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产品设计论文

时间:2022-06-21 11:01:19

幼儿教育产品设计论文

摘要:文章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的应用出发,探索感官教育与幼儿教育产品创新的关系,最后通过对幼儿教育产品创新的具体途径,结合具体案例,分别从幼儿学习、幼儿思考、幼儿自我教育、幼儿产品设计环节来探讨“感官-体验引导”体系带来的改变。

关键词:体验引导;感官教育;幼儿教育产品;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感官-体验引导”体系建立的目的

幼儿教育产品是根据幼儿特定的生理心理状态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性产品,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过渡生理心理大幅度成长的时期,并且为后续的学习期打下基础。但在现有幼儿教育产品状况下,大多数产品停留在感官体验与行动训练的层面上,对于幼儿来说,一旦过了体验的敏感期,当前的幼儿产品将会失去实用意义,并且对幼儿未来的无论生理还是心理发展缺少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阐述的“感官-体验引导”体系幼儿教育产品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性,使之将一个产品的物化的结果转移到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这一非物化的结果上,同时也完善了幼儿教育产品设计的体系的循环(如图1)。

二、“感官-体验引导”体系的定义

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为以后的智力发展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在幼儿的生理智力发展过程中,感官的发展比智力的发展更优先。所以感官引导的幼儿产品能够在教育、训练与娱乐三者之间平衡,达到一般产品达不到的效果。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包括一般感觉、立体感觉、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区别声音和音乐感等方面。一般感觉包括触觉、热觉、压觉和立体感觉。同时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理论集中在对幼儿感官引导训练的方式上,在针对不同的感官下有不同的特征化教具。另一方面,在唐纳德提到的设计的三个层次依次为本能层次、行为层次与反思层次。“感官-体验引导”体系的核心就是将感官教育这一表层的本能体验通过产品化的途径转化为行为体验,在体验的设计过程中循环转化为反思体验,达到幼儿教育目的。通过两方面结合,“感官-体验引导”体系是以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为基础,将情境设计与幼儿教育产品设计整合,将两部分通过主题、场景道具化与技术介入三环节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引导过程,来达到一个幼儿在某一方面素质或能力培养的效果。

三、“感官-体验引导”体系在幼儿教育产品应用的途径

通过上述幼儿的行为特点与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方法的结合,以营造情景的方式来把幼儿的行为、感官统一起来,以整体的思路来设计幼儿产品。文章列举了若干常见的手法来建立针对幼儿的场景。(一)实验室中的对比变化产品。科学小实验是一个切入幼儿智力开发的新角度,设计一些有趣容易事实的小实验,能让幼儿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不视学习为负担。设计小实验,能使幼儿从小具有动手能力。例如(图2),是一款儿童洗浴浴液瓶,瓶身的设计点在于一个可悬浮的腔体结构,内有存放小剂量沐浴液的管子。初始形态一个除了开口其余都没入水中的浮标。是当内部的沐浴液计量越来越少时,整个浴液瓶会慢慢因为自身重力的减小而浮起,浮标的形态会越来越明显。当里面的沐浴液用完时,整个浴液瓶漂浮在水面上,并且会倾倒。三种不同的漂浮状态的变化,能够让幼儿在自主沐浴的同时,观察浴液瓶的变化,对浮力产生一定的概念。在动手操作拔开沐浴液计量罐的同时,在视觉上对比浴液瓶的变化,同时幼儿能在不断地加量、减量中对比其中不同的变化,从而思考浮力的产生原因。(二)能够观察科学原理的成长性产品。另一种能够在现象上产生一定的感官刺激的方法是通过物理/化学原理的结构或者性质是产品能够在幼儿长期的锻炼中得到知识与素养的培养。例如(图3),是一款儿童水培花盆。通过透明的玻璃盆体观察水位高度,方便儿童进行植物的栽培,并且可以为儿童提供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记录需求。其中的连通器原理能够让儿童在开口处浇水的同时,通过渗透是花盆土壤得到水分。如此长期的观察透明水箱内水位的变化,在植物变化的视觉嗅觉刺激共同作用,引导儿童能得到耐心的品质与联想能力。(三)变化性的场景玩具。通常情景玩具大多需要幼儿做的是角色扮演,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传递哲学理念或者以任务的形式引导儿童的目的。感官引导的场景玩具是一种新的角度来传递理念或者思想,它更需要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够传达的产品变化也更多更直观。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现象在一定时间内内出现的变化使幼儿在娱乐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刺激作用。(如图4),是泰国考古类玩具digitup,它与其他考古类的玩具不同的是,他在一个真实模拟考古的主题下要求幼儿专注细心地进行考古行为,最后将得到完整的恐龙化石拼图。这种专注力的引导,相较其他情景玩具而言更为有效与直接,适用不同的考古刷与钻头同时能够锻炼幼儿的精细操作动手能力。

