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研究

时间:2022-11-22 03:30:09

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研究

1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持续抓好“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基于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的坚实保障。所谓现代农业市场,就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是连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与消费的不可或缺关键环节,是沟通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一次新探索,无论是从农业结构调整层面还是从推进农业现代化层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农业结构调整层面来看。一方面,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能够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形成高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其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农业市场能为日渐衰落的以要素投资驱动的传统农业寻找新的转型升级方式,使传统农业借助现代农业市场先进技术和理念重新崛起,促进农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双赢目的。从推进农业现代化层面来看。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能够摆脱以往传统采集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使流通更加丰富和多样化。针对传统农业发展效率低、基础设施差、信息化程度滞后等问题,可通过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和新型高效的流通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较快地提升,保证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有效对接,促进农业走出一条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我国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发展的成效

2.1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规模实力不断壮大。随着我国农业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基本保持在4000家左右,市场年成交额增至39785.3亿元,期货市场形势大好,年成交额达34.89亿元。我国各类主要农产品市场已基本建立协调有序、业态多元、互动高效的中国特色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中心,以农民经纪人、经销商、中介机构和加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分销、现货交易、原材料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为营销的基本流通模式,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的农业支柱产业,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2.2市场主体日益多元,竞争能力明显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集体和个人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发展多渠道经营的基础上,实行了农产品经营由“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在这种自由开放的政策环境下,使得社会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到农产品流通体系当中。主要市场参与者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城市下岗职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国有商业企业组织等各类参与主体。并逐步形成了农产品市场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在统一管理规划下,形成了彼此竞争,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2.3宏观调控基本建立,体制机制逐步健全。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不仅要依靠市场机制对农业进行调节,而且还要在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下,切实加强政府在农业市场中的宏观调控。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基于农产品购、销、调、存被国营和合作社商业垄断的背景下,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已不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渐失去其作用。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一个建立于新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逐步建立起来。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经济手段为主,间接调控农产品市场的新机制,调控的方式主要有建立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农业保险大灾风险管理制度、粮食收购保护价格制度和农产品进出口监管等政策,以此来维护现代农业市场的协调稳定发展。

3我国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现代农业市场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同时也面临着众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农产品经营设施不健全,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根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实行连锁经营的交易量占总营业额的比重不到10%,超过90%的农产品通过对手代销完成交易,农产品批发市场使用电子商务贸易技术的仅有9.23%。由于投资少、效率低,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是在露天或简易大棚市场进行,经营设施简陋且极不完善,仓储、制冷等基础配套设施使用率明显不足且闲置情况较为普遍。在农业流通信息化方面,个别农产品市场虽已建立,但大多数只是用于建立市场门户网站和市场农产品价格信息等方面,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支撑手段较为缺乏。3.2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较为普遍,阻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具有“小规模、大群体”的特点,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参与主体分散,且规模小、数量多、经营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实力薄弱,很难适应当前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严重阻碍了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和先进交易方式的应用,对现代农业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升级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3.3期货市场体系不健全,期货现货联系不紧密。目前,虽然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已基本覆盖了以粮、棉、油、糖为主的农产品期货,但由于期货市场体系发育还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农产品进入的机会,导致大量农产品和工业价格没有转移和规避风险的地方,制约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而且在现有上市交易品种中,活跃的交易数量少,大多是一些小品种,从而导致众多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投入到热门期货品种上,容易形成垄断价格和市场操纵等“恶炒”现象,导致期货市场价格无法真正反映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反而制约了期货市场价格功能的发挥作用。3.4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统筹行政管理制度。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市场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但是在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法律法规方面还尚未颁布。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中各种相关主体的行为,使得农产品市场发展形势参差不齐,各种经营主体在市场流通过程中没有规范化标准,难以梳理市场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阻碍了全国农产品市场的统一和生产力的提高;而且由于政府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信息传导,导致农产品市场和农资市场发展带有盲目性和对市场信息的滞后性。同时在整个产业链的政府监管中,农资管理仍然是分段监管模式。因此,当某一环节出现利益或问题时,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督,很难明确哪个部门具体负责,容易出现“有利互相争,无利互相推”的现象。

4我国现代农业市场体系面临的机遇

当前,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逐步进入技术愈发先进、动力日益多元、活力逐步释放的趋势性和不可逆的发展状态,为农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形势和新变化,为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提供了重大的机遇。4.1农业市场正处于新旧发展方式转换的关键阶段。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只有围绕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结构,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农业现代化更加契合市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转换的需要。目前,我国农业市场正处于新旧发展方式转换的关键时期,原有的农业发展方式趋于弱化,新模式、新能源、先进生产装备等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市场中加快成长。由于我国农业市场的多层次、复合性等特征,既有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市场的蓬勃发展,也有量大面广的传统农业市场;既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推进的现代农业市场,还有大量的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传统农业市场。4.2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为现代农业市场提供了强大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就必须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有所作为,突破当前农业市场发展的瓶颈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成功走向高产出、高品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当前,我国农业市场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把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由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和注重农业科技技术创新、可持续集约发展上来,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市场,打造现代农业市场的新模式。4.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备构建现代农业市场的各方面优势条件。现阶段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国家财政收入15.22万亿元,雄厚财力成为现代农业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力人才资源,有1.7亿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还拥有市场规模优势,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新兴大市场。随着我国农业市场配套体系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显著提升,已拥有发展现代农业市场的综合性比较优势和众多支撑条件,是农业市场转型发展的大好时机,也是农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阶段。

