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水平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6-03 03:47:37

农业信息化水平的调查与思考

一、当前通州区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信息化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许多基层干部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也不全面,没有认识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加之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长期工作,难以立竿见影,对政绩的影响不大,导致部分干部有所懈怠;对网络功能,也只停留在收发信息阶段,还没有达到利用网络信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的程度。再加上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公益性较强的事业,在资金投入上,政府投入还不足,社会力量投资少之又少,多元投入体系尚未形成。机构改革以后,全区各镇、村农技部门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还很薄弱,一些乡镇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不能及时和搜集信息,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不能顺利开展,更难以示范应用,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和维护工作任务艰巨。㈡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化队伍建设薄弱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要有专门的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目前,通州区在这方面是薄弱环节。一是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同志,基本上都面临着工作条件差、待遇差的问题,这就难以形成一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更不用说安心工作了。二是因为信息服务涉及农业生物技术、气候、地理环境、农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及相关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计算、传输等环节,这就要求服务人员既懂得农业科学技术,又懂得信息技术。原有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人员工作多限于打字、上传报表之类,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掌握得少,对经济前景的分析判断力不强,因而对收集信息,尤其是对信息加工整理和利用有一定难度,这极大地制约着农业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再加上乡镇和村级很多信息技术员一般都是兼职从事信息工作的,他们平时多围绕镇、村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在信息服务上投入时间较少,甚至工作繁忙时没有时间从事信息工作,致使这两级的信息工作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规范性。特别是村一级信息员,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他们的工作带有很大的义务性和无偿性,工作起来积极性不大。㈢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当前,通州区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而农业信息化对农业产业化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农业的产业化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然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及提高效率的强烈愿望。在规模小时,能满足自己需要时就不可能或不必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因为采用信息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如购买信息技术设备,支付获取信息费用,这对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益不高的农业生产来说,权衡之下,显然不可能在信息方面有大的投入[1]。目前,通州区也有不少农民经纪人、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但是,在信息的交流上面依旧是通过传统的电话、人与人交流,没有向人机交流、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㈣农民媒介素养低,信息使用能力差农民作为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主体,应该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的主要力量。但由于通州区广大农民素质不高,利用信息的能力还不太强,除去一些拥有电脑的农业大户,相当一部分农民仍不知道如何使用电脑,获得信息。再加上,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常驻人口中老年和妇女儿童的比例居高,其整体素质水平普遍偏低,信息化操作能力较差,大部分的村民不会用这些网络信息平台。即使在条件比较好的镇村,当前采用最多的信息传播方式还是广播。通州区开通了24小时“12316”三农服务热线,服务领域包括种植、种子、畜牧、水产、农林、高效农业和农业政策等,并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担任服务工作,详细解答来电来访群众所提出的问题。但是“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普及程度和知晓率还不高,一些知道该热线的农民也很少拨打热线了解相关农业信息。除了信息获取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民的信息反馈意识同样缺乏,信息互动性低。例如,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习惯于向熟人、邻居、村委会求助,真正选择信息专业户、经纪人和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农户很少,这不仅造成有效信息的浪费,也不利于政府部门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并随时调整不合理的政策[2]。㈤农业信息的整理发掘不够,对农民的指导有限农业信息不同于其他类产品的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通州区现在对从基层收集上来的信息还只限于简单的整理和,缺乏必要的软硬件信息处理平台对信息进行匹配性配对,即同类型、同时期的供与求、求与供信息有效地结合与关联,帮助农民缩小信息检索时间、提高信息检索命中率。信息体系的低效率运转,起不到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进而也会影响农民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和对信息服务体系的信任度。

