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两侧城市设计计策

时间:2022-01-11 10:11:44

道路两侧城市设计计策

一、设计策略及重点

在规划主题的引领下,项目组本着“以人为本”、“特色鲜明”的规划原则,形成基于各自主题的城市设计策略,并成为本次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1基于“活力”主题的设计策略

1.1多元的功能城市的活力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多元功能来加以体现。现代城市设计要求塑造“二十四小时的城市”,最核心内容即为体现功能的复合。本次城市设计基于建宁路现状,将其沿线分为多个功能区域,每个区域又有各自的中心与重要节点,最终呈现“一轴四区多节点”的功能结构,从而体现多元的功能。其中四区分别为:(1)中央门现代商贸区(中央路———紫竹林路):以现代商贸为特色,规划主题“智慧商贸,乐购中央”;(2)钟阜路商务研发区(民生街———紫竹林路):以商务研发为特色,规划主题“铁领商务,创意金川”;(3)四平路品尚居住区(护城河———民生街):以品尚居住为特色,规划主题“宜居生活,盈彩四平”;(4)阅江楼文化休闲区(仪凤门———护城河):以文化休闲为特色,规划主题“山水休闲,人文阅江”。多元的功能不仅体现在水平方向,还体现在垂直方向上。城市设计要求,在重要节点处的高层建筑区域也实现功能的多元混合,从上到下可分布酒店(公寓)—办公—商业(休闲)—停车等多种功能,从而打造城市综合体概念。1.2丰富的界面丰富的界面也是实现城市“活力”的重要手段,本次城市设计界面控制主要通过开放空间、界面引导、高层塔楼控制来实现。(1)开放空间开放空间体系主要由线形开放空间和节点开放空间组成。其中线形开放空间结合建宁路现状,民生街以东以商业和办公界面为主,考虑相对人流量较大,需要有较大的集散广场,沿线开放空间预留相对宽阔,基本保证连续20米左右宽度的开放空间。民生街以西以住宅和其他混合界面为主,街道空间相对狭窄,主要结合局部待改造区域及节点加以拓宽,保证街道活动的丰富。(2)界面引导界面引导主要考虑沿街界面的统一性、开放性和连续性。其中对建筑界面的统一性控制,城市设计考虑建宁路道路曲折,新建与保留夹杂,退线难以统一,为确保沿线界面的统一连续,对沿街界面的控制实现多元融合方式。首先,区段整合、整体统一。也就是说以区段为单元进行整合,保证整体统一效果,开放空间的设置在变化较大的地段建议加以调整,以保证界面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其次,新老协调、软硬融合。由于建宁路现状保留建筑本身界面并不整齐,前后错动较多,规划建议新建建筑后退距离需要与两侧现状建筑相协调,部分局部难以协调的区域,建议采用树阵等软质界面融合的方式加以调节。界面的开放性主要考虑公共界面的开放和私密性界面的控制。界面的连续性主要考虑景观视廊及连续街墙的控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控制对沿线的建筑界面提出具体的控制要求。(3)高层塔楼控制高层塔楼的控制主要包括节点高层的选址及退线控制。对于节点高层的选址,城市设计提出动态视线的分析方法加以确定,由于建宁路本身线形不笔直,而是相对蜿蜒曲折,因此必须分析不同角度下街道视觉的感受变化,重点加强视线转折处的处理,在视线焦点处处理高层建筑的选址。高层建筑的退线控制,则结合两侧建筑高度控制及街道高宽比确定,保证在1:1至1:2之间,形成适宜的街巷空间。1.3地下空间的利用随着城市开发强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不断升值,城市土地资源的不断稀缺,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其也是城市“活力”的体现。本次城市设计对于地下空间的利用主要通过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地下商业空间布局、地下交通空间布局来加以体现。其中地下商业空间布局是重点,城市设计要求沿地铁线形成完整的地下商业布局,强调沿建宁路和钟阜路形成连贯的商业步行通道,并于地铁站点处进行重点开发,形成集聚的地下商业空间节点。在节点处设置地上地下通道的出入口,从而保证地上,地下空间的整体协调与利用。

