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品牌基础介绍

时间:2022-12-08 10:21:59

期刊品牌基础介绍

市场调研细节化,精准确定期刊定位

在办刊过程中,通过细节化的市场调研来充分思考和认识期刊受众,是塑造期刊品质、赢得市场的关键。认识受众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理特征,即读者群体主要生活在哪些区域;二是人口特征,即读者的年龄、性别等有何特点;三是社会特征,即读者的收入情况、购买力大小、受教育程度和职业背景、所在社会阶层;四是心理特征,即读者的生活观、生活方式;五是行为特征,即获取信息行为和消费行为。获取信息行为是指读者通过哪些渠道获取信息,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脑还是手机。另外,还要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是喜欢长篇文章还是短篇文章,以及读者去哪里购买杂志。这些年来,《农家科技》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了解到受众主体是农民,数量巨大,分布在西部地区和其他农业大省的农村,收入水平和购买力不高,文化程度普遍为高中以下,喜欢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不喜欢长篇大论,喜欢短小精悍的实用文章,农村没有报刊亭,大都通过邮局订阅等情况。这些对《农家科技》内容风格上的市场定位,对制定合理的定价和销售策略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市场调研细节化,同时也便于及时地捕捉读者需求信息,根据需求的变化随时作出细节调整,这样既可以节省营销费用,又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发行量。[1]

栏目设置细节化,突出办刊特色

栏目设置是编辑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打造品牌期刊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栏目设置的维度与方向直接关系到组稿的专业领域与方向,栏目设置和封面风格是期刊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栏目设置的细节表现在编辑对栏目设置的综合判断与把握上,编辑凭借其匠心独运,及时地追踪行业前沿,预测行业发展趋势,把握热点及其变化,据此对栏目设置作科学的安排或相应的调整。[2]而其过程,则体现在编辑与作者、读者的互动上,以及编辑部成员之间的商榷上。栏目策划的结果具体反映在新栏目的开设及原有栏目的变化上。例如,《农家科技》2012年推出的“微观三农”栏目,即是编辑人员精心调研、用心研判、精心策划的结果。鉴于微博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力的日益提升,通过微博调查发现许多读者喜欢通过微博参与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建议。编辑部人员反复商榷,决定在“编读往来”这一常设栏目中单列出一个栏目,取名“微观三农”,专门刊载微博上网友有关“三农”问题的探讨言论。栏目刊出后,由于该栏目接地气,反映了群众的呼声,来自读者的好评如潮,大大增加了刊物的互动性,是“刊网互动”的有益尝试。2016年,笔者调查发现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诉求也日益突出,乡土文学艺术类作品有较大的读者、作者群体。为了贯彻学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了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农家科技》适时推出了“乡土文苑”栏目,既满足了读者对文化类的情感需求,也满足了广大乡土文学作者的发表需求,大大提高了刊物的知名度和读者认同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特色效益农业在带动山区脱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农家科技》决定增设“特色农业”栏目,集中从如何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各地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经验、特色农业在精准扶贫方面产生的效果、国内外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先进经验等方面做好宣传报道。该栏目社会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被列为重庆市2016年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在期刊栏目策划中,只有重视细节、苛求细节,才能从细节中升华质量,获得益处,赢得读者。

编校流程细节化,保证期刊质量

期刊编校流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如创新性、时效性、市场性、综合性、灵活性、可行性等诸多方面的要素。[3]《农家科技》为了能及时捕捉到重点选题,不出纰漏,每期都要召开从总编到编辑、记者、发行广告等所有人员参加的编前会,即选题讨论会,采编人员提交选题,选题会拍板敲定。选题一经确定,编辑对拟发表的文章进行细节加工处理,它包括标题制作的细节、文字标点加工的细节、图片处理的细节、导读提炼的细节、顺序编排的细节等,逐一细致打磨,形成初稿,再由责任编辑进行统稿初审,初审后由编辑部主任复审提出意见,编辑、记者对复审意见进行逐条处理,查漏补缺,最后由总编终审,编辑、记者根据终审意见完善稿件后,方由专职校对人员进行三校。每期出刊后,还要召开阅评会,即评优纠错,通过指定专人对所有稿件进行审读并收集读者反馈,对出现的差错进行反思总结,杜绝再次出现类似错误,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由于严格执行编校流程,对稿件质量精益求精,《农家科技》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无差错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可见,严格执行期刊编校流程是提高期刊质量、扩大品牌知名度的重要保障。

编后服务细节化,增强读者黏度

“内容为王,服务至上”的理念在期刊出版中已达成共识。在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只有细化读者服务,方能不断增强期刊对读者的黏度。[4]多年来,《农家科技》专门成立读者服务部,并为读者开通了免费热线电话,新增服务型栏目《包打听》和《致富桥》,读者疑难解答和供求信息。同时,在杂志上留下责任编辑的手机,随时为读者提供咨询答复。与知名农资公司、种苗公司合作,为读者提供新优产品。在服务过程中,逐步与读者建立起互信关系,同时也发现要给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仅靠《农家科技》的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想法建立了由众多专家、学者、企业组成的咨询顾问团队,跟重庆市农委信息中心合作,开通“三农”专家答疑热线,来解答读者的问题,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这一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使读者服务部更具活力。这些服务贴近读者,确实为读者解决了实际问题,给读者带来了实惠。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读者群体构成的变化,之前的读者服务方式和手段相对单一,仅做到这些对于充分体现期刊价值、吸引读者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为此,《农家科技》不断延伸细化读者服务,通过先进的技术平台,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如创建网站、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等,更积极主动、全面深入地与读者细致多元化的需求相呼应,满足读者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它一方面悉心满足读者的不同层次需求,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媒体中央厨房”的作用。这种服务越到位,服务水平越高,就越能凸显期刊内容和特色价值,也越能增强读者黏度。比起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具有内容更丰富、手段更先进、方式更多样、效果更好、效益更明显的特点。其实质是使期刊不断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增强期刊对读者的附着力,助推期刊实现“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