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思想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时间:2022-01-11 11:00:19

禅学思想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一、禅学思想精髓

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禅学思想讲求“体悟”,善于用简短的故事让听者自己领悟其中的禅意,因此,禅给人的最初印象是松散的、无序的、不可琢磨的。其实这只是禅给我们的表象。禅的中心思想体系还是相当明确的,并且这些思想对产品设计的启发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们通过禅学的几个典型思想来分析一下它们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1.定与慧“定”与“慧”是禅学的主要思想之一,“定”主要体现在印度的禅学思想中,“慧”则主要体现在中国的禅学思想中。据胡适考证,印度的“瑜伽”就是印度禅。“瑜伽”在印度出现得比佛教还要早,“瑜伽”在梵文中是“管束”的意思,就是说如何能把我们的心管好、训练好。它主要是讲一种苦修,修练方法有打坐等,打坐就是要人入“定”,“定”又名“三昧”,就是制心一处,全神贯注所观之境,不使散乱。因定心能启发智慧,故云:“慧依为业”。“慧”乃“睿智”的意思,就是正确了解诸法真象及契合真理的正确认识,有分别事理、决断疑念之作用。中国禅注重一个“慧”,就是说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运用智慧想出办法来。但“定”与“慧”在中国的佛学中是互相帮助的。胡适曾说,禅实在能包括定、慧两部分。因为要用慧来帮助定,定来帮助慧,所以有人合称慧定。一般的来讲,禅是先定后慧,就是说学禅要先进入定的状态,然后才能生出大智慧。“慧”通于“善”、“不善”、“无记”三性。“恶慧”中,作用强者称“恶见”,为五见之一。“善慧”又作“正见”、“正慧”。依俱舍论之说,“慧”系与任何心所皆有相连属之作用,为大地法之一,唯识宗谓慧为别境五心所之一。此外,“慧”与“智”为相对之通名,达于有为之智相称“智”,达于无为之空理则称“慧”。产品设计就是一个由“慧”到“定”的过程。“定”为一种状态,例如设计一把椅子,当你坐在一把舒服的椅子上时,你处在“定”,这个“定”是由你的内心给你的,因为你需要一个舒适的“坐”的状态。但是这个“定”是由“慧”来实现的,即通过设计的“慧”,选择最合理的形式来实现椅子的最终形态。所以我们在设计产品时要明确状态(“定”)和手段(“慧”)的关系。如日本建筑家坂茂设计的卷筒卫生纸就很好地诠释了产品设计中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卷筒型卫生纸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它的结构相当简单———圆筒型卷轴加缠绕在其上的卫生纸,我们几十年来一直接受这样的设计,很少有人对它提出怀疑或者有过改良的设计念头。卷筒卫生纸设计的目的是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抽取,这是它的“定”,而手段是通过卷轴滚动的方式,这是它的“慧”。禅学追求“定”与“慧”协调,只有协调了,万物才能顺畅发展。但是传统卷轴卫生纸的“慧”并不是最好的,我们在拉动卫生纸的时候经常由于不小心而多抽出很多,于是不得不一起用掉,从而造成浪费。坂茂的设计就是从这一点着手,重新定义了卷筒卫生纸的使用手段,他将卷轴设计成方柱状,这个小小的改良使卷筒卫生纸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有圆弧倒角的大方柱,这样在使用卷纸时不再是自由转动,而是“有阻碍地转动”———每转动90度都会被卡一下,并使卷纸盒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这就解决了我们一不小心抽出过多卫生纸的问题。目的没有变,手段发生了小小的改良,改变的却是“定”与“慧”的关系。卷纸从“不定”到“定”的转变,使它的工作方式实现了从“不慧”到“慧”的转变。笔者在“慧”与“定”的关系探索中也做了一些设计尝试,电饭煲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款为国内某知名品牌设计的电饭煲样机,从外形曲线到操控方式上都与以往日常使用的电饭煲有所不同,其在使用方式上最大的特点是,它有一个可滑动的顶盖。与传统的电饭煲相比,其顶盖采用了滑动设计,既保证了电饭煲的紧凑性,又使开盖过程变得轻松自然。用户每次打开电饭煲的过程都有“拨云见日”的感觉———滑开盖子即见热气腾腾的米饭,并且在滑动盖子的同时使用户能够清楚地体验电饭煲侧面优雅的曲线。每次开关顶盖对用户都是一次愉悦的体验,也是用户与电饭煲交流的过程,这种过程加深了用户与电饭煲的交流,也为“焖米饭”这件简单而无聊的工作增加了几分期待和乐趣。电饭煲的“开”与“关”的状态我们可以理解为禅的“定”,即我们想要的结果;而“滑动”的方式相当于禅的“慧”,即我们所选择的方式。

