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污染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0:15:06

养殖业污染论文

养殖业污染论文范文篇1

1.1畜禽养殖生产方式有待转变近些年,虽然长治市在中央、省市各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畜禽养殖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与一些畜牧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长治市养殖业的生产方式依然落后。一些养殖场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结构比较单一,养殖计划不够合理,没有完善的治污排污方案,没有推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现代养殖模式,甚至连一些必要的畜禽废弃物处理设施也没有配置到位,这样就很难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对于长治市畜牧业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提高本地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水平都是一个瓶颈。

1.2养殖产业链有待完善目前,长治市部分养殖场户、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不是很完整,特别是深加工环节仍有缺失。一些畜禽只是进行了初加工销售,有的甚至活畜销售。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附加值的偏低,更重要的是由于加工、生态循环不彻底,极易在生产、流通、交易环节中造成环境的污染,甚至会将一些病菌带到人间,引起疫病的发生。目前,长治市只有山西世龙驴肉、山西郭氏羊肉、长治九牛寨乳业等17个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加工规模较小,年销售收入总共不到5亿元。

1.3养殖场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长治市一些养殖场户、企业虽然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不同形式的经营模式,但其组织化程度依然很低,还都只是单个规模场的个体行为,在行业内没有形成联盟、没有形成共同体。这样,不仅会使养殖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还会给他们造成融资难、资金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2对策措施

推进规模养殖场污染减排,以什么样的模式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才能充分发挥生产力的潜能,实现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促进畜牧业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长治开展减排治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在我国北方省市2011年前很少有成熟的范例可以借鉴。2年多来,长治市进行了艰苦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

2.1先行先试,率先在全省启动畜牧环保工程作为全省的畜牧大市,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粪污的大量排放和农村养殖环境恶化的现状,让长治深刻认识到了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2011年市畜牧局和环保局联合上报了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的报告,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确定了市畜牧局牵头负责、环保局协调的减排工作机制。先在全市选择了10个养殖园区开展试点,正式启动畜牧环保工程。此后,笔者等专门拿出半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反复论证、现场指导、培训。在2013年12月底,全市36个园区全部完成了粪污治理工程正式运行,达到了雨污分离分流,污水合理收集、存储、发酵,干粪合理堆粪、沤制、利用,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建设经验,为全市园区建设工程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2.2因地制宜,确立多种减排模式2年来,长治市坚持“分类推进,重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原则,遵循当地实际,科学规划,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干清粪分离工程和粪污综合利用三大工程,探索推广了奶牛场、猪场、蛋鸡场的五种减排建设模式。其中,奶牛场“雨污分流+粪污集中贮存发酵+田间末级渠系污水池+粪污还田”的减排模式,主要是通过建设牛舍顶棚前檐空中接水和后檐地面接水系统、运动场围墙、运动场污水收集池、奶站污水贮存池,实现雨水清水和污水分离;通过建设污水发酵池,贮存和厌氧处理各类污水,建设防水、防溢、防渗堆粪场,采用干清粪腐熟收集起来的鲜牛粪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实现粪污贮存发酵;通过建设田间污水稀释池和相应的末端渠系,将发酵池处理后的污水定期送往田间,实现粪污肥田。

2.3支持有力,齐抓共管,成效显著进行养殖污染物减排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和服务技术,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更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有力扶持。从2011年开始,市级财政就加大了对减排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狠下决心推动工程的实施。市县畜牧和环保部门坚持规划建设与规范管理同步,科学制定工程规划,选取典型区域,指导养殖场采取雨污分流、粪液分离、堆肥发酵、有机肥生产等技术和工艺,集成示范了低建设成本、低运行费用、易于管理维护的实用技术模式,成功地实施了各项减排工程,实现了畜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2.3.1减少了养殖污染物排放,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工程的实施,粪便和污水有了固定的输送途径,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变了过去养殖场(区)苍蝇满天飞,污水遍地流,臭气熏天,令人窒息的状况。2013年底,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了5.6%。

2.3.2降低了疫病发生率,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过去奶牛运动场“夏天走泥湾,冬天卧冰川”的状况,奶牛健康状况明显好转,乳房炎和肢蹄病的比例明显减少,生产的鲜奶质量明显提高。园区卖到乳品厂的奶价达4.2元/kg左右,比其他园区高20%,仅此一项一头产奶牛一年就增收3200多元;而且仔猪的死亡率也大大降低了。

2.3.3促进了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畜禽养殖粪便、污水等废弃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贵资源,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通过实施粪污收集、贮存和发酵,无害化粪肥还田,变废为宝,改良了土壤,增强了地力,促进了养殖业与果蔬、粮食生产等有机结合。同时引导农民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了全市绿色粮食和蔬菜的比例。

养殖业污染论文范文篇2

萧县养殖业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方面:

1.1化肥广泛使用,取代了农家肥

若干年前,畜禽养殖粪还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源,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施用方便性和有效性都不如化肥,加上广大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导致粪便被肆意堆放,没有固定的储存场所,遇雨天即流失,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1.2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利润不稳定,治污负担重

