利用或创造方针、政策来保证城市设计实施的实效性;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离不开开发机构的支持,这就要求城市设计师要了解城市开发的市场需求和机制,并通过适当的经济手段来引导城市建设;最后,城市设计往往是围绕城市发展和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的,涉及到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诸多方面,还须借助其他自然学科、人文学科领域的方法理论来加强对城市设计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单独的学科能完全掌握上述所有这些知识与技能,可见,单凭城市设计师的个体力量是不可能完成城市设计工作的,必须依靠城市设计集群化的团队。尤其在复杂的城市设计工程中,城市设计师必须与来自不同知识背景的专家组合作,[2]以形成综合的解决方案,更有效地发挥城市设计的作用。这决定了城市设计团队是多专业的集群,除了城市设计师,还应该包括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建筑师、市政工程师、交通工程师等,他们有不同的专业背景,通过密切的协作共同为设计目标的实现做着自己的努力。2.兼顾多主体利益城市设计运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城市开发活动的公共干预来获得高品质的城市空间,而城市开发的目的总是为了一定的利益,这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其中,政府部门是整个运作过程的管理者。从城市的整体利益出发,政府部门对城市建设进行设计导控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保障城市环境品质,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另一方面则为了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发展。开发机构是城市设计的导控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机构以保障或增进自身利益作为最高目标,追求利润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专业人员是城市设计的编制者。集中了专业智慧的专业人员,通过问题分析、提出设计概念与方案并转化为导控规则,为运作过程提供基本的依据。公众是城市空间的最终使用者。作为城市设计最终的服务对象,公众是运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方,关注的是设计方案、项目开发对其自身生活环境的改善。各参与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在城市设计运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相互交织,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在全局的观念下,城市设计运作就必须从整体、个体多角度来思考公共、团体及私人等多种利益的平衡,通过协调来保证公共和私人的利益,使各利益主体认识到城市设计所带来的益处,积极参与并通过公开公正的沟通与协调争取自身的利益,将各种意见融合到一起,形成各方认可的共识,才能使城市空间的建设获得更好的品质。3.注重全过程协调当今的城市设计已经不再是仅仅提供美好的蓝图,而是提出实现蓝图的一系列的行动计划,这些行动是在城市设计目标的指引下的一种手段选择,是在城市设计目标和行动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的过程。因此,这一过程并不仅仅是一个设计的过程,而是一个“设计”加“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制定、设计与表达、成果转化、成果审批、成果实施、监督检查、管理维护、评估反馈八个阶段,各个阶段在不同层次上是循环往复的,并由此构成了城市设计的“全过程”。在城市设计全过程中,涉及专业设计、管理操作、公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开发机构、专业人员、公众等各方的积极参与,各方的参与不应该是片面性、阶段性的,而是整体的、全过程的。一方面,城市设计面对的是公共空间、建筑组群、绿化景观、公共设施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城市环境,其运作需要在多专业协作中通过协调来获得理想的城市空间;另一方面,在空间形态的背后是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政府、开发集团和其他利益群体,为了自身的政治或经济目的,围绕着利益分配这一主题展开博弈。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设计目的的实现,不仅需要通过经济手段提供足够的激励,使各参与方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能够满足政府部门所希望实现的社会效益,也需要加以一定的限制,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损害。在这一意义上,当代城市设计的运作过程不是政府部门之间的片断、封闭的过程,而是注重全过程的、开放的协作过程。

