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视域下我国司法改革探讨

时间:2022-12-14 09:55:30

依法治国视域下我国司法改革探讨

摘要:“依法治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切入口。本文紧扣“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依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求,从创设司法公正、构建阳光司法体制、深化法官队伍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依法治国”视域下深化我国司法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依法治国;司法改革;体制;路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围绕“依法治国”而展开的司法改革,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司法改革不断推进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依法治国”的全面部署作为新时期司法改革的切入口;以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环境作为司法改革的新导向,坚持“执法”与“司法”两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我国传统的司法体制中,静态的法律体系比较突出,这也造成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滞后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此,激活静态的法律体系,在“依法治国”的视域之下,深化我国司法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彰显司法公正、独立,创设良好的司法环境

在新的时代背景、新的社会环境之下,人民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治国视域下的司法公正、独立,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由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案件立案难、执行难所引发的申诉上访频发。因此,为契合依法治国的发展理念,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彰显司法公正、独立,完善现有审判权和检察权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司法独立性的彰显,应严防领导干部对司法活动的干预,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为司法独立、公正创设连号的内外环境。当前,领导干部干预案件处理,左右司法判决等问题,已成为民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司法问题。为此,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之下,应结合司法责任制等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干部干预司法的信息记录、举报等公开制度,确保司法独立、公正。其次,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缺乏信任,“官本位”的错位关系,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制度,为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夯实基础。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态度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应诉制度就是要转变其态度,公平、公正地推进依法建设,让行政机关能够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对存在的纠纷、矛盾进行及时化解,消除彼此不信任、关系错位的情况。在依法治国的视域之下,树立行政机关良好的形象,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制建设环境,是当前提高社会法治水平的重要出路。第三,强化司法执行、严惩司法妨碍行为,是确保司法权威的必然要求。大闹法庭、威胁私人人员、闹访等问题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的权威性,不利于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进。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严惩妨碍司法行为的法律制度,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并维护司法应有的权威。

二、构建阳光司法机制,做到公开、透明

司法公开、透明,是新时期阳光司法机制建立的必然要求,也是司法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阳光司法机制的不断建立,裁判文书公开、审判流程公开,为阳光司法创设了新的环境。当然,在一些地方,司法不透明、拒绝案件公开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构建开放、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是一个过程,强调机制的建立、制度的创新,解决司法公开性的问题。首先,全面推进阳光司法机制建设。阳光司法建设一直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点,也取得了诸多的改革成效。特别是在十八大四中全会,阳光司法机制建设有了四点新要求:(1)在依法审判的过程中,应对当事人依法公开审判信息;(2)在必要的情况之下,法院与当事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交流,明确网络办公平台的建立;(3)对于可以公开的裁判结果,应通过网络向公众公开;(4)当事人、民众可以参与案件的审判,并为社会获取公开信息提供便捷的获取渠道。其次,建立完善的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制度。当前,民众法律知识相对比较淡薄,而我国在法律文书释法说理中存在较大不足。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强化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制度的建立,特别是裁判文书应繁简分流,强化对案情复杂、争议较大的案件说理。并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将裁判文书说理与法官的晋升等形成直接联系,进而进一步推动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制度落到实处。第三,在新媒体时代,司法与媒体建立互动关系,是强化媒体监督、构建开放透明司法的新路径。在新时期的司法改革中,司法机关应与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依托媒体传播司法信息,也通过媒体接受舆论监督。对于有条件的地方,法庭可以设立“媒体记者席”,进而将司法公正与媒体舆论导向构建起来。消除媒体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干扰,为司法公正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深化法官队伍建设,打造职业化、专业化法官队伍

法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一直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法官的素质是保障司法公正、改革等的重要前提。法官队伍建设不仅仅是吸纳满足司法所需的法律人才,而且还要在专业化、职业化等领域,有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首先,法官的整体素质是司法改革的前提与基础,为实现法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应建立完善的法官准入制度。当前,我国法官准入的前提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通过公务员招录,进入法检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法官准入的基本条件。但是,在法官职前培训等方面,尚缺乏相应的职前培训制度。并且在法官任职条件上,我国设定的条件相对比较宽松,这也需要在未来的司法改革中,进一步优化与调整,以满足司法改革的现实需求。其次,法官职业化推进,应依托于完善的保障体系。特别是在法官的专业职务序列、工资制度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虽然我国法官法颁布已有20年,但在法官工资制度、职务管理上,都未能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因此,我国应在法官专业职务序列、工资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法官单独的专业职务序列、工资制度,这是法官职业化推进的重要基础。第三,完善法官遴选制度。当前,我国法官已实现统一化招录考试,但在法官遴选等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遴选制度。因此,我国在法官遴选中,应坚持“司法经验”“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三者结合的遴选要求,保障法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法官招录制度。当前,我国地市级以下出任法官招录,多是通过公务员考试,各地单独执行。因此,建立由高级人民法院统一招录制度,有助于规范法官招录,也可以实现法律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总而言之,改革是一个过程,是优化机制、创新制度的过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立,强调深化司法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我国司法改革相对比较滞后,法律制度的不适用性问题突出。为此,基于“依法治国”的发展视域,我国司法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为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进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通过创设司法公正、构建阳光司法体制、深化法官队伍建设,都是当前推进司法改革的有效之举。

作者:李燕凌 单位:中共阳泉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李鸿鹏.论当代中国法治社会视野下的司法权威[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2]张晓东.法治视域下的中国司法改革[D].长春:吉林大学,2014.

[3]曹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司法体制改革探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5(07).

[4]孙涵.依法治国背景下检察官职业保障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6(13).

[5]王世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六个值得思考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