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市场模式的探究

时间:2022-11-23 05:20:57

当前农业市场模式的探究

本文作者:杨俊杰张春林高新让王居仓工作单位:武功农科中心协委会

当前抓农业,必须抓好市场,如果不抓好市场,只等于抓了一半工作。如果说,80年代初对我国农民最有吸引力的两个字是“承包”,正如农民们称赞的“大包干、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90年代最有吸引力的两个字则是“市场”,现在农民已成为农业市场的主体,所谓主体,是指经常性进行购销活动的人流,如果不把农民引向市场,就打不开农业市场,就打不开国内外市场,就不可能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有高的速度,好的效益。因而,农民兴奋地说:“建一处市场,兴一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它预示着我国农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也是我国农民在继乡镇企业伟大创举之后的又一创新。我国现阶段以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基本单位的农民势单力薄,它终归是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脱胎而来的,烙上的是小生产者和胎记,与现代化的农业有难以调和的冲寒;另一面,在市场经济逐步发育的情况,宏观政策环境和经济运行机制还不适应家庭经营的客观需求,农民与市场未建立稳定的联系,国家和各级政府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和机制也不很健全等。农业承受着两大风险,即自然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面对国内外大市场,往往一遇市场风险就无力与之抗衡,只能任其市场的冲击而自生自灭。在这种形势下,农业市场经济就必然应运而生。

百炯争流,根据我国的国情国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与特点,参照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农业市场的实践中,经各省、市因地制宜的试点、试验,出现了很多突破与创新,出现了旨在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适应市场经济新的尝试和新的模式,诸如:

1.“三划一同”四位一体的模式。我国许多研究农业发展的专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现阶段,在农业上实行农业区划、农业规划、农业计划、农业合同简称为“三划一同”四位一体的模式,则是我国目前在农业领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的最佳模式。区划的作用在于查明和评价本区域资源的现状与可供开发利用情况。规划与计划,以预测市场变化,作出发展商品生产的决策,使之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加速商品与资金周转,增强带场竞争力。农业合同是计划与市场的结合点,可使无序的市场转向有序市场的有力工具,农民接合同生产、交售,企业或商贸部门接合同收购、加工,把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利润在各个环节管理分配,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这种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方式,突破了所有制的界限,将国营、集体、个人经营联合起来,突破了行政区域界限,将县内外,省内外以及国外企业衔接起来,突破了行业隶属的界限,将农、工、贸行业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利益互补。

2.“中国式现代农场制度”的模式.有的农业专家、学者提出,要改变“小农经济”的生产状况以适应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中国式的现代农场制度”,立足于目前我国农业“超细小”的经营规模,是产生极低下的农业生产率的一个基本原因。一个农民养活三四个人的状况,终究不能长期维持下去。那么,现行的农户承包责任制将如何顺应市场经济这一大趋势而完善和前进呢?必须以土地国有化、国有土地出租为前提,建立个人承租的“中国式现代农场制度”,将促进土地的自如流转和合理使用,以推动我国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所谓“中国式现代农场制度”,实质上是工厂制度在农业中的翻版,它的主要特征,是以国有土地出租—农场主—农业工人为典型结构,以土地适当集中基础上的专业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谋取利润为直接目的;在农产品价格彻底放开,并最终拆除旧的户籍栅栏,形成城乡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开展公平竞争的商品化生产。

3.“公司加农户”模式。这种以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大多是围绕一个支柱产业成立的专业性经营公司,公司的“龙头”连接国内外市场,“龙尾”连着千家万户,逐步把农业引向市场,实现农业规模化、企业化。其经营方法是,公司与农户自愿签订合同,向农户有偿提供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服务;农户按照公司的生产计划、技术要求进行生产,产品按合同规定的价格、数量、规格或品质交由公司统销,从而使公司与农户形成一个互为依托、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经济共同体。据不完全统计,起源于河南省汝洲市的这种“公司加农户”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截止1993年底,全市实体性“龙头”公司已达百余家,连接农户13万个,年产值4.5亿元,年收入8200万元。

