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司法经济学的构想

时间:2022-10-18 04:41:22

国内司法经济学的构想

本文作者:吴平魁工作单位:陜西财经学院

司法活动作为实现国家职能的一种特殊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它能否进行经济分析,是一个人们未曾涉足的复杂间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同时事物的活动过程最终也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一个经济过程。同样,作为司法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在司法领域内的反映,它的活动过程无不受经济规律的支配和制约。所以,建立司法经济学,对司法活动的经济含,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以研究,并从中找出其规律性,是既可能又必要的事情。

一、司法经济学诞生所面临的两大传统重负

建立司法经济学,本身就是对旧的传统观念和旧的法学理论的更新。因此它的建立面临着两大传统重负:.一是历史的重负。在中国数千年封建专制的时代里,司法历来是封建专制权力的延伸。尽管各朝各代都设有专事司法的大臣,亦设有相当完备的司法机构,但在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下,司法官僚们永远只能是君主的工具,司法机构也只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因此,作为君主“或朝赏而暮戮,或忽罪而忽赦”,整个司法活动完全受制于个人的好恶。这种一人治法的现象,不变其宗地代代相传数千年,在人们的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天地复转,日月复明,历史依旧成了历史,然而历史留在人们心中的,不光是时代的记忆,同时也在人们的思想上留下了已逝去时代的浮尘。封建的宗法观念已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司法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不受制约的权力的象征,这种敬畏司法的隔漠心理,必然构成司法经济学诞生的一种传统心理障碍。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片面理解。中国民主政权的建立,使得旧的司法制度为新的司法制度所代替。但可悲的是,在我国刚刚建立起的新的法学体系却为后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潮所冲击,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法学观。这种以“社会主义越深入,阶级斗争就越尖锐”为理论基础的法学观,在我国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直到得到了充分的实践,使中国的法学一度变成了专政学、阶级斗争学,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严重误解。在这种法学理论指导下的司法活动,自然也就只能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因此,在司法工作中只能算政治帐,不能算经济帐。这就构成了建立司法经济学的理论障碍。幸喜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作了全方位的分析,特别是对我国的阶级状况作了现实的分析,指出:我国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因此,急风暴雨般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党的工作重点应转向经济建设。这一精辟的论断,把人们从梦魔中唤醒。面对历史的重负,人们开始反思历史,反思法律,恍然发现,法律不仅仅具有专政的职能,同时还具有管理经济的职能。因此,司法活动也不仅仅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同时还是组织经济建设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人们的思想冲破了传统的樊黄,认识到司法活动同样要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样有其经济含义,依然可以进行经济分析。因此,建立我国司法经济学,对司法活动的经济含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以研究实属历史的必然,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决定对司法部门实行经济核算,这必将为我国司法经济学的建立提供实践的基础。

二、司法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恩格斯曾指出:“每一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的,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3页)。社会科学的分类也是如此,司法经济学就是在分析司法活动内部各种固有关系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对司法活动过程的经济含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以研究的一门科学。和其他经济学科一样,司法经济学也是研究经济关系的,但司法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司法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司法经济学首先必须对司法活动的概念和范围加以研究。关于司法的概念和范围,传统的观点认为它是法院的职权行为,是法官的执法活动。这一概念源于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鸡(1689一1775)的“三权分立”学说。几百年来它一直统治着西方法学理论及实践。近年来虽然出现了所谓的“新司法”概念,即所谓由于社会生活的分散化和民主化,司法权已经不完全为法院和法官所垄断,为国家所专有,而一些社会团体、组织和公司也在某种意义上分享司法权,但这一概念仍未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的司法观。二十世纪以来,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传统的司法观念已被社会主义国家所抛弃。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国家的统治权不可分制。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制,即实行在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下的国家机关在职能上的分工原则。因此,那种认为只有国家审判机关才是司法机关,法官的执法活动才是司法的陈腐的传统观念,已不符燕国的司法实践,不足为取。但同时我们也不能把司法的概念任意扩大,不能把司法等同于执法。实际上司法只是执法的根本部分或主要部分。在一个以法治国的国度里,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执行着一定的法律、法规,如税务、港务、海关、交通警察、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也在执法。税务机关对偷税漏税者的罚款,交警对违反交通法规者的行政处罚,都是一种执法活动,但这都不属于司法活动。如果把所有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都统统视为司法,那就是完全混淆了司法职能与行政职能的界限。所以一般认为,司法活动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所实施的一种特殊的国家管理活动。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法定性,国家对其有专门的法律规定。那么,究竟哪些机关属于司法机关呢?对此,古今中外有不同的规定。一般而论,认定司法机关的标准有三个:一是法定标准,即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司法机关的范围,二是习惯标准,即在历史发展中,某些国家机关被认为是司法性质,行使司法权或.发挥司法职能作用,这些机关就是司法机关,三是功能标准,即有的国家机关在法律或习惯上并未明确其司法性质,但它发挥的作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却同司法机关十分相近,甚至并无二致,它就被认为是司法机关。我国的司法机关基本上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一般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当然,如前所述,司法是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特殊职能,主要是通过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执法活动得以体现的,它所执行的是国家的法律,而非行政命令、指示,也不是技术规范、条例、准则、道德规范等等。但司法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简单的活动环节,而是一个系统有序的活动过程。因此其实现机关除司法机关以外,应该还包括其它专司或兼司司法职能的其它机关,比如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公安机关,以及由司法行政机关领导的律师组织、公证机关、调解组织、劳动改造机关、劳动教养机关、仲裁机关等等。这就说明,司法职能不是由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专司的,而是由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专司或兼司司法职能的机关共同实现的。因此,司法经济学所研究的司法活动,不仅仅指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而是由以上诸机关所实施的全部的司法活动。这种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管理活动,由以上诸多机关分工协作,按照法定的程序有规律的进行。司法经济学就是通过对司法活动全过程的多维研究,进而发现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特点和规律,以期在法定范围内求得有限投入的最佳效果。司法活动过程所反映的社会关系首先表现为各活动主体之间的司法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意志关系,它直接体现国家职能。但这种关系的内容又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具有客观性质。因此司法活动及其表现形式—司法关系,并非某一机关或个人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现实物质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并且这一关系的变化过程必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司法活动过程所固有的这一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就是司法活动过程所应遵循的各项原则。其中主要是经济效益原则和社会效益原则。所谓经济效益原则就是指司法活动过程应最大限度求得司法领域有限投入(包括人、财、物)的最佳使用效果。社会效益原则是指司法活动的结果应尽可能满足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这里,社会效益直接体现司法活动的终极,因此经济效益应首先服从社会效益。但社会效益的实现又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前提。如果只追求社会效益而舍弃或忽视经济效益,必定造成司法领域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进而又会影响到社会效益的实现。反之,如果只注意经济效益而不顾及社会效益,这又会使司法活动同其目标和性质背经离纬。司法经济学的任务就是在研究司法活动全过程的基础上认识和揭示其运动的规律,进而探求司法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目前我国的司法制度,司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¹执行司法职能的机关设置的经济合理性;º执行司法职能的人员配置的经济合理性,»执行司法职能的机.关各自的活动过程的经济含义,¼执行司法职能的机关相互配合活动过程的经济含义,½司法行政事业费的使用与管理等。

