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服务农业推广研究

时间:2022-11-22 03:46:59

农业院校服务农业推广研究

摘要:农业推广作为农业科技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着关键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推广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备教育、科研、推广三大方面的优势,通过充分发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优势,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推广;作用

1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作用

1.1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科技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造型农业科技人才,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功能。[2]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员;二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农业企业管理人才;三是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第一个层次主要是对应本专科生教育,后两个层次属于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博士研究生教育。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高素质的农业推广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充分发挥其“人才高地”的作用,为农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高等农业院校为农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主要体现在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层次的创新型管理人才和农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培养上。这就要求高等农业院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的涉农专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3]1.2农业教育培训。高等农业院校在培养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农业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必须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农业推广中的两个重要的要素:农业推广员、农民,开展农业教育培训。农业推广员是农业科技的传递者,而农民是农业科技的接受者,二者都是农业推广活动中的两大要素,无论是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还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推广员必须要以一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才能快速地吸收新知识,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传递给农民。而农民也需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才能快速、准确地理解和应用推广员传递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只有在二者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的前提下,才能快速地将最新成果转化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非常注重对农业推广员和农民的培训。比如美国、日本除了对推广员制订了严格的筛选制度以外,还十分重视对农业科技推广员和农民的培训,定期组织推广员和农民培训,向他们传递最新的技术和农业生产信息,使其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接纳新知识。高素质的农业推广队伍结合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必然使得农业推广工作顺利快速地开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优势,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农业教育培训,提高农业推广员和农民的基础知识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的效率。

2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作用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研究的中心,是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是各类高等人才的聚集地。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师一般都身兼数职,在学校担任教师,同时还从事科研工作,此外,还在农业生产一线承担农业科技推广的任务。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农业推广的成功经验足以证明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能力。比如,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小麦新品种、棉花控制栽培技术、酿酒葡萄简化修剪技术在全国各地应用分别增收4000余万元、4亿余元、2000万元。除了中国农业大学以外,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学校所研发的各种新产品和新技术,都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增量增产,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高等农业院校教师或专家也可以在对农民开展面对面的推广服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了解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找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途径。但值得注意的一点,虽然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数目众多,但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科研成果却很少,这主要是由于许多的科研项目属于重复研究,并且很多项目缺乏创新性。因此,高校在对教师的课题申请方面一定要严格审查,注意剔除重复研究的课题申请,并保证所申请课题有一定的创新性,且符合农民对技术的实际需求,能为农业生产带来效益。如此一来,可减少课题申报的数量,也保证了科研项目的质量,提高每一个科研项目的经费,确保科技研发任务顺利进行。

3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推广中的推广作用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孵化地,也就必然成为农业成果推广的主力军之一。多年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一直在服务农业科技推广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推广模式。我国意识到了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潜能,为了顺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推广功能,科技部和教育部于2013年提出了“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来推动我国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至今,我国已有30所高校建成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并在服务农业推广中不断地探索属于自身特色的推广道路。比如,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小院”模式、浙江大学的“1+1+N模式”、东北农业大学的“一对一”模式、四川农业大学的“企业+导师+研究生+项目”科技服务模式、“学校+经纪人+农户”的市场培育模式、安徽农业大学的“一站一盟一中心”产学研合作模式等等。高校通过组织专家,形成一个咨询服务团队,每天会针对不同方面的问题开展咨询服务,并安排该方面的专家进行解答,咨询者提出问题,会由高校的农业科技推广员进行解答,如若问题解答不了,便转给专家解答,总之对于咨询者提出的问题,咨询服务团队都做到“有问必答”。高校专家经常会采用基地示范的形式进行农业推广服务,通过基地示范,专家与农民的面对面交流,直接将技术传递到农民的手中。专家有时是直接与当地的农技推广员对接,将最新科技成果传递给推广员,再由推广员推广给农民。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小院”模式,就是专家与农民的面对面对接,专家在农民田间学校对当地农民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活动,农民可以直接到农民田间学校找专家解答疑难问题。浙江大学的“1+1+N”模式、东北农业大学的“一对一”模式则是高校推广专家组与当地农业推广队伍的对接,由推广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地方推广员具体实施推广工作。

4结论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现代农业推广的核心问题之一,只有将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数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使其在农业经营主体中扩散,并不断地渗透到农业生产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其一,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其二,需要一批具备一定农业基础知识的农民。其三,需要一批高层次的科研队伍。高等农业院校作为教育、人才、科研等资源的聚集地,每年都为农业发展输送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农业院校具备服务农业推广的各种优势,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服务农业推广的优势,对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农业院校在服务农业推广过程中可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拓宽科研工作的新视野,找到新的课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把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机地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科研和推广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的能力。这种集教学、科研、推广于一身的特点,反映了大学既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又是我国科研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还是信息传播源,发挥了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4]

作者:彭凌凤 谭焱良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克伟.农业院校服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农村经济学,2013(20):322-323.

[2]周发明.论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2-23.

[3]肖珂,李国杰,陆海波.辽宁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2):22-24.

[4]王蕊.加强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