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城市设计论文

时间:2022-08-06 09:34:19

中国当代城市设计论文

一、中国城市设计理念

城市设计是创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城市设计主张综合与整合,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违背其他原则,整合各个因素。“美丽中国”的提出,对城市设计者是一个挑战。“美丽”不仅来自于城市设计的美学特质,更来自于城市设计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从起源于19世纪芝加哥的“城市美化”到经济社会中对旧有设计的二次加工,影响中国城市设计理念的产生。中国城市设计在力求保持特色文化的同时,也进行着革新。

1.借鉴西方的城市设计理念

西方城市设计理念中,“生态城市”、“田园城市”在中国城市设计中具有深刻的影响。“生态城市”理论,是英国社会学家E•霍华德在19世纪末提出,它展示人们居住的城市和自然平衡的生态魅力,其标准提到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的观点。生态城市的设计要求把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有机结合,提高整体效率,实现三者和谐永续发展。随后各个国家开始效仿生态城市计划。中国生态城市研究工作,强调传承传统文化,把建设一批生态城市的设想作为城市设计的理念。1986年,江西宜春市作为中国第一个试点生态城市,包括城市生态系统和乡村生态系统在内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两个方面。1990年,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从生态学角度展开面向未来的中国城市发展的构想。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上海、大连、常熟、成都、广州、杭州、苏州、天津等城市也分别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设想。海南、吉林两省还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并由此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另外,英国建筑家霍德华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其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兴城市之中。该理论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早起的“田园城市”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当今倡导的“田园城市”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下构建人工生态系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20世纪50年代“田园城市”理论进入中国,并对中国城市形态发展产生影响。深圳市的城市建筑设计是“田园城市”理念影响的例证。深圳市在2000年度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的称号,2001年12月又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深圳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其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

2.传承中国传统城市设计的智慧

中国城市设计很早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于封建宗法制度、反应上尊下卑和大一统思想的理想城市模式,这种传统的城市设计和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就是传统社会、经济、文化、宗教、艺术和风俗习惯长期积淀的结果。北京,中国的政治中心。这座城市强调整体观念和城市长期的发展,我国古代王权之上的思想在这座城市中得以充分体现,皇城在北面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向南为大臣的住所,向西是郭城是百姓住的地方,这充分体现了皇帝至上的思想。更充分体现了王权中心的规划思想。北京皇城设计上城市建设趋于对称、序列,追求整体与完美,秩序与规律,和谐与统一的特点,这种高度理性美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由于受礼制影响,北京这种城市的设计对规模和布局及建筑尺度有严格要求,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家族聚居模式的底层院落式住宅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巨大。为分清主次尊卑,产生了对称的布局手法,这种手法由住宅组合扩展到公共建筑再扩展到城市。同为中国古城的西安,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西安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建筑风格及城市特色的,西安古城规划严格遵循严谨中心轴线对称规划布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规划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之观念,充分考虑自然特色,不拘任何形式。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城市设计的最高原则。雁塔西路,是西安城市设计的代表。它的设计以这条道路的整体铺装作为城市整体空间的一部分来考量,用传统的“一封书”、“包袱底”等铺装方式对街路空间进行了时段式的划分。在建筑处理上,由于目前保留的唐代民宅已不复存在,因此在唐壁画、石刻中汲取信息进行建筑创作。在街景布置上,以“家具”的概念创作尺度亲切、适于游人使用的建筑小品,在各类市政管井的盖板设计中,大胆地引用了民居瓦当的砖雕图案以及汉字方块形的构图特色,使“地面”这一空间组成部分也充满了文化意味,逐步形成地道的具有关中文化特色的城市区域。西安的城市设计充分考虑“西五台”古遗址的区位特点;在空间尺度的把握上理解关中民居的感受,在公共空间的总体布局中,以集中、割裂的手法,将大型公共空间分割为若干个层级空间,合理地将“内街”、“院落”组织到公共建筑(群)中,这样,使尺度感觉和空间氛围与传统关中民居一脉相承。以传统关中民居中显性及隐性文化及构形信息(如在民间散存的拴马桩等)为造型手法,以铭文石雕、小品石雕等形式,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的小型绿地或小型广场,来综合性地表达西安市区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名、街名。这些具有文化历史信息的、在城市设计统一引导下的公共空间大大地增强了文化都市的内涵。

二、城市设计的发展

城市进程加速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带来破坏。借鉴L.范登堡的城市发展三阶段论能将城市化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实体性城市化阶段,非实体性城市化阶段,城市弱化阶段。注重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环境之间的关系,既是合理保护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基础,又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人居环境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城市与生态环境

现代中国仍处于高速发展的上升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城市化在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城市发展中最重要指标。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是生态文明的表现。在城市化发展中,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在设计施工的时候往往会丢失大量的自然景观,比如:森林,草地,湖泊等,从而产生环境垃圾。自然景观损失多、人文景观不凸显、缺乏地域特色等,导致最终的设计结果千篇一律。人造景观替代自然景观而改变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保持和恢复生态环境的面貌,注重可持续性成为了行业设计师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小城镇城市化是被动城市化的产物。现在很多乡镇和县城都在复建,结果几乎在在两个不同的地域完全可以找到相类似的同一种设计。

