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论文3篇

时间:2022-03-28 10:46:05

产品设计论文3篇

第一篇

一、水利风景区开发旅游的必要性

大湖湾风景区地处古丝绸之路中部,总面积10km2,其中水域面积5km2,景区有大湖湾、西腰墩两座水库及四周的农田林网、水溏、绿地、芦苇荡组成,是一处集农业灌溉、水产养殖、休闲旅游、生态保护为一体的自然风光游览区。随着景区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设施的日臻完善,不仅安置了大批水利职工就业,而且开发了水利文化资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水利风景区长期的经济结构单一,历史包袱沉重,发展举步维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风景区已不能适应形势,对资源进行深层次综合开发已势在必行。众所周知,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农业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通过优化水利产业结构,拓宽经营思路,将单一性水利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既保留原有性质,又增加旅游业的性质功能,是水利风景区开拓发展的新思路。因此,大湖湾水利风景区应审时度势,重新定位,从结构调整和水文化发掘入手,增强依托自身特色资源开发旅游业的信心,逐步树立起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的新观念,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实现水利经济发展与充分就业的双重收益。

二、水利风景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劣势分析

㈠水利风景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分析1.景区水面宽阔、水量充足。景区内大湖湾、西腰墩两座水库,设计库容520万m3,其中大湖湾库容320万m3,西腰墩库容200万m3,两座水库汇水面积5km2,平均水深1.8m,最大水深3.5m,最小水深0.5m,库底为粘质土,十分平坦。库水都是从黑河引入,引水条件良好,可随时保证旅游和灌溉用水。2.依山傍水,林网环抱。景区南依祁连山脉,峰顶终年积雪,北傍黑河,坐落于白山弱水之间。景区地处高台农业腹地,四周为广阔的农田、林带和绿地。天然芦苇荡2处,面积1.5km2。由于景区内地势低洼,水量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各种植物生长,植被覆盖率达95%左右,天然草坪犹如人工种植一般。3.百鸟争鸣,鱼贯穿梭。景区内由于环境优越、气候适宜,适应于多种鸟类栖息繁殖。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天鹅、黑鹳以及白鹳、黄鸭、麻鸭、鹰、燕、雀及其他20多种候鸟。有供游人观赏、品尝的多种鱼类,既丰富了景区的旅游项目,又满足了游客的垂钓需求。4.做靓规划,完善设施。景区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水上特色,建设优秀水利景区”的旅游开发思路,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做大做活“水”文章。委托北京土人景观及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景区进行了总体规划,根据水面及地形特征,本着突出水上特色,完善服务功能的原则,规划建设大湖“十景”,即湖光塔影、渔人乐港、花海探幽、水榭名苑、休闲乐岛、会展中心、水禽天堂、绿野龙门、红柳映霞、鹤栖芦潭。景区已建有水上龙宫、度假别墅、泊船码头、环湖观光路、崇文楼、休闲会所、停车场、钓鱼池等;配备快艇、摩托艇、画舫、龙舟、水橇、情侣船等多种水上娱乐设施;设有餐饮娱乐中心多处。由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景区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如今景区交通便利、通讯方便、环境优美,服务优质。㈡水利风景区发展旅游业劣势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计划经济影响的水利管理观念和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发展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思路与产品设计盛天彪(甘肃省高台县大湖湾风景区,甘肃高台734308)摘要:大湖湾水利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合理开发将水利与休假旅游相结合,水利风景区资源将会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需要。在管理观念上求稳怕变、经营观念上重生产轻营销、在管理体制上政企不分,对水利旅游开发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以开发旅游促进水利发展的思想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具体表现如下。1.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观念认识还有差距,旅游定位尚不明确,“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尚未完全树立,对如何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2.投资体制方面的问题。目前,资金短缺是景点建设的一大困难,从开放的新观念看,只要有好项目,就会有资金,现在缺的是好项目。为此必须切实重视项目前期工作,策划、筛选一批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和备选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广泛融资。3.经营营销方面的问题。由于资金短缺,对外宣传力度还不够大。突出表现在外地游客对水利风景区还不够熟悉,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数量不多,缺乏总体的促销形象、宣传口号。4.人才队伍方面的问题。旅游专业人才短缺,远远不能满足景区发展的需要。旅游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部分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尚未彻底转变,经营意识淡薄,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水利风景区发展旅游业的构想