萧县虽然有150余家规模化养殖场,但85%以上的养殖规模(生猪年出栏)在500~1000头左右,规模相对较小、标准化程度低。加上禽畜养殖业获利相对较小和市场变化,收益极不稳定,而污染治理一次性投资与日常运行费用相对较高,使养殖企业自身很难承受,不愿意在治污方面投资。

1.3环境监管难度大

由于大部分养殖企业规模较小,业主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加上养殖业的特殊性,在日常环境监管中,很难通过责令停产、限期治理等常规法律手段使企业达到治理目的。特别是针对养殖专业户的监管,几乎是空白。环境监管的缺失,在客观上纵容了养殖企业的非法排污行为。以上各种因素是导致萧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主要原因,环境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萧县规模化养殖场、养殖专业户COD排放量12100t、氨氮1030t,分别超过工业污染源COD、氨氮排放量的92%和66%。养殖业污染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水体污染。目前绝大多数养殖场没有做到雨污分流,没有专门的污水储存或处理设施,部分建有沼气设施的养殖企业,由于沼气设施规模与养殖量不匹配,不能做到污水全部沼气利用,因此大部分养殖企业污水直接排放外环境,严重污染水体和浅层地下水。②粪便污染。由于大多数养殖企业没有专门的防渗、防雨粪便储存场所,养殖粪便随意堆放,虽然大部分粪便最终可以得到利用,但在储存期间,会遇雨水进入水体,造成地表水污染。③大气污染。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破坏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由于对粪便处置不当,加上部分养殖场选址不合理,距离村庄、公路太近,散发出的所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养殖户自己也深受其害。

2污染防治对策

养殖污染的治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对于达标排放,从技术上早己不是难题,厌氧好氧处理、沼气发电等,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一次性投资和维护运行费用相对较高,让大多数中小养殖企业难以承担,推广困难。加上环境监管的缺失等因素,让中小养殖企业采取“深度处理”的治理措施,显然不切合实际。萧县目前仅有的3家养殖企业大型沼气发电项目己于2010年和2011年相继竣工,但由于实际操作技术性高、运行效果不理想、运行和维护成本高等因素,一直处于停运状态,投资二三百万的设施长期闲置。萧县的养殖业污染治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寻求设施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高效、易于推广的针对中小养殖场和养殖户的粪污处理方法,已成为解决养殖业污染的关键所在。

2.1采用干清粪养殖模式和粪污储存设施

目前萧县中小规模的养殖企业95%以上采取干清粪养殖方式,一是粪便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二是用水量少。对于这部分养殖场,只需规范雨污分流、建设标准化的粪便储存场及厌氧池、污水储存池,便可以达到理想的治污效果,根据实际养殖规模不同,总投资在4万~10万元之间。

2.1.1雨污分流对原有污水排污设施进行改造,使栏舍产生的尿液及冲洗废水在全程封闭的条件下流入沼气池或污水储存池,避免随雨水流入外环境。

2.1.2厌氧池、储存池按照每头猪(存栏数)0.1m3的标准建设厌氧池,储存池的容积不低于当地农作物生产用肥最大间隔时间和冬季冰封期,一般不得小于60d的排放总量,干清粪养殖方式日污水排放量按1.5~2t/百头(存栏)计算。2.1.3粪便储存池考虑到农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期(按3个月计算),按照每出栏10头猪1m3的容积建设防雨淋、防渗透、防流失的规范化粪

便储存场所。在储存过程中加入除臭剂或表面覆盖粉碎后的农作物秸杆等,尽量减少恶臭气味。

2.2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

生物发酵床养殖是按照一定比例将微生物原种与锯屑、农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混合到一起,以此作为猪圈的垫料。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里,填入上述有机垫料制成的发酵床,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发酵上面,利用猪的拱翻习性,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不再需要人工清理。随着粪尿的消化,大大减少了臭味排放,垫料中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了优质的菌体蛋白质,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在生产过程中,只需要按时添加一定量的菌种和垫料,2~3年才需整体清理一次,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清出的垫料又是一种优质的农作物肥料。萧县近几年经污染减排工程改造后的采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的5家中小规模养殖企业,运行情况良好,周边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3小结

养殖业污染论文范文篇3

近年来,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菜篮子工程的畜禽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加快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污水等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也迅速增加,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专业户)的畜禽粪便产生量为2.43亿吨,尿液产生量为1.63亿吨,已居农业污染源之首。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污染防治水平低下,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畜禽养殖粪便和废水未能得到妥善处置和处理,严重威胁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

2造成污染的原因

2.1国家法律法规不够完善。2001年5月8日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实施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和2014年1月1日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仅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污染治理要求。但对于养猪500头以下、鸡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的养殖场未作规定,且其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条款还是原则性的,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加上国家没有统一出台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技术规定和标准,尤其是对上述养殖规模以下的小型养殖场法律监控还是空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畜禽粪便依法监管和查处难以到位。

