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问题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2-06-22 03:43:56

生态农业问题与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农业却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党的报告中提出,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基础地位,是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及建设生态农业的战略决策与农业发展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紧紧抓住生态农业建设这条“牛鼻子”,促进家乡鞍山的农业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与责任。

1鞍山市生态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分析

1.1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生态意识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农村信息较为闭塞,导致农业主要生产者仍然持有旧式的“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思想观念,“短、平、快”的传统农业技术仍旧被普遍使用。土地过度开垦等行为,以及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加速了鞍山市生态农业的环境恶化。1.2农业生态环境存。近年来鞍山市过量、无序、大规模地长期开釆地下水,城市工业废水、废濱、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使鞍山市水资源问题变得十分严重。这几年由于全市种植业、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污染加重,黑土质量逐年下降,数量逐年减少。农业耕种继承传统耕作方式,连年翻耕土地,且种类单一,作物生长阶段过分依赖化学肥料,使整个地区的土壤肥力不断下降。1.3鞍山生态农业科技含量不足。目前,鞍山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两个方面的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如农副产品的保鲜技术、食品的包装技术还停留在传统的技术工艺阶段,农田的水井设施缺乏合理的成井工艺从而导致地下水遭到污染。1.4鞍山生态农业建设机制不完善。生态农业建设机制的不健全,间接导致农业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主观意识还不能完全杜绝,土地违规使用、“三废’’污染等违规现象还相当严重;生态农产品的产、供、销连锁体系不健全;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机制不完善;与之配套的服务体系不健全。1.5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政策激励机制。生态农业产品的销售缺乏政府的政策保障和激励,出现生态农业产品高投入、质量优、价格低的现象,生产经营者不能从中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从而信心受挫。另外,分散经营销售模式严重扰乱了生态农业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从调查的农户来看,农业生产投入水平较低,大多数农户投入生产性资金低于元年,并且侧重于种植业生产,而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的投入明显不足,扩大再生产的经济支撑有限。

2鞍山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1重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在未来的五年里争取实现:农药使用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少,规模养殖比重提升至养殖场畜禽粪尿处理利用率达到以上。推行以沼气利用系统建设为桥梁的农村环境治理建设工程,结合农村废弃物利用工程进行创新,以粪便作原料的沼气池为基础,逐渐推广以作物的秸秆、茎为原料的新型沼气池。推广生态家园入户工程,建设污水处理池,对单一农户的生活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建设垃圾处理点,对生活垃圾和生活废弃物进行集体处理;进行村落的居住环境改造,通过栽花种树等方式美化生活环境。引导农民提高现代农村的生活质量,增强农村的文明程度,从而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环境危机是传统文化的危机,拯救环境必须对传统的人类为中心的文化,加以批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体系。2.2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执行力度。应完善生态农业相关的法律制度,为生态农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需要完善关于以下几方面的法律建设:污染物排放、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管理、监督管理制度、生态示范园区建设管理等各项法规。加大执法队伍的监督和检查力度,提高执行力,对严重违反农业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等相关法规的集体和个人依法严厉处置。使环境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积极地宣传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先进模范,建立健全全市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预警体系。根据鞍山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与国际绿色认证要求相一致的各种绿色食品认证的法规和标准,从而使鞍山市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保障。2.3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组建一支符合国家相关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标准的队伍,负责搜集不同地区各种农产品价格差、供采购的农产品种类与数量、农业新品种的研发等讯息,提供及时的农业信息2.4引导农业技术的内在需求。积极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创造条件,政府部门应发动基层组织为农户选择最适宜发展的比较成熟的技术,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预期收益,健全农业技术合同制度和风险承担责任制。2.5做好科技生态工程示范工作。要迎合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寻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成功轨迹,建设一批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和独特运营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发挥其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2.6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能够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的物流服务体系、市场服务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应该成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吸引社会各种资本投入到农业生态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之中,鼓励组建生态行业协会和各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模式,将其作为企业与个体农户的纽带,充分发挥其市场监督和市场信息跟踪功能,促进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的贸易往来。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14(4):13-16.

作者:王润荻 单位:沈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