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的作用2篇

时间:2022-11-13 02:39:09

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的作用2篇

第一篇: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的作用

1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将农业机械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可以有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可知,在家务农劳动力都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这也就直接影响了粮食生产。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实行了购机补贴政策,小型农业机械发展迅速,目前小型拖拉机和耕整地机械拥有量直线上升,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力不足的问题。三秋时节在外务工人员没有必要再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农民可以在外务工,而家里的农田可以照种照收,节省了来回途中花费的时间,还节省了来回途中所花费的费用,获取双重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农业机械的发展

为了促进我估计农业机械化的大力发展,那么还需要及时的解决当前我国小型机械作业,成本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并不断合并小田块,以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耕作。另外,要创办家庭农场,实行土地有偿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等,提高农业生产经济和社会效益。

2.1农机机械生产、收割、播种一体化将全面取代传统的农作物耕种、收获方式

对于传统的牛拉犁等耕种与收获方式在现代经济发展的21世纪明显已力不从心,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和步伐,我们还将会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农机技术,做好宣传工作,保证农村每一位农民都学会并利用现代农机技术来进行农作物的生产、收割、播种等,并将取代传统的农作物耕种、收获方式。

2.2农机的智能化技术将会使得农机更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在未来的农业种植中,智能化技术在农机上的实践和使用将会更加满足农艺要求。例如,小麦生产收货机械化技术、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马铃薯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等,随着这些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相匹配的配套需求也越来越多,也就进一步的带动了农机化与其他领域的发展。农机的智能化技术能够将农机与农艺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农机的使用能够让农民掌握到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提升农民的综合业务素质,培养一批批有素质、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农机的智能化技术将会使得农机更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2.3建立健全农业机械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使用数量的增加以及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我国将会不断完善农业机械服务制度体系,整个社会都关心农民、强化农业生产、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我国制定出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与《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都明确指出,要巩固农业机械在农村种植业的主题地位。中央一号文件指示:“要加大对农机大户、农作物种植大户等购买农机的信贷支持,不断指定出完善出相应的燃油供应保障机制,指定和完善高能耗农业机械的更换、报废经济补偿处理制度。”这些都为农业机械事业的新技术、新信息、新政策、新成果等提供依据。同时在制定、健全农业机械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培养一批批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质的农村技术能人与农业机械专业技术人才。未来的农业机械发展将会更加社会化,服务组织还需满足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三大要求,农业机械的发展在今后更应该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并不断朝向农业机械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增强农业机械的使用程度,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农业机械将会朝着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从我国农机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农技服务将会朝着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农业种植大户将会成为未来促进农机快速发展的主体,而那些农技推广人员、农机维修、服务人才将会成为未来农机具发展的排头兵。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农机的大力推广和使用将会解决“有机户有机无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不协调问题,并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开创出一条家家户户小规模农业机械化的新道路。

总之,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是大多数农民获取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但是仅仅依照传统的种植、收割技术根本就不能够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在新时期,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提升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增强农民经济效益来达到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作者:桑世俊单位:安徽省霍山县与儿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第二篇: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任务与命题

1我国已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最活跃时期

1.1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11年出台“一号文件”,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在政策、科技、投入等推动下,粮食单产、总产水平大幅提高,肉、蛋、水产品等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首次突破6亿t,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农民增收取得“十连快”[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3]。我国农业生产由追求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营养及专用化等方向发展,农业科技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1)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国机耕水平已达74.1%,机播水平为47.3%,机收水平为44.4%。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2012年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3.2%,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为31.6%,玉米机收水平为42.4%,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7%,连续7年增幅均超过2个百分点,2013年预计超过59%[4]。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实现了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2)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全国农民从业人员数量、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011年起全国乡村居住人口低于50%,农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低于50%,农业从业人员中青壮年所占比重低于50%,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收入低于50%[5]。而2012年年底,我国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67万家,入社的农户4900多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9.6%,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6]。这表明我国农业正由传统的小农户为主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转变。这些特征变化,表明我国农业已经全面进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1.2新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十足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口粮、畜牧业饲料用粮、工业化加工用粮、城镇化商品用粮等需求刚性增加与土、肥、水、劳动力等资源刚性约束,生态系统、产地环境压力以及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但在农业产业内部因素的驱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推动与拉动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将处于转型升级发展最活跃的时期。内部动力包括:一是农业基本职能强有力驱动粮食及农产品生产效能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农作物品种光合潜能的利用空间还很大、土地质量提升与利用的空间还很多、良种良法配套集成应用的领域还较广、农艺与农机结合效率提升的幅度还很高;二是农业功能拓展强有力驱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农业由传统第一产业和单一产品生产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和多功能化拓展,农业转型升级的效益提升快,农业支撑其他产业发展的链条长、相互依赖度高。外部动力包括:一是国民经济发展强有力支撑和推动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国家财政实力增强和国民收入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推动力;二是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强有力拉动农业转型与升级发展,主要体现在人们高质量生活需求(吃饱、吃好、营养、健康等)和新兴、高效产业发展对产业竞争力、效益提高、收入增加的需求拉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10~20年是我国现代农业处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