㈠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思路

1.政府主导。借鉴全国各地成功的水利旅游发展经验来看,大湖湾景区旅游的开发整体上应该以水务部门和地方政府为主导进行规划,将旅游观光水利作为政府优先项目,辅导水利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提供专业的服务。当地政府也应重视对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规划与指导,不仅重视硬件的投入和建设,也重视软件的配套,巧借自然山水风光,精做亲水文章,努力做到建设一个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美化周边山水环境,塑造一个亮丽景点。人民群众热情拥护,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水利干部职工的探索和辛勤劳动赢得社会的赞誉,水利部门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得以提升。同时政府要设立监督执行机构,对水利旅游观光项目提出各项要求,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督水利在运营、游客服务、水利设备、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行为,达到以发展旅游带动水利经济发展的目的。2.规划先行。旅游规划是对旅游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规划的编制将为旅游开发把握好总体方向,是科学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在水利风景区旅游规划中,首先需要明确水利旅游的发展方向和主题形象,打造核心竞争力。旅游主题形象定位,既要考虑水利风景区本身的资源特点和优势,又要考虑市场发展的态势以及与同行业的竞争状况,合理定位,创新求异。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应定位于市民亲近自然、放松休闲的大众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水利旅游发展应充分利用水利现有各类资源,立体化开发配合旅游产品,形成经营特色,避免产品雷同。3.加强培训。发展旅游业毕竟不同于以往水利管理为主的水利产业,旅游行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水利职工对旅游业务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水利旅游的整体感受。通过定期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水利风景区整体的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并在掌握服务技能中强化服务意识,也有利于水利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促进水利旅游健康和谐发展。

㈡水利风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

大量国内外水利旅游发展的事实证明,单一的水利观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将生态旅游与度假旅游产品相结合,对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产品深度设计开发至关重要。结合大湖湾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项水利风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1.开发生态农业休闲度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度假需求的增长,旅游由观光为主向度假休闲体验为主发展。水利风景区发展旅游业由于其经济、资金、客源的种种限制,更应坚持深度开发,针对消费市场的新特点,增强互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更具高附加价值的体验式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休闲度假水利提供的旅游活动内容不仅应包括水利田园景色观光,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水利生活的度假休闲游。2.旅游体验主题多姿多彩。水利旅游产品设计可以呈现多样化旅游体验主题,将水文化和休闲旅游、现代水利与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融为一体,创造人水和谐的理想范例。达到休闲娱乐、修复水生态、传承水文化的效果。例如龙舟赛、帆船赛、环湖赛、钓鱼比赛、青少年活动营地等丰富多彩的游客体验活动。3.开展租赁休闲水利。租赁休闲水利是近年来水利旅游发展的新形式,是指由水务部门提供休闲场地,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菜或经营家庭农艺。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的甘苦,享受耕作的乐趣。租用者可以利用节假日到水利度假时亲自种植作业,平时则由景区代管。景区还应有完善的解说系统与指导人员,帮助游客协助农事操作,提高水利的度假休闲效果。4.发挥教育基地功能。教育基地把旅游与教育功能融为一体,发挥旅游业的联动效应,彰显水利文化传承功能,人们在欣赏赞叹美轮美奂湖光美景的同时,也了解了我国悠久的治水历史,感受了当代水利事业的巨大成就。