2.道不可道禅的传播方式是看破不说破,是不需言语的传述,即是中国人讲的“道不可道”,需要自己来领悟,在设计中用思想意念达到沟通的境界就是这一点的妙用———产品的外观和操控不需要太多繁复的说明,消费者能通过本能的感悟体会到产品所传达的使用信息,感受设计者的用意,通过产品来达到心性的沟通与交流,这便是好的设计。笔者2012年设计的一款汤碗,取名为“skirtbowl”即“裙碗”。这是一款传统的中国瓷碗,由骨瓷烧制而成,与普通的汤碗相比,它的碗肚部分多了一圈向外翻的窄边,很象是穿了一件超短裙,因此而得名。当然,这个裙边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有具体的实用功能的。我们在端热汤碗的时候为了使其不致烫手,常会把汤碗事先放在托盘上或者用布垫在手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们端汤碗的难度,并且使端碗的过程变得复杂而无趣。“裙碗”的设计从碗的结构上着手进行了小小的改进,“裙边”的结构相当于在碗肚的部分多设计了一个碗口的结构,这种窄边结构既便于四指抓握,又能像碗口一样快速将热量散失,从而避免端热汤时烫手。这种设计是从禅学“道不可道”的思想出发而产生的,从外形和结构来看,“裙碗”并没有为了功能的增加而额外增加过多的附件和材料,新设计并未破坏中国传统瓷碗固有的简洁和优雅的气质,反而增加了情趣和韵味。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会自然而然地将四指放在“裙边”的位置,无需太多的说明和指示,当徒手端热汤变得轻松时,用户会由衷地对“裙碗”这个结构设计所体现的对用户的体贴而欢喜,就如深泽直人的壁挂CD机一样,用户在拉动开关绳子后,一切都变得那么自然,无需太多解释。碗与人的交流在一种自然的默契中进行并完成。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产品设计师通过产品同消费者进行沟通的过程,很多产品设计的着重点放在“这样最好”、“独一无二”的强烈归属感和拥有感上,通过强烈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刺激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附加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产品的浮夸造作气质,同时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过度设计”和浪费。这种设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甚至一度成为设计的主流,以至于1970年代,“设计”一词在美国具有一定的贬义,即“过度设计”———故意强调所谓的“设计感”,使产品失去个性,失去亲切感。从禅学的角度上讲,产品设计给消费者传达的应该是“刚刚好”的满足感。这就意味着,“刚刚”中所蕴含的“抑制”、“让步”以及“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理智态度,应该得到一个中肯的评价,所以说,“刚刚好”比“独一无二”更接近真正的自由价值。目前,由于面对消费群体的不同,我们周围的产品已经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种是以新奇昂贵的材料和夸张的造型来强调自身的独特性和独一无二性,以限量生产来标榜品牌的价值,以创造出心甘情愿地接受其超高价格的忠实消费者为目标;另一种则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使用最便宜的材料,竭力简化生产过程,在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国家加工,竭尽所能地降低价格(很不幸,中国的制造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走的是第二条路线)。这两种形式都没有真正实现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前者过于强调产品本身的存在感和自我价值,而后者则过分迎合成本的要求而牺牲了产品应具有的固有价值和魅力,牺牲了产品的最终属性。这两种形式的产品在与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都会失去“道不可道”的意义,前者奋力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后者则将“廉价”写在脸上。朴实、亲切、自然、触摸的质感等产品设计信息都能在“道不可道”中找到切入点。笔者在设计实践中也在不断寻找最合适的素材、加工方式及商品样式,在“朴素”或“简约”中寻求新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家用电剪刀设计,笔者从鹅卵石的形态和质感得到灵感,将传统硬朗理性的电动工具外形进行了颠覆性的设计。这款家用电剪刀没有多余的棱角和装饰,也没有粗大的散热孔和彪悍的开关旋钮,它的整体造型流畅自然,形态浑圆饱满,像河边的鹅卵石般细腻柔滑,握在手中让人产生信任与温暖的感觉,一改传统电动工具冰冷粗壮、专业性强的印象。当用户手握这把电动剪刀进行操作时,剪刀的曲线和手的曲线自然而默契地融合在一起,既能使操作过程轻松流畅,又能减少长时间工作的乏味感觉,有时用户甚至仅仅是为了感受一下它的手感,也会将其握在手中把玩一番。“苹果”总裁乔布斯说,人们对产品的喜爱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产品起外号,二是想要抚摸它。其中第二句是很具有禅意的,所谓抚摸,是人与物的一种交流方式,是禅中“道法自然”的体现,即通过自然的感觉和体悟来了解世界,不需要文字、语言等的说明和解释,也不用费心揣摩和练习。