2基于“人文”主题的设计策略

“人文”主题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在于对建宁路沿线人文资源的保护、协调与利用,本次城市设计紧扣“特色”二字,分别从城市风貌、慢行空间、城市小品等方面加以重点阐述。2.1特色的城市风貌城市风貌的重点在于沿线建筑,整体建筑风貌主要从建筑风格、建筑材质、建筑色彩、玻璃控制、室外构件等方面提出,其中,对于整体建筑风格的控制是本次城市设计的重点,城市设计通过对各区段特色的把握,对建筑风格采取两类控制方式,即以护城河为界,护城河以西考虑与阅江楼景区风貌的整体协调,建筑风格以中式现代风格为主;护城河以东建筑风格以现代风格为主。对于建筑色的控制,城市设计主要依据建筑功能分类对整个建宁路建筑进行色彩规划。其中阅江楼文化休闲区以砖红、青灰色调为主,四平路品尚居住区以暖黄、暖灰色调为主,钟阜路商务研发区以冷灰色调为主,中央门现代商贸区以淡红、淡黄色调为主。通过对沿线建筑的控制,城市设计形成了特色的沿线城市风貌。2.2特色的慢行空间慢行空间是最能体现城市人文风采的部分,本次城市设计重点塑造沿路、沿水的慢行空间,其中沿护城河慢行空间的塑造是城市设计的重点。首先,护城河沿线确保滨河步道和慢车道的连续和贯通,同时考虑慢行系统往东跨中央路与神策门段的衔接。其次,沿河建筑高度进行梯度控制,沿建宁路与护城河之间增加开敞空间,严格控制新建建筑之间间距,形成多条视线通廊,从而增强护城河与建宁路的联系。2.3特色的城市小品场所精神是城市设计塑造的重点,本次城市设计从人的视觉感受角度出发,特别推出本地化的标识符号、街道家具、文化小品的控制要求,以期营造统一的、特色鲜明的地域场所。其中,设计的标识符号以简明、鲜艳的线条为主,曲线代表建宁路曲折的道路线形,红色、黄色、绿色分别代表建宁路“活力、人文、生态”的三大主题。城市设计将特色标识植入相关城市小品之中,形成统一的街道氛围。

3基于“生态”主题的设计策略

绿色开敞系统的营造“生态”的主题对于建宁路的要求最直接的就是构建一套完整的绿色开敞系统,这个系统不仅是针对建宁路自身的,而更应该是融入城市的绿地系统框架,具体来说就是把建宁路周边的重要山水资源加以串联,共同构筑横贯东西的城市绿地系统骨架。整体绿地开敞系统由路内绿化、路旁绿化、节点绿化共同构成。(1)路内绿化城市设计主要在现状沿路绿化的基础上,重点优化道路断面,加强对于中分带、侧分带的补充与优化,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拓宽绿化带宽度,以形成厚度足够的沿路绿化基础。(2)路旁绿化城市设计控制沿路3-10米不等的绿化宽度,结合沿路开敞空间进行布局,部分地段难以设置路旁绿带的,建议通过镂空性围墙将内部绿化对外开敞,或采用绿篱围墙等的方式,补充绿带的不足。(3)节点绿化规划在重要节点处设置绿化广场,其中,在中央门节点处,建筑退后形成最重要的一处绿化节点。通过这一节点,将南侧护城河及明城墙风光带对中央门节点敞开,形成资源的开放;同时这一处节点也使得护城河与对面神策门公园连接成一体,共同构筑南京市的山水长廊;再次,这一节点也是重要的地铁站点出入口,公园绿地的建设将使其成为市民重要的休闲游憩场所。基于道路特点的植物栽植策略植物的配置在生态绿地的设计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城市设计除一般的“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等的植物配置原则外,还提了基于道路特点的植物栽植策略。具体来说,绿化景观的设计主要依据沿街街道空间公共性的变化、车辆和人行通过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绿地设计,形成韵律、连续等不同的景观和随之而变化的观赏视线,并从车行速度和尺度考虑植物配置节奏;在开敞地段,绿地景观应保证沿街建筑的使用功能,避免因过度遮蔽产生的隔离感和街道氛围等。整体绿化空间组合方式的变化主要通过道路绿化块面与建筑体量关系、绿化结构层次与视线分析、绿化块面与穿行方式设计等方面的分析加以确定。3生态化技术的运用节能策略的实施贯穿于城市设计与具体建设的始终。本次城市设计中强调的节能策略主要包括建筑节能、新能源利用、节电规划、垃圾回收利用、节水规划、节气规划、新型材料利用等。另外,城市设计还提出了多项节能减排指标,并在城市设计导则中加以控制,主要的节点减排指标有垂直绿化与屋顶绿化覆盖率、透水地面率、建筑节能目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中水回收利用率、垃圾分类回收率等。

二、结语

建宁路城市设计基础条件繁杂,涉及内容众多,在设计过程中,极易顾此失彼,各部分内容广度及深度不易把控,极易出现宏观有余、微观不足或聚焦局部、失缺全局的问题。基于此,本项目采用“主题引导”型的设计思路,从具体的主题出发,从宏观到微观一步步推进各个专项,并加以组织整合,是一种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作者:严铮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