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监测与评价体系探讨

时间:2022-03-28 03:41:46

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监测与评价体系探讨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木材需求量急剧增长,为了满足对于木材的需求,缓解气候变化,发展人工林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在发展人工林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好等众多因素引发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人工林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社会各种产品和生产单位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生产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对于林产品和附属商品需求众多,在这种情形下,把天然林砍伐作为木材生产和收集附属产品主要渠道引发原本极度缺乏的自然资源的逐渐衰竭,此外,水土流失、洪水、生物灭绝和旱灾等安全事故频发,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安全事故更是频频发生,利益遭受极大损失。在这种社会现实和生产现状下,人民引入发展工业人公林的新概念,收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和赞赏,这种思维方向为当前社会的发展和优化今后的社会经济格局指明了新方向,引导出一种综合性的应用和发展流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提出经济、生态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此过程中,大量天然林保护制度和条例日趋完善,这无疑缓解了对于传统天然林的砍伐步调与力度,极大地缓解和降低了木材矛盾。另一方面,对社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造成了社会木材供需矛盾的急剧尖锐,供需缺口的日益增大,相关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受极大的制约。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的木材生产方式在社会人口不断增长的今天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造成了林业生产的负面效应,同时人民在工作中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时更造成了国际市场的不安。另一方面,长期用大量的外汇进口林产品和木材无疑会给人口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二、人工林监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人工林的生产力低下

林业发达国家的人工林质量远远超过我国。人工林的质量低于天然林,我国成熟天然林的平均蓄积量是172.3m3/hm2,而同一龄组成熟人工林平均蓄积量是76m3/hm2。我国杨树人工林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位,达700万公顷。但是年平均生长量却远低于林业先进国家的2m3/亩,仅为0.6~0.8m3/亩。

2.人工林地力衰退

我国纯林中仅杉木、马尾松和杨树3个优势树种面积占人工林总面积的59.41%,混交林仅有10%的比重,但我国纯林达到了88.78%。由此,我国人工林的树种相对单一,主要包含杉木、马尾松、杨树、落叶松、华山松、油松、桉树、刺槐、泡桐等。纯林比重额之大也带来了随处可见连绵数十万公顷以上的人工林,毕竟南方的杉木、马尾松、桉树,北方的落叶松、华山松、油松、杨树、泡桐等基本均为纯林。另一方面,针叶林面积是阔叶林的2倍多,可见纯林针叶化的严重程度。多代连载的人工林也引发了生产力下降和地力的衰退,土壤的毒害和营养元素的匮乏。我国衰退人工林至少达到334万公顷,其中我国杉树林共近800万公顷,衰退面积达180万公顷,二代比一代产量降低28%和69%,三耕土与二耕土同比降低两个等级,可见我国树种连载所引起的土力衰退的严重程度。

3.人工林缺乏经营

我国中幼林中太纯、太密的问题普遍存在,同时人工林龄组结构分布也极其不合理,人工林总面积的75.78%为中幼龄林,蓄积达60.21%。在历史因素的影响下,200株/亩以上的林密度普遍存在,这也不难解释我国人工林绝大多数生长不良,林下植被过少,基本不易出现草、灌、乔的层次结构的结果。此外,由于重取轻予、重采伐轻经营、重造轻管、重数量轻质量引发中幼林生产力难以发挥,抚育经营极其不足。举例来说,传统杉树林湘西近30m3,而闽西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也仅仅60m3,可想而知,相应的生产力和效益水平的低下。

4.人工林的稳定性差

我国2008年南方遭受冰雪灾害面积大致为我国5年人工造林面积之和,达0.209亿公顷,覆盖省份达19个,可见人工林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程度过低。时间跨越两年,我国西南五省(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广西)受灾严重,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受灾林地面积达7883万亩人工林林种的单一也对于火灾发生增大了可能性。例如,我国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约1万多次,烧毁森林几十万至上百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8‰。

三、人工林生态环境评价中的有效举措

1.林业培育观念的转变

良好的林业培育观念包括:(1)林区是保证工农业生产极快发展的绿色屏障,在防灾,增产,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培育人工林是迅速恢复顶级森林群落和良好森林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3)严禁对天然次生林进行皆伐改造,大力提倡择伐作业,幼林抚育时适当保留一些有培育前途的阔叶幼树,人工诱导阔叶林是恢复人工阔叶林的有效措施。(4)在森林经营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执行《森林经营技术规程》,毕竟这是经过多次反复实践经验总结的。这些观念均是全体林业工作人员和各级领导都必须充分认识到的,唯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人工林。

2.提高对于林业队伍的建设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加强林政管理的举措:(1)加强林业护林人员、林业公安人员及技术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护森林资源,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3)建立健全林管机制,加强资源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和按“森林经营技术规程”要求设计和审批,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3.克服单纯取材思维为避免破坏森林,耗竭森林,必须克服单纯取材思维,毕竟这是一种掠夺式的,极不可取的经营方式。克服这种思维模式后,我们必须树立多树种并存,针阔并重的正确思维方式,将种间生态位原理运用进来,建立多林种、多种经济成分并举多树种、多层次的绿色产业体系结构,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毕竟单一树种培育起来的森林的脆弱性和暂时性是绝对无法发挥森林多效益的。

四、结束语

本文从人工林对于生态管理的意义入手,接着就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监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明,最后对于评价体系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对于人公林的监测与生态环境管理的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长斌 罗纯丽 单位:天祝藏族自治县夏玛林场

参考文献:

[1]李智勇,李怒云,何友均.多功能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技术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一80

[2]Evans,J.人工林:用途、影响和可持续性[M].刘道平,何友均,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60–80

[3]盛炜彤主编.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