2.2地方政府和养殖业主环境意识淡薄。有些地方政府在大力扶植和发展畜禽养殖的同时,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没有对辖区内畜禽养殖业提出规划布局、污染防治等建设要求,致使辖区内大、小畜禽养殖场无序发展;另外,畜禽养殖业主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效益轻管理、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谋划的心理,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畜禽养殖场未经环保部门环评审批和验收,擅自将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和污水直接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2.3治污设施不齐全,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养殖是微利经营,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养殖户单独治污资金匮乏,负担过重,大多数养殖场自身很难承受,致使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甚至直接排放等粗放模式上。

2.4缺乏部门联动,环保部门监管力不足。目前,畜禽养殖企业主要受畜牧部门管理,能养能卖已经成为养殖业主养殖盈利的最低门槛。对于畜禽养殖项目的环评审批及建成后的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特别是规模以下小型养殖场,环保部门没有有效的制约性措施。

3污染治理对策

3.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制。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养殖业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立畜禽养殖行业准入机制,从行业准入、建设施工等源头实施依法监管。

3.2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在全社会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环保工作方针政策,增强环保国策意识。结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污染事件,加强对民众的警示教育,摄制、制作一些以破坏环境为题材的警示教育片到企业、农村巡回放映,将查处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公之于众,以案说法,教育广大群众,唤起环境忧患意识,使民众进一步加深对遵守环境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法制意识,提高群众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3对已存在的畜禽养殖场进行限期整治。对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范围内已存在的畜禽养殖单位,地方政府应及时制定综合整治方案,采取限期搬迁或者关闭、限期治理等措施,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集中治理。

3.4建立行业准入制度、科学规划、上大限小,合理布局。对新、改、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国家应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的要求,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统筹考虑人口、城市发展、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对畜禽养殖业进行合理布局,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科学指导辖区内畜禽养殖的发展。

3.5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各级政府应当采取示范奖励等措施,扶持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改造,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方式转变。

养殖业污染论文范文篇4

加大扶持近年来,该县农林局、环保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扶持政策,有效促进了我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进程。一是对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建设标准、补助标准、项目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二是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沼气池建造经费按规定标准进行了经费补助。

2科学治理

综合利用该镇有关部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以促进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原则,采用“能源生态型”我国治理模式,推广以沼气工程为重点,通过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污水转化为“三沼”(沼气、沼液、沼渣)和粪污综合利用等途经,开发可再生能源和安全高效有机肥。养殖场户的养殖规模做到与周边农田、山林、果园和鱼塘面积相配套,实施就地消纳,实现粪污“零排放”。

3逐步禁养

逐渐推进根据该镇区域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和优化养殖结构,在原来已定的禁养和非禁养区域的基础上,我国结合治理情况,禁养区域范围内未进行有效污染治理的畜禽养殖场按要求逐步实行禁养。需迁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把建场申批关。

4因地制宜

科学治污因无法建造沼气池的养殖户,禁养区域内一时无法转产、转业,难以实施禁养的养殖户,短期内重点推广简便适用、造价低廉的治污设施。主要配套建设干粪收集,废(尿)水多级降排放治理工程,如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粪便堆积发酵,污水格栅处理等。

5科学规划

养殖业污染论文范文篇5

1.1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畜禽养殖业污染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几个方面。畜禽养殖场污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大量的N、P等营养物质。养殖场废水一方面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另一方面通过土壤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使水中NO2-、NO3-浓度升高,人若长期或大量饮用,可能会诱发癌症[1]。研究认为,养殖业污染是导致水源氮污染的关键影响因子[2]。此外,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也是养殖场污水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畜禽养殖中大气污染源主要是CO2、CH4、NH3、H2S等气体,它们主要来源于畜禽饲料中氨的转换及畜禽粪尿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气CO2、CH4能加重温室效应,NH3、H2S可以引起环境酸化。并且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严重影响了动物和居民的健康[3]。畜禽养殖业中大量添加剂如Cu、Zn、Fe、As的使用,导致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4~5]。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和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累积,影响到土壤中各有机物的代谢,破坏土壤平衡,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及农产品的安全性,进而危害人类健康[6~8]。目前,畜禽废弃物已成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面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严峻形势,“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农业源污染纳入了减排范围,核算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2年)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423.7万吨。其中,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53.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7.6%,是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3.4倍。氨氮排放总量253.6万吨。其中,农业源氨氮排放量80.6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31.8%,是工业氨氮排放量的3.1倍。而畜禽养殖业污染又占农业源污染的95%以上。因此,畜禽养殖业已成为排污之首,其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了城镇生活与工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之和。

1.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1.2.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配套不全

我国畜禽养殖业缺乏相关的引导和规划,大部分养殖场都是自由发展,普遍缺乏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如固定的防雨、防渗粪便堆放场和污水、尿液储存池。固体粪便堆放在露天场地,且无防渗措施;污水、尿液储存在无防渗措施的储液池中。在降雨过程中,畜禽粪便及尿液中的氮、磷、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及地下渗漏的方式发生转移,导致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周边及地下水体。

1.2.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够

由于传统养殖习惯,大部分老养殖场内部的环境管理比较粗放,加之畜禽养殖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效益波动较大。因此,畜禽养殖单位主动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而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污染减排工程建设推进工作存在较大的阻力,进展缓慢。