四、“感官-体验”体系在幼儿教育产品带来的变化

通过“感官-体验引导”教育产品的应用,给幼儿教育产品的设计带来一种新的思路,从幼儿自身的行为与心理特征出发,借由体验设计来传达新的教育方法。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增加了幼儿的主动自我学习条件。以冰川棋为例,此产品在娱乐体验的过程中,加入了自我危机意识的引导。通过“感官-体验引导”体系,将设计师的视角从他人灌输式的学习转变为幼儿自身对于环境改变的自我学习,同时从本身幼儿被动使用型的产品呈现方式转变为幼儿主导的产品DIY呈现。目的就是把幼儿这一设计用户作为贯穿设计的行动者,而不依靠其他用户的关键性介入来完成教育的过程。(二)提供了自我思考的机会。学前期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判断力需要足够的发展,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指出它们需要的引导来完成幼儿的发育。“感官-体验引导”体系的引入在娱乐性与启发性上结合,从娱乐性体验转变为启发性体验。例如浮标浴液瓶,浮标瓶的浮起状态这一长期循环的变化将会启发幼儿对于浮力的思考,什么样的重量会使瓶子漂浮或者悬浮。本体系旨在从一个小现象转化为幼儿的自我思考,从产生的原因化转化为幼儿的分析能力,从而达到幼儿体验教育。(三)加入了自我评价补充教育循环。幼儿教育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从参与到体验,同时需要一个自我评价来完成这一循环的进阶。依然以浴液瓶为例,在添加与消耗沐浴液的过程中反复的沉浮是一个验证循环的过程。幼儿在推敲沉浮变化的中评价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感官-体验引导”体系补充了现在幼儿教育产品中缺失的验证评价阶段,完善了幼儿的自我认识判断,使之在下一阶段的发现与思考中得到一个提升,也使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验证此引导体系是否能够真正地为幼儿的教育提供一个良性循环。(四)设计体系的自我完善。上文已述,在现有幼儿产品设计中大多是以一个物化结果为目的而建立设计体系,但感官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一个短期内的教育而更着重于幼儿教育的结果对幼儿产生的长远影响。“感官-体验引导”体系将此物化的结果作为幼儿教育产品的第一步输出,并在此输出后加入了对幼儿身心发育的引导环节,使这一设计体系成为一个螺旋向上的循环,最终达到一个帮助幼儿完成学前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此体验的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设计师对于体验环节的把控。设计师需要对幼儿的感官体验刺激层面,产品操作层面,与体验反思层面三者共同进行梳理,才能建立完整的“感官-体验引导”体系。

幼儿教育产品设计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设计过程,设计师需要从正向的幼儿使用产品的层面来思考,更需要从产品对于幼儿的引导方式方面来完成一个设计验证的过程。“感官-体验引导”体系幼儿教育产品,在设计体系中补充了薄弱的设计验证这一环,是整个幼儿产品的开发更具有完整性,使这一设计思路从“你学我教”的正向模式转变为“自己玩自己学”的双向模式,给幼儿教育提供了更多产品化的可能性。其次,对于幼儿这一用户群而言,通过“感官-体验引导”体系幼儿教育产品能够从自己批判验证性的角度来学习,提高了思考逻辑能力,能够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形成自己的思考风格,最终幼儿教育的结果也会变得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王润,周先进.蒙台梭利教具理论的意蕴及其对儿童玩具选择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4,(06):112-114.

[2]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第1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李满仓.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技能教育对幼儿生活技能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2,(07):46-48.

[4]郭玲.蒙台梭利关于幼儿的感官教育理论及方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2):4-6.

[5]廖梅.幼儿行为特征下的引导型家具设计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08):44-47+187

[6]王艳群,张丙辰,龙慧苧,蔡依依等.感觉统合评定视角下儿童教育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17,30(7):40-41.

[7]张芮.儿童教育类游戏卡通形象及界面设计初探[J].设计,2017,30(4):137-139.

[8]王爱红,赛世涛,刘亚明.生态时代下的引导性设计理念探究[J].包装工程,2014,35(16):82-84+93.

作者:江一波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