本文作者:盛天彪工作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大湖湾风景区

第二篇

一、传统产品中的装饰艺术

(一)彩陶中的装饰艺术

原始彩陶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最灿烂的原始物质文化之一。它为装饰艺术奠定了第一个里程碑。它的烧制工艺虽较原始,但纹饰却极富艺术创造,变化单纯而色彩艳丽。人们在陶器上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描绘人类自身,寄托愿望,祈求神灵保佑。人们把自身体验到的运动、均衡、重复、强弱等节奏感用画笔表现出来,这无疑是神奇的创造。彩陶的容器设计大多是红色陶质的盆、瓶、盘一类的盛器,线条流畅、均匀,无不体现出一种艺术美感及质朴美、形式美和线条美。彩陶的装饰纹样数量很大,种类也很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抽象的装饰纹样,具象的装饰纹样。常见的有水波纹、旋转纹、圈纹、锯齿纹、网纹等十几种。线条画的规整流畅,组织讲究对称、均衡、变化、疏密得当,并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对我们今天的装饰艺术创作有积极、现实的意义。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装饰艺术就是杰出的代表。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其装饰以彩绘为主,器物上绘有精美彩色花纹,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另外还有磨光、拍印等装饰手法。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人们逐渐开始对陶器进行刻意的装饰,绘制设计出了无论从哪个角度,平视或仰视,都可以看到完美的画面,并根据器型的不同,确定设计其装饰部位及装饰纹样。彩陶不仅代表着中国原始社会所达到的高度艺术成就,而且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

(二)青铜器中的装饰艺术

青铜器中的装饰纹样是从彩陶时期的简单的几何纹样演变成为青铜器上的凝重而庄严的兽面纹、云纹、龙纹等。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成熟期,其纹样反映出来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趋向和宗教意蕴。纹样和器型设计相结合体现了商周青铜器的完美与统一。青铜器的纹饰题材丰富,多以几何纹、动物纹等。到了商周晚期,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认识和主观的加工,产生了以幻想为主的动物纹饰。其中,饕餮纹、夔纹、龙纹、凤鸟纹、回纹等居于主要的地位,其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探索与认识。青铜器装饰的组织构成,利用对称、均衡、韵律等装饰艺术形式,并将装饰纹样架构于铸铜这一载体。因此说青铜器装饰艺术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蕴。

(三)金银器中的装饰艺术

唐朝经济的高度发达,使得装饰艺术的发展到了一个繁荣的阶段,纹饰、器型、装饰色彩及材料的发展也越来越精美。同时唐朝的文化受到异域的影响,装饰手法也朝着多样性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纹饰如:卷草纹、唐草纹、宝相花纹等,这些纹样频频出现在金银器、唐三彩、壁画和服饰上,代表了唐朝装饰文化的新风尚。唐代金银器种类繁多,有日常生活用品、宗教用具、装饰品等,以生活器皿最为多见,其主要使用者是皇室成员或地位显赫的贵族。金银器以其华美富丽的装饰纹样著称。装饰纹样主要分几何形和写生形两大类。前者多做装饰器物边缘,后者多为装饰主题。在构图上,唐代金银器的装饰纹样可分为散点装和满地装两类。金银颜色的色泽美丽、性质稳定,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贵财富的象征,同时又因易于加工为精美的艺术品而成为华贵的标志。

二、现代产品设计中装饰性的体现

随着当代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现有需求。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国家经济的突飞猛进,使现代产品设计在经济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产品其存在的基础之一就是装饰性。要形成装饰性的形象,就必须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与处理,把大自然中的形象加以抽象、夸张、简化或寓意等,使之成为艺术设计所需要的艺术形象。现代产品设计就是这种理想化的艺术形式,它不以写实为目的,而是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夸张、变形、抽象的艺术手法,对自然界加以美的再创造。现代产品设计的装饰性主要表现特征为:构图布局的装饰性、造型的装饰性、色彩的装饰性和材料的装饰性。

