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经济向农机经济的转变

时间:2022-10-27 09:42:36

传统农业经济向农机经济的转变

1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没有农业就没有人民的生存。一般的说,一个社会农业生产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与先决条件;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经济以及其他部门独立化发展就有了基础,所以农业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由农业本身的特性所客观决定的,因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兴部门的不断出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农业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也决不会改变或降低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低位。一般来说,农业有如下的作用:①农业为一国的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粮食和农副产品等基本生活资料,在我国居民的全部消费品中,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约占80%;②农业为工业尤其是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比如棉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我国轻工业生产大约60%~70%的原料是由农业提供的;③一个国家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④随着农业的发展将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最广阔和最可靠的市场;⑤一国经济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是农业。

2发展农机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大家清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发展工程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8年底,贵州省的总耕地面积为4485.3千hm2。贵州省要想实现传统农业经济的转变,就必然要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而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是各个国家的共同道路,农业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阶段;第二阶段是多种经营阶段,这是向专业化农业过渡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农民在保障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能向市场提供更多的剩余产品,取得收入,提高家庭消费水平或进一步向农业投入,这种经营方式提高了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为他们向现代化、专业化农业的迈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阶段是实现代化农业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农业应具有下列内涵:安全农业、无公害农业、效益型农业、机械化农业、企业化农业、品牌化和技术化。规模化、科技化在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因此,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以下五个途径。一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三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五是发展农村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农村工业的重点在于农业的机械化,因为农业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单位土地上的产量也随之得到提高,当农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之后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了,与此同时,机械化的发展使生产中用的人工减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人口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向城市流动,我们知道任何资源都是稀缺的,因此更加要注意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说,农业机械化对于农村来说,加快了农村产业调整和城镇化建设步伐,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总是在不断调整和优化的。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其它省,发展已经严重滞后,农业已经成为贵州省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民的收入得不到提高,贫困人口的比例相对下降速度缓慢,所以贵州省农业经济及农机经济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2.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通过我们的调查,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美国,其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完全依赖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农业发展过程中,机械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联系贵州省的实际来看,我省的农机产品一直难以走出省外,近几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还是比较缓慢,农机行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拓农机产品的区域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使农机产品由传统的单一内销转变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农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2.3农村小康工程建设离不开农机经济

农业在我国是非常重要的部门,农业对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要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农业现代化和农机化事业的投入,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我们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要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加大推广适用先进技术的力度,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改善农民的工作条件,在新常态下提高农化水平和土地利用率。

3发展农机经济的措施

3.1注重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

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因而注重地方特色非常重要,经济发展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决不能搞一刀切,要基于当地的特殊情况和资源科学制定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与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比,我们贵州省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需要加快追赶步伐。

3.2结构调整的核心在于提高效益

经济结构调整一定要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就是经济收入要大于投入,如果不注重经济效益就没有意义,经济活动就是要强调经济效益,强调收入,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的。效益要体现在农机经济实体项目上,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国农业问题以及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也就是说,中国“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使多数农民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其他产业,这样有限的土地的使用和农业的经营才能更有效率。我们知道,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三次产业的比例和顺序会发生变化,即顺序会由一、二、三向二、一、三再向三、二、一的顺序转变,也就是说,要尽量缩小农业与工业人均收入的差距,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

3.3围绕市场抓调整

市场是交换的场所,是实现利润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企业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价格是调节市场供需的重要因素,让市场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做好有限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效率,加快农业经济和农机经济的发展。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为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

3.4采取相应的措施抓好调整

第一是坚持政府引导调整结构。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好各项政策措施,可以采取不同的鼓励政策如奖励、减免税收等措施加快农机生产,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条件的改善、城乡差距的缩小做好各种保障工作。笔者认为要加快农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在合理的范围内政府行为是必要的。第二是要依靠政策扶持调整结构,对为农业生产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部门、企业实行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对农机管理工作进项相应的倾斜。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农业机械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是需要农机经济的大力发展。第三是服务意识必须不断加强,这样才能更好的调整结构,这主要是强化农机生产中的产前服务、产中服务、产后服务。产前服务主要是引导生产适合当地需要的农机产品,适宜的产品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比如贵州山多水少,土地相对成片的少,就要生产小型的农机具,这样才能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产中要做好原料的供应、技术的指导等工作;产后要帮助企业打开销路。第四是在农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好典型示范,在调正过程中要建立起各种各样的样板示范点、示范户。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效应比起说教要好得多,要用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办得到的各种典型作引导。第五是把农机经济结构调整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十分重要,要把农村的市场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既要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乡镇企业,也要把农村小城镇建设搞好。

作者:杨晓莉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夏俊芳,徐昌玉.大力发展农机经济的建议和途径[J].中国农机化,2005(07).

[2]朱炳杰.加快农机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D].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3]赵月芝,李艳等.大力发展农机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