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6-19 09:23:59

生态文明现状及对策

1生态文明的阐述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生态共同发展的成果,是人类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规律而使得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局面;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良性循环的社会文化伦理形态。对于生态文明目前有四种不同的理解。1)从广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是人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是人类经历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四个阶段,也是第四种社会形态。2)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之后的第四种文明形态。这四个文明共同支撑起了现在的社会主义和谐大厦。其中物质文明是物质基础,就如同大厦的地基一般,精神文明是和谐社会的智力源泉,政治文明是和谐社会良好社会环境的提供者,而生态文明则是现代社会文明体系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其主要是指生态文明所倡导的一种与对自然进行长期掠夺式的野蛮的开发相反的理念,其倡导的是积极建设和认真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4)生态文明从制度属性的角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社会主义倡导的是社会公平发展的原则,而生态问题实质就是社会公平问题,只有倡导生态文明才能有效解决生态问题,从而解决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问题。总而言之,生态文明不管是何种理解、何种体质、何种形式,其所倡导的核心理念都是不变的,就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和良性循环。

2我国生态文明现状

虽然我国现阶段也处于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生态文明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2.1为促进经济增长对资源过度掠夺,导致资源严重匮乏

我国本身属于人口大国、资源严重短缺型国家。我国大多数的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能源类的煤、油、天然气只占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5%、11%、4%,资源严重匮乏。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长期盲目采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的社会发展模式,在经济迅速发展、百姓物质生活得到大幅度提升的结果下,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与经济发展的增收严重不平衡,导致不可再生的生态资源总量直线下降,可再生资源也同样如此,出现了后续经济发展“力不从心”的感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覆盖率降低、草场退化严重。森林资源自古至今是我国百姓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现今社会由于造纸等各种工业需要导致我国森林资源的消耗严重,加上长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现象严重,导致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幅降低;随着经济利益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诱惑力使得草场地面下的矿产资源破坏严重,过度开采、过度放牧等现象导致我国的草地资源退化非常严重。(2)可用耕地面积逐年下降,紧逼耕地红线。我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再加上由于各种污染造成的耕地不可用而导致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可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已经到了步步紧逼耕地红线的标准。(3)水资源严重匮乏。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四,但是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位列全球121位,是全球13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但是这些还不是全部可利用的资源,除去一些不可利用的淡水外,我国可利用的人均淡水资源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度不均匀。随着各种经济发展对水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对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当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逐年加剧的趋势,这些都导致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匮乏和短缺,严重威胁我国社会生态文明的形成和发展。(4)矿产资源严重短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当前属于粗放式开发和发展,导致我国的矿产资源的需求和开采量逐年快速增长,矿产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到2010年,我国可以保证消费和发展需求的矿产只有21种,其他矿产资源需要不同程度地从他国进口,随着开采程度的日益加剧,进口量也日益增多。

2.2环境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某些方面反而加剧

环境问题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头疼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大力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使得国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甚至到了举家搬迁的地步。最为明显的为大气污染、土地污染和水污染。

2.3各种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频发

虽然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各种自然灾害数量却有增无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生态系统的平衡被人类的开发活动给打破,从而导致自然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的下降。自然灾害的频发严重影响着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当地的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3我国生态文明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的各种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能源、土地、水资源、矿产等严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举步维艰,下面我们将对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3.1经济发展模式过于粗放、不够细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各项经济指标都非常完美,但就是因为过于注重经济的发展从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一直处于非常贫困时期,国家和人们非常迫切地需要解决经济问题,再加上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中国的经济出现了以大量消耗各种自然资源和破坏各种生态为代价实现增长的局面,造成了经济发展模式过于粗放。

3.2国民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

生态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发展,只有和谐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甚至到现在,我国的国民被培养成了一种经济发展中的赚钱机器,甚至有人会认为“只要能赚到钱,其他都可以先放一放”的思想,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垃圾满地等现象频发。甚至为了节约成本获得利润而减少污水处理措施,直接进行排放,导致水污染严重。

3.3科学技术比较落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之一,也是提高各种资源利用率、大量治理各种污染的重要保障。我国在一段时间内过于追求发展经济,忽视对一些排污处理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忽视企业自身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从而造成我国在这方面的科技水平不够高,导致我国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无法对污染进行处理。

3.4各种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由于对经济的过度关注、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对一些具体的排污处理措施的处罚规定不够细致,使得这些企业对法律法规有机可乘。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地方政府以经济增长为重要考核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关注远远强于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对企业造成的污染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法律法规执行严重不到位。

4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我国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还没有完全成型,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将对此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4.1改变经济发展模式

过去我国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环境的保护程度,一直采取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发展对经济固然具有巨大作用,但是却不具有可持续性,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环境的过度污染都是经济发展模式过于粗放造成的。当前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促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得到和谐发展。

4.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固然是一种可以改变的局面,但是也需要科技的大力支持,只有国家和企业对环境污染处理和资源过度开发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才能达到彻底解决的效果。例如污水处理均需要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当污水符合排放标准之后方可进行排放。

4.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执行和监督力度

任何事情的执行都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对相关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进行处罚。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发现违法行为坚决予以处罚,绝不姑息。

4.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国民生态文明意识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百姓的生态文明意识不够强。在经济发展时期,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百姓生活具有重大作用,此时往往很容易忽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使得国家经济和百姓生活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国民生态文明意识方能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也将越来越快。5结语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社会形态,需要社会各界、各方面协同合作,只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生态文明才正式形成,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之奋斗。

作者:李静兰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