二、提高通州区区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几点思考

㈠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一个技术运行系统,又是一个组织管理系统,涉及到资金投入、机构职能转变、部门协调、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农业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来看,信息化基本上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起来的。通州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通州农业信息网》建设。以农业生产经营、政策法规等实用信息为重点,加强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积极利用《通州农业信息网》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现代高效农业信息,引导农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信息集散中心和重要推广阵地。2.加强“12316”三农热线服务工作站建设。大力宣传服务热线,建立服务热线工作站,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拓展电话直接咨询服务内容,增强用户拨打服务热线电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加强惠农短信系统建设。目前,通州区“12316”惠农短信平台已开通运行,今后要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建立和完善短信采集、编辑、发送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和信息员队伍的作用,增强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可读性,为广大农民提供值得信赖的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4.加强农业电视点播系统建设。与电信、广电部门加强合作,建设以农村政策、农业技术、产品供求、市场价格、分析预测、农家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视频节目库,引导和鼓励农民群新农村建设众选看农业视频节目。㈡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农业信息化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推进。通州区农业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硬件基础设施较差,软件开发滞后,特别是大多数乡镇电脑和网络普及率不高等问题仍客观存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既要运用市场机制,也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一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今后几年中,政府要从财政收入中给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直接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并做到逐步提高。同时,政府还应通过财政投入的带动效应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农业信息服务,尤其要大力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方面的投资,通过政策扶植、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提高各方参与农业信息服务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体,辅之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投资的多元投资体系[3]。二是要积极争取市政府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支持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科研攻关项目。要把农业信息工作经费纳入到部门的正常预算中去,着重解决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活动经费和设备经费,确保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要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农业信息化是公共信息产品,政府财政是信息投入的主体。要积极争取省部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资金。对争取到的省部级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要积极努力,争取地方财政对项目的资金配套,确保到位。㈢健全农业信息员队伍,加速农业信息人才培养全面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关键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农业信息运作的信息人才队伍。一是尽快建立一支专职的、既懂计算机网络又懂农村经济的信息员队伍,特别是要尽快成立村级专职信息员队伍[4]。村级信息员处在信息传递链中的关键环节,作用巨大,他们的素质高低和业务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村级信息员可发放适当的工资补贴,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对工作突出者进行奖励,完不成任务者通报批评或更换信息员人选。二是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培训要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三是有计划地从大专院校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包括会计、网络工程技术、信息管理、市场分析与预测等各个方面的人才为网络正常运转、软件二次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四是定期加强对现有农业科技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结合农业信息网络工程建设,采用派出进修等形式,进行信息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做好信息工作的本领。五是加强专家队伍建设,以区为基础,组织区、乡镇、村梯次分布的各行业专家服务队伍,专家由区政府聘任,实行任期制并给予政府津贴,进行定期考核和滚动式更替。㈣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农民媒介素养全民信息意识的提高是开展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与前提。因此,通州区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除了要配置相应的农村信息化硬件设施,还要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提升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一是加大信息工作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大力倡导信息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用发达的信息来武装农业,增强农业的竞争力,降低市场风险,让信息观念深入人心,让农民真正尝到信息农业带来的实惠,使农民自觉、自愿踏入信息农业的时代。二是引导和组织农民上网。政府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引导广大农民学习信息网络知识,根据不同的情况,探索合适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上网,通过镇、村信息服务站的信息员、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带动农民上网。三是举办各种“三农”文化活动来进行媒介信息宣传。例如,在农闲时可以把农民组织起来,统一阅读,集体讨论,加强交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此外,政府还可以牵头举办乡村文化活动,让农民通过媒介获得的知识有展示的机会,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对媒介的批判理解能力。四是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农民通过参加职业教育,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与媒介应用水平,从而形成对媒介信息的分析、判断与使用能力,以及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意识,为推进农村现代化信息平台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㈤大力推动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今后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州区必须加大各种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力度。建立起区、乡镇和村三级农业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基础信息数据库,整合现有的涉农信息资源、开发新的农业信息资源,通过加强信息采集、分析、加工、存储、和管理,建立分类完整、动态更新的信息服务机制[5]。通过建立完善丰富的农业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粮食类、瓜果蔬菜类、畜禽类、水产品类等的农资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政策咨询、农业技术咨询、农业科技、特色农业生态等信息服务。此外,还要重视开发应用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它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包括不同的服务层次,如农业宏观决策、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管理等。㈥不断拓展信息化在农业生产和销售领域中的作用当前,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和销售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州区要不断拓展信息化在农业生产和销售领域中的作用。一要加强农业信息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控能力。拓宽信息传送渠道,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使其与农产品需求达到有机结合。二要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农村经纪人和中介组织,依靠农业信息指导农民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要加强农业信息预测分析,把信息充当生产与市场之间的连接纽带,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让农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产品生产和质量提高上来。四要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新农村建设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农业市场主体,在电子商务网站开设营销店,推销产品、购买农资等电子商务活动。鼓励乡镇依托江苏优质农产品营销网建立二级网站,扶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建设特色农产品营销网站,推进网上市场建设,探索网络营销运行机制,加强业务指导,实现规范发展,搞活通州区农产品市场流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文作者:张梅工作单位: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