(一)产品构图布局的装饰性

现代产品设计的构图布局力求完美,给人一种稳定、丰满、舒适的感觉;服从于所装饰的产品器物或环境。整体视觉上没有过多的可切割调整的空间,产品形象的取舍和特征的强化都有统一的形式,避免形式语言过多造成整体画面的松散或凌乱。现代产品设计构图上另一个特点是满而有序,由于产品设计有较为丰富的形式规律和艺术表现手法,配合一定的工艺性和制作技巧,使构图装饰形式多样,出现了很多新的突破。

(二)产品造型的装饰性

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很多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作品无论是做工、工艺还是造型都非常出色。我们现代的产品设计不应只考虑所设计产品的功能性和结构性,还要考虑其设计的独特性、价值性和创新性。现代产品的形态造型是由点、线、面、体等要素组合构成的。形态是影响产品设计整体造型效果的重要元素之一,它通过对空间、环境或物品的表现使产品外观得到传达,使人获取感知来引起相应的情感。现代产品设计注重轮廓美、造型美、姿态美,要求设计者在观察自然物象的同时,先从大处着眼,有一个明确的审美趋向与装饰情调。产品设计的造型简洁、夸张、变异,是人们对自然或社会生活题材中原有形象的形态进行的提炼和归纳。造型不应局限于本身,它的整体意义大于“形”,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要求突破原有物象的形态局限,把原有物象中最经典的特征提炼出来,应用联想、变异、夸张等装饰手法进行加工。

(三)产品色彩的装饰性

色彩是一种语言,也是视觉效果的传递信息之一,也是人们通过视觉去感知设计作品最直接的手段。产品设计的外观形象能通过色彩视觉效果之间的关系得以展现。产品设计中的色彩作为一种装饰性语言,通过概括、夸张、并置、融合、叠加、消减等表现手法,将现代产品设计的装饰性尽情的表达出来。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成功的运用了装饰色彩,仰韶文化的彩陶,透过那古朴的色块与线条,令人感觉到一种淡雅。黑红色表现的漆器,很适合文人大夫的个性,也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厚爱。产品设计中作为装饰语言表现的色彩,在整个画面的造型结构中的意义不是再现自然形态的色彩关系,而是依照造型的结构关系进行色彩的配置的手段。色彩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影响,适当的色彩会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而如果产品设计的色彩太过单调,即使造型设计再美也很难抓住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产品设计中的色彩与造型应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使“形”与“色”相互协调,促使产品形象的提升。

(四)产品材料的装饰性

产品设计中装饰性是借助于特定的物质媒介和实践手段,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意向,外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形态的过程。材料所具有的形态、质感、色彩等性能,会诱发设计者产生抽象的概念,向设计者暗示着某种意象。自然界本身给产品设计提供了许多丰富的材料资源,不同的材料体现出不同的美感。从材料的原始状态来看,材料本身就具有自然之美,加上物质材料的质表处理、机理运用和艺术化的设计与工艺制作,使产品设计的表现达到材料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所以说,不同的材料表现出来的效果和美感不同,我们在以后的产品设计中应充分感受材料的质感和美感,掌握其材料的运用技法。

总之,装饰艺术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独立艺术形态,在产品设计语言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日益彰显出其特有的价值,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挖掘装饰艺术中对造型和色彩的处理、对形式美感的追求以及象征意义等对现代产品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装饰艺术在现代经济社会显示出了其特有的生命力,装饰艺术的巧妙运用能使自己的设计作品更具说服力。

本文作者:王征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第三篇

1藏式纹样的研究意义

目前,在很多非藏区的城市都能看到一些卖藏饰的小店,天珠、玛瑙、绿松石、银器等等在这些城市都有很多拥簇,从这些藏饰受欢迎的程度可以看出大家对于藏文化的特殊喜好。对藏式纹样的研究以及探索藏式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藏文化的传播和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同时,这类产品设计还有助于缓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重新定位现代生活中的传统艺术。

