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农业发展水平评估

时间:2022-06-27 03:54:11

谈论农业发展水平评估

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贯穿始终的战略性经济发展目标,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一方面承载着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承担着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所以,不断探讨和跟踪研究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进程,清楚认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以及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充分掌握今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路径,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进程,是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发展目标。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正处于基本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因此,农业现代化发展任务任重道远。因此,需要进一步厘清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以有的放矢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分析

1.农业投入现代化发展程度农业投入的增加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农业投入的现代化表明单位面积上投入农机的数量,电力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可以通过单位耕地面积动力,劳动平均用电量,单位耕地的施肥量以及有效灌溉率等指标来衡量一国农业投入的现代化水平(见表1)。(1)农业耕种面积动力,是用来反映单位耕作面积上的农业机械化的动力使用程度。表中数据显示发展初期我国的农业大机器生产化程度不高,进入2000年后农业耕种面积动力迅速增加,年增长率均超过25%。而农机总动力由1990年的28707.7万千瓦增长到2010年的92410.4万千瓦,猛增了3.22倍,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有了长足的发展。(2)农业劳均用电量,是用来衡量每个农业从业人员的用电量的指标,用电量的多少是农业电气化的显著特征,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标志。由表可见农业劳均用电量由较低到2009年以后的猛增过程,农业总用电量的增加,表明我国的农业电气化水平在不断提高。(3)农业单位耕地的施肥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表征农业投入状况。表1中可见我国农业的化肥施加量也呈递增趋势,增长的显著趋势明显,年增长率为9.7%,农业化肥施用量年增长2.1倍,说明有效投入呈现不断增加之势。(4)农业有效的灌溉率,是衡量我国农业单位耕地面积上有效灌溉面积大小的重要指标,不仅用来衡量灌溉有效程度,还用来量度我国农业的水利化水平,一国的水利化水平越高,则其有效灌溉率越大,表中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有效的灌溉比率在逐年增加,现实情况也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农业水利改善和进步。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我国农业投入现代化程度不高,国际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全方位、大力度的支持。比如,日本农民收入中的60%、欧盟农民收入中的40%都是来自于政府补贴,而我国农民收入中政府补贴仅不到10%,因此我国农业现代化拥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2.农业科学技术化实现状况从农业技术进步所创造的农业产值,即农业科技贡献率看,产值越大则说明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越高,一般发达国家这一比率都在70%以上,美国的这一比率高达90%以上,我国的这一比率约为35%,主要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杂交水稻等技术水平上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他技术进步的应用程度较发达国家差距大,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较低。从农业科技人员相对指标看,指标值越高,说明农业科技人员规模越大。从图1可见这一相对数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变化趋势差距不大,即1990年的农业科技人员占比为36.6%,到2009年这一比值为32.48%,这一发展趋势的形成,可以给予的解释一是在农业科技人员增加的同时,我国科技人员总数也在增加,而且增长率比农业科技人员的增长率高。比如,农业科技人员的增长率为12.8%,科技人员增长率为56.1%。二是真正在田间地头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的人员比重在绝对下降,主要是因为农村科研环境较差,收入报酬较低,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下所致。可见,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积累不足,以及农业技术进步程度不高,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高。

3.提供农业支持的状况分析农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强是农业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因此,农业支持力度的现代化是强农惠农政策的集中体现,也是集中力量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体现,用农业保险深度指标和农业组织化程度指标为主要衡量依据。从农业保险深度指标数据看,我国对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呈递减趋势,且比率较低,由此可见,我国对农业的保障力度在逐渐下降,且保障程度一直处于极低的水平。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完全有农户自己经营和管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对农业保险的保障,另一方面是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承保能力和认同度低,使农业保险得不到发展,同时,一旦出现理赔问题,获得的赔偿和给付不高,风险保障程度低而不到位。比如,1990年的农业赔偿金额仅为1.67亿元,2000年为3亿元,直到2007年才有显著的增加,为29.8亿元,2009年保险赔付为95.5亿元,但这些增长远远滞后于农业增加值的增长,农业保费收入的增长严重滞后于农业的增加值,使我国农业风险较大,农业支持力度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农业组织化程度看,农业组织的参与可以提高农民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表2可见,我国的农业组织化程度也呈递减趋势,从1990年的1.16%降为2010年的0.86%,但总体体现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自始至终处于较低状态。所以,我国农业发展长期缓慢,农民收入始终得不到持续增长,抗拒市场价格变动风险,以及其他经营风险的能力低,与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密切相关,因此,也进一步表明我国农业组织现代化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4.农业经济结构变动状况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是优化农业结构的必然要求。其中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集中体现,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表征农业经济结构的主要是农业增长在总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变化,农、林、牧、渔业各产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变动,农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变化等。所以,用农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养殖业在农业增加值的占比和农业就业比重3个典型指标表示农业经济结构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数据显示我国农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呈递减趋势,这是农业结构优化的体现,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比重在1%-2%之间,韩国为3.2%,巴西为5.1%,世界平均为3.4%相比,仍然需要不断优化。养殖业在农业增加值占比的提高,表明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业就业比重呈递减趋势,表明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主要是由于大机器生产替代劳动程度提高,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农业从业人员逐步减少,这一变动充分反映了我国在向农业现代化趋势发展,但与发达国家10%以下的比率相比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5.农民生活水平现代化发展状况农民生活水平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以农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消费、恩格尔系数和户均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表征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现代化现状,指标数值见表4。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农业现代化表征性指标的分析,可见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从农业投入、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经济结构及农业产出水平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在不断改善,农业结构水平逐渐优化,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显著,农业产出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特别是在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农业支持保障力度,以及农业资源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更大。美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不足经济活动总人口的3%,日本不到6%,韩国不足5%,而我国目前的农业从业者占经济活动总人口的37.22%。所以,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剩余劳动力仍然需要不断转移。特别是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我国至少有40%以上的耕地无法使用机械化作业。农业防灾害能力差,每年因洪涝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的粮食产量分别为5%和3%。从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来看,我国对于农业的公共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尤其是保障支农资金长期稳定投入的机制没有建立,国家和地方的支农政策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落实。所以,如何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提高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抵抗风险的能力,以及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