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养殖泥鳅方法

时间:2022-09-26 05:16:00

庭院养殖泥鳅方法

泥鳅味道鲜美,具有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营养滋补等特点。泥鳅在韩国被誉为“水中人参”,在我国也日益受到广大城乡消费者的喜爱。随着泥鳅需求量的增加,现有的野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泥鳅售价随之不断上涨。我国农村的房前屋后通常都有很大的空地,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进行泥鳅养殖。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农村的各种农副产品的“下脚料”都可以作为饵料投喂。泥鳅养殖技术简单、病害少,不失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选择。

1.修建鱼池和肥水

鱼池的修建在尽可能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还要注意选择干净、方便的水源,水源地应无农药、化工污染,水质符合养殖用水要求。鱼池应背风向阳,且能应对旱涝的威胁,鱼池的大小根据各家的条件而定,50~150米2皆可,但面积不宜过大。鱼池的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皆可。池底需30厘米左右的腐殖土底质、池水深60~100厘米,有条件的养殖户应修建水泥池,池口一般要求高于地面20厘米左右。鱼池的进排水口呈对角分布,进水口应高于水面约20厘米,且进、排水口要设置防逃网,防止泥鳅逃逸和野杂鱼的混入。开展养殖前要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杀灭泥鳅的敌害生物及致病菌,1周后注入新水。在池边用家畜、家禽的粪便和农作物的秸秆堆积制作有机肥,在充分发酵后投入到池塘中培育饵料。待水变肥后(呈黄绿色),即可放苗开展养殖。

2.选择苗种

因气候原因,各地放养鳅苗的时间有所不同,但一般在3~6月份。农村庭院养殖一般以买进苗种和捕捞野生苗为主,苗种规格一般要求是体长3~5厘米。苗种应无畸形,无皮肤损伤,活泼健壮,积极抢食,顶水能力强。鱼苗放养一般在中午进行,先用2%~4%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再放入养殖池中。同一池中投放的苗种规格应整齐,且要一次投足,防止分次下池,以免互相撕咬。放养密度为15~20千克/100米2。

3.成鳅养殖

按照“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喂原则训练泥鳅集中进食,饵料中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的比例以7∶3为宜,家庭养殖可以投喂动物内脏、蚯蚓、蝇蛆等高蛋白动物性饵料,适量搭配豆粕(豆饼)、菜粕、新鲜菜叶,每日投喂1~3次,不可投喂过多,防止污染水质。每隔4~5天泼洒1次粪肥培养池中的天然饵料。

夏季池塘中可放养一些藻类和浮萍,既可以改善水质,又可以充实泥鳅的植物性饵料。泥鳅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2~27℃,所以初秋泥鳅进食最活跃,生长速度最快,是催肥增膘的最好时期。在此期间尽量投喂营养全面的新鲜饵料或粗蛋白较高的全价配合饲料,并每天加餐1次。秋季饲养直接关系到养殖泥鳅效益的好坏。

4.日常管理

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记录水质变化以及泥鳅的摄食、活动状态;检查防逃设施,做到及时修补;做好防鼠、防蛇、防盗工作;定期向池塘中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以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做到至少7天换水1次;夏季高温时如条件允许可保持微流水环境。

5.病害防治

疾病防治以防为主,放养前一定要严格清塘消毒。按时检查水质,保证水质清爽。现将泥鳅常见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①水霉病。主要因鳅体受伤,霉菌在伤口繁殖,侵入组织内部所致。鱼体发病处簇生白色絮状物,病鳅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瘦弱致死。应尽量避免损伤鳅体,轻症者可用3%食盐水浸洗5~10分钟,重症者可用0.5毫克/千克水霉净浸洗5~15分钟。②腐鳍病。患鳅背鳍附近肌肉腐烂,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露,鱼体两侧浮肿,不摄食。发病后可用10~15毫克/千克四环素或氯霉素浸洗10~15分钟。③寄生虫病。寄生虫病一般流行于5~8月,寄生于鱼体体表和鳃,病鳅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起死亡。发病时可用1毫克/千克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其他常见的疾病还有气泡病、白尾病、赤皮病、打印病、肠炎病等,治疗方法与四大家鱼相似。

6.捕捞上市

泥鳅达到商品规格即可上市。常用以下方法进行捕捞:①诱捕法。将煮熟的动物骨头放在网具中利用香味诱捕泥鳅。②冲水法。鱼类有逆水上游的习性,可以打开进水口放水入池,泥鳅受到流水刺激会聚集在进水口附近,此时将预先放置好的网具收起即可。此外,还可以用干塘法、药物驱捕法。

7.安全越冬

由于市场价位及泥鳅规格大小不一,一部分泥鳅要在池内越冬,北方地区最常用的方法是深水越冬,使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泥鳅钻入池底泥土中冬眠,若池水冰封要及时破冰,防止泥鳅因缺氧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