1.2.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规体系不完善

随着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不断加重,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等。目前,最新的法律法规是国务院于2013年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这是我国首部国家层面上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此条例将激励我国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引导畜禽养殖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养殖之路。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目前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以增加其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度,才能有效应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

1.2.4畜禽养殖单位污染防治观念淡薄

受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养殖单位缺乏对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的意识。建场时只考虑养殖,没有考虑养殖废弃物的储存、处理及利用的问题,粪便随意堆放、污水、尿液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缺乏主观能动性,对政府的要求能拖即拖。因此,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推动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

2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途径

2.1能源化

2.1.1沼气工程

畜禽养殖沼气工程是以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其中的高分子碳化合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9]。沼气工程是集污水处理、沼气生产和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通过沼气工程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产生了新型能源-沼气。沼气是一种优质清洁能源,可以用作照明、炊事或生产用能,以减少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的消耗[10]。目前,沼气技术在我国已经非常成熟,养殖场可以根据自己的养殖规模建设相应大小、相应种类的沼气池,并配备相应面积的沼渣、沼液消纳土地,使养殖场的污染物达到零排放。

2.1.2微生物燃料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绿色产能技术[11~12]。该技术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清洁无污染等优势。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尚处于起步阶段,燃料电池功率低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研究非贵金属催化剂、阴阳极材料的优化、质子交换膜的改善、微生物的筛选和培育、生物膜固化技术等,可以突破燃料电池发展的瓶颈,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南开大学的金涛通过对阴阳极材料修饰改性,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该技术处理畜禽废水迄今为止最高的功率密度[13]。随着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及推广,畜禽养殖废水不仅得到了处理,而且产生了新的能源-电能,同时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实现了双赢。

2.2肥料化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是农业生产中需要的宝贵资源。我国传统农业的施肥方式是简单的堆肥后还田,或者是直接还田。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和虫卵,还田后对农作物及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且最具有市场前景的是生物有机肥法。生物有机肥是畜禽粪便经生物肥菌种发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能够调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生物有机肥法是一种集处理和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于一体的生物方法。这种方法处理粪便的优点在于最终产物无毒无味,且干燥,易包装、使用,而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14]。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重金属,而目前缺乏有效的去除重金属的方法,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大量使用易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因此,生物有机肥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随着国家对有机肥生产、使用等税收、补贴政策的推广,有机肥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生物有机肥产业将会进一步得到推广。

2.3饲料化

研究证明,畜禽粪便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粗脂肪和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经过加工处理可成为较好的饲料资源[15]。但由于畜禽粪便作饲料存在能量低,矿物质含量较高等营养不平衡,此外,畜禽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大部分残留在粪便中,粪便再作为饲料使用时,可能会出现超标甚至中毒的问题[16],所以目前发达国家已不主张使用畜禽粪便作饲料[17]。

3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3.1合理布局,种养结合

针对地方环境特点,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根据养殖业规模、养殖废弃物的特点决定地方种植业结构。通过农牧结合,以农养牧的方式来解决养殖业污染,使养殖业废弃物充分得到资源化利用。

3.2引导养殖专业户向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转变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专业户程度不高,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2012》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生猪规模化(年出栏≥500头)养殖场(小区)户数为23.7806万户,非规模化养殖户数为5763.6539万户,占总养殖户数的99.6%。畜禽养殖散养化程度较高,给畜禽废弃物集中处理带来了不便。因此,积极鼓励、引导家庭养殖户向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转变,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走清洁、生态养殖之路,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建设废弃物综合治理设施

对于没有足够的土地来消纳养殖废弃物,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规模化养殖单位建立废弃物综合治理设施,如:沼气池、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有机肥厂等处理设施。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污染防治设施齐全、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规范的示范企业,以带动周围区域畜禽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养殖废弃物转换成能源及肥料,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缓解了能源危机。

3.4积极宣传和推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

通过电视、网络、宣传栏、培训班等方式,大力宣传和推广畜禽养殖污染的科普知识和防治技术。让人们了解并熟悉养殖业可能造成的各种环境污染及危害,掌握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防治技术,以加强养殖单位污染防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激发养殖户的治污紧迫感和责任心,变要我治污为我要治污[18]。

3.5加强技术开发与研究

虽然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畜禽粪便中部分重金属超标,要加强重金属钝化技术研究,确保安全后,粪便才能制作肥料或饲料[19]。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畜禽废水的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推广与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各地区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根据自身环境和养殖特点,深入开展研究适合本地区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及利用核心技术。这也是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关键之路。

4结论

养殖业污染论文范文篇6

在实际操作中该模式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以宜昌市盛红畜牧为例,该场生猪规模达到12000头,存栏800头,主要利用发酵床养殖方式处理畜禽粪便。其发酵床养殖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投入成本过高。