4.贸工农一体化模式。福建省引导农业走向市场,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经营,即以实力较强的企业为龙头,围绕一种重点产品的生产几加工、销售、联合有关部门与农户,进行一体化经营,主要做法,拓宽商品流通渠道,带动优势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与其配套的加工业、运输业、使之形成一条龙格局;以农副产品为基地,以商办工业企业为龙头,以综合服务为保障,结成集团化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应用农业实用技术与高新技术,进行名、优、特、新产品的开发,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围绕某项主要产品,建立民间专业学会,通过提供技术、良种、生产资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根据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及主要大宗产品,由政府设立机构统筹安排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事宜。

5.农业经济“公司化”的模式。上海浦东探索出农业经济“公司化”的新模式,选定1992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达1.76亿元,上交税金2196万元的陆家嘴开发区洋径乡为改革试点,模式的主要内容:一是成立广洋发展总公司集中乡、村、组三级所有制的集体经济,并允许全乡所有职工、村民参股,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二是实行总公司投资分配为主,分公司、子公司按劳分配的新办法,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6.海南模式。这是在全国率先大规模搞起股份制企业的省份。即以海南夭时地利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最佳选择,挣脱了“家庭”经营的案臼,突破了“家庭”生产带来的劳动生产率低、经营规模小、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弊端。农民以土地作为股份入股,实施农业成片综合开发,其生产与经营完全纳入现代化企业的运行机制,创造出了“生产社会化,经营企业化”,公司加农民,农民办公司的海南式的农业开发新模式,据统计截止1993年底,试验区已累计组建企业700多家,注册资金总额50多亿元,其中外企18家,投资金额5386万美元,股份公司自筹股金2。多亿元,试验区的农民,也再不是传统意义的展民,彻底告别“一家一户”形成的自然经济形式,农民真正成为农业企业的股东,并为雇员,可应聘从事种植业、加工业、经销业等,每月拿薪水,年底还有分红派息。如海南民源股份有限公司创办的澄迈县美亭农业高科技开发区,1991年创办之初,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不足430元,现已突破了4000兀。

7.农业股份合作制模式。青岛市最近制订了《加快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意见》中,将原来农村乡镇以上企业改制和组建成股份合作制。由企业自由选择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如法人参股联营、财产折股合营、职工参股共营、资产折投出售等。股权设置由原来的集体股、共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改为集体股、法人股和个人股。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等方面,采取村及村以下企业实行“一表一章”制。这一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

8.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这一模式多应用于西北。如陕西省在苹果、乳制品、禽蛋、玉米等农产品经营上,形成大大小小的几百条“龙”。这些“龙”形式多样,各有特色,其共同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为龙头,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农民根据龙头企业的要求选择生产项目,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生产需要开展加工、经营和服务,地方政府根据比较优势确定的扶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一身三任;对于市场来说,它是生产经营者;对农户来说,它又是农产品的需求者;对于生产全过程来说,它还是服务者、组织者。以逐步形成政府调控一体化组织,一体化组织用合同、联营、入股等方式,引导和组织农民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格局。综上所述,农业市场的不断发育壮大,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加快了市场的建设,但还存在着极为突出的严重间题,除少数例外,大部分地区农业市场发展很不均衡和规范,无序运转,没有真正形成规范公平的市场竞争体系和市场主体,有待精心指导,积极培育,不断健全与完善之。

万类霜天竞自由,择优而行。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培育和发展农业市场,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城乡分割的状况,进一步搞活流通,使农业的各种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以至国外的流通和组合,以促进农业适应市场经济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国际化。允许农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各具特色,允许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探索和并存。允许选择经过试验•的切实可行的方式而进行生产和市场经营,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要素市场为重点,建立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和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各类合作经济和联合经济,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合伙等非公有制经济,以培育多层次、多元化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不断摸索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农业市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