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研究

时间:2022-11-17 10:12:12

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研究

一、绪论

伴随着制造型企业的蓬勃发展,政府大力提倡各类产品产业的创新研究。新产品研发逐渐成为各类企业的核心部门,成为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且独立形成了新的产业市场。应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各类院校针对自身特点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产品设计类人才,但教育的规模化、同质化、滞后性等显著问题也在学生进入企业后明显暴露出来,很多学校的教育模式并不符合社会的实际应用需求,致使进入企业的设计人员还需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要求,造成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双重浪费。高等学校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应该具备实时对应协同发展的能力和效果。

二、产品设计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产品设计行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与以往由绘画艺术、视觉艺术、机械设计师等兼任的产品设计师逐步过渡到专业从业人员,使产品设计产业逐步走向更加专业化、秩序化、实用化。产品设计师的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产品设计产业结构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制造型企业。伴随产品设计产业发展,国内一些大型制造型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在企业中纷纷加大产品研发规模,从高级人才引进到初级人才培训都制定了完整的发展模式,保证产品创新综合实力,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部门设置上,一般分为设计研发和设计管理两种类型:设计研发主要是为本企业研发新产品提供全面的工业设计服务;而设计管理除了对内直接提供设计之外,还负责委托企业之外的设计公司或外观模具公司来设计外观与提供模具制造,并负责产品研发中的工业设计整合与管理。对于国外一些企业在国内设置的研发部门往往集中在本土化设计研发领域。2.产品设计公司。目前,国内的产品设计公司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按综合实力、服务内容不同、产品设计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专注于产品调研、策划、结构、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的设计服务。第二,是针对产品造型设计与实现、模具制造等方面的设计服务。第三,是从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营销、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设计服务。现有设计公司有些是从事某一部分的具体工作,有些则是交叉进行。3.高等院校产品设计工作室。此类工作室对外承担着相应的设计工作,对内担任着对在校学生的培训工作,是连接学校与社会需求的重要桥梁,对产业发展影响较大。院校工作室通过承接企业设计课题进行设计教育实践,拉近学生与企业需求的距离。院校工作室具有学科交叉的便利性,且集中了各类行业专家,对产品的概念塑造,企业文化整合具有一定的优势。4.其它。现有产品设计产业还包括一些自由职业者和政府支持下的设计类企业等形式。面对如今信息化、智能化迅速发展,产品设计产业发展仍然会出现更多产业模式。

三、现阶段院校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开设有产品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400余所,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设计教育体系,但是纵观产品设计产业发展却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设计市场氛围,这与院校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容、方式有直接关系。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一般各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特点由院系自主对课程进行设置,课程间的系统性、连续性、关联性都是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对基础类设计理论、方法没有统一规范。第二,缺乏多元化发展平台。大多数院校对人才培养施行普遍式教育,没有更多的关注学生对专业兴趣方向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学习广而浅的不良局面。第三,产品设计专业作为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人机工学、材料学、机械原理等众多学科,要求教师团队应该具有更多样性专业知识结构,能够融合多领域知识和实践经验,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进行跨学科研究。以天津为例,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颁布以来,将部分院校中的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统一纠正为“产品设计”专业,也更加规范了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具体研究方向,导致部分院校将“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合并培养,或修改现有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使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符合社会需求。以天津美术学院为先导各大院校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率均在90%以上,但能够长期从事产品设计工作的学生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产品设计产业发展较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展较发达的地区,设计人才往往集中于此,其他地区企业则较少设置产品研发部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应届毕业生往往需要二次甚至多次培训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使企业过多投入培训成本。

四、以传统文化用品产业为例

1.传统文化用品产业现状。传统文化用品从定义上可以成两个层面,一是承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时间鉴证,延续至今仍然使用着的传统用品,例如,手动织布机、刺绣服饰、传统手工艺等。二是利用传统文化符号,通过创新设计的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其目的是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现今,传统文化用品产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传统手工技艺因传承方式复杂、经济效益低下,面临着传承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商业经济为目的的文化产品不足以展现传统文化精髓,承载于一些低质量、无内涵的仿制产品上,不能起到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目的,反而将传统文化置于糟粕境地。2.建立方向性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现今传统文化用品的尴尬局面,应建立更加具体且具有一定方向指向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教学方面应先从传统文化历史方面切入,系统全面的介绍特色鲜明的一些传统文化案例,分析文化精髓的形成方式,总结出符合现代设计要求的文化用品设计方法。实验实践课程方面,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用品的结构、比例、功能设置,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产品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体会产品是如何通过造型、功能的变化,达到适应时展需求的。在毕业设计环节,应结合不同学科,如经济、营销、广告、材料等专业采取联合答辩的方式,使毕业生在毕业设计阶段,更具体全面的了解市场需求,完善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缩短与企业生产模式的磨合期。3.工作室制。校园工作室制是现今具有产品设计专业的院校较常使用的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将设计需求直接引入校园,对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需求,提高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校园工作室模式中,聚集了专业科研教授、研究生、优秀学生、企业设计人员,突出了理论结合实际的客观优势,侧重企业设计课题与设计教育实践的结合,在创新方案整合和企业文化发展设计、未来概念设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所涉及的企业范围包括信息、家电、通讯、医疗、交通工具制造业等。4.企业导师进课堂。企业导师是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高端设计人才。在课堂上引进企业导师,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从具体一款或一类产品的设计分析中了解产品设计过程。在企业导师的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不同领域的导师进入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的了解社会需求。也可以利用选修课的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未来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的角度,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产品产业进行学习。

五、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综合分析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呈高度的正相关性。现今,知识经济时展已开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由资金和土地逐渐转变为知识、技能,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从本质上看,即教育决定发展,尤其是以专业教育为主导的高等教育阶段。任何产业发展都离不开知识和技术,这些技能就是从人才培养阶段获得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的优劣局面。现如今,我国各类院校为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各类设计人才,但是,能够直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仍然相对欠缺,高精尖类人才严重不足。在人才培养中应注意与产业需求对接,将产品与服务相结合,将有形与无形相结合;将生产与消费相结合,一般来说生产与消费具有一定的时空分离性,即生产与消费不在同一时间进行,产品需要现生产而后消费。生产与消费的结合即在时空上令二者并驾齐驱同时进行,让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使产品设计者、制造者得到更加真实确切的用户需求分析。产品设计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设计人才培养应更重视应用性,在学校教学阶段应以设计学学科为基础,进行多学科交叉式教学方法,将产品设计方法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展开研究,在教学中融入机械制造、金融经济、包装工程、哲学心理等学科,从社会人的需求角度展开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产业需求发展。

六、结语

高等学校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是密切相关的,客观分析现阶段我国院校产品设计类人才培养情况发现专业技能较强的设计类人才往往集中在经济发展较活跃的大型城市中,设计类人才成长多依赖于社会企业培养,院校教育与产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产品设计产业现状分析并列举传统文化类产品设计教育模式,探索出针对产业需求发展的院校定向性交织工作室制,并将企业导师引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开辟了了解社会需求的新路径,同时也缩减了社会、企业对设计类人才的社会化培养的成本。产品设计产业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殊性,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深入发展将会对未来院校人才培养起到关键指导作用。

作者:张妍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周济.“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N].光明日报,2002-11-28.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华正伟.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郑昭.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产业经济,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