包括发酵床自身制作成本以及维持发酵床运作的人工成本。盛红牧业发酵床面积为12000㎡,发酵垫料价格为4元/㎡,则发酵床原料投入为48000元,每出一批猪就将发酵床换掉,每年出3批猪,则每年发酵床原料上的投入为144000元。每隔一天需要人工翻动发酵床,维持该场的发酵床正常运作至少需9人,则一年的人工成本则达10万多元。则该场每年在发酵床上的投入就高达25万元。

(2)难以控制温湿度。

发酵床在运作的过程中其中心温度可以达到50℃,在冬天发酵床提供的温度可以帮助生猪取暖。但是到了夏天发酵所产生的热量将会是猪舍内的温度升高,很容易出现高温高湿,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

(3)不利于疫情的控制。

由于发酵床养殖是利用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定期需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杀菌,化学消毒药和抗生素药物对有益微生物也会起到抑制作用,控制疫情便困难。

二、沼气处理法

沼气处理法是厌氧处理技术的一种具体处理措施。沼气处理粪便是指利用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尿液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发酵物质,在无氧条件下,畜禽粪浆中的厌氧细菌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酸等有机物分解成有机酸,然后在甲烷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将有机酸发酵,形成二氧化碳、甲烷、氢等,从而使畜禽粪便得到净化。发酵后所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用作有机肥,而甲烷气则可以用作燃料。这种处理方式是处理畜禽粪便污染物的最主要方式,其基本可以实现畜禽粪便污染物处理无害化和资源化目的。沼气处理粪便是宜昌市畜禽养殖业处理粪便污染的主要方式,80%的农户使用沼气作为家庭生活燃料,66%的养殖户将畜禽粪便用来生产沼气。但通过调研发现沼气处理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处理污染量有限。

目前宜昌市多为户用型沼气池,容积一般在8立方米,其所需发酵物质通常只需要3-5头猪或200只鸡或2头牛来提供,因此政府大力补贴的沼气池不适用于大中规模的养殖户。而宜昌市使用沼气处理畜禽粪便的主要是农村养殖户,但规模化养殖场及养殖小区才是产生畜禽粪便的主体,因此沼气处理法处理的污染量较为有限。

(2)大中型沼气补助名额少。

对于大中型沼气国家的政策是由用户先自行建造,国家验收通过后便会给予全额的补助。且要建设大中型沼气项目必须要先经过审批,而且名额非常少,竞争压力大。以宜昌市惠明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有意愿建大中型沼气池,但是一直未通过审批。

三、生产有机肥法

生产有机肥是指通过高温堆肥技术将畜禽粪便发酵转化为有机肥。其工作原理理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微生物让畜禽粪便矿物质化、腐熟化从而实现无害化。在高温堆肥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氮磷钾等能被植物作物利用的化合物,而且其产生的腐殖质是一种高分子有机物,长期使用可以缓解土壤板结改善土壤肥力。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达到畜禽污染处理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在实际调研中通过与金绿黑乌鸡养殖场负责人访谈我们发现目前生产有机肥来处理畜禽粪便在宜昌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畜禽粪便加工率低。

畜禽粪便作为生产有机肥的主要原料,有机肥生产的过程即是畜禽粪便资源化的过程,有机肥生产厂家消耗了多少畜禽粪便,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就减少了多少。但当前仅7.33%的畜禽养殖户选择生产有机肥作为其处理粪便的方式。

(2)有机肥市场闭塞。

有机肥的肥力比不上化肥,使用有机肥的的成本与化肥相差不大。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化肥迅速占领了市场,近年来虽然在有机农业及环境保护的呼声中有机肥渐渐回归种植业中,但是其市场仍然闭塞,多数农户认为有机肥的效果不比上化肥。有机肥市场闭塞势必影响有机肥生产规模的扩大。

四、立体养殖法

立体养殖是循环农业经济的一种,在传统的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将多种传统模式有机结合而组成的一个循环系统。由于各种种养模式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将在产出与需求上有承继关系的种养模式按照其铲除需要的顺序将其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可以使土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业向专业化和科技化发展,各种种养模式之间建立起供需要求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立体养殖技术也逐步投入生产。在调研的对象中三头坪镇柏果埫村九组李某即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其所采用的是“猪—沼—草—羊—粪—鱼”的模式,通过研究分析立体养殖模式也存在问题:

(1)拥有大规模畜禽养殖环节的立体模式难以推广。

当一种立体养殖模式中含有大规模的畜禽养殖,要做到畜禽粪便不会扩大污染,其要承载的处理畜禽粪便的压力大,需要各种不同的种养模式相结合。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种种养模式相互独立且相对分散的现象比较明显。

(2)各个环节实现生态上的平衡很困难。

各个环节对环境都有自己的要求,在多种环节联合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上一环节的产出正好满足下一环节的需要这是很困难的,如鸡—猪—鱼的模式下,如果养殖的猪所产生的粪便高于池塘系统所能消耗的量,那么池塘水体就容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