2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2.1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国家粮食及食物安全,必然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和现代畜牧业

近年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实现了“十连增”,但主要农产品供求仍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农产品进口数量不断增加[7],肉蛋奶及蔬菜、水果的需求量急剧增长,特别是牛羊肉供给的不足,引起价格的持续增长,甚至影响民族地区的稳定。其关键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内部存在的品种实际产量低、水土资源约束、水肥药等资源利用率低、重金属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等因素;二是产业外部的产业发展政策效应较低、国内外农产品及农资市场波动较大以及金融、保险等社会服务影响加剧等因素。围绕粮食及食物安全问题,应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发展现代种植业,继续培育高产、超高产作物新品种,强化优质、专用和营养化、功能性品种培育,加强农作物增产技术创新,建立现代种植业的良法良种良保增产技术体系等;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培育“国产化”畜禽新品种,创新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健康养殖、重大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监控等技术,突出推进以草食畜牧业为主体的牛羊肉产业发展;三是千方百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营养健康,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规范化种养技术研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技术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技术体系,并针对中国人的营养发展需求,深入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膳食结构模式,引导科学消费。

2.2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较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必然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设施装备业和信息服务业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201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7%,2013年可望超过59%;精准施肥、精准施药等精准农业技术以及信息管理、遥感监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劳动生产率得到一定提升,但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尚处于研究应用阶段,而世界发达国家已进入全面应用发展阶段[8]。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制约因素是:农机农艺融合程度低、大型机械装备主要依赖国外产品、精准农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开发应用不多等。随着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和农艺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时机已经成熟。围绕劳动生产率提高问题,应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发展农业机械装备业,重点突破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技术、现代化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等,研制开发一批小型、特色机械和智能化农业机器人等产品,注重新材料技术和高马力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二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重点突破一批以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精准控制、监测预警、智能化管理为主题的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构建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信息化变革;三是前瞻性推进工厂化农业,重点创新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和垂直农业等生产关键技术,突破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产业链延伸技术,加强功能性高值产品研发。

2.3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是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

不断创新和突破一批资源高效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是一种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是高强度依赖水、肥、光、温等资源和产地环境的产业[9]。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又是高投入、高产出、高强度利用农田的基本模式[10]。耕地基础地力下降、高标准农田数量偏少、产地重金属富集与污染、资源利用率长期偏低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开展两个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抓好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重点开展农业产地环境重金属源头识别与综合治理策略研究,创制一批重金属低积累农作物新品种、高效固化和钝化技术产品以及污染产品清洁化加工技术,针对重点流域进行技术集成与综合治理;二是加快创制新型绿色农业投入品,重点创新一批以生物基为核心的绿色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疫苗和生物兽药,并利用现代新材料技术和纳米技术手段,开发以纳米介导的新型高效农业投入品,突破节种、节水、节肥、节能、节力等节本增效关键技术。

2.4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关键在科技进步,必然要

求加强战略性科技创新与农业宏观研究世界未来的发展,必将是战略性产业的竞争,其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世界科技加速发展,我国农业加速转型,在这种双重力量推动的情况下,我国未来农业应往什么方向发展,成为当前农业科技工作必须研究的战略重心。围绕未来农业发展问题,应着手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着手未来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把握世界农业的发展态势,研究世界科技特别是农业科技的前沿方向,凝练出一批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重大命题,培育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我国未来农业科技发展未雨绸缪。二是积极开展我国农业宏观战略研究,立足未来20~30年甚至50~100年的战略需求,重点针对未来农业发展方式、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世界农业发展与农产品供给信息监测预警、农业重大政策与制度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综合性和政策性研究,为国家农业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建议。