5我国现代农业市场体系面临的挑战

尽管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市场还存在着诸多难题和挑战。5.1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投入增长匮乏。经济增长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农业投资水平逐步降低和外部压力不断增大,使得我国农业市场发展正处于两难境地。据统计,2015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9%,与1979~2014年的平均增长率相比下降了2~3个百分点。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使得我国农业资本投入正面临着增长乏力的局面,这将导致我国现代农业市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面临极其严峻的压力和挑战。5.2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产品价格竞争激烈。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多高于目前国际农产品平均价格。同时,我国农业补贴金额已接近国际贸易组织设定的最高限额,未来的增长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劣势将会凸显出来。据数据统计,2014年7月,我国国内大米价格比进口大米价格高出0.28元/kg,小麦价格高出0.8元/kg,玉米价格高出1.36元/kg。国内农产品价格过高,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农业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降低我国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5.3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农产品利润空间收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也不断上升,使得当前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资源环境压力,以至于占用了众多农业产品价格上升的空间,使农业生产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可供每人所使用的淡水资源也越来越紧缺,人均水资源远远低于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市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5.4贸易差额逐年增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市场不仅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市场环境,而且还要应对强大国际竞争对手的严峻考验。近年来,国际农业市场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小影响。随着农业贸易差额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外农产品借机进入到我国的农业市场当中。再加上海外农产品相对于国内农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和质量保证,使得国内农业市场环境变得更加不稳定。此外,随着海外农产品种类的增加和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愈演愈烈,也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目光从国内转向了国外,这种现象将严重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阻碍农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6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的路径选择

6.1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市场提供有效载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是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和农业内生发展动力,抓好农产品经纪人和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提高农业产业素质和市场开拓能力,拓宽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现代化农业市场为主线,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业增收、农民增效为目的,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销售,构建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体系,稳步提高农民参与流通和组织化程度,将农业产业化经营贯穿于整个现代农业建设体系中,增强现代农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三是加强组织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工程升级和扩建力度,实现农产品种植、检验、标准化生产全过程,形成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管理体系。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地面硬化、水电道路系统改造、废弃物处理、交易厅棚改建等准公益性项目进行重点改造和升级。四是拓展业务功能、激发农产品品牌效益。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创新和农产品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实行场地挂钩、强化信息服务网络、推进农资、农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发展,建立新型农产品营销网络,为我国现代农业市场转型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6.2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统筹协调现代农业市场。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路径。一是要推动农产品连锁经营进一步发展。积极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流通企业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一批具有跨区域性和农业产业特色的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农资连锁经营,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有效对接,增强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能力,形成统一、稳定的销售网络。二是加快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已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的有效途径。因此,要积极推广农产品网络拍卖交易方式,建立新型电子商务平台,缓解“卖难”等问题。三是稳定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产品期货是农民稳定收入和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可以实现价格发现的功能。因此,通过利用期货市场信息资源的整合发展订单农业,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功能作用的发挥,使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企业和农民可以把握自救自强良机,加强风险管理,维护自身利益,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6.3加强农产品品牌化推广,为现代农业市场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网上展厅建设和农产品营销促销品牌推广。通过开展网上促销等活动,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营销手段,全面展示和推广我国优质、安全、特色的农副产品,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水平,扩大市场影响力。二是加强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农产品展览会。通过利用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实现全方位的宣传和多样化的经贸交流,进一步开拓海外农产品市场,以提升展会的国际影响力和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三是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和规格化包装。分类分级和规格化包装作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促进现代流通方式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制定统一的国家农产品标准体系,鼓励农民和经销商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分级和规格化包装,从而完善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6.4加强农业法制建设,为现代农业市场提供坚实保障。我国农产品市场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农业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立法研究和参考国外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一方面通过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市场体系的实际需求,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贸易规则、政府管理机构设置职能以及处罚等行为,使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与标准化、制度化相结合,使其在法律保障下正常有序进行。另一方面需要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快当地农业市场规划建设管理的立法任务,对农业市场体系实施宏观调控,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现代化高起点的标准监督投资者。6.5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市场奠定物质基础。鉴于我国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差、环境恶劣、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应加大对农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其资本投入和设施改造也应有所侧重。对于传统的档次低的农产品市场,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面硬化、水电配套、搭建贸易棚厅和农产品加工等设施建设,改变设施条件简陋、管理不到位、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对于标准化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市场,在改进基础设施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农药残留检测系统功能、建立农业标准化制度、信息管理采集系统、电子结算系统等市场功能;建设拍卖大厅和电子报价服务系统,为拍卖、电子统一结算和网上交易升级做好准备。对于准备新建的农产品市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避免今后发展过程中出现硬件设施落后等问题,从而影响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

作者:刘依杭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祝卫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16(07).

[2]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2016(02).

[3]吴海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6(05).

[4]和龙,葛新权,刘艳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挑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16(07).

[5]杨建利,刑娇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07).

[6]张红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农合作社,2016(06).

[7]张首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讨[J].理论导刊,2016(05).

[8]韩长赋.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农民日报,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