五、还田利用法

还田利用在传统的农业中,种养模式紧密结合的条件下是畜禽养殖业处理粪便的最常用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低成本处理掉畜禽粪便这是处理掉畜禽粪便,而且畜禽粪便中的有机质及含氮磷钾等物质在自然条件下发酵产生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的物质,使土壤在长期耕作后仍能保持肥力。采用这种方式只要将畜禽粪便量控制在土地荷载量的范围内,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而且这种方式在农村应用也是最方便的,最广泛的,调研数据显示有超过93%的养殖户选择将畜禽粪便还田利用。但是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直接还田利用也存在很大问题:

(1)承载粪便的土地超荷严重。

宜昌市需要用近三分之二的土地来消耗畜禽养殖多产生的粪便才不致超过土地粪便荷载量,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大多数规模化养殖场粪便还田都是就近原则,消耗粪便的主要是规模化养殖场周边的农户或者就是养殖场自有的土地。这些面积的土地根本无法消耗掉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小面积的土地粪便载荷量将会远远超过土地合理载荷量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

(2)容易扩大污染面积。

养殖业污染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规模化养殖是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加强环境控制,进行绿色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对促进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健康发展显得特别重要。认为规模化养殖应做到养殖场要合理选址与建造、加强饲养管理、规范用药、综合防病等,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控制。

规模化养殖是养殖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在规模化上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疾病的流行难以控制;二是产品质量较差;三是养殖效益不理想;四是环境污染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科学养殖的认识不够;二是养殖技术含量差;三是养殖环境控制措施不到位。本文针对规模化养殖的现状,就加强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的环境控制,促进绿色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养殖场的合理选址与建设

1.1养殖场的选址要求

畜禽养殖场选址时应根据经营方式、生产特点、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程度等基本特点,对地形、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饲料、能源、交通与工厂和居民的关系,特别是畜牧场废丢物处理等社会条件综合考虑。因此,养殖场应选择在空气较好、水量充足、水源和土地未受到污染,且远离村庄、城区、居民点(不少于300m,离交通道要有一定距离,如100m以上),但有支路相通的地方。

1.2养殖场的建筑设计要求

一是合理的功能分区;二是建筑物的合理布局;三是不同种群畜舍的合理设计;四是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公共卫生设施主要包括:运动场、场内道路、粪尿沟、防疫设施、排水设施、贮粪池、兽医室、病畜隔离间、粪尿污物处理设施、场地绿化等内容。具体设计中要做到:①各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便于生产和管理;②畜舍间保证合理的间距,有利于采光、通风、防疫。舍内设计应根据不同畜种、不同生理阶段的畜禽类别分别设计;③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通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④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⑤生产区进出口应设消毒池和消毒室,进出人员、车辆和畜禽都必需消毒;⑥养殖场周围应建围墙,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2科学饲养管理

2.1科学的饲粮配合

一是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符合畜禽生理需要的平衡日粮,能够降低饲料粗蛋白水平,提高日粮中氮的利用率,减少粪尿中氮的排泄量;二是应用有机微量元素代替无机微量元素,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降低微量元素的排出量,减少微量元素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应用植酸酶,提高畜禽对蛋白质、钙、磷、铜、锌等矿物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四是应用微生态制剂,在动物体内创造有利于畜禽生长的微生态环境,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动物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还能抑制腐败菌的繁殖,降低肠道和血液中内毒素及尿素酶的含量,有效减少有害气体产生。

2.2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控制畜牧场环境,既能保证良好的舍内环境条件,又能有效防止畜牧场内外的相互污染。为此,一要加强饲料卫生质量监测,严禁使用被污染的饲料原料;二要加强水源卫生质量监测,严禁使用被污染的水源,最好采用自动饮水器;三要保持畜舍清洁、卫生、干燥、通风,维持良好的生存和生产小环境;四是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包括进出人员消毒、环境消毒、畜舍消毒、用具消毒、带畜消毒、贮粪场消毒、病尸消毒等;五要严格执行病畜隔离制度,加强对病死畜禽的处理措施;六要采取合理的粪尿、污物处理措施,降低环境污染,消除循环污染。目前粪尿、污物的主要处理措施有:堆肥利用、用作饲料、制作沼气、污水净化等,尽量避免将粪尿、污物直接用作饲料和肥料。

3强调规范用药

为保证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必须规范用药措施。一要根据国家出台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和《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等文件,严格限制或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药物添加剂(如抗生素、镇静剂类药物),提倡使用益生素、酶制剂、天然中草药等;二要合理使用消毒药,尽量少用或不用对环境易造成污染的消毒药物(如强碱、强酸、醛类等药物),尽量采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物;三要合理使用治疗药物,严格按照不同药物在不同畜种、不同生理状态的用药规定用药,严格执行用药安全期制度,不要造成药物在畜产品中的大量残留而危及人类健康和造成环境污染。

4实施畜禽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良好的畜牧场疫病防治措施能显著降低畜禽疾病的发生率,既可提高生产效益,又可减少畜禽患病用药,进而降低因药物残留造成的产品和环境污染。疫病综合防治措施包括:①建设好牧场防疫设施,可有效阻止一些疫病传播途径,如消毒池、消毒室、防疫沟、绿化带的建设等;②严格实施畜禽进出场的检疫制度,强调场内畜禽定期检疫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③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环境、畜舍、畜体进行消毒,降低感染机会。为保证消毒效果,消毒药物要定期更换品种,交叉使用;④全进全出制能够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尽量减少畜禽的进出频率,可减少降低畜禽疾病的传播机会;⑤提供标准的营养需要,搞好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各种环境条件,增强畜禽的适应性和抵抗力;⑥建设粪尿、污物处理设施,降低或消除环境污染;⑦苍蝇是某些疾病的传播者,在夏天应采取有效方法消灭苍蝇;⑧鼠既消耗饲料,又损耗设备,同时又传播疾病。因此,应随时注意防止鼠害。

5参考资料

[1]张雪萍.浅谈西部可持续畜牧业之发展[J].甘肃畜牧兽医,2006(1):44-46.

