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时间:2022-10-10 11:23:51

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摘要: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三农问题”中非常迫切和重要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为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关键词:农村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大。近年来,虽然部分地区加强了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但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当前,如何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也是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不减反增,随之而来的农业化学污染、生产生活垃圾污染、畜禽粪便和秸秆焚烧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1.1农业化学物引起的土壤污染。目前,农业化学物残留污染引起的土壤板结、水土流失现象较为突出。其一,农业耕种中大量化肥的过度使用。数据显示,我国化肥虽然使用量高,利用率却较低,相当于发达国家2/3的水平。由于化肥的吸收率低,未被有效利用的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大量氮、磷等物质深入到土壤、河流造成污染。其二,农业种植中强效农药的过度使用。我国既是农药生产的大国,更是农药使用最多的国家,农民在选取使用农药过程中只考虑到药效而忽略了农药给农作物带来的副作用,导致农药使用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造成土壤和地下水资源污染。其三,近年来农作物地膜使用量明显增大,地膜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收益率,但过量地膜的使用导致农田中没有及时清理,且不易清理的地膜残余增加迅速,严重危害了土壤质量。1.2生产生活垃圾引起的水污染。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引起的水污染严重危害着农民生活健康。其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促使很多城市工矿企业转移至乡镇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这些工矿企业较多为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再加上多数农村并未建设排污系统,大量工矿企业未被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沟水渠中。其二,伴随着农村经济水平提升,农民生活用水量增加,农村废水排放量也逐年递增。未经处理的废水、污水带着土壤中化肥和农药的残余物质渗入地下,导致农民的直接饮用水和灌溉水再次污染。其三,对于农村经济来说,无论是发展农业还是畜牧业、或是相关加工制造业,都要解决用水问题。过度浪费和使用率低导致的地表水位下降等水资源短缺,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又一生态难题。1.3畜禽粪便和秸秆焚烧引起的空气污染。相对于城市来说,近年来农村空气污染形势愈加严峻。其一,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而减少使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导致大量的畜禽粪便堆积,污染了农村生态环境。其二,每年农作物收割之后,大量的秸秆面临着回收难、储存难的问题,于是大部分农民置当地政府颁布的措施与办法于不顾,仍采取就地焚烧的处置办法,严重污染了农村空气环境。其三,转移至乡镇的工矿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至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气味,严重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健康生活。

2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足。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垂直领导的环境管理体制,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着执法主体实力割据,权力过于分散,权责不明的缺陷。一些地方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变成了本地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而且我国最基层环保部门是县一级环保机构,乡镇一级尚无相关职能部门,县级环保部门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对乡镇环保进行有效的管理。2.2环境法律意识淡薄,人治色彩浓厚。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治型法律秩序仍未被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型法律秩序所替代。尤其是农村干部,政策性意识浓厚,法律性意识较淡薄,致使许多法律法规在农村实施过程中给以政策化,以政策的原则性、实践性、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造成农村市场经济法制建设障碍重重。再由于我国农村环保法整体上仍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宣传力度欠缺,农村环保法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头脑中仍是一个未知数。2.3农村经济发展中环境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地方政府带来了经济效益和规模发展,但市场经济的愈加激烈则使地方政府过于重视经济建设,忽略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尤其体现在落后的农村环境设施建设上。其一,地方政府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资金少,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认识严重不足,相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农村环境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等设施覆盖率极低。其二,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中多数注重经济指标,忽略生态指标,导致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对某些破坏生态环境现象视而不见,导致农村生态环境设施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3促进农村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3.1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执法力度。环境监管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必须充分发挥环保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能,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基层政府及其主要领导要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职责,建立责任制,并把辖区内环境质量作为考核政府主要领导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因地制宜地设立必要的环保部门,责任落实到位;选配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加强人员业务培训,逐步提高队伍素质;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管理的组织和思想建设工作,全面建设环境监督管理体制。3.2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干部和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农民环保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环境的好坏。因此要广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制知识,切实提高地方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广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制知识,切实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环境公德和法制观念。使广大农民牢固树立在日常生活中不污染环境的意识,使他们自觉约束和减少自己的生活污染行为。同时,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意识,彻底清除“先污染后治理”等错误观念。3.3加大农村生态环境资金投入。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是资金投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资金投入除了主要由政府承担以外,还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参与的多渠道投资体系,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落后问题。资金使用过程中,一是要制定好实施细则,集中解决基本问题、突出问题,例如:农村垃圾站建设、农村厕所改造等。二是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力度,账目公开、专款专用,真正有效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

作者:王萌 单位:宁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