2藏式纹样的研究过程

2.1研究思路

研究从资料的收集入手,通过网络、书籍、实地调研等手段和方法对体现藏式纹样的建筑、服饰进行分类整理,再对其进行研究剖析,归纳藏式纹样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形式美表现手法、文化内涵,研究思路见图1。

2.2研究方法

2.2.1简化方法

简化是研究造型特征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在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把客观物体看成现有条件下最简单的形状。自然界以及人的心理、生理及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有一种简化倾向。美学家KurtBeidirt在《论简化》一书中对艺术领域里的简化行为进行了定义:在洞察本质的基础上所掌握的最聪明的组织手段,这个本质,就是其余一切事物都从属于它的那个本质。“越具体的对象,它展示的特征就越多,观众也就越难明确它的哪些特征是主要的,因而,事物具有的最突出、最本质的结构特征就越难突显和强化”[2]。通过简化方法,可以整理归纳出藏式建筑、藏族服饰中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进而对藏式纹样的文化特征进行挖掘整理,对藏式纹样的形式美法则进行深入分析。

2.2.2形态分析法

形态分析法[3]是1951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教授兹维基(Zwicky)所创造,又称“形态综合法”、“形态矩阵法”或“棋盘格法”,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产品开发、工业工程、人机工程以及建筑设计等领域中。形态分析是一种以系统分析和综合为基础的方法,其特点在于可以简便客观地去处理问题的细节,能够更为确实的掌握问题,并可全面性地分析问题。通过形态分析法可以对从藏式建筑、藏族服饰中剖析出的藏式纹样元素(造型特征、色彩特征、形式美表现手法、文化内涵)进行系统化处理,构建藏式纹样简化特征的符号化体系,形成设计创作的藏式纹样素材库,作为体现藏式风格的产品创新设计的灵感来源。

2.3研究内容

研究采用了“简化方法”和“形态分析法”对藏族文化的代表藏式建筑和藏族服饰进行分析,提取了建筑和服饰中造型纹样的线条特征,色彩特征,美学特征,以及该类造型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特征。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地域文化的集大成者,区域建筑风格的形成反映了该地历史文化的变迁沉淀。独特的地理位置,神奇的地域风光,政教合一的历史传统,造就了藏区建筑别具一格的形式美。藏区建筑主要包含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两大类,受政教合一的历史传统,藏区宗教建筑通常包括藏传佛教寺院和宫殿,藏区宗教建筑具有稳重的建筑轮廓和壮丽雄伟的艺术造型,建筑群多依山而建,通过把其具有梯形外轮廓个体建筑的稳重造型成群地呈现出来,从而塑造建筑群整体气势磅礴的形象[4]。藏区宗教建筑中可供研究的纹样素材众多,如:庄重的建筑外轮壳,特色鲜明金色屋顶,造型丰富的建筑构件,色彩绚丽的装饰图案等。图2所示为宗教建筑中藏式纹样的提取研究示例。图2宗教建筑中藏式纹样的提取研究相对于宗教建筑的富丽堂皇,藏区民居建筑则更为简洁质朴,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高原干旱少雨,无须陡坡屋顶,民居建筑屋顶多以平顶为主,建筑平面有矩形、圆形、回形、L形、U形等,以矩形为主。传统的藏式民居非常注重建筑的外观造型及装饰,利用天然的红、黑、白色涂料粉刷房屋外墙,再用蓝、绿、红、黄等色彩绘成门窗洞口及装饰图案,在这些色彩的配比,部件或部位的使用形式都是约定俗成,不能随意更改的,充分体现了藏民的传统审美情趣。这些源自独特生活形态的审美情趣,可供挖掘藏区建筑中蕴含的文化特征。服饰作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是一个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精神生活的物质体现。藏族服饰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同时也是藏族审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丰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体现了藏族审美的理想和精神追求[5]。藏式服饰体现了藏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实用性与象征性诉求,其实用性体现在取材天然、剪裁适体、使用便捷等方面;其象征性体现在藏民精神观念方面,由于深受宗教习俗的影响,藏式服饰包含了大量的装饰意义的佛教元素,如吉祥八宝、八瑞物、七政宝、六长寿、五妙欲、和谐四瑞、植物花卉等等。这些丰富的纹样在造型上多进行抽象化处理,特点鲜明,纹样圆中有方,曲中有直,封闭重于连续,圆点弧形胜于直角方块,表现了藏传佛教“圆通”、“圆觉”的理性精神。服饰色彩构成规律多用递增和排比,通过大量使用高饱和度且未经调拌的原色,产生强烈对比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采用色彩浓重的黑、赭石、藏青、墨绿、深红等色调,突出粗犷、深沉、雄浑、纯朴、古拙的特点。藏族服饰展示了藏族同胞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情感,以及耿直、忠厚、勇敢、强悍的民族个性,充分反映出本民族庄重、沉雄、质朴的美。