3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与重大命题

3.1把握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两大目标任务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攻克长期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重大难题、培育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重要选题等两大目标任务来统筹布局。1)要攻克长期影响和制约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瓶颈技术难题。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共性及区域性重大瓶颈问题主要有:人口刚性增长所带来的粮食需求总量与耕地、淡水、能源等资源刚性制约的矛盾;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及资源总量下降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的矛盾;农业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压力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矛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要求加大与农业科技成果供给不足的矛盾等。突破这些重大瓶颈,需要对农业资源、技术、产品等重新梳理和布局,在前沿科学和技术领域探索未知、创新技术,以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议重点加强杂种优势利用与重大品种改良,攻克和突破高效种养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技术、农产品加工利用技术、农业生产机械化装备技术、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等代表今后一段时期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主流的技术,以实现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和服务。2)要创新未来农业产业战略增长点的关键性技术。世界农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农业科技的发展,而农业科技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世界科技的进步和农业发展的方向。在世界科学技术和农业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农业科技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农业科技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竞争焦点和制高点。因此,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培育未来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建议重点培育现代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农业纳米技术、空间农业技术、海洋农业技术、极端环境农业技术、新一代智慧农业技术、生物合成与3D打印技术等代表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研发新兴产业的关键性技术。这些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将成为国家新兴产业的新增长点,催生出一个产业的全新发展,能够全面提升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升级与变革。

3.2统筹部署和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重大命题

农业科技重大命题,就是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努力攻克长期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重大难题和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的重要选题。重大命题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系统性等特点。建议重点围绕农业生物进化、农业生物品种创制、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智慧农业、新兴产业培育等凝练重大命题,强化对瓶颈性难题的攻克和新兴产业增长点的培育。在农业生物进化与系统还原方面,重点设立和攻克农业生物发育生殖与遗传进化分析、农业生物信息诠释与功能基因挖掘、农业生物免疫系统原理及其分子调控、动(植)物经络系统与还原调控等重大命题。在农业生物品种的现代化创制方面,重点设立和攻克动植物分子设计与合成生物技术、重要畜禽及园艺作物“国产化”品种培育、C3植物的C4合成途径与高光效育种、特殊逆境生物品种改良与开发、动植物杂种优势聚合与利用、粮食作物固氮育种等重大命题。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方面,重点设立和攻克粮食作物高产优化生产系统、农艺农机智能化融合技术与装备开发、工厂化产肉理论和技术系统、农林生物质功能化利用技术系统等重大命题。在农产品质量与功能的提升增值方面,重点设立和攻克农产品安全要素全程监测与精确控制系统、鲜活农产品周年安全贮藏与智能分级技术系统、新型农业生物功能产品开发、农产品及食品工业化精深加工技术体系等重大命题。在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现代化重构方面,重点设立和攻克后备耕地功能定位与综合利用、中低产田提质改造及受损农田修复、清洁流域环境与生态重构技术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还原体系、农业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与减灾技术系统、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等重大命题。在智慧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方面,重点设立和攻克新一代智慧农业技术系统、基于导航系统的农业机械化作业系统、农产品生产经营预警与优化决策巨系统等重大命题。在新兴农业产业培育方面,重点设立和攻克垂直农业生产技术系统、新型纳米农用制品创制、农业干细胞、生物反应器与功能药物开发、极端环境农业生产技术系统、太空农业生产技术系统、海洋农业种养技术系统等重大命题。

3.3积极探索和创新重大命题组织管理机制重大

命题的组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借鉴全国杂交水稻联合攻关、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治理等组织管理模式[11],建议由部级农业科研机构牵头,并组织国家农业科技体系中的优势力量、农业高校、区域内优势农业科研单位、农技推广部门、农业企业、农业生产部门等共同参与,建立“研—学—推—企—产—用”一体化高效协同的大联合、大协作机制。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要围绕重大命题,重点做好全国性宏观统筹与学科布局、战略研究与重大命题凝练、创新机制与组织保障等三大工作,构建重大命题的目标控制与评价系统、知识流动与资源共享系统、成果集成与分享系统等三大协作系统,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12]。在重大命题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发挥重大命题任务承担单位及创新团队作用,构建各环节相互衔接的机制和各模块集成的系统工作方法,在重大命题层面建立科研工作分析决策与指挥系统,通过学术机构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指导,加强重大命题成果的集成创新和成果的中试熟化与转化应用,最终实现预期的创新与应用目标。

作者:陆建中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