[2]冯春霞.家畜环境卫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养殖业污染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分析了桃源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总结了围绕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所做的主要工作,并提出加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1桃源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

1.1.1化学肥料污染。全县2007年化肥总用量(实物量)约12.268万吨,平均化肥施用折纯量为564kg/hm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6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16%;施肥中有约1/3的N、P营养元素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漏而进入水体,由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N、P营养元素对水体污染的问题不容忽视。

1.1.2化学农药污染。全县2007年农药总用量1388.4t,其中有机磷农药725.1t、除草剂517.2t。农药施用量很高,农业面源污染的隐患显而易见。

1.1.3农膜污染。全县每年农膜使用总量约为752t,平均回收率为26.2%,即每年大约有555t农用薄膜残留在土壤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1.1.4生活废弃物污染。全县年生活污水排放量达1788.5万吨、固体废弃物排放量70.3355万吨、生活用洗衣粉用量3880多吨。

1.1.5畜禽粪便污染。全县畜禽粪便年产生量1295.5万吨,养殖业废水排放量467.4万吨,其中规模养殖户废水排放量27.74万吨,每年直接进入水体的污水有8.8万吨;养鸡专业户鸡粪年产生量13.286万吨,其中进入水体的有10.6万吨。

1.2工业“三废”的污染在加剧

2000年前每年约146万吨废水进入农业环境,污染农业灌溉用水和水库、河流,10.9亿立方米废气污染物通过气流运动或随降水向农区扩散。2007年底增加到废水960万吨、固体废弃物14.55万吨、废气195亿立方米。如此多的污染物,给产粮大县的粮食及其他大宗农产品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

2围绕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所做的主要工作

2.1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监测工作

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度增加,畜禽粪便及污水排放成倍增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明晰环境质量情况,查清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我们从2004年起在水稻、柑橘、蔬菜等作物上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长期监测点,2008年完成了全国第1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2.2开展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

严查未取得登记证、无登记证或假冒登记证的肥料以及质量不合格的肥料、农药,突破对农资质量案件查处的瓶颈,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对较大规模的批发商进行重点监控;同时开展以农资打假为主要内容的“夏季百日行动”。

2.3依法开展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处理

几年来,共开展了包括常张高速公路建设因施工导致的农作物污染受损事故的调查与鉴定;创元铝业含氟废气污染农作物事故的调查与鉴定;陬市镇东林村农作物遭受水泥厂废气、粉尘污染损害情况等多次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处理。

2.4摸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的途径

2.4.1大力推广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全县共建户用型沼气池4.2万个,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池产生沼气、沼渣、沼液,促进了全县多种类型的种养模式发展。如全县共发展猪—沼—稻模式、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猪—沼—鱼等模式4.2万户,沼渣、沼液作茶园、菜园、果园有机肥,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目标。县百威有机肥厂利用畜禽粪便和食用菌栽培废弃料以及农作物秸秆,加工成优质有机肥,既符合国家有机肥商品化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又为我县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利用方式。

2.4.2大力推广资源高效实用技术。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7年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近6.67万公顷,增效节支375~450元/hm2。二是推广秸杆还田技术。全面普及稻草还田,提高了地力,减少了化肥施用量。三是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威胁,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水平。四是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诱蛾技术。2007年我县在水稻、棉花、茶叶等作物上推广频振式杀虫灯2667hm2,减少了农药用量。

2.4.3开展乡村清洁工程示范。一是乡村清洁工程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二是乡村物业管理力度加大;三是通过沼气、乡村清洁工程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农村“五改”工程明显加快;四是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2.4.4大力发展农业“三品”生产基地。全县已建无公害大米、茶叶、蔬菜、水果等基地3.73万公顷,绿色食品基地3333hm2,有机食品基地67hm2。

3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3.1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政府要真正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3.2加大资金投入

农业环境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财政资金不够,阻碍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应当将农业环境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增长逐年增加投入。

3.3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建议以一个乡(镇)或村为建设单元,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问题。办法是在行政村内合理布局建设垃圾回收池,并解决运输工具,做到户有垃圾分类回收筒、组有垃圾集中收集池、村或乡有垃圾填埋场,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乱扔乱丢的问题。