2.城市与文化环境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百花齐放,分布在三秦文化、巴蜀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楚文化等文化板块上,再加上草原文化,西域文化、雪域文化等,文化类型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些特色展示了中国城市设计不同的类别和个性。城市化作为景观规划的大背景已经蔓延开来,一发不可收拾。我们国家一些地方城市规划设计缺乏个性,发掘本地历史文脉不深入,传统文化意象特征不明显,建筑缺失文化灵魂。一些历史文化古城面临着“毁灭性”的灾难,在所谓“曼哈顿化”“纽约化”的城市美化运动口号下,去除旧城风貌的同时大力改造新城,以往的旧城墙,古街道被宽广笔直的景观大道所取代,更甚有某些地方为了标榜所谓的“传统文化”,在破坏真文化的同时,兴建大量的“假古董”,人造景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世人面前。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系列文化景观被现代化建设浪潮改造成支离破碎的景观片段,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艺术面临着历史文脉的断裂与地域特色文化的消失。旧有的环境不断为新的发展潮流所淹没,即便幸存也显得支离破碎。新的环境在取代旧环境的同时也飞快地被时代的发展抛在后面。新与旧、现时与将来之间存在着众多的矛盾,使大量人们身边的建筑外环境处于不和谐的状态之中。②

3.城市与人居环境

面对现实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城乡发展的新方向,将“城镇化”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认识到城镇化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并不局限于单一的领域。人居环境是核心,是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出发点③。城市过度追求外延扩张,导致人居环境的不方便,生活舒适度降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提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69079万,城镇化率达到51.3%。这表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必须看到,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如不少地方在制定和实施城镇发展规划时,对城镇规模与地位贪大求高,即追求城镇外延越大越好,城镇层级越高越好;盲目扩大开发区、新城区,大量占用土地;不顾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一味追求小城市变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变成特大城市等。其结果为经济发展水品还未达到,城市基础设施还未跟上,人居条件还未具备,人口聚集过快,就业压力徒增,交通拥堵,人均拥挤,对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不便,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带来严重挑战。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城市化不是越“化”越好,合理划分城乡二元比重,才能平衡、健康、可持续发展④。

三、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

注重自然环境、立足地方文化特色、体现时代先声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题。享有东方威尼斯的苏州以其缠绵的水网为特色、泉城济南闻名于“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秀丽风光、重庆“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成就了一座山城的美名等,体现独特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满足城市的实用功能来反映其个性特点,一方面,可以因借自然要素成为空间中的景观;另一方面,也可以依就自然环境反映其形式。城市空间的塑造无法脱离所处的时代,它反映着时代的特点。新兴产业为满足社会发展产生,它对城市空间提出新要求。只有充分了解新功能,才能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准确反映其诉求,从而形成空间自身的特色。创新的思维是驱使这个社会不断向前的动力之一,它总是通过超越人类的常规思维而不断拓展新领域,目前生态、低碳、智慧的理念正在改变今天的城市空间,例如阿联酋马斯达尔环保城的低碳设施———太阳能收集设施、风能收集设施(风塔)成为了城市空间中的全新元素。设计师的创意思维会令城市空间独具特色⑤。“现代主义化”、“汽车城市”、“郊区化”、“商业化”倾向是当前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倾向。城市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经历着更新与改造的过程。我国正在经历着“在传统城市上建造新城市”的过程,城市的现代主义化趋势从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冲突,传统城市的空间环境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主义的城市。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市场,近十年来汽车保有量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增长最快的地区⑥。汽车数量的增加,带来城市道路改造,机动化成为现实的需要。现代城市的发展总会受到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同时推动,两种力量的博弈也导致了城市发展呈现阶段性的特征。一般来说,郊区化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化发展之后的一种离心分散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区的郊迁⑦。当今中国的城市发展处在一个新时期,以向心聚集为主的向心城市化与离心扩散的郊区化并存的阶段。如今的人们已经有选择远离市中心、远离污染和疾病搬迁到人口密度低、居住质量高的郊区的倾向,这种郊区化蔓延的趋势会越来越普遍。商业居住小区组织模式日益渐增,原有的“单位大院”结构形式正在转变,商业居住小区倾向于封闭式模式,现如今比较常见的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类型已经成为主流,建筑行列式布局也成为了小区的典型形态特征。商业居住小区在城市区域内形成一个独立于城市空间、城市交通,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城中城”,有弊也有利。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应该做到以人为本。作为对美好的城镇环境物质的塑造者,给人们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舒适的美好的生存环境,让这个环境有实际的功能和价值,不过多的刻意追求形式、风格和流派。城市空间是承载城市文明的容器。好的城市设计,既能一种舒适宜人以及视觉美感又能唤起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空间要经过岁月的洗礼,时间留下的那些印迹、细节是本应该可以在城市设计中被找到的,一个完美的城市,既应该有现在,更应该有过去和将来。

作者:徐青宋盈滨工作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