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区农业现代化科技政策

时间:2022-01-03 08:12:53

浅析地区农业现代化科技政策

一、我市农业科技政策存中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目前,由于我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成果应用性较差、农业科技融资市场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农业科技融资渠道来源单一,经费投入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来源严重不足。

2.农业科技考核机制不健全,评价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经费不足、科研人员总体水平不高等原因,我市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重科研项目的申报、成果鉴定和评奖,轻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实施等现象。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考核机制多依赖于通过其数量和层次来评定,课题立项、研究等过程重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轻实际应用价值,造成课题研究与农业生产、市场需求脱离,农业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处于脱节的状态。

3.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机制不灵活。一是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储备明显不足。二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严重,农科教、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三是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科技资源布局分散、流动不畅;四是龙头企业在科研创新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4.农业科技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完善农业现代化科技政策的措施

1.加大农业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难题。合理调整与优化科研单位内部结构,多渠道、多途径增加科技产业资金投入。一是制定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大政府资金、农业科研专项基金的投入力度,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同时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加大农业科技经费支出占我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二是建立健全技术市场政策法规与监管规章制度,提升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率,创新科技金融协作机制,优化农业科技产业金融投资环境与服务,创新信贷支持模式,探索政府推荐、银行审贷、联合监管的合作机制。

2.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以科技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创新机制,着力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二是加强政策扶持,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等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三是构建“一主多元”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参与力度,建立分工、服务到位、体系、政策完善,各类创新主体各显其能、各展其才的新格局。

3.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一是产学研一体化、农科教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技研发、推广、实施等各主体的优势,培养能满足经济发展与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农业科研人才。二是坚持人才强农战略,加快培养与引进农业科技高级人才,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促进人才、科技、资金等向农业科技创新集聚,有效缓解重点领域人才紧缺状况。三是深入开展基层实用人才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技文化素质,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提升农民科技致富的本领。四是切实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待遇水平,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保持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全面提升科技人员的科技推广能力和服务水平。五是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农技人员大培训,加快农技推广人才知识更新。六是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管理、培养、使用模式,实现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一体化。

4.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发挥企业科研带动能力。一是根据我市区域特点和产业分布,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示范基地建设,创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新模式,逐步将科技园区建设成我市农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转化、外资及先进技术引进、先进农业装备推广的示范基地,有效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二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政策引导与扶持相结合,充分发挥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动协作作用。三是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发展。

作者:胡俊芬单位: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