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源以及预防

时间:2022-11-28 11:11:00

玉米粗缩病发源以及预防

我国是玉米生产的大国,常年种植面积约2.0×107km2,总产达7.5×107t,玉米产量达23.31t/hm2。由于病害的发生,对玉米造成极大的危害,特别是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意大利、法国、瑞典、以色列和阿根廷等许多国家都有发生。20世纪50年代,我国新疆南部、甘肃西部曾严重发生,70年代在河北省流行,90年代以来,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危害逐年加重,特别是玉米的繁种、制种田,局部地区爆发成灾,甚至出现绝产。因此,尽快控制解决玉米粗缩病的危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所引起的一种病毒病,经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发生比较普遍,严重的田块发病率可达45%以上,成为制约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1危害症状

玉米粗缩病俗称“万年青”或“坐坡”,感染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植株矮化,顶叶簇生如君子兰,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不结实,减产严重。

2影响发病的因素

2.1品种不抗病

目前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大部分为中感或高感,抗病品种很少,一旦传毒,介体增多,促进玉米粗缩病的流行。

2.2毒源量

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在生产中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比管理精细无杂草的田块发病率高,前茬为小麦且丛矮病发生率高的田块发病重。

3发生规律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感病程度差异较大。感病越早,病情越重。玉米出苗到七叶期是对粗缩病毒的敏感发育期,拔节后感病一般对产量损失较小。

据调查,灰飞虱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一代若虫盛发期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春玉米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春套玉米5月15日至6月10日播种,其敏感生育期正好与越冬成虫和一代若虫盛发期相吻合,一般春玉米麦套玉米发生重,夏直播玉米较轻,而麦套玉米、夏玉米、早播的重,晚播的轻。

4综合防治方法

在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上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防治核心是控制毒源,降低虫源,避开危害。

4.1选用抗病品种

尽管目前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抗病品种较为缺少,但品种间感病程度仍有一定的差异,应根据当地条件选用抗病性能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要合理布局,避免品种过于单一。

4.2加强检测和预报

在病害常发地区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粗缩病病株率及严重程度,同时调查灰飞虱越冬数和带毒率,小麦和杂草的病株率,结合玉米种植不同技术,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做出预报,指导防治。

4.3调整播期

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重病区应适当调整播期,尽量调整到使玉米幼苗感病期避开灰飞虱盛发期。春播玉米提前到4月中上旬,夏播玉米应在5月底到6月上旬。

4.4清除杂草,减少毒源

田间杂草不仅是来年杂草的种源基地,更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清除田间杂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4.5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

结合定苗,及早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侵染源。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的能力。

4.6化学防治

玉米粗缩病毒由灰飞虱传播,消灭传播介体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采用包衣拌种,即用内吸杀虫剂进行包衣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玉米粗缩病的传播。玉米播种前后对玉米田以及附近杂草喷杀虫剂防治灰飞虱,对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治虫防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