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体制的问题与路径探析

时间:2022-11-25 10:34:37

农业技术体制的问题与路径探析

一、目前在农技推广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与发展。但,改革开放前,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使得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从而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固有的缺陷与不足。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并在2001年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加快了我国市场化进程的脚步,激发了市场需求格局的调整。我国在农技推广实践中,面临的困难有:

①资金问题:在农技推广的实践中,农技推广的深度与力度不够很大原因归结于资金投入不足。在我国农技推广经费仅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2%,但发达国家中这一比例却是0.6%~1.0%,因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地方的农技体制改革陷入被动局面。

②人员素质问题:由于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尤其在广大的农村领域中,农民普遍的是文盲,使得我国数亿万的农民群众的素质不高,这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与运用,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农民缺乏采用新技术的动力,这影响了农业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③效率问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不高的,从而带动着其积极性不高,这大大影响农技推广实践运用活动的效率。且现行农业推广制度无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因为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速度、效果、最后效益都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

④农村委组织功能弱化问题:我国农业涉及农户数量多,农业经营存在着分散性的特点,使得农村的组织化程度低,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中缺乏有效的组织渠道使得技术推广成本高,不利于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和落实。因此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改革,就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①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农民是农村经济的建设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就是内因。因此要充分维护农民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农民采纳、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自愿性与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加大先进科技的运用与普及,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的创新。在农技体制改革中,还应该注重对参与的各方人员的激励,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在实践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

②要注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要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并逐步完善、创新;促进农技体制的深入改革,使得农技推广主体逐渐走向多元化。

③要充分提高推广效率从而降低农业技术推广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从而取得最大的效果。要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技术推广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创建联系农户和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桥梁即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如: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这样有利于农民及时学会新的农业技术,也可促进新技术的转化快速的投入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进一步完善新的农业技术,加快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与运用。

④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如何促进在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深入改革,这很大程度上需要我国的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的重视,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和支持力度。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又一瓶颈。在我国,农民人数多,素质低,农村委组织分散,使得农技推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农技的普及与运用,一方面要依靠在实践改造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农技推广主体自身,农技推广主体要主动的参与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农业教育和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另一方面,需要社会各阶层人士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在科研上的支持,需要政府出台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鼓励,激励。每一年在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支出中要增加对农技推广资金投入;通过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增加对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领域的资金投入。

⑤农民教育是农业科技扩散的基础,重视教育强农,才能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主体人员的素质,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民接受新的知识与技术,带动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把教育、研究、推广三者紧密结合,通过培训带动广大的农民朋友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与技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带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都需要重视教育强农和相关的培训。这带来的不仅是素质的改变,更大程度的是观念,思想的转变,高素质的农民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学习和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技术。

三、结论

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工作不会一蹴而就,是任重道远的,需要我们每一代人不断努力学习和长期实践总结。我们政府一直倡导的是要重农、尊农、富农,如何使数以万计的农民富起来,有序高效的从事农业生产,过上安定幸福的的生活,是每一届政府领导人的首要大事。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我国的农村生产力需要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变化要求,相信随着我们的广大农民在实践中的积极摸索与创新,必会寻找到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之路。

作者:韩荣荣单位:安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