3藏式纹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3.1设计思路与方法

借用某一文化符号的纹样表征进行创新设计,是艺术设计中的常见手法,在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中都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如近年来流行的“青花风格”,将从瓷器上提取出的青花符号植入到各种产品设计中,形成了随处可见的青花产品。然而,在这琳琅满目的青花产品的视觉轰炸中,经常会使消费者形成审美的困惑,究竟什么才是“青花”的文化载体?这一类型的产品设计中都存在一个误区,即对纹样样式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纹样的应用也仅仅只是图案的照搬和复制,忽视了纹样背后的文化环境。因此,将藏式纹样运用到产品设计中,不是对藏式纹样的简单照抄,也不是将藏式纹样符号与产品进行随意组合,简单拼接。藏式纹样提取自藏族文化,藏族文化反映的是藏民的生活形态,其形成是一个民族在日常生息繁衍中沉淀出来的生存智慧。将藏式纹样应用到产品设计中,需要深层次地挖掘该纹样符号背后的生活形态所代表的意境,只有将有形的纹样语言与无形的精神文化进行融合创新,才能创作出能够架接文明桥梁的藏式风格产品。进行藏式风格的产品设计创作以纹样符号作为起点,以生活形态作为沟通的渠道,通过比较对比,找出文化的契合点,将藏式纹样及其代表的文化意境艺术化地融入到产品的形式美中,其设计思路概括为图3所示。

3.2方案设计示例

图4藏式相框设计(设计:黄晶)图5藏式音箱设计(设计:黄晶)图4所示的设计方案,是将藏式纹样与相框结合的设计。相框的主体造型源于藏式建筑的窗户,深色梯形的窗户是藏式建筑中的标志性元素,底座取自佛像、壁画中常见的云纹,经过简化处理,方案整体视觉效果沉稳、大气,暗合藏式建筑的造型意境。此外,建筑中的窗户除了有采光功能外,还是人们在室内欣赏屋外风景的取景框,相框与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同样的置景功能。图5所示的设计方案,是将藏式元素与音箱结合的设计。牦牛作为“雪域之舟”,性情温和、驯顺、善良,具有极强的耐力和吃苦精神,对于世代沿袭着游牧生活的藏民族来说,牦牛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藏文化的代表图腾之一。将典型的地域元素牛角的造型与音箱产品融合,让人遐想来自雪域高原的天籁之音。同时,将花盆的功能与之共存,体现出自然、和谐、共生的藏文化精神内涵。

4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是启迪现代设计“本土化”重要素材。尤其像藏文化,因其地处西南藏区,较为偏远,受中原地区影响较少,一直完好地保留着其独特的民族和宗教文化传统,地域资源的文化特征明显。随着青藏铁路的贯通,交通的日益便利,藏文化与中原文化也势必形成新的交融局面。文化与文化的交融演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文化都需要寄托在某一具体的产品当中才能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影响。藏式纹样作为源自藏文化的艺术抽象,在体现地域文化风格产品设计创作中作用显著。

本文作者:黄晶工作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