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创新与技术服务系统构建

时间:2022-06-01 03:04:00

农科创新与技术服务系统构建

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普及程度,既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通过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取得成效。但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速度和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省亦如此。虽然近年来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对此,必须切实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及应用水平,以有效解决资源和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辽宁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

多年来,辽宁省通过采取“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村科技特派行动”、“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丰收计划”、“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农业园区建设”“、作物新品种转让”等一系列举措以及实施“良种示范工程”等,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10年,全省向粮油主产区重点推介玉米、水稻、大豆优良品种94个,8种大田作物良种推广面积330万公顷,24种蔬菜作物良种推广面积61万公顷,良种覆盖率达96.7%。全省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10万公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已覆盖全省所有耕地。集成推广日光温室建造、优良品种标准化生产和综合提质增效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示范推广面积达0.77万公顷。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通过科技体制改革,辽宁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已逐步形成。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品种改良中心和原种基地、农业科研试验站等一批科研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种养殖安全技术集成、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研制、农业生物与气象灾害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立体种养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我们应当对当前辽宁及至全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有个清醒的认识。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近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农业生产力仍不稳定,部分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依然偏紧,稍有闪失就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还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等诸多矛盾和约束,我国农业还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的自主创新,加强和完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二、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农业的产中环节,对产前、产后环节的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在中试转化以及产业化环节更加薄弱,不能有效地实现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科技资源配置不够集中,资金分配较为分散。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科研部门的技术创新手段落后,原创型农业技术创新少,重复或验证别人成果的较多,高新技术的创新能力弱,一些地方单纯追求项目的经济规模,忽视项目的自主创新绩效,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已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辽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发育不良,存在着经费严重不足、人员素质较低、推广机制落后、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与广大农民对科技服务的需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业科技体系,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实力

依靠科技发展农业,是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动力。构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应以农业高等院校和公益性科研机构为主体,整合农业科技资源,从事农业基础知识研究,实现农业知识创新。以科研机构为主体,整合高校和企业的力量,组建与区域农业优势产业发展配套的科研中心从事农业应用技术研究,要在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储粮、粮食收储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相关的科研机构,从事农业技术熟化研究,为实现大面积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政府为主体,联合企业,建立区域性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农业技术市场,从事农业技术的传播,实现农业技术的转移。以农户和企业为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事农业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

(二)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造条件

根据农民需求的多样化和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多元化要求,大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此一要更新理念。改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要通过有计划、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二要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建设培训,努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考试、竞争上岗。同时,要在深化改革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

1、进一步整合资源。从理顺乡镇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入手,对乡、镇的各类农技推广站的管理逐步实现条块相结合。可将行业、专业相近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合并,组建农业技术综合推广站,使其公益性与经营服务职能相分离。

2、加快构建政、事、企三分离的新型县级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建立县级农业监察大队,集中行使法律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种子管理、农药、化肥监督管理等职责;建立县级动物防疫监督管理部门,行使动物防疫、检疫职责;建立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行使农业公共信息服务职责;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行使农产品检验、监测职责。

3、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管理制度化、服务专业化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立正常的教育培训机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把那些文化程度高、业务素质好、年富力强的技术骨干选拔到领导岗位。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为此,必须整合科技资源,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转化率。

4、积极探索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发挥农技推广主体作用的有效形式和保障机制。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真正实现农业科研、教育机构“上网”。建议在省级以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设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赋予一定的推广职能,并拨付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鼓励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在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建立直属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配套、集成创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成果。

5、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创新。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应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农业发展,瞄准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选定一定数目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参与或联合其他推广主体共同完成。

(三)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创新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完善设备条件。着力培养一批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千家万户,认真调查研究,征求农民意见,并指导农民掌握好实用技术。为此,

1、坚持与加强科技特派员制度。这是在农业发展新形势下,把科技、资本、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有效措施。

2、强化农业星火科技专家大院为现实服务功能。科研单位和大学的专家、教授将以大院为平台,直接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输送到农业生产者手中和农业生产第一线。

3、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结合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与地方政府、涉农企业等联合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促使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科研成果进一步熟化、完善;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组装配套,集成创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

4、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农业科技推广的手段创新。

5、重视和发挥涉农组织在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