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12-14 10:32:19

“互联网+”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是切实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对专业课程知识的有益补充。通过对计算机公共课教学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具体包括改变教师观念、外部资源利用和内部资源构建三个方面,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阐述。经过实践教学,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公共课;社区模式;教学资源

创新教学方法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有力保障。计算机公共课是所有高校必需开设的课程之一,相关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均受到重点关注,因为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不仅是专业课的补充,更是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基础[1-3]。如何融入新思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发展的一种新业态,是互联网思维创新实践成果之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提高效率。针对“互联网+”新思维,如何与教育相结合引起教育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2015年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上,围绕“互联网+教育”展开讨论,并形成一致观点:“互联网+教育”不会取代传统教育,反而会让传统教育绽放出新活力[4]。基于此观点,作为高校教育践行者,如何充分利用该技术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责无旁贷。笔者结合本校所开设的计算机公共课所面临现状,详细阐述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创新教学方法框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公共课作为高校各专业必开的基础课程,随着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修订,给实际教学带来许多挑战,也存在急需改革完善的地方。虽然各高校存在某些客观差异,但仍然存在某些共性问题。因此,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结合几年来的实际教学观察、体会、交流总结,对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归纳总结,为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提供借鉴,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存在问题分析如下:1.1.学分制给教学管理带来的影响。当前学分制已成为高校改革的主旋律,作为一线教师真切感受到学分制所带来的影响。在学分制环境下,教学班学生来自多个自然班,分属不同专业。笔者曾遇到一个教学班约有二十多个专业,四十几个自然班的学生,可称之为“杂牌班”。学生之间相互不熟悉,交流不多。这种现象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之间彼此存在自我封闭意识),学生之间难以形成交流和探讨氛围,因此传统的分组讨论和协作式学习[5]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也给日常教学管理带来挑战,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课后任务安排等难以及时传达。1.2.专业多样性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期望不一致。教学班打破班级界限、专业门槛,如何平衡因专业差异导致学生基础不同,以及对课程内容需求不一致是整个教学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面对此状况,大多数老师都会根据“短板理论”来安排教学内容,尽量保证大家能够理解所授的知识点。这种安排很难做到因地制宜或者是因材施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培育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许多学校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为了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夯实专业基础,倾向于把有限的学时向专业课倾斜。在安排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计划时,基本上由外行指导,对计算机公共课在整个大学阶段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影响认识不够。众所周知,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除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大量的专家学者均在呼吁或者强调,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独特重要。因此,少量的课时如何完成同样的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这给授课教师带来挑战。综上可知,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大多数均是学分制环境下的大班教学,存在多种不一致现象,如何突破瓶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值得关注。

2.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索思路

上述客观存在的因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阻碍作用,只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改革,才是根本出路。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平台,推动了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为用户提供多维选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路。笔者针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思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发挥出“互联网+”优势,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本文主要从观念转换、外部资源利用和内部资源构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2.1.“互联网+”背景下执教观念转换。教学改革首先要改变执教者的观念,做到知行统一,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利用教室黑板粉笔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束缚。长期以来,教师已经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拥有较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实际操作起来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改变一种教学模式,潜意识有种抵触情绪或者是一种怀疑的态度。因此如何做到新形势下教学方法的自然过渡,关键在于构建教师“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教学理念。基于此,笔者所在教学单位组织开展“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观念改变大讨论的教研活动,让这一观念影响并引导教师理念的变化,做到深入人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分析出当前教学环境下面临的问题,用传统教学方法予以解决存在许多短板,由此说明进行改革的紧迫性、必然性;二是探索新平台的优势,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小步向前移动,不断总结经验,通过迭代回溯方法实现螺旋式提升;三是如何进行结合,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当前情况下,完全抛弃传统教学理念在某些场合也是行不通的,最佳做法是两者相结合,因地制宜。通过努力,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过程中均能正确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授课程构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并且在近年的教研项目申请立项和教研论文撰写方面均有一定的进步,相关教研成果已获省级二等奖。2.2.“互联网+”背景下外部资源利用。由现状分析可知,由于专业的多样性打乱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受“短板理论”牵制,直接导致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教学营养不足,上课积极性不高。针对此情况,如何利用外部资源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是在新环境下的一种教学改革探索。当前基于“互联网+”平台所构建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完全可以做到各取所需。例如笔者在计算机公共课中的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时,借助案例教学法[6-7]思想,先对教学内容按模块划分,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块,然后重点讲解每个知识块的重难点,分析每个模块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通过示例来说明。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把相关教学内容分成:基础知识模块、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模块、函数模块和复杂数据类型模块等几部分。各模块之间相辅相成、相互独立依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线下”利用教学资源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或巩固学习。计算机公共课中另一关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知识点零碎,相互之间逻辑性不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驱动和模块划分的思想,进行课堂教学,实现“线上”管理。作为重要环节之一,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线下”的自主学习。经过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变好。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的外部资源,如MOOC资源、精品课程资源等。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关键是要从较高层次分析清楚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知识点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剖分析。这点对于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难度不大。所以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利用了教师的经验,又整合了新环境中的各种优质资源,实现双赢局面。2.3.“互联网+”自我资源构建。为克服当前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不便,笔者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构建各种“+”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池”,便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学期开始借鉴“社区模式”思想为每个教学班建立QQ群或微信社区,通过这一模式可以做到信息通畅,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充分体现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构建出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该资源的构建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并且为整个学期教学提供物质基础,为实现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可能。其次,基于这一社区模式创建“O2O(OnlinetoOffline)”学习模型,其本质是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做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实施时,笔者把课堂内容形成PPT课件、教学文案或者小视频上传至群共享,并积极鼓励学生在群中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资源或学习心得上传共享空间,以便他人分享。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该模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显著作用,其实这一现象不难解释,可用“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等名句予以说明。在“O2O”学习模型中充够充分训练学生的归纳、抽象、演绎等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3.总结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基于“互联网+”这一平台构建出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框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做到了因地制宜,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如何结合所授课程,针对传统教学方法,较好地融入“互联网+”这一平台是当前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11.

[2]葛欣,席景科,李政伟等.基于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5(6):89-90.

[3]赵森严,刘涛.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探索[J].黄山学院学报,2015,17(3):106-108.

[4]中国日报.互联网+教育推动中国教育迈向4.0时代[N].2015-06-16.

[5]徐冬青,王秀友.基于MOODLE平台的开放协作式学习模式构建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7-8.

[6]李晓辉,杨洪伟,朱勇.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3):125-127.

[7]刘三民,刘涛.案例教学法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探索[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1):110-112..

作者:刘三民 杨丹 刘涛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