3.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

养殖业污染论文范文篇9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减轻养殖者的负担,增加渔民的收入,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者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指导,开展送法入户活动,让养殖者懂法、守法和依法养殖,强化养殖者的渔业安全生产意识;让养殖者明白国家鼓励发展养殖业的方针、政策和对水产养殖水域滩涂实行养殖证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持证养殖,合法权益才受法律保护。养殖权是养殖者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水域滩涂从事水生动植物养殖的权利,为了保护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养殖者在取得租赁、承包、使用养殖水体的养殖权时,应当签定承包合同或养殖协议,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必要时可聘请律师代为办理并进行公证,依法完善养殖措施,以有效规避养殖纠纷,减少麻烦,放手大胆地从事养殖生产。只有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熟知国家发展养殖渔业的政策,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受到侵害。

2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渔业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坚持勤政清廉、亲民安民富民;做养殖者维权的使者,不辜负渔民的期望。对国家确定的重点养殖水域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宣传大力发展养殖渔业的重要性,提高人们自觉尊重他人养殖权的法律观念,对干扰养殖渔业生产秩序,偷捕、抢夺他人养殖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造成他人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对养殖水体造成的污染事故,要及时采取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并按照《渔业污染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调查取证,核算损失,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为养殖者挽回损失。努力维护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渔业生产秩序,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为养殖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增强养殖者的技术水平,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渔民的养殖效益提高了,才有推动养殖渔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对养殖大户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抓点促面,带动整体,发挥部门优势,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送到渔民手中,强化高效渔业基地建设。抓住3个转变不放松:即从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无标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分散单一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让养殖渔民从中受益,坚持以养为主,推广生态养殖,指导养殖者科学防治鱼病,禁止滥用药物,影响水产品质量,以渔养水,以水养渔,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特色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改变渔民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庭院渔业和日光温室渔业,全方位、多渠道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4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养殖渔民市场化运作能力

养殖渔业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弱势产业,投资效益回报较慢,国家要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要稳定和完善水域滩涂使用制度和功能,像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样,保护渔民的水域滩涂使用权;完善渔业权制度建设,严禁非法侵占、拍卖用于养殖的水域;对“失水”渔民按照“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要求进行补偿,并免费对他们进行再就业培训,让养殖者体验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对重要的渔业养殖基地,要增强他们抗风险的能力,尝试渔民拿一点、政府补大头的财产保险机制,消除养殖者的后顾之忧。渔业主管部门还要加强养殖渔民的专业合作社建设,帮助他们培养经纪人,使其成为连结产品与市场的桥梁,利用市场价格的杠杆作用,把渔业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实现效益最大化,让养殖者增产增收,并不断满足人们的市场消费需求。

养殖业污染论文范文篇10

为了做好渔业水域预防污染的工作,渔政机构的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污水排放单位,重点宣传渔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依法治污的重要性。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利用媒体曝光的已经追究了相关人员责任的污染事故,作为典型教材来教育和警示排污单位,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和法律观念,并能换位思考问题,认识到提高经济效益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渔民的利益为代价,要舍弃先污染后治理、争功近利的旧观念,树立先治理无污染、从长计议的新思维,要对社会负责,给后代留下一方净水。要消除排污单位对超排污水存有的侥幸心理,促使其吸取“亡羊补牢”的教训,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治理污染。通过对排污单位多渠道、多手段、多方式的宣传,提高了他们对保护渔业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他们防治污染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渔业污染事故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渔业养殖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提高渔政队伍保护渔业环境的执法能力

针对这项执法难度大、业务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的工作,渔政执法人员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建设,努力学习渔业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和渔政执法的实体法。因管理工作的需要,执法人员经常和排污单位打交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遵守农业部渔业行政执法的六条禁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完善执法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善于把握工作的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实行针对性有效管理。为了适应当前预防污染工作的需要,要核准渔政机构检测水质的法定资质,充实水环境监测的专业人才;执法人员要经常到养殖水域监测、监视和评估水质状态,对上游来水及水源要加强监控,到了汛期要让渔民对养殖水体加强防护措施,为及时有效地防止污染并推广无害化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稳定,减轻渔业污染危害奠定基础。

3履行法定职能,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力度

《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环境保护部门和海事、渔政管理机构进行检查时,根据需要可以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下列情况和资料……”根据上述规定,为了确保渔业水环境的安全,渔政机构要促使排污单位认真遵守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要了解他们的生产原料和排污成分,及时查清污染源、污染物和危害程度,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防患于未然。《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应当接受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查处理。”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由事发地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上述法律条款明确了渔政机构的调查处理职能。为了依法维护弱势渔民的权益,有效地预防水质污染,渔政机构要依照法律程序,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制约违法排污活动,加大对排污单位的行政处罚力度,让其痛定思痛,吸取深刻教训,促使其积极治理污染。

4领导重视,加强配合,综合治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渔政机构防治污染的工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执法人员要积极、大胆、主动地开展工作,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为民执法,努力把部门职能转换成政府行为。因为预防水污染工作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要加强同环境、水警、法院等职能部门的配合,争取水质检测机构的支持,引导渔民控制内源性污染,养殖低投饲、效益好、污染少的特种水产品,综合治理水污染,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