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时间:2022-04-25 10:04:43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一、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职业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

农业职业学校对于自身定位相对模糊,没有明确的进行科学定位。首先,对于农业职业学校自身在办学过程中,对于自身定位不明确,与其他职业学校无明显差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扩大招生规模等,不顾及自身特点,追求开设社会“热门”专业,逐渐失去了农科职业学校的自身特点。其次,办学方向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盲目的追求职业学生的升格升级,近些年很多农业职业学校与其他院校进行合并或升级为高等职业院校。其次,服务方向和人才培养上缺乏明确的定位。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应该是根据学校所在区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地方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工性的人才。

(二)专业设置相对滞后

农业职业学校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专业设置相对滞后。绝大多数的农业职业学校,由于农业类学生的招生较为困难,学生招收较难,因此绝大部分的农业职业学校并没有立足农科类自身的专业建设,而是转向了其他社会热点专业,因此农业职业学校的专业还是以传统的园林、种植、果蔬等传统专业为主,而对于新兴的农产品经营营销和农产品运输和仓储等专业的设立相对较少,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主要是是现代化农业对于农业职业技术院校提出的人才专业培养的新要求与农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相对落后的矛盾。

(三)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有待加强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产业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农业成果转化渠道单一,转化率低,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需要农业研究、农业推广和农户二个子系统协调合作,而目前,我国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第一,对农业技术员培训力度小。第二,农业推广领域狭隘。

(四)绿色证书制度实施范围相对较小

目前,我国急缺为农村产业化经营服务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领导公关人才,而绿色证书制度现状实施的范围较小,缺乏为农业生产者、经营管理者设置相应的岗位。

(五)农业人才供给与需求错位

现在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还是按照粮、棉、油、植保、土肥、畜牧、兽医等传统农业理论知识来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这适应不了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粮、棉、油专业为主的技术人员呈现知识滞后、人员相对过剩,而养殖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园艺、动植物防疫检疫、农林经济与企业管理等都市型现代农业所需的人员严重不足。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作用

⒈扩大免费农业职业教育实施范围为了适应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拨款力度,鼓励涉农行业兴办职业教育;突破原有工程培训的时间、群体上的限制,建立长效的稳定的工程培训机制。⒉进一步推动农业绿色证书制度的实施应扩大实施绿色证书的范围。农业中专学校、农广校、农机校是各级农业行政厅局的事业单位,它具有体系完整、贴近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的特点,因此,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农业职业中学等应主动承担相应的绿证培训任务,提高培训质量。⒊改善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条件首先要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其次要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业职业院校建设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引导和支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合作办学。最后国家可以利用国债基金支持各地需要改扩建符合标准的农业职业学校,建设好一批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

(二)推进学校改革

⒈延伸职后教育注重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的发展,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将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农村实际劳动者纳入到培养范围之内,有针对性的对于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农业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培养更多的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⒉搭建农业科技推广平台首先,立足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的服务性教育理念,为农业生产、销售等环节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指导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和科学化的农业生产。其次,形成长效机制,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充分的发挥学校的技术集中的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的科学技术资源服务于农民。最后,加快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鼓励学校和农村直接进行合作,转化学校教师的农业技术成果,形成和实现农业技术的经济价值。⒊加大就业创业指导力度以就业为导向,这既是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工作的落脚点。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对中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创业教育。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应根据区域农业功能的特点,制定与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及教育内容。不同地区的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应面对其农业的特点,对专业设置进行改革。⒌优化教师结构改变目前农科专业教师数量偏低的现状,提高农科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比例,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着重培养农科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以老年教师为龙头,以中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重要培养对象,形成老中青结构合理的年龄结构;提高农科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形成特长突出、优势互补、知识技能全面的专业教师能力结构。

作者:牛丹工作单位: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