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理念及意义探索

时间:2022-10-21 05:25:35

司法理念及意义探索

本文作者:刘欢李旭阳工作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洛宁县人民法院

一、宋代的司法理念

宋代司法理念是指赵宋王朝所具有的,富有时代特征以及代代相传的诉讼主体处理诉讼纠纷、审理案件的活动所遵循的准则。宋王朝处在私有制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科学文化的繁荣的背景下,它的司法理念具备了不同于前代的突破、创新的价值。

(一)“狱讼之事,人命之悬”,当权者注重司法。赵宋王朝是一个较为重视司法的朝代。纵观中国古代帝王,重视司法帝王不少,但是像宋代这样的历世帝王传承性的重视法治十分罕见,第一,宋代帝王尤其是北宋王朝的帝王视司法审判为治国头等大事。宋太祖赵匡胤,最知道注意刑辟,而哀矜无辜,他常常亲寻囚徒,专事钦恤。每年申敕官吏,检视囚状,对于御史、大理寺的官属,选择的尤十分谨慎。第二,封建士大夫阶级,司法官员也十分重视司法工作。在宋代,州县长官须亲决囚徒。北宋初期,便有和凝、和蒙父子关注狱讼,遂将前代明敏断狱、平反冤屈的案例汇编成书之举,继有北宋后期郑克著《折狱龟鉴》之书。北宋真宗咸平年间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的包拯,创造了把儒家仁义道德与法家重刑主义相结合运用于司法的清官文化的典型,被后世尊称为“包青天”。被尊为近代法医学鼻祖的宋慈,他把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医药学应用于刑狱检验,并对先秦以来历代官府刑狱检验的实际经验,进行全面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著成后世传承的经典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成绩誉满世界。第三,宋代对于法律教育和法官的选拔任命同样十分重视。比如: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下诏朝官、京官、幕职州县官等,都要学习法律之书,了解法律知识,通过法律考试,才能有资格断案。宋代可以说有了开创了中国司法考试的先河。北宋王安石变法,科举加试明法刻,专考断案。宋王朝试图通过对法官职责的重视,来重塑司法官员的职业威信,从而去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实现人们对司法公正的秩序期待,这的确是汉唐所未有,明清所不及的独特理念。第四,司法官责任的追究。宋代吸取前代长官部亲临狱讼,导致刑狱冤滥的教训,严格要求中央地方司法长官躬身狱讼。淳化四年诏御史台“凡中丞以下皆亲临鞫狱”。地方长官亦如中央,需躬亲鞫问。“大辟公事自今令长吏躬亲问逐,然后押下所司检勘鞫,无致偏曲出入罪”。宋徽宗时增加了“州县长官不亲听囚徒的徒刑两年的责任。还规定了不据状推勘,刑讯不合法律规定,录问囚徒不力导致冤假错案的责任。这些制度一定程度上要求了司法官员慎重刑狱,保证了审判的顺利有效的进行,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二)以民为本的司法理念古代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一种朦胧的认识,最早可以体现在《尚书》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但这仅仅是在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基础上重视人民的力量。但是到了宋代,这一思想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时代意义。首先,统治者设置了一套司法制度,让百姓享有更多的诉讼权利,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当事人的尊严,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减少冤假错案的产生。这些制度包括越诉制度、刑事诉讼中鞫谳分司,翻译别勘,录问制度,死刑复核制度。另外、规定案件审结期限,减少民事诉讼对于人身自由的限制等等,还有改进唐代以来的登闻鼓制度,直接接受民间上诉、举报、请愿,增强中央与民间的沟通。这些制度规定无不体现这一人本的思想理念。在诉讼主体上到了宋代不再只有司法官员是唯一主体。法令要求法官据状推鞫,当事人也可以自诉、上诉、越诉。还有讼师的职业化,刑事诉讼自首制度,可以说诉讼当事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诉讼中来。其次,司法制度也体现时代性,也开始注重民事诉讼。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部分法律制度必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影响到民众的实际生活。为此,宋代以务实的态度对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法律制度及时进行变革。比如私有制高度发展,亲族纠纷大量增多,法令允许亲族相诉,开以卑告尊的先河。司法官员面对民事诉讼大量增多的情形、开始注视民事诉讼,并且减少对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刑罚。宋太祖设立“折杖法“将徒、流、杖、苔折抵成杖刑。这在当时对减轻对百姓的刑罚,缓和阶级矛盾也有一定的作用。再次,自宋神宗起,民间不再议利为耻,而开始强调“义利均重”、“理财为急”。百姓日常生活有关的婚姻、田宅、财产继承、房屋租赁活动与纠纷空前活跃繁荣,民事诉讼空前增多。统治者也认识到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诉讼,不再是民间细故,而是有关朝廷上下纲纪的大事。朝廷中央有户部指导民事审判;地方上,州院设置录事参军为长官,专司民事案件最后,在民事案件受理及审判中,以传统民本思想为基础,法官也不是刻板的实用法律,检法官检录适用的法条、敕令,儒家经义、传统习惯、前人判例,使民事判决更合乎情理。当权者设置户部设三案专门受理民事上诉和指导民事诉讼。民事诉讼结案后法官还得发放包括官府适用法条、案件事实、结案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给当事人。对于民事诉讼当事人,减少对其的刑罚惩罚。以及规定诉讼结案期间,增加司法审判效率以及减少案卷的堆积。