三、城市设计运作的集群化协作策略

从城市设计的集群化倾向可以看出,城市设计运作的成功与否与城市设计集群的有效协作息息相关。面对当代城市设计的挑战,封闭、单一的城市设计运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发挥城市设计的各参与主体的作用需要在平台建设、组织机构、技术手段、参与环境等各个方面采用相应的协作策略。1.建立切实有效的协作平台机制的建立首先应保证协作的有效性,成功的协作取决于:①根植于地方背景;②各参与者在一开始就明确自身的角色、权力与职责;③如有需要,整个过程应该对所有相关利益者开放;④加强信息的管理与流动使其有效为各参与者服务;⑤参与者能够获得相应的技能和专业的意见。[3]在中国的实践中,面对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效的协作应该在开发过程的早期就将各参与者组织起来,各方的协作应和整个开发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做有利于及早发现可能导致冲突、造成延迟的障碍并做出应对的措施,而非在变化发生之后再做出反应。作为城市设计的组织者,政府部门在整个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积极为各方创造参与的条件。政府部门需要对过程中涉及到的利害关系进行分析,收集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和意见并对其中的共同利益进行识别,通过规划组织、提供信息与交流、积极调动广大的民众,监察与反馈等具体环节来达成共识,将一些必须遵守或有益的建议体现到城市设计的导控规则中,或强制执行,或进行引导,从而保证城市设计的运作过程能得到各方的支持与理解。另一促进协作有效性的方式是政府部门建立或委托一个专职的规划设计顾问机构,由于规划管理部门未必有精力、有相应的技能来管理整个运作过程,因此,一个专职的顾问机构能够为参与各方提供相应的信息,有效地协调各方的意见从而促进城市设计的运作。2.改善职能部门的协作效能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集群化协作对城市设计的运作过程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城市设计的运作过程并不仅仅是规划管理部门的事,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城市设计运作具有直接影响的部门主要指计划部门、土地部门、财政部门,有间接影响的部门则包括环保、消防、卫生、市政、园林、建委、房产等。各职能部门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都代表着城市政府的立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发挥城市设计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各相关部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建立有效协调机制的关键在于:①将需要共同执行的重要的城市设计成果上升为公共政策,给予一定的法律地位,一旦城市设计导控规则获得法律地位,也就意味着城市设计成果将成为各部门共同遵守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文件,运用到未来的城市管理中去,从而促进了城市政府不同部门、机构之间以及政府和开发机构、市民之间行动的相互协同;②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部门间的冲突常常表现在一些责、权、利模糊的“边界”上,在城市设计的执行过程与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相关的法规政策对各部门的具体管理形式缺乏明文规定,不但开发机构需要在各职能部门之间疲于奔命,规划部门也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管理成本来进行综合协调,大大降低了城市建设的效率;③建立共享的信息平台,信息是各部门进行决策的依据,一个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够促进信息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有效传递,减小规划管理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并为城市设计的运作建立一个协商的基础。3.提供整合集群的技术支持在当前的规划设计实践中,多学科的协作在技术上往往表现为规划设计、市政、交通等不同专业繁复多样的设计类型和设计成果,成果之间存在重叠甚至矛盾的现象,这显然不利于城市设计多专业协作有效发挥作用。为了避免“规划打架”,应对城市空间的综合发展和多元的专业学科作用,城市设计的集群化协作在技术层面上需要以具有“综合性”的成果作为载体,为各专业的设计人员提供一个参与城市设计的技术平台。首先,除了功能组织、公共空间、建筑形态和交通组织等常规的城市设计内容,还应加强与规划、建筑、市政、交通等各专业之间的协作,对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开发、公共空间的整体性构建、立体慢行系统的连续性组织、市政交通设施的一体化衔接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城市设计目标的达到需要可付诸实践的具体行动,而行动应该能够使片断式开发所产生的效益与城市设计的整体目标相一致,并由小到大产生连锁效应,这些实施城市设计的行动与策略应该在设计阶段就有所考虑并体现在技术成果中,其中既包括对城市设计运作过程中开发时序、重点项目、近期建设等的统筹安排,还包括对城市设计运作在公共投资、经济导控手段方面的市场策略和对工作组织、公众参与的意见和建议。4.营造多方参与的良好环境城市设计作用的发挥与一个支持城市设计的良好社会氛围相关,其有效实施离不开城市设计各参与群体的理解与支持。“在任何领域,我们都必须为更高质量的城市设计赢得言论上的胜利”。[4]城市设计参与各方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影响着其对城市设计的支持程度。各参与方对城市设计的关注程度与其切身利益有关,关键在于让其认识到城市设计与自身的利益关系密切,好的城市设计能够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为开发机构带来更多的利润,为政府带来城市管理上的成功,进而改变各方对城市设计的看法,鼓励其关心、支持甚至积极投入到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城市设计运作过程中推动好的设计的程度取决于技能、知识和参与者的态度。[5]也就是说,在专业知识技能之外,城市设计各参与者素质的提高对于促进城市设计的实践意义重大。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来自于政府的引导,通过关于好的城市设计的大众教育、对好的城市设计进行鼓励、积极提倡公众参与等方式来营造一个有利于城市设计运作的氛围。同时,良好参与环境的营造也离不开开放的信息平台建设。城市设计的相关成果作为一种公共信息,应及时为各参与方所了解,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各方对城市设计的认知和参与,也能够增加规划过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防止决策过程中腐败行为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的表达对信息能否被有效地共享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安妮•贝尔(AnneR.Beer)认为,设计决策制定过程中主要参与者之间的交流通常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同的参与者经常使用不同的语言,各个专业拥有自己的“行话”,而这些“行话”对于大部分参与到决策过程中的普通民众而言都是难以理解的。[6]鉴于此,信息要为各方所共享就应该尽可能地消除这种人为导致的“隔阂”。因此,城市设计过程中相关信息应针对不同的受众调整表达方式,使更多的人能够真正参与、融入到城市设计的运作过程中来。

城市设计的运作过程中涉及到多元的设计对象与复杂的利益关系,让各相关主体都能参与到城市设计运作的全过程中是建设高品质城市空间的关键之一。而这一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协作,更是其中的重点,有效的协作一方面有利于在项目实施之前就将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化解掉,避免项目建成之中或之后,由于城市开发的不可逆性导致矛盾激化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另一方面通过公平的协调过程,有利于让参与城市建设的各方明确了解自身所能获取的利益和应负担的责任,使项目开发与公共利益并进,保证城市设计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中国的城市设计实践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城市设计运作的集群化无疑是我们迈向更美好远景的落脚点之一。面向未来,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戴冬晖魏哲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