三、司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司法经济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学科,受不同的阶级观点和方法论所指导。我国司法经济学,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用唯物辩证法去进行研究。在具体研究中,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第一,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关系。司法经济学涉及两个社会性和思想性都比较强的学科领域,特别是司法活动直接体现国家的职能,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在此基础上阐明这门科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同时还必须运用可靠的数据,通过合理的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揭示经济规律在司法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总之,要辩证地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学科的思想性是科学性的前提,而科学性又是思想性的重要体现。第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研究司法经济学要注意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为实践服务,使司法经济学的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司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第一,定性分析法也称科学抽象法。这种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最一般、最常用的方法,对于司法经济学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司法经济学有自己特定的概念、特定的理论和规律。这些概念、理论和规律,都需要进行理论概括,从抽象思维中揭示出来。实现这一抽象思维过程,就需要定性分析法。’第二,定量分析法也称数理方法。就是把司法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和不同环节,用一系列量化指标反映出来,进行类比分析,从而发现其联系和规律性。上述两种方法,在司法经济学研究中可以结合运用。运用定性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可以指导定量分析,运用定量分析得出的数量指数,可以为定性分析提供基础和进一步的证明。这两种方法是研究司法经济学的根本方法‘司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具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研究法。这种方法是研究司法经济学的基础性方法。司法活动的实践性很强,同时受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大,具有多变性特点。因此必须随时调查研究,掌握司法活动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的现实材料,从而为学科理论及其应用提供生动可靠的资料。2。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以调查研究法为基础,是对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司法活动的资料,按照各种指标进行类比分析,从而反映出司法活动的发展规律,以及司法活动的变化同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变化关系,进而把握住司法活动中的经济关系的变化规律。3.科学预测法。这种方法又以比较分析法为直接基础,是按照比较分析法所得出的结论,通过对未来国内、国际各种影响司法活动因素的动态分析,揭示出未来某一时期司法活动的变化趋势与规律,从而为编制司法部门的经济预算提供参考。

四、司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特点

司法经济学从总体来讲,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是一门有特点的边缘科学。司法经济学虽然也对司法活动乃至司法制度加以研究,但这同法学对司法活动和司法制度的研究是有区别的。司法经济学研究司法活动和司法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探求其经济含义,是通过它们认识司法领域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因此,司法经济学对司法活动和司法制度本身的研究,并不改变其作为边缘科学的性质。首先,从其研究对象所涉及的部门来看,部门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某个具体部门经济关系的特殊规律的学科。而司法经济学虽然也是研究国民经济某些特殊部门的特殊经济活动的,但这些部门并不表现为某一特定的具体部门,而是包括了司法部门在内的众多实施司法职能的部门。其次,从其研究对象涉及的经济关系来看,司法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关系,由于受司法活动这一国家特殊职能活动性质的影响,较之部门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关系具有明显的法定程序性特点。所以司法经济学不属于部门经济学的范畴,而是一门具有自己特点的涉及法学与经济学两大学科的边缘学科。司法经济学作为一门有特点的边缘学科,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法律制约制。司法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国家管理活动,它除执行国家经济管理职能以外,更重要的是执行国家防御外敌入侵和镇压国内暴乱的职能。由于国家这项特殊职能,直接关系国家政权的延续与稳定,因此,各国法律都对司法机关以及司法活动有专门和详细的规定。这也就决定了司法经济学必然受到这些专门法律的制约,从而具有明显的法律制约性特点。第二,内容稳定性。法律具有普遍性特点,即它不是针对某一个别人,而是针对所有人的可以普遍反复适用的行为规则。同时法律一旦制定出来,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作为执行法律的司法活动,不论从自身的活动过程,还是相关事项的活动过程,都是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法律的规定执行的。这也就决定了司法活动的整个过程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作为以司法活动中的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司法经济学,也必然受其影响,其内容也必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