(三)重视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这些语词来源于我国法医学鼻祖宋慈所著的,成书于宋理宗淳佑七年(公元1247年)《洗冤集录》,这一法医学巨著比西方最早的法医学出现早了三百多年,可是说宋代司法制度最光辉的一页。宋慈认为检验乃是整个案件“死生出入之权舆,直枉屈伸之机括”,因而对于狱案总是审之又审,“不敢生一毫慢易心”。发现吏仵奸巧欺侮,则亟予驳正;若疑信未决,必反复深思,决不率然而行。认真审慎的实践,得出一条重要经验,“狱情之失,多起于发端之差;定验之误,皆原于历试之浅”,于是博采近世所传诸书如《内恕录》、《折狱龟鉴》等数家,荟萃厘正,参以自己的实际经验,总为一编,名曰《洗冤集录》。《洗冤集录》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它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至今还在应用;它记载的洗尸法、人工呼吸法,迎日隔伞验伤以及银针验毒、明矾蛋白解砒霜中毒等都很合乎科学道理。《洗冤集录》出现是宋代重视勘验制度的一个重要表现,除了《洗冤集录》,《折狱龟鉴》也是反映宋代司法勘验制度的一篇著作。这些著作描述了宋人创制了严密、合理的现场勘验工作程序,构建了现场勘验、尸体检验、调查访问三位一体的勘验程序,还设置专门的检验官负责司法检验。这说明检验证据也属于宋代审判案件重要的证据,运用在司法审判中。

二、宋代司法理念的现代意义

传统与现代紧密相连。在学术界注重研究古代传统对于现代影响的形式下,对于传统与现代的严格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为很多司法传统理论上完全可以整合到现行的司法实践中去,很多的现代司法传统实践在古代也找到到他的原型或者是雏形。比如说司法独立,在宋代鞫谳分司制度中就找到到这一理念的雏形。学者奕爽提到:“到传统中搜检精华并以大力弘扬,更易被民众直接接受,并减少与异质文化冲突引起的震荡,也就可以节省有限的司法资源,降低法治成本,是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所以我们可以从现代的角度,利用现代人的思维,抽取这些宋代司法传统中菁华。那么宋代有哪些司法传统值得我们现代以建设法治社会为目标来利用和发扬呢,能够对当代社会带来影响呢?第一,坚持完善立法,健全法律体系,发展和适合转变司法理念。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治社会运作程序,立法是排在第一位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有素质高尚,职业技术高超的司法者,但是缺乏好的法律建设法治社会也难成大气。宋代统治者适应时代背景,不断突破传统,改革法律制度,其中当然包括司法制度。前面提到,宋代民间纠纷增多,纠纷主体呈多样化,统治阶级为缓和阶级矛盾,开创了“断由“制度并且开了以卑诉尊的先河,突破了传统儒家思想对于司法理念的钳制。对于当今建设法治社会来说,在立法上、应该注重民生立法,对民众最关切的事项及时立法。大胆而又合理的突破前人立法理念的传统。这是一个国家法制进步的重要表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不断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尤其是诉讼法律制度,适时修改三大诉讼法。可喜的是,2011年下半年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修正案都已经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预计明年将会出台。第二,重视司法官员的选拔。宋代司法考试形成了一种制度,很多具有儒家、法家思想,又懂得法律的人才得以进入朝廷为司法官员,为司法领域注入了活力与动力,这是宋代司法传统为后世所称赞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当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就颇丰,但相对国外发达国家立法又比较落后,这样在法律不完善、缺乏规定的地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就相对较大,这样对于法官的要求就更高。然而纵观我国司法现状,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司法考试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法官职业队伍素质普遍不高。所以,对于我国司法者的选拔任务,改革行政任命体制,将首要要求放在考核专业技术方面,另外也可以注重在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要求。第三,司法机关独立审理。宋代的鞫谳分司制度,鞫,指审理犯罪事实。谳,指检法议刑,这一制度将审与判二者分离,由不同官员分别执掌。这一制度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让现代人看到了司法独立、分工合作的雏形。虽然在当时没有严格意义的司法独立,但是这一精神却在今天法制社会得到了发扬。然而我国目前司法独立现状不容乐观,法院在人事、财政方面依赖地方政府,行政性司法体制严格制约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首先解决的应该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改革不符合时展的政治体制的弊端。第四,重视刑事诉讼的理念。中国当今深受几千年专治社会残余思想的荼毒,法理大不过人情,法条抵不过金条,人们对高高在上的权力是顶礼膜拜,司法者漠视法律,民众畏惧法律这一影响至今仍然存在。然而在这一黑暗的人治社会司法之上出现了宋代司法传统这一盏不算太亮的、短暂的明灯。如前所述,赵宋王朝建立之初,从天子到士大夫再到百姓,对于司法的重视使得民间兴起健讼之风,士大夫重视狱讼,帝王亲录囚徒。笔者认为在当今法制社会都会觉得很汗颜。因为立法者立法律不是为了统治民众(虽然在理论上法律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但是当今社会已很大程度上超越这一意义),现代社会法律是民众权利保障书,司法当然是法律保护民众的最后底线。重视司法,是对人权的重视。这一点不正好与宋代司法理念有着交汇点吗?第五,司法者应注重自身修养,做到司法公正。中国官僚阶级中宋代最具典型意义的朝代,其中包拯和宋慈是代表性的人物。包拯为官清廉自恃、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爱民如子,他的思想深受儒家仁义、法家赏善罚恶、道家无为思想的综合影响。是历史上一个独具代表意义的清官。宋慈深受儒家理学思想影响,提出了“恤刑慎狱,决狱谨慎,重证据,真理直刑。”的观点。他重视勘验证据,为官清廉,体察民间疾苦。宋代的当权者重视司法是宋代独具特色的一种司法现象,对当今司法实践有着相当大的借鉴。对于现代司法官员来说,提高自身素质休养,做到恪守职业准则,对于司法公正十分重要。殊不知借助于执法者公正无私的形象,才能养成民众对法律的信仰,这是建设法治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环,才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