3.顿悟禅讲求的是顿悟。那什么是顿悟呢?大约在9世纪初,神会(慧能弟子)的第四代弟子宗密把顿悟总结为4种方式,即顿悟顿修、顿悟渐修、渐修顿悟、渐修渐悟。第一种是不用方法的,是自然的形成,或者说是规律或者造化,是人力不可为的,在产品设计中能借鉴的不多。第二种是可能的,天份高的人会有顿悟的感受,譬如说,我们在学画画或者下围棋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你很喜欢画画,而且领悟得很快,这是顿悟,再通过后天的勤奋最后修成正果。很多产品设计师有这样的经验,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是头脑风暴式地发散思考,头脑中一闪的灵光在最开始都是平等的,都是瞬间的灵感体现,但是最终会有一个或几个脱颖而出,成为主导思维方向。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师进入“渐修”阶段,将这些思路进行细化、整合、取舍,于是这个最初的粗糙想法渐露端倪,成为最终决定方案的雏形。这就是设计师“顿悟渐修”的过程。第三种“渐修顿悟”便是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的,就像你做产品设计开发,画了上百个方案,突然有一天你有一个最好的方案蹦了出来,非常优秀,那是你前面积累的结果带来的。这一点与西方的设计教育方法是雷同的,西方有句谚语说:“发疯就是方法”(Madnessismethod)。所谓“发疯”其实是量的积累过程,在积累的过程中渐渐向“悟”靠拢。产品设计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渐修顿悟”的过程,通过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断修习产品设计的方式方法,不断研究优秀产品案例的设计思路,不断体会消费者的使用感受和使用心理,不断通过设计实践检验研修成果等,这都是在进行研修,是为“顿悟”做准备。根据个人的悟性高低,有些人可能会比较快地“顿悟”产品设计的根本及方法,有些人可能要经过更多的“渐修”,但是这个过程是相通的。第四种“渐修渐悟”则是在不断地设计实践中进行思想的修复,一旦开始自己的设计生涯,设计实践会是极好的进行渐修渐悟的方式,通过不断地借助产品与消费者的交流,设计师得到第一手反馈,这些反馈在随后的设计项目中会得到考虑和重视,从而为下一次产品的成功设计奠定基础。这样的不断实践、不断磨合就是一个“渐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设计本身有不断的新理解和感悟,这就是“渐悟”的过程。

二、结语

禅学思想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在产品设计领域的指导意义还远远不止以上所论述的内容。产品设计师应该用心去领悟禅学的内在思想价值,并做到自我修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味禅的真谛,并能真正用禅的方法指导产品设计实践。一旦禅的思想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领域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周围所使用的产品会更加实用、更加简洁、更加人性化,更安静、更智能、更环保、更体贴。禅学思想指导下设计的产品具有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它们能够在心灵感悟的层次与我们沟通,因而不再是冷冰冰的人造设备,而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人类自我机能的有机延伸。禅学中蕴含的巨大精神能量为我们的产品设计提供了深层次的思想源泉。作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条件、有能力将中华传统的思想文化及精神传承下去,在产品设计中积极阐释和运用禅学思想,从而